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作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41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作用
分类号: E284
页数: 4
页码: 423-426
摘要: 本文记述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军事民兵作用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邵东县 民兵 作用

内容

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完成突击任务 1951年,中共中央发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境内民兵,积极响应,制定生产计划,克服困难,搞好生产,涌现出一批生产模范和工作模范。1953年4月18日,县人民武装部发出通知,要求区乡武装部集中精力,全力动员民兵,投入生产运动,夺取农业丰收。区乡武装干部深入基层,组织民兵制订增产计划,广辟肥源,开展春耕生产运动。全县由民兵担任组长的800多个互助组,增产幅度均高于当地个体农户3成以上。1956年,全县夏旱严重,民兵站在抗旱斗争的最前线,车水救禾,寻找水源2000多处。195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后,农村、工矿、商店均组建了民兵组织。农村民兵积极参加修水利、公路;工矿民兵负责基建中的急、难、险、重任务。1959年,根据邵阳地区统一安排,全县出动2.6万民兵,参加修建娄邵铁路,承担邵东境内17.9公里的路基填挖任务,廉桥坳峰岭,需凿20米深、500米长的石槽。面对顽石,民兵们分日夜两班作业,全凭着硬骨头精神,炸掉一块块顽石。历经10个月,搬动石头93.4万立方米,并在金仙铺地段架高架桥1座,6个桥墩全系石头砌成,长120米,高42米。整座铁道桥横跨深谷,连两山,似巨龙飞腾,宏伟壮观。整个工程于1960年3月结束,共完成土石方253.8万立方米,经铁道工程部门验收合格。
  1960年1月21~25日,全县召开700人参加的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大会号召民兵,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在发展农业、增产粮食、兴办地方工业等方面挑重担,为迅速改变穷困面貌作出贡献。广大民兵,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推广先进技术,改土、改制,发展双季稻,在提高粮食产量上鼓实劲。1964年,羊家冲公社扶民大队有200多亩冷浸田(占水田面积的38.4%),亩产稻谷仅150公斤,比一般田产量低30%。大队党支部将改良冷浸田的任务交给大队民兵营4月上旬,全大队每天出动近100名民兵,下到烟竹岩洞内挑污泥潮土。经过10天突击,使200亩冷浸田铺上了一层黑黝黝的潮土,当年平均亩产275公斤,比上年增产83%。1965年,国家仅投资3万元,修建三都铺水库(中型)。10月1日动工,灌区内3600个民兵,以军队建制形式组织施工。分线扎营,集中食宿,早操练,晚总结,表扬好人好事,人人争担重担,勇攻难关。翌年3月2日,大坝竣工蓄水,接着,突击配套工程,兴建34公里的输水渠道,7月1日,开闸放水,获全国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1970年,全县抽集1.5万人组建民兵团,参加修建湘黔铁路。分工承担新化县境陈家桥天马山~太平铺全长16公里的路基任务。乌龟坳是一座山高坡陡、石坚水多的大石山,要开凿长880米、深17米的石槽。根据施工方案,首先要在880米长的石山上打爆破立井23个,有的深达9.5米。当立井打至2米深时,岩石层渗水,第13号立井连放9炮均成“哑炮”。承担爆破任务的斫槽公社野鸡坪大队民兵班长周前和,挺身而出,下洞分析原因,改用放“吊脚炮”的方式,在石槽壁上打炮眼,爆破成功,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使预定3个月的任务,在2个月内完成,受到省地铁路修建指挥部嘉奖。1970年10月,全县抽调3万民兵,组成10个民兵团,参加湘黔、枝柳铁路大会战。8个团、2.5万人兴修芷江县境竹坪铺以西地段的路基,全长14公里;1个团、0.4万人在芷江铺砂、修涵洞;1个团、0.1万人修建440专线。上述工程,于1971年8月结束,2万人回原籍,其余则参加修建枝柳铁路大会战。于1976年8月圆满完成任务回县。
  1978年9月,贯彻湖南省民兵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习中央军委副主席邓小平“要拨乱反正”,恢复民兵的老传统的指示。县人武部领导深入农村、厂矿,帮助整顿民兵组织。坚持劳武结合,充分发挥民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是年冬,全县以民兵为主体的20万劳动大军,参与1600多处农田基本建设。新开田土1.08万亩。廉桥公社民兵连参加修建朱家冲水库(小二型),重活、难活争着干。打土方、拖石滚,工效比一般群众高出半倍以上。在民兵模范行动影响下,大坝工程提前5天竣工。是年8月,全县组织800名民工,参加全省夺煤大会战,其中500人分配在牛马司煤矿,300人分配在朝阳煤矿。参战民兵能吃大苦、耐大劳,突击完成煤炭生产任务,获省地煤炭管理部门的表彰,1979年回乡。
