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村体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47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农村体育
分类号: G812.764
页数: 2
页码: 503-504
摘要: 本文记述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农村体育的传统和现代体育文化。
关键词: 邵东县 农村 体育

内容

一、传统体育
  清末、民国时期,境内的民间传统体育为耍龙灯、舞狮子、划船等。乡民自发约集或由民间的龙灯会、狮子会、龙船会、庙会等组织活动。秋、冬农闲季节,武术爱好者聘拳师传艺,春节期间,拳师及学武者随狮队外出活动,与狮灯配合表演拳、棍、刀、枪、剑、戟、齿耙、铁尺等各种武术,群众喜闻乐见。新中国成立后,民间武术活动时起时伏。1951~1957年,沿袭旧俗开展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间武术活动为民兵训练所代替。1980年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民间武术活动蓬勃发展,农村武术馆陆续兴办。黑田铺乡群和村武师谢季珊,年逾古稀,重整拳谱,集馆招收门徒,学者甚众。光陂乡光华村拳师刘积南,在练功房的墙上写上“武术楼”,集馆教徒,门下弟子上百。1983年统计,县内有会武、练武者8万多人,占农村总人口的8%。1984年4月,县里召开民间拳师座谈会。随后,组织调查组,先后调查9个区、15个乡镇的27个村,挖掘整理传统拳路150多种,主要教派有黑虎、少林、白莲、南北少林4种,有各种拳术、器械对打、气功、散打、单耍等套路137种。1985年,县武术协会成立,经常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民间传统武术活动。1986年,县内有私人武馆15个,经考核认定合格的拳师104人,其中二级拳师9人,三级拳师95人,有30人参加省、市比赛,有2人获得第一名,1人获得第二名。灵山寺学校体育教师黄嗣林获全省75公斤级武术散打赛第一名,县百货公司唐有恒获全省75公斤级武术散打第二名。至1990年,全县共有武馆19个,教练114人,习武者600人。
  二、现代体育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农民参加现代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1954年,家住集镇附近和学校周围的农村青年,自发组织球队,开展体育活动,与附近机关单位开展比赛。1956年,水口乡水口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体育场,组织青年开展篮球、乒乓球、跳高、跳远等业余体育活动。青年篮球队常与附近学校开展比赛。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要求社员“行动军事化”,农民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多数公社以大队为单位,组织青壮年开展广播体操、拔河、爬山、队列等项目比赛。1960~1962年,国民经济处于困难时期,农民体育活动停止。1970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收下乡知青较多的农村大队、场、所,以知识青年为主体,开展体育活动。1977年6月3~5日,邵阳地区体育运动委员会在周官桥公社组织以拔河、广播体操、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农民体育比赛。周官桥、仙槎桥公社分别获武术比赛、拔河比赛第一名。1982年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许多农民务工经商,体育活动依各自爱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1990年,水东江乡在端午节举行龙舟比赛,参赛130多人,观众2万人左右。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