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销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23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销售
分类号: F713.3
页数: 5
页码: 233-237
摘要: 本节记录了民国时期至1990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境内商品购销发展情况,包括生活资料,比如纺织品、百货、副食品、烟酒、五金、交电、肉食、水产、蔬菜、煤炭、和生产资料比如化肥、农药、中小农具、金属、机电产品、建筑材料、农业机械、木材、石油的购销情况。
关键词: 产品销售 商品销售

内容

一、生活资料
  (一)纺织品、百货
  民国初期,境内有棉布、小百货、文具等3个行业。民国37年(1948),两市塘、佘田桥、廉桥、范家山、仙槎桥、水东江等集镇,有布店21家,多兼营百货。两市塘6家绸布业,户平资金1076元,经营品种多为棉布。百货业8户,户平资金290元,经营品种有袜子、帽子、胶鞋、文具、小百货等。新中国建立后,1951年12月,邵东贸易公司建立,经营纺织品、百货、糖果糕点,文化用品、煤油、火柴等,承担基层供销社及私营商业的批发业务,1953年,全县销售棉布230万米,毛巾5.5万条,汗衫背心、卫生衫裤1.98万件,毛线1.56吨,胶鞋1.65万双,肥皂1000箱。1954年9月上旬,棉布、棉纱、棉花业务析出,建花纱布公司。是月15日,棉布实行定量凭票供应,人均3米。10月,邵东县百货公司建立。1958年,花纱布公司并入百货公司。1959年,棉布定量供应人均增加到7米,1961年减少到0.5米,卫生衫裤、棉毛衫裤亦凭票销售。1965年,销售棉布282万米,棉毛衫裤、汗衫背心5.6万件,毛线2吨,胶鞋9.3万双,肥皂4400箱。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棉布定量供应指标,农业人口由1964年1.46米增加到4.16米,非农业人由3.91米增加到5.94米,化纤布开始销售,纺织品销售量增加。1983年12月1日,棉布取消定量供应,纺织品经营,除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外,个体商贩从事经营者日多花色品种增加。1986年,销售棉布359万米,化纤布84万米,棉纤混纺布190万米,呢绒、绸缎18万米,汗衫背心,棉毛衫裤91万件,毛线72吨,鞋类79万双,肥皂3.2万箱。嗣后,棉纤混纺织品花色新颖,品种增多,棉布销售量减少。1990年,销售棉布159万米,化纤布115万米,混纺布113万米,绸缎呢绒20万米,毛线77吨,肥皂3.9万箱,胶鞋46万双。
  (二)副食品、烟酒
  民国时期,境内副食品经营业称南杂业,经营店集镇皆有,销售品种有油、盐、糕点、糖等。民国37年(1948)两市塘27户南杂业,户平资金135元,其他集镇商号经营油盐南杂,年销售额3200多元。新中国建立后,副食品、烟酒由国营、集体商业经营。1953年,卷烟列入国家计划。是年,全县销售食盐2861吨、卷烟100箱、食糖125.7吨、酒37.5吨,糕点189吨、煤油97吨。1960年冬,食糖、食盐、煤油实行定量销售,糖粒子实行高价销售。1961年11月,县副食品公司建立,承担全县的副食批发业务。1965年,凭票供应品种减少。是年,全县销售食盐5203吨、食糖592吨、糖果糕点416吨、酒152吨、卷烟663箱、煤油627吨。嗣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色品种增多,商品档次提高。1985年1月,烟草、盐业专卖公司建立,卷烟、食盐批发专营。1990年,全县销售食盐4558吨、食糖4307吨、糖果糕点930吨、酒4530吨、卷烟27850箱、煤油因照明用电增多,仅销128吨。
  (三)五金、交电
  民国时期,南杂店多兼营元钉、元丝、鼎锅等。新中国建立后,五金、交电,由国营、集体商业经营。经营品种逐步增加。1955年,县百货公司设立五金、交电、化工原料(简称五交化)批发部和零售门市部,经营品种580多种,开始销售自行车、收音机。1966年,销售品种有所增加,但货源紧张,元丝、元钉、自行车等曾实行分配供应。1976年,销售自行车1083辆、收音机307部。1979年6月,县五交化公司建立,经营品种2000多种。各区供销社设五交化经营专店,经营品种不断增多。家用电器销售日趋增加。1983~1990年,全县销售家用缝纫机5.9万台、自行车8.38万辆、电风扇11.8万部、洗衣机1.66万台、电冰箱1615台、电视机4.7万台,其中彩电3531台。1990年年销售量与1983年比,缝纫机减少19.2%,自行车保持平衡,电风扇增12.2倍,洗衣机增490倍,电视机增21倍,电冰箱1984年开始销3台,1990年销554台。
  (四)肉食、水产、蔬菜
  民国时期,肉食由个体屠商经营,贩运生猪者时而有之。水产无专业经营户。建国初期,基层合作社供应少量白肉。鲜蔬菜由生产者上市出售,干菜由副食店经营。1955年10月,县食品公司设立,分区设立食品站,经营肉食、水产、蛋品业务,承担城镇非农业人口肉食品供应任务。1957年,销售猪肉221吨,蛋品33吨,水产品150.9吨。1960年,畜禽水产饲养量锐减,猪肉仅销40吨,水产品90吨,蛋品3.8吨。1961年后,国家对养猪户实行奖售政策,货源日渐增多,销售量逐年增加。1970年销售猪肉4774吨,水产品315吨,蛋品1200吨。1973年8月,食品公司更名肉食水产公司。1978年10月,县蔬菜公司建立,组织蔬菜生产,与菜农签订产销合同,粮菜挂钩,定产定销。1979年,蔬菜销售额33万元。1980年,销售肉猪15.45万头,蔬菜销售额50万元。1984年,畜禽水产取消派购。肉食、蔬菜全由市场调节,国营商业猪肉销售量减少。1985年,全县仅销肉猪67600头,水产品679吨,鲜蛋204吨。1986年后,生猪发展正常,市场肉食价格稳中有降,城镇居民享受财政支付的肉食补贴,国营肉食水产部门供应量逐年回升。1990年,销售肉猪2.78万头,水产品754吨,鲜蛋200吨。
