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民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409
颗粒名称:
第四章 民兵
分类号:
E28
页数:
5
页码:
422-426
摘要:
本文记述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军事的民兵组建、训练、作用、装备情况。
关键词:
邵东县
军事
民兵
内容
第一节 组建
1951年境内各区建立人民武装部,在各乡、村组建民兵组织。1953年,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各区人武部在总结前段民兵工作建设和作用的基础上,制定了组建普通民兵和基干民兵的计划。人武部领导,深入搞点,整顿和建立民兵组织。年底,全县有基干民兵5036名,建立基干连17个,普通民兵19268人。
195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县内民兵组织,由农村发展到厂矿、机关、团体、学校。是年,全县组建普通民兵师1个,民兵团24个,营236个,连1573个;组建基干民兵团1个,基干民兵营17个,基干民兵连208个,共有民兵23万余名。1960年1月21~25日,召开全县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出席代表700人,会议总结前段民兵组建和开展民兵工作的经验。对18个先进单位和25个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黑田铺公社社竹大队赵才初、周官桥公社杨柳大队龙渭溪、斫〓公社清潭大队颜龙3个民兵营长,被推选出席4月18日全国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与会代表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接见。1963年,贯彻全国《民兵工作条例》和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指示,从实战要求出发,调整了民兵的年龄结构。1965年底,民兵总数减至16.7万人,其中基干民兵和武装民兵89407人,普通民兵78069人。
1969年,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1969年8月28日《关于县组建武装民兵独立团》的命令,成立邵东县武装民兵独立团,公社建立民兵连,大队建立民兵排,生产队编班或组,民兵独立团的人员,坚持劳武结合,平时不脱产,不集中。1973年,县组建武装民兵基干团,随着武器装备的改善,陆续组建了一批专业技术分队。1981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调整民兵组织问题的指示》,全县民兵组织进行了调整,至1982年3月调整工作结束。调整的主要内容是:一、缩小组建范围,组建民兵组织的重点主要是社镇和厂矿,机关学校、科研单位和城镇的一些人数少又分散的单位,平时不建立民兵组织;二、民兵年龄,由原来规定的16~45岁,改为18~35岁(基干民兵18~28岁);三、简化组织层次,将原来的普通民兵、基干民兵、武装基干民兵,改为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凡符合民兵条件的28岁以下的复员军人和经过基础训练的人员编为基干民兵,其余编为普通民兵。女性公民只编基干民兵,取消县民兵师和公社民兵团的建制。调整后全县民兵12.8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2.9%,其中基干民兵连52个,排901个,班1602个。1990年,全县有民兵10.85万人,其中,基干民兵11217人。
第二节 训练
1952年,邵东县民兵干部训练教育委员会成立,由县委书记兼任主任委员,县武装部部长任副主任委员。下设经济、文娱、卫生、学习四个小组。训练内容,以政治教育为主,开展回忆对比,忆苦思甜,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结合实际,进行军事和纪律教育,进行弹药保管、步枪性能、投弹射击、防空防毒等技术训练,时间5~6天。第一期训练民兵干部280人,民兵1376人。1955年,适当延长训练时间,以技术训练为主。1958年9月,全县组织民兵训练大检阅,年底,县民兵训练指挥部成立,县委书记兼任指挥部主任。1963年,为庆祝建国15周年,县城举行为期5天的民兵体育运动和民兵比武大会。会后,全县民兵练武热潮形成。“文化大革命”初期,军训停止。1973年,县建立武装民兵基干团,训练恢复,重点训练民兵干部。公社建武装民兵基干连。训练内容,专业分队技术和战术。武装基干连所在大队的民兵营长和厂矿武装连的排长由县武装部培训,时间15天,副职和班一级骨干以及面上大队的民兵营长,配备武装班班长,由公社、厂矿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一般为6~7天。武装基干连训练,由公社、厂矿武装部负责组织实施,每年15~20天。高射机枪、重机枪、60迫击炮、82迫击炮、40火箭筒、侦察、打坦克爆破班(组)等专业分队的骨干,由县武装部培训,每年15~20天。1977年全县武装民兵10471人,参加训练9780人,占总人数的93.4%。全县55个武装民兵连,经检查考核,廉桥、大田、毛荷殿、火厂坪、砂石、团山一连、仙槎桥等7个公社武装基干连接近总参“三年纲要”的要求。1980年开始,训练范围缩小,人数减少,重点为专职武装干部和专业技术民兵。1985年,县民兵训练基地建成,开始进行正规化、军事化训练,由于基地设施未全部配套,1986年仅训462人,为计划759人的60%。1987年后,民兵训练每年400人左右。1990年,军分区分配训练任务450人,实训451人,百分之百完成训练任务。
