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商品价格演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29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商品价格演变
分类号: F726.2
页数: 4
页码: 291-294
摘要: 本节记录了民国时期至1990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境内商品价格演变过程。
关键词: 物价政策 物价管理 邵东县

内容

民国时期,境内农产品、日用工业品价格,受邵阳、衡阳以至长沙等城市物价的牵动,升降频繁,稳定期短。初期,市值变化不大,物价基本稳定。民国20年(1931),银元价格下降,农产品和日用工业品价格上升。每100公斤鲜猪肉由民国19年的47.2元(银元)升到51.6元,茶油由51.2元升到56元,煤油由56元升到72元。民国23年大旱,谷类失收,继而法币流通,物价上涨。民国25年主要农产品价格比22年上涨20%以上,日军入侵期间(1944~1945)境内生产衰落,交通中断,物资奇缺,法币贬值,通货膨胀,富商趁国难当头之机,低进高出,牟取暴利,生活必需品价格,与民国26年比较,上涨几十倍乃至几百倍。尤其是食盐,一箩(25公斤)谷甚至一担谷换一斤(市斤)。日本侵略军投降后,国民党政府为挽救战后经济崩溃的处境,发行关金券(1元=20元法币)投入市场,造成物价暴涨。37年发行金圆券,面额小至1元,大至100万元,1元金圆券比值为法币300万元。大米价格,以法币比值计算,半年内上涨近万倍,食盐抢购风迭起,市场物价一片混乱。
  新中国建立后,商品价格在国家计划经济指导下,日趋平稳。1950年7月,原邵阳县人民政府,贯彻中央人民政府《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在两市塘、廉桥、范家山、佘田桥建立粮食销售点。大米价格,10公斤以内,每100公斤13.4元,10公斤以上每公斤加价2分。1951年9月始,农村供销合作社收购农副产品,供应棉纱、棉布及日常生活资料,使市场价格日趋平稳。1954年2月26日,县人民政府发出《通告》,规定私营工商业经营的主要商品价格,应与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商品牌价保持一致。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镇非农业人口的增加,国家不断提高生猪、鲜蛋、鲜鱼、黄花菜、茶油、菜油、花生等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日用工业品销售价格保持平稳,市场稳定。1960年,市场物资奇缺,集市商品成交价格,成倍地高出国营单位的销售价。大米每公斤8元,活鸡每公斤40元,猪肉每公斤36元。1961年8月,人民政府为保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将占居民生活支出60%的18类重要生活必需品,实行平价定量供应。在保证平价定量供应的同时,对糖果、糕点、酒类、实行高价销售。1962年,农村粮食统销价格提高,每100公斤中等稻谷由12.4元,提高到16.4元。1965年,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当前市场价格的决定》,粮食购销价格持平,并开始对职工实行粮价补贴。1966年始,对农机生产和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实行价格补贴,主要日用工业品销售价继续降低,集市贸易商品价格趋向平稳。1971年,油脂、油料、茶叶、花生、干辣椒收购价适当提高,且相应降低石油、化肥、农药的销售价。与1970年比,尿素低10%,六六六药粉低31%,滴滴涕乳剂低20%,煤油低23%。1978年,三类农副产品实行议价收购,主要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1979年,中等稻谷收购价比1978年高14.4%,茶油收购价提高9%,生猪收购价高23.9%,黄花菜收购价高33%。1983年1月,调整纺织品销售价格,棉纺织品价格适当提高,棉白布每公尺由0.99元调到1.11元。同时,较大幅度降低化纤品、国产手表、彩色电视机、布胶鞋、照相机、电风扇、闹钟和省产铱金笔销售价。1984年6月,贯彻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开展工商联营,搞活日用工业品流通的若干规定》,根据商品与人民生活的密切程度,分类定价。各类纺织、针织、百货、文化用品、五金交电、食盐、食品、石油、西药、中成药、燃料、棉絮、铁锅(鼎)等45种商品执行固定价;胶鞋、手电筒、照相机、铱金笔、电视机、磁带、缝纫机、人造革、自行车、电风扇、国产收录机、国产洗衣机、灯泡(100W以上)等23种商品允许价格向下浮动,浮动幅度不超过10%;各类花布、色织布、维棉布、纯化纤布、毛巾、绒(线)毯、卫生衫(裤)、搪瓷口杯、肥皂、牙膏等71种商品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浮动幅度不超过10~15%;胶雨衣、木纱团、乒乓球、锁、日用瓷器、胶水、铁砂布、卫生纸、民用薄膜、日用陶器等32种商品实行市场调节,允许工商协商定价。1985年1月,全部放开生猪购、销价格,实行市场调节,每100公斤毛猪收购价173元,销售价随行就市。同年3月,为不影响城镇居民生活支出,县财政给城镇居民每人每年补肉价款14元。1987年,商品价格统一分为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价格形式,并适当提高农村返销粮销售价格,每100公斤稻谷为31.4元。木材、楠竹、苎麻、中药材、蔬菜等价格放开。1988年3月20日,省产42型300克肥皂每联零售价由0.4元调高到0.68元,邵阳产大洋洗衣粉每包(200克)零售价由0.36元提高到0.52元。随后,白沙糖、220伏灯泡、火柴、铁锅、搪瓷面盆、口杯均先后提价。是年7月14日,两市镇、廉桥、棠下桥等供销社和县城食杂果品门市部、副食大楼实行卷烟销售价格试点,甲乙级卷烟取消平价,零售价一般提高50%以上,但低于市场价10%左右。7月28日,国内13种名酒、省内4种名酒提价。省产“白沙液”每瓶(500克)由9.7元提高到12.5元,调价幅度最高的是贵州“茅台”酒,每瓶(500克)由20元调到100元。1989年2月1日,彩色电视机全面提价,一般提价幅度为40%以上。随后,五金、家用电器设备及中成药、西药以及农药化肥等零售价格提高。提价幅度,家用电器为46%以上,西药、中成药15~20%。工业品价格提高后,农产品销售价旋即上涨,猪肉每公斤由2.6元上升到6元左右。1989年9月15日,原提价的13种名酒开始降价。随后,彩色电视机、电冰箱、单车等高档商品全面降价。降价幅度一般为20~30%,46厘米“韶峰”电视机竟降到2000元左右。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国营公司、供销合作社对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微利甚至贴本经营,支援农业。1990年,国营生产单位,开展厂商联销,陆续降低市场销售价格,物价监督部门在乡镇聘任物价监督员,对重要商品实行跟踪监督,47种人民生活必需品和主要服务项目收费,控制提价幅度。是年,全县29种人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与1989年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按类别分:食品类上升3.2%,衣着类上升14.1%,日用工业品下降22.3%,农业生产资料下降6.7%。邵东县7个年份、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主要商品零售价格如下表: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