概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阳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648
颗粒名称: 概述
分类号: C92
页数: 5
页码: 479-4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战国时期至1990年邵阳市人口的概况。
关键词: 人口 地区人口 邵阳市

内容

出土文物表明,境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居住。今邵阳县双江口有4000年前古越人居住遗址。战国时期,楚人开始入居境东。西汉初置昭陵县后,客民陆续入境。晋代,邵陵郡辖邵陵、邵阳、夫夷、都梁、高平、武冈、建兴7县,共1200户(《晋书·地理志》)。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邵陵郡辖7县(同前)共1916户、25565人(《宋书·州郡志》)。平均每县274户、3652人。唐代经济有所发展,境内出现第一次人口增长高峰。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邵州所辖邵阳、武冈两县只有2856户、13583人,至唐玄宗天宝元年(742),邵州共有17073户、71644人(《旧唐书·地理志》)。100余年间,人口增加4.27倍。以后逐代有所增加。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邵州辖邵阳、新化、武冈3县共98861户、21.8160万人(《宋史·地理志》)。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宝庆路(辖邵阳、新化县)、武冈路(辖武冈、新宁、绥宁县)共14.9516万户、48.2968万人(《元史·地理志》)。元末明初,中原东南烽烟弥漫,江西人相率迁来,境内人口急剧增加。但明中叶直至清初,境内人口又大量迁往四川。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宝庆府辖邵阳、新化、武冈、新宁、城步5州县降为20638户,22.1207万人(《明史·地理志》)。
  清代,政府奖励垦荒,并颁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摊丁入地”的法令,增人不增负担,有利于人口增长,同时民间隐蔽人口减少;加之明末清初红薯传入境内,人们饥饿状况有所改变,境内人口出现第二次增长高峰。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至清末民初,境内邵阳、武冈、绥宁、城步、新宁5县人口从143.87万人增加为271.91万人,近100年时间,人口差不多翻了一番。其中邵阳县人口从64.66万增为149.56万,增长131.3%。
  中华民国38年间,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人们颠沛流离,人口出现负增长。民国18年(1929),邵阳、武冈、新宁、城步、绥宁5县共有275.1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8%。民国36年,从邵阳县析出隆回县,境内6县有254.60万人,比民国18年人口减少20.59万人,减少7.5%。其中民国30年(1941),境内共48.82万户、262.31万人,户平5.37人,人口密度为129人/平方公里,人口平均寿命35岁,12岁以上人口中,具有各类文化程度的占23.6%,文盲半文盲占76.4%,其中女性文盲占文盲总数的59.1%。婚龄人口中,鳏寡者占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文化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医疗条件得以改善,人口出生率、存活率不断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出现第三次高峰。50年代,境内总人口由328.57万增加到371.05万,年平均增长率12.7‰。1960~1961年,国民经济出现困难,人口增长出现低出生,高死亡的低谷期。自然增长率为—1.6‰。1962年后,经济好转,加之农村实行基本口粮制度(1962~1981年,农村粮食分配中,40~50%按人口计算,一般每人200斤稻谷,按当时平价结算。)刺激了人口生育,紧接着出现一次补偿性的生育高峰,到60年代末,境内总人口增加到485.23万,年均增长率高达27.00‰。1974年后,各级政府积极推行计划生育,到70年代末,境内总人口为575.22万,年均增长率降为17.5‰。80年代,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强调贯彻执行的严肃性,人口年均增长率再降为16.4‰。1990年末,全市共187.96万户、676.68万人,其中市区51.75万人;人口密度为325人/平方公里。41年中,总人口增长109.51%。市境人口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比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增长21.7%;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比第二次人口普查,增长47.12%,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比第三次人口普查增长12.47%,而全省只分别增长11%、45.25%和12.3%。总人口在全省14个地州市中居第一位,人口密度居第六位。总人口中,汉族占94.06%,苗、瑶、回、侗等少数民族占5.94%。人口性比例为108.4,人口平均年龄为27.87岁,人口老化指数为18.04%,平均期望寿命为67.81岁,劳动人口就业率为81.91%,无业人员占18.09%。在业人员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占85.34%,从事工业占6.53%,其它占8.13%。12岁以上人口中,有各类文化程度人口占82.55%,文盲、半文盲占17.45%;每万人拥有大学生66人,低于全省114人和全国142人的水平。
  说明:1、资料来源于《邵阳奋进的40年》(市统计局编)和《邵阳统计年鉴》(1990、1991年) 2、市区和邵阳、邵东、新邵区域多次变动,此表人口按当时面积统计。1949~1951年各县人口按1952年面积推算。1980年前市区即邵阳市,后面各表市区概况与此表同。

附注

①1962~1981 年,农村粮食分配中.40~50%按人口计算,一般每人200斤稻谷,按当时平价结算。

知识出处

邵阳市志

《邵阳市志》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邵阳古属荆州,地处湘中偏西南,西以雪峰山脉为屏,南以五岭山脉为障,资水纵贯其中,地域辽阔,丘陵起伏,林果成荫。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邵阳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