第三节 作用
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完成突击任务
1951年,中共中央发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境内民兵,积极响应,制定生产计划,克服困难,搞好生产,涌现出一批生产模范和工作模范。1953年4月18日,县人民武装部发出通知,要求区乡武装部集中精力,全力动员民兵,投入生产运动,夺取农业丰收。区乡武装干部深入基层,组织民兵制订增产计划,广辟肥源,开展春耕生产运动。全县由民兵担任组长的800多个互助组,增产幅度均高于当地个体农户3成以上。1956年,全县夏旱严重,民兵站在抗旱斗争的最前线,车水救禾,寻找水源2000多处。195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后,农村、工矿、商店均组建了民兵组织。农村民兵积极参加修水利、公路;工矿民兵负责基建中的急、难、险、重任务。1959年,根据邵阳地区统一安排,全县出动2.6万民兵,参加修建娄邵铁路,承担邵东境内17.9公里的路基填挖任务,廉桥坳峰岭,需凿20米深、500米长的石槽。面对顽石,民兵们分日夜两班作业,全凭着硬骨头精神,炸掉一块块顽石。历经10个月,搬动石头93.4万立方米,并在金仙铺地段架高架桥1座,6个桥墩全系石头砌成,长120米,高42米。整座铁道桥横跨深谷,连两山,似巨龙飞腾,宏伟壮观。整个工程于1960年3月结束,共完成土石方253.8万立方米,经铁道工程部门验收合格。
1960年1月21~25日,全县召开700人参加的民兵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大会号召民兵,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在发展农业、增产粮食、兴办地方工业等方面挑重担,为迅速改变穷困面貌作出贡献。广大民兵,努力克服种种困难,推广先进技术,改土、改制,发展双季稻,在提高粮食产量上鼓实劲。1964年,羊家冲公社扶民大队有200多亩冷浸田(占水田面积的38.4%),亩产稻谷仅150公斤,比一般田产量低30%。大队党支部将改良冷浸田的任务交给大队民兵营4月上旬,全大队每天出动近100名民兵,下到烟竹岩洞内挑污泥潮土。经过10天突击,使200亩冷浸田铺上了一层黑黝黝的潮土,当年平均亩产275公斤,比上年增产83%。1965年,国家仅投资3万元,修建三都铺水库(中型)。10月1日动工,灌区内3600个民兵,以军队建制形式组织施工。分线扎营,集中食宿,早操练,晚总结,表扬好人好事,人人争担重担,勇攻难关。翌年3月2日,大坝竣工蓄水,接着,突击配套工程,兴建34公里的输水渠道,7月1日,开闸放水,获全国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1970年,全县抽集1.5万人组建民兵团,参加修建湘黔铁路。分工承担新化县境陈家桥天马山~太平铺全长16公里的路基任务。乌龟坳是一座山高坡陡、石坚水多的大石山,要开凿长880米、深17米的石槽。根据施工方案,首先要在880米长的石山上打爆破立井23个,有的深达9.5米。当立井打至2米深时,岩石层渗水,第13号立井连放9炮均成“哑炮”。承担爆破任务的斫槽公社野鸡坪大队民兵班长周前和,挺身而出,下洞分析原因,改用放“吊脚炮”的方式,在石槽壁上打炮眼,爆破成功,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使预定3个月的任务,在2个月内完成,受到省地铁路修建指挥部嘉奖。1970年10月,全县抽调3万民兵,组成10个民兵团,参加湘黔、枝柳铁路大会战。8个团、2.5万人兴修芷江县境竹坪铺以西地段的路基,全长14公里;1个团、0.4万人在芷江铺砂、修涵洞;1个团、0.1万人修建440专线。上述工程,于1971年8月结束,2万人回原籍,其余则参加修建枝柳铁路大会战。于1976年8月圆满完成任务回县。
1978年9月,贯彻湖南省民兵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习中央军委副主席邓小平“要拨乱反正”,恢复民兵的老传统的指示。县人武部领导深入农村、厂矿,帮助整顿民兵组织。坚持劳武结合,充分发挥民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是年冬,全县以民兵为主体的20万劳动大军,参与1600多处农田基本建设。新开田土1.08万亩。廉桥公社民兵连参加修建朱家冲水库(小二型),重活、难活争着干。打土方、拖石滚,工效比一般群众高出半倍以上。在民兵模范行动影响下,大坝工程提前5天竣工。是年8月,全县组织800名民工,参加全省夺煤大会战,其中500人分配在牛马司煤矿,300人分配在朝阳煤矿。参战民兵能吃大苦、耐大劳,突击完成煤炭生产任务,获省地煤炭管理部门的表彰,1979年回乡。