  (五)煤炭 1973年,邵东县煤炭公司建立。对城镇居民、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食堂的生活用煤,实行计划定量供应,凭证购买。佘田桥、简家陇、双凤、双泉铺等13个缺煤乡的生活用煤和饮食、豆腐等行业用煤,适量分配计划,年供应量23万吨。1984年,煤炭公司建立藕煤厂,藕煤不足部分,供应原煤。1990年,供应原煤11.2万吨。
  二、生产资料
  (一)化肥、农药、中小农具 1952年,基层供销合作社设农业生产资料门市部,配专职干部承担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工作,支援农业生产。是年推广使用硫酸亚6.7吨,并翻印资料,介绍使用方法,深受欢迎。化肥供应品种陆续增加。农药、农械陆续组织供应。1955年,县成立农业生产资料经理部,专门经营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在工作中,坚持从支援农业出发,调查研究,摸清需要量,广泛组织货源,及时供应。1964年被评为全国商业经营管理先进单位。是年1月26月,经理刘继茂出席全国商业经营管理先进表彰会。随后,全县农业生产资料经营门店设立到乡村供销点。1964年,县内开始推广早稻薄膜育秧,塑料薄膜一时甚为紧张,县生产资料经理部大力从省外组织货源,并以销售价低于出厂价3%,每吨售价3100元向农村生产队出售,薄膜育秧由点到面,普及全县。1968年,销售薄膜350吨。以后每年销售量保持400吨左右。
  1984年,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多渠道经营。出现伪劣农药,影响了农业生产。1989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的通知后,人民政府组织力量不断整顿农业生产资料的经营市场,实行归口经营。化肥、农药、农膜销售量大,供应及时。1990年生产资料供应额4755万元,比1986年增69%,占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4%。化肥、农药等主要年份销售情况如下表:
  (二)金属、机电产品、建筑材料 1952~1957年,县内金属、机电产品及金属、建筑材料销售量少,由商业部门和供销合作社兼营。1957年4月,邵东县物资供应经营部建立,负责工业生产计划物资的经营。1960年8月,邵东县物资管理局成立,物资供应经营部撤销,职工31人。1962年,销售额68.7万元。随后,经营品种不断增加,在佘田桥、廉桥集镇设立供应点。1978年后,钢材、水泥等物资的需要量成倍增加,供需矛盾突出。1984年11月,分别成立金属材料、建筑材料、机电设备3个专业公司,职工增至68人。1985年,开放市场,计划供应量减少,计划外销售量成倍增加,经营品种,有金属材料16种,机电产品50种,化工及建筑材料17种。1990年,销售额2117万元,实现利润26.6元,几个主要年份金属、机电产品、建筑材料销售情况如下表:
  (三)农业机械 1974年前,县内半机械化农具、农业机械、分别归口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县物资局经销。是年10月,邵东县农业机械公司成立,归口经营农业机械,职工48人,在佘田桥、廉桥建供应点,21个公社农机站设配件点,方便用户,对引进机型归口把关,定型产品选择购进,避免型号乱,质量低劣的产品进县,主机销售后,实行包换、包退、包修,备有零件供应。销售价格倒挂,亏损由县财政补贴。至1981年,销售2374万元,亏损106万元。1982年起,取消销售价格倒挂的政策,部分农机产品(手扶拖拉机、小柴油机、汽油机)试行浮动价。1984年6月,执行固定价、浮动价、双方商议价3种价格。1985年,全部改浮动价,经营方式向开放型、多渠道、少环节的方向发展。内部实行分组承包经营责任制,扭亏为盈。1990年,销售额499万元、盈利21万元。
  (四)木材 1950年前,木材由私人经营。年销售量无历史资料可考。建县初期,县内基建用材,数量较多的,由邵阳森林工业分局供应,零星用材,就地购买。1955年,木材列入一类产品,7月,邵阳森工分局在邵东建立木材购销组,经营县内木、竹。翌年7月,购销组撤销,县木材公司成立,下设范家山、廉桥、佘田桥3个木材收购站,收购县内采伐的木材,调进省、地下拨计划内的木材。供应县内主要基建单位用材,和部分生产用材。1956年,县公司收购木材6622立方米,调入4030立方米。地销9327立方米。1961年后,县内林木资源渐少,主要依赖调入。年调入量1万立方米左右。1966年,为满足基建用材的需要,补充计划内分配量的不足,县计委下设木材购销组,组织专人在绥宁、城步、洞口等山区采购睏山材、间伐材,年采供量0.5万立方米,1984年并入县木材公司。1985年1月木材统购统配取消,以市场调节为主,公司开始经营计划外木材。徐家铺、县农科所地段,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建立木材市场,年销量0.38万立方米。1990年县有木材市场6处,年成交1.38万立方米,木料公司销量额87万元,盈利5万元。
  (五)石油 1964年开始,汽油、柴油由县物资局经营,实行计划供应。1972年转由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经营。1978年,石油公司建立,归口经营工农业生产用油,按机定量,计划分配,一年一定。农业抗旱用油,根据旱情将指标分配到乡,由乡安排到单位,发给临时油票,凭票向基层供销合作社购买。工业用油,石油公司凭分配通知单分月供应。1980年后,计划供应量减少,计外供应量不断增加。1990年,供应石油1.31万吨,其中计外0.5万吨。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