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群众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45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群众文化
分类号:
G249.276.4
页数:
2
页码:
478-479
摘要:
本文记述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群众文化的机构和活动发展情况。
关键词:
邵东县
群众
文化
内容
一、机构
清末民国时期,境内群众文化较为活跃。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7月建立县文化馆,配文学、戏剧、曲艺、音乐、美术等专干8名,组织和辅导城镇乡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并以黑板报、橱窗宣传、图书展览等形式,开展文化宣传。1954年7月,火厂坪乡首建文化站。随后,各乡(镇)文化站全面建立。1957年,农村俱乐部发展为1371个。火厂坪乡文化站被评为湖南省群众文化先进单位。“文化大革命”中,县文化馆改名为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71年复名文化馆。1978年,公社文化站相继恢复,配专职文化辅导员21人,兼职19人。1979年10月,县文化馆评为湖南省农村文化工作先进单位。1981年,廉桥公社中心文化站广泛利用幻灯、黑板报等工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取得显著成绩,评为湖南省群众文化先进单位。1985年7月,录用国家专职文化干部21人。1987年7月,县文化馆新建办公楼2300平方米,设游艺室、音乐室,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全县48个乡镇文化站,均配专职辅导员,指导乡村开展文化活动。县文化馆被评为全省群众文化工作和“以文补文”先进单位。1990年,全县48个区、乡(镇)文化站,实行目标管理,简家陇乡文化站被评为省先进单位。
二、活动
耍龙灯 龙为篾扎纸糊的龙头、龙尾,龙体红布嵌黄边,分7拱、9拱、13拱,最长的108拱不等;灯有篾扎的牌灯,各种异形灯和提笼灯等。民国时期,各自然村或族房建有龙灯会,多在春节期间外出表演。表演的故事为耍四门、黄龙窜洞、野鸡跳间等。新中国建立后,龙灯会消失,龙灯队依然存在,除春节期间活动外,少数老年寿庆,亲友出动龙灯庆贺,有的出殡也出动龙队随行,重大节日,有的乡村组织龙灯队游行。
舞狮子 狮子,分手狮、大狮两种,手狮为木雕脸谱,红布狮身,狮队设两个狮头,二人各执狮头对舞;大狮为木雕或篾扎的彩色狮头,狮身布缝而成,流苏嵌边,头、尾各1人拱撑,形态逼真。表演动作为搔痒、舔毛、拂毛、打滚、登高等。狮队还配合拳、棍等民间武术进行表演。民国时期,多以村落为单位,在春节期间活动为主。新中国成立后,活动依旧。“文化大革命”期间,舞狮活动停止。1980年起,素有舞狮活动的乡村,每年春节前进行练习,多与民间武术活动相配合,在村落之间上门舞狮,直至散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为止。
车马灯 以春节期间活动为主,由自然村落和宗族组成,每灯队30、50、100人不等,重大节日和特殊庆祝活动,亦出动车马灯,游乡过节。
采莲船 一旦一丑表演,船配双桨。旦着翠绿绸缎衣裤,身束腰带,足穿花鞋;丑戴草帽,配以活动鼻须,二人相互戏嬉,多在新春佳节期间开展活动。
打渔鼓 渔鼓为3尺竹筒,一端蒙上蛇皮用手击拍,发出嘭嘭响声,单人表演。自编、自唱,多为祝贺一类的赞语,也有唱传统的七字句短篇小说,如《烈女文》等。新中国建立后,每逢文艺表演时才上演。1958年,湖南省文化工作检查团来县检查,火厂坪供销社炊事员赵禄生以打渔鼓的表演形式,演唱《莫打青蛙》,获检查团赞赏。1980年后,单一出门打渔鼓者甚少,仅在耍车马灯和在举行群众性文艺汇演时,出场表演。
莲花闹 为短竹板两块,绳系其头,挂左手拇指,有节奏地与右手握的竹板间击,边击边唱。唱词为四六快板,并随急应变唱一些赞语。民国时期,唱莲花闹者以此讨钱糊口。新中国建立后,表演形式依旧,但不以此糊口,每逢群众文艺汇演时,出场表演。
民歌 境内乡民在生产之余或欢畅之时,唱歌以抒发情感,多为独唱,无乐器伴奏。歌词一般为四句;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清末,流传广的有《打铁歌》、《上广西》等。打铁歌歌词:“早打铁,晚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要回家学打铁。”上广西歌词:“十七十八上广西,挑头茶叶挑头米,日走大路九十九,夜走小路七十七,上磨肩膀下磨脚,为了爷娘和儿妻。”民国15~16年(1926~1927),境内农民运动如火如荼,黑田铺、两市塘、范家山、九龙岭等地,编制了《绣月歌》、《打倒地主土豪闹翻身》等民歌。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积极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歌唱党和人民政府的好政策。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堡面前、毛荷殿一带,创作了《土改法公布了》。檀山铺、两市塘等地农民创作了《太阳出来了》等民歌,一时唱遍山乡。1970年后,县内各地推广野鸡坪大队艰苦奋斗凿石开田的经验,掀起治山治土治水高潮。团山公社团山大队创作的《我们的山歌唱不完》,反映了农民群众改造山河与地争粮的干劲和毅力。1980年,县文化部门组织专人,对县内民歌、山歌进行收集,整理164首,编著《湖南民歌选集、邵东民歌资料集》,其中《上广西》被收入《中国民歌选集》、《绣月歌》、《乡里妹子进城来》、《土改法公布了》被收入《湖南民歌选集》。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