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章 宗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504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宗教
分类号:
B9
页数:
2
页码:
538-539
摘要:
本文讲述了各个宗教的建设及信仰知识。
关键词:
邵东县
社会
宗教
内容
第一节 道教
唐朝初期,道教徒在佘田桥修建宜塘观。嗣后,道观逐渐增多,至清代中叶,境内较大的道观有25处。新中国建立前夕,境内有道教徒204人,分全真、正一两派。全真派114人,奉王重阳为祖师,食素,不结婚,男教徒叫道士,女教徒叫道姑,称出家人。正一派90人,奉张道陵为祖师,结婚,不忌荤腥,住家修炼,素称火居道士,无女教徒。信仰“神仙”创造一切,主张“清静无为”,讲求“炼丹术”,以期“修炼成仙”。宣扬现实世界是不理想的,最理想的世界是“仙境”。教徒在观堂或家里念经“坐道”。新中国建立后,未发展道徒,除道姑3人外,原有教徒都已还俗,1980年后,少数还俗的教徒仍在乡间为死者作“法事”。
第二节 佛教
唐天宝末年(公元755),佘田桥附近的佘湖山上建云霖祠,塑有佛像,由僧人供奉。元和年(806~819)间,徐家铺北月湖山下建云岩寺。至清代中叶,境内庵堂寺院150余所。云霖、云岩、龙华等大寺院内建有“三宝殿”,即“佛殿”(教徒登场办事的地方)、“法殿”(珍藏经书的地方)、“僧殿”(和尚睡觉的禅房),外人不得随便进出。民国后期有教徒1095人,(男叫和尚、女叫尼姑)住寺院,不结婚,主张“众生平等”、“有生皆苦”,以涅槃(超脱生死)为理想境界。有男女信徒约4000人,分居农村,每月初一、十五去寺院拜佛念经。
新中国成立后,邵东成立佛教协会分会。土地改革中,和尚尼姑分得田地、房屋,大部分返俗还乡,从事生产劳动。“大跃进”期间,大多数庵堂寺院被拆毁。“文化大革命”时期,宗教当作四旧被革除,活动全部停止。1990年,全县有和尚、尼姑11人,重返寺院。
第三节 伊斯兰教
清乾隆甲申年(1764),九龙岭建有梅塘清真寺。其活动主要为念经、礼拜、斋戒、天课、朝圣五项,简称“五功”。教徒均系回族,各寺由阿訇主持礼拜,禁食猪肉。新中国建立后,伊斯兰教受到保护,宗教活动和风俗习惯依旧。1981年始,教徒集中的寺院举办经文班,由阿訇主课。1990年,全县有教徒170多人。
第四节 基督教
境内基督教分循道公会、内地会和真耶稣教三派。民国元年(1912)6月,德国牧师康满在两市塘街上租用一间民房建立内地会分会,民国5年4月,建成小礼拜堂。嗣后,在黑田铺等地建立8个分堂,循道公会在范家山等地建立2所分会,真耶稣教建有报公铺等3所区会,三派共有教徒274人。信仰上帝,奉耶稣为救世主。教徒入会时,举行洗礼。新中国成立后,外国传教士回国,爱国的基督教人士遵循“三自”(自传、自治、自养)的原则开展活动。两市塘、官桥铺两个教堂的执事,被选为邵阳基督教“三自”革新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活动停止,1982年始恢复。1990年,全县有教徒168人。
第五节 天主教
天主教,民国时期,在境内传教的有匈牙利神甫叶多义,中国神甫赵勋冠、贾福善,共有教徒159人。新中国成立后,教堂活动停止。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