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饮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24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饮食
分类号: F719.3
页数: 1
页码: 248
摘要: 本节记录了民国时期至1990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境内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并介绍了各时期经营种类及营业额的情况
关键词: 餐饮业 饮食业 邵东县

内容

邵东境内的饮食业源于串乡赶集的饮食摊、担。食品种类以米豆腐、蕨根粉、米粑、凉粉(只供暑天)等。民国初期,随着面灰加工坊的兴办,主要集镇设有面馆、粉馆,经营面条、馄饨、米粉、包子、及客饭等业务。界岭的馄饨,皮薄味鲜;佘田桥的豆腐,细嫩可口;两市塘的面条,条匀香辣。民国36年(1947),两市塘的洗耳楼饺面馆开业,从业人员4人,经营馄饨、面条,兼营小炒,讲究质量,生意日旺。1949年,全县核准登记的饮食业50户,从业人员89人,个体饮食担650个,逢场赶集,微利经营。
  新中国成立后,饮食业逐渐发展。至1954年,全县饮食业发展到94户,其中饭店24户,饺面店70户。1955年,私营饮食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分别组成合营饮食店29个,合作饮食店34个,从业人员139人。1958年,饮食业分别由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经营。但网点过于集中,群众不便。1962年后,国营商业部门新建邵东旅社、服务大楼、东风面馆等单位,各区供销合作社建立饮食店。1965年,全县饮食业21户,从业人员30人。在开展学大庆、学大寨的“双学”运动中,服务人员不断改善服务态度,县饮食公司副经理贺德生在东风面馆参加服务,带领职工夜晚到人民医院住院部为病人送饺面,多年不断,极受人称赞。1980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集体、个人饮食业全面发展。1990年,全县饮食业686家,从业人员1438人,经营项目,有传统小炒,名酒佳肴,包办筵席,点心小吃。是年,饮食业经营额1319万元,占全县商品零售总额的2.3%。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