1982年开始,贯彻党的“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县内各地民兵,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和有文化、易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创新的长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县人民武装部,把组织民兵积极投入商品生产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发动民兵,开展“两争、一创、三带头”活动,即争当商品生产的专业户、重点户,创民兵工作先进单位;带头学习推广科学技术,带头勤劳致富,带头为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在两争、三带头活动中,县人武部领导和机关干部,深入蹲点,扶植重点,带动全面。1984年,全县民兵中,涌现出专业户10319户,人平收入高出一般农户60%以上。1986年9月3日,县人武部长刘明生,出席省军区召开的发动民兵为振兴乡镇经济作贡献会议,印发了邵东县人民武装部《带领民兵创“百万”村活动》的经验材料。嗣后,各地民兵在发展商品生产中,依靠集体的力量,开展经济联合,逐步扩大规模经营。联合的项目,由种养业发展到工业、商业、运输业和服务业。联合形式,由户与户联营逐步发展到跨行业联营。有的则走出县外办企业。1989年,全县连续二年出现旱灾,各地民兵在抗旱斗争发挥挑重担、打冲锋的作用。1989年,槎江乡基干民兵连长郑桥生,在旱情到来之前,带领300名民兵,兴建一条3公里长的渠道,建电力提灌站13处,解决了4个村的缺水困难。1990年,全县连续干旱,在抗旱斗争中,全县20多万民兵,站在斗争最前线。火厂坪镇的浩然村,在渠道无水、小溪断流的情况下,出动以民兵为主体的找水队,开挖地下水56处。8月31日,县委和人武部,在此召开现场会,向全县推广介绍其经验。
二、配合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
1950年10月,境内开始土地改革。封建地主阶级面对即将灭亡的局面,与各种反革命势力互相勾结,进行疯狂反抗。有的制造谣言,恐吓贫苦民众;有的转移财物,毒害牲畜;有的狗急跳墙,拉拢农会干部,转移斗争方向;有的制造宗族纠纷,破坏土改。为了土地改革运动的顺利进行,各地农会组织民兵队伍,一方面宣传党的土地改革政策,组织苦大仇深的贫民控诉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的罪行,斗地主、分田地,组织生产,一方面,手持武器,站岗放哨,监视地主、恶霸、反革命分子等的反抗和破坏活动。在土地改革中,境内先后有97个地主畏罪潜逃,躲避斗争,均及时被民兵抓获归案。孟公乡(今水东江乡内)董家冲一恶霸地主,潜逃广西桂林,民兵中队长申庭英带领5个民兵,日夜兼程赶赴桂林将其抓获归案。永兴乡灵江村(今灵山寺乡内)一地主,在分配土改财物前夕,深夜转移财产,民兵发现后,及时组织斗争,挖出了一大批藏匿的贵重物品。1952年4月18日,十四区人民政府组织群众在长塘铺召开公审大会,一些反动会道门头子在会场制造骚乱,企图劫法场。数百名民兵,配合区干队,及时将制造事端的首犯抓获。
1953年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各地将维护社会治安列入民兵组织的重要任务,担负治安联防以及重要工矿、桥梁、仓库、通讯线路的守护任务。每逢重大节日,民兵轮流站岗放哨。1973年,某国防通讯线路架经县境,沿线各乡镇将杆线守护任务定到民兵营。通讯线路集中使用期间,每杆柱均由民兵日夜看守。保证了线路安全畅通。
在开展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民兵与公安部门密切配合,保护作案现场,提供侦破线索,配合公安部门抓捕案犯。1982年9月28日,一名被公安部门通辑的逃犯窜入火厂坪公社,公社武装基干连副连长仇有德发现后,只身与其搏斗,将逃犯抓获解送公安局。是年,仇被省军区记二等功一次。1983年后,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厉打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各地民兵日夜巡逻,密切配合公安部门和司法机关统一行动。1987年,整顿城乡社会治安秩序,开展综合治理,各地民兵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站岗放哨,组织巡逻,参与追捕解押犯人等活动。1990年,范家山镇范家山村,组织63名民兵成立治安联防队,一年中,先后抓获盗窃、扒手和流氓28人,查获治安案件4起,预防犯罪案2起,及时制止斗殴2起,使该镇治安案件发案率比上年减少96%。
第四节 装备
新中国建立初期,民兵武器多系梭标、鸟枪、大刀和少量步枪。1953年开始组建民兵基干团,武器装备开始更新。1963年底,全县民兵配有各种枪枝900多支。“文化大革命”中,除大禾塘、范家山公社外,民兵武器实行集中管理。以公社为单位,建立武器库、弹药室,定期检查,专人管理。1986~1990年,全县民兵武器全部集中到县里保管。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