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49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生活
分类号:
K890
页数:
2
页码:
521-522
摘要:
本文记述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社会民俗生活的饮食、衣着、住宅、各方面的情况发展。
关键词:
邵东县
民俗
生活
内容
一、饮食
境内以大米为主食,日食三餐。新中国建立前,粮食自给的农户及城镇居民,多食干饭。贫苦户常以大米煮稀饭,磨粉搅巴(糊糊),甚至添野草充饥。杂粮为主产的农户,红薯、麦子半年粮,红薯多为蒸食,或晒成薯干煮食。大小麦磨成粉,做麦团、麦粑或麦糊食用。新中国建立之初,粮食不足地区,仍以大米配杂粮为主食,随着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双季稻面积的扩大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大米食用比例逐年扩大。1973年后,薯麦多为生猪饲料,或作副食加工原料用,食用多为米饭。城镇部分居民早餐以面食稀饭代之,但多为省事或调剂生活。
菜食喜辛辣之物,“无辣不成菜”辣椒为咸菜必下佐料。农户习以茄子、豆角、刀把豆、萝卜等蔬菜腌制干菜,用〓子储存,各家四季皆备。以豆子制豆腐,煮豆豉。用豆腐、猪肉配以猪血作丸子烘干,称猪血丸子,且习惯将鲜猪肉、鲜鱼烘干,制成腊肉、腊鱼备食。
喜办筵席,俗称办酒,结婚称亲酒,满十称生酒,六十以上称寿酒,生小孩叫“三朝”酒。老年人过世,也设宴酬谢亲朋,称“白喜事”,俗称“吃豆腐”。筵席规模以家境贫富而异,少则几桌,多则十几桌,几十桌。讲究席位,依娘亲舅大,爷亲叔大的礼俗,按酒席类别,安排长者坐上席,请人坐陪席。唯结婚酒,以女方送亲客中的近亲(不分年龄)一人坐首席,在席位安排上稍有失慎,口角随有发生。筵席菜肴,肉鱼蛋为主,辅以蔬菜配碗,一般为8~10碗,富者更多,但东坡面子必备。新中国建立后,办酒安席之俗日渐淡化,其他风俗依旧。1980年始,办酒规模日大,菜肴品类增多,海参、目鱼、甲鱼、鱼翅等入筵席,烟酒日趋高档,菜肴追求花样和精美。
二、衣着
服装 民国时期,境内豪门富户男人多穿长衫,有的套马褂,衣料为府绸、丝缎、毛呢、棉绒、皮裘等;女人穿旗袍,高领、小袖、紧身。其质料以士林布、绸缎为主,贫民衣料以青、兰、白棉布为主,穿木机布者甚多。其样式,男穿对襟布纽前开短上衣,女穿大襟右开布纽短上衣。男女均穿大头抄裆裤,劳动妇女习惯系短身围裙。新中国建立后,土机布逐渐淘汰,对襟布纽短衣亦逐渐少见,男穿中山装、学生装、解放装、工作服等;女穿列宁装、春秋装以及各式大衣,多为青、兰、灰、白色。“文化大革命”中,军装在青年中盛行。1980年后,衣料品种增加,花色新颖,棉布减少,毛呢、丝绸、涤纶、呢绒等极为普遍。男装以西式衬衫为主,西装、牛仔裤、风雪衣、茄克、太空服在青壮年中流行,女装种类尤多,连衣裙、尖领衬衫、便式棉衣、紧身裤等流行甚广,女青年开始穿无袖紧身旗袍。
冠戴 民国时期,富户和士绅戴礼帽,农民戴碗帽、毡帽、纱帽;妇女戴平绒帽,或用绉纱包头。富家妇女多喜带耳环、戒指、手钏,且多为金银玉质,贫女为银质、铜质。新中国建立后,碗帽、纱帽逐渐减少,青壮年多为解放帽,戒指、耳环等装饰品稀少。“文化大革命”中戴首饰者绝迹,成年男女戴手表的日多。1980年后,冠戴不断更新,形式多样,鸭舌帽、羽绒冬帽、无沿帽、高顶帽流行日广。妇女戴耳环、戒指、项链、手钏的日多。
鞋袜 民国时期,劳动人民穿草鞋、布鞋,冬季雨天穿皮钉鞋、油鞋(布质涂桐油)、木屐,男女皆用棉纱袜。一些富户穿皮鞋、靴子,雨天穿胶鞋。新中国建立后,多穿机制布鞋、皮靴、布胶鞋、塑料凉鞋,雨鞋为橡胶制品取代。袜子有绒袜、丝袜、锦纶袜、毛绒袜等
三、住宅
民国时期,住宅有砖房、土房、茅草房等。富户住宅为砖木结构,一般农户住宅系土木结构,穷人有的住茅房。建房多择藏风落凼,屋后遮藏,门前开阔之处,座北朝南,中设堂屋,宽大无楼(有的半节楼)。左右为居室。1980年后,城镇住宅开始建3~5层,全为砖混结构,水电卫生设施基本配套;农村住宅,向砖木结构发展,部分户建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