  1982年开始,贯彻党的“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县内各地民兵,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和有文化、易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创新的长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县人民武装部,把组织民兵积极投入商品生产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发动民兵,开展“两争、一创、三带头”活动,即争当商品生产的专业户、重点户,创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带头学习推广科学技术,带头勤劳致富,带头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在两争、三带头活动中,县人武部领导和机关干部,深入蹲点,扶植重点,带动全面。1984年,全县民兵中,涌现出专业户10319户,人平收入高出一般农户60%以上。1986年9月3日,县人武部长刘明生,出席省军区召开的发动民兵为振兴乡镇经济作贡献会议,印发了邵东县人民武装部《带领民兵创“百万”村活动》的经验材料。嗣后,各地民兵在发展商品生产中,依靠集体的力量,开展经济联合,逐步扩大规模经营。联合的项目,由种养业发展到工业、商业、运输业和服务业。联合形式,由户与户联营逐步发展到跨行业联营。有的则走出县外办企业。1989年,全县连续二年出现旱灾,各地民兵在抗旱斗争发挥挑重担、打冲锋的作用。1989年,槎江乡基干民兵连长郑桥生,在旱情到来之前,带领300名民兵,兴建一条3公里长的渠道,建电力提灌站13处,解决了4个村的缺水困难。1990年,全县连续干旱,在抗旱斗争中,全县20多万民兵,站在斗争最前线。火厂坪镇的浩然村,在渠道无水、小溪断流的情况下,出动以民兵为主体的找水队,开挖地下水56处。8月31日,县委和人武部,在此召开现场会,向全县推广介绍其经验。
  二、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 1950年10月,境内开始土地改革。封建地主阶级面对即将灭亡的局面,与各种反革命势力互相勾结,进行疯狂反抗。有的制造谣言,恐吓贫苦民众;有的转移财物,毒害牲畜;有的狗急跳墙,拉拢农会干部,转移斗争方向;有的制造宗族纠纷,破坏土改。为了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各地农会组织民兵队伍,一方面宣传党的土地改革政策,组织苦大仇深的贫民控诉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的罪行,斗地主、分田地,组织生产,一方面,手持武器,站岗放哨,监视地主、恶霸、反革命分子等的反抗和破坏活动。在土地改革中,境内先后有97个地主畏罪潜逃,躲避斗争,均及时被民兵抓获归案。孟公乡(今水东江乡内)董家冲一恶霸地主,潜逃广西桂林,民兵中队长申庭英带领5个民兵,日夜兼程赶赴桂林将其抓获归案。永兴乡灵江村(今灵山寺乡内)一地主,在分配土改财物前夕,深夜转移财产,民兵发现后,及时组织斗争,挖出了一大批藏匿的贵重物品。1952年4月18日,十四区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在长塘铺召开公审大会,一些反动会道门头子在会场制造骚乱,企图劫法场。数百名民兵,配合区干队,及时将制造事端的首犯抓获。
  1953年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各地将维护社会治安列入民兵组织的重要任务,担负治安联防以及重要工矿、桥梁、仓库、通讯线路的守护任务。每逢重大节日,民兵轮流站岗放哨。1973年,某国防通讯线路架经县境,沿线各乡镇将杆线守护任务定到民兵营。通讯线路集中使用期间,每杆柱均由民兵日夜看守。保证了线路安全畅通。
  在开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民兵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保护作案现场,提供侦破线索,配合公安部门抓捕案犯。1982年9月28日,一名被公安部门通辑的逃犯窜入火厂坪公社,公社武装基干连副连长仇有德发现后,只身与其搏斗,将逃犯抓获解送公安局。是年,仇被省军区记二等功一次。1983年后,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各地民兵日夜巡逻,密切配合公安部门和司法机关统一行动。1987年,整顿城乡社会治安秩序,开展综合治理,各地民兵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站岗放哨,组织巡逻,参与追捕解押犯人等活动。1990年,范家山镇范家山村,组织63名民兵成立治安联防队,一年中,先后抓获盗窃、扒手和流氓28人,查获治安案件4起,预防犯罪案2起,及时制止斗殴2起,使该镇治安案件发案率比上年减少96%。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