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电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206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电信
分类号: F62
页数: 3
页码: 204-206
摘要: 本章记述了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电信业务发展情况。包括电话业务、电报业务两部分内容。
关键词: 电信 邮电经济 邵东县

内容

第一节 电话
  一、长途
  民国28年(1939)2月,湖南省长途电话局以12号铜线及8号铁线,架通衡阳经演陂桥、佘田桥、两市塘达邵阳长途电话线路。3月初,佘田桥设邮政代办所,始办长话业务,装苏式358、359型铁壳墙机各1部,沟通毗邻各地通讯,民用电话极少。民国33年9月,日军犯境,线路毁坏,长途电话关闭。
  1951年1月22日,两市塘电信营业所开办长途电话业务,共用邵阳—永丰的线路,境内长33杆程公里,装电话单机1部,供营业、电报和用户通话,每天电话2张左右,由营业员兼值。1952年7月,改装台式10门小交换机一部,达邵阳长途通话仅1个门子,且与电报共用,局长兼值,年通话1068张。翌年5月,改换20门磁石交换机1部,配话务员3名,长话、农话、市话兼值。同年10月21日,廉桥邮政营业处开办长话业务,由县局接转。1956年9月18日,长话开始使用专线电路。1957年10月1日,9处邮电支局均开办长话业务。点多、线长、面广,业务量上升,年通话达3499张。1958年11月,改换磁石长途交换机1部,25门,增至长沙、双峰、邵阳电路各1条,年通话量比上年增长2.8倍。1963年,长话设备朝载波发展。是年12月5日,首次开通邵东至邵阳TFC3单路载波电路1条。1972年改为3路载波。1973年6月3日,邵东至邵阳线路改为铜线。1980年8月1日,开通邵东至邵阳ZM303/12路载波。1982年后,县内数万农民从事长途贩运,奔走全国各地,打长途电话成为沟通信息的重要手段,长话南来北往,接连不息,电路拥挤,操作繁忙。1990年,长话电路有载波线路21路,其中自动电路7条,半自动电路3条,长话去话达8.24万张,居邵阳市县局之首。
  二、市内 1951年11月22日,邵东办事处成立,开始装设电话单机,由办事处总机临时接转。翌年,邵东建县,两市塘立为县城,政府即着手立杆架线,筹建市内电话,安装县政府及县内机关电话单机9部。电话业务由地方经营管理,市话、农话尚无区分。
  1953年7月24日,县邮局接管县人民政府办的县内电话,随即对市话杆路进行扩充、改造。是年底,市话杆路发展到3杆程公里,线条总长10.39公里,装电话单机23部。1957年12月11日,县城架设电缆线。至年底,架设杆路5杆程公里。线条长17公里,敷设电话电缆1.29皮长公里。装机容量150门,实占95门。1974年,主要街道架空明线逐步由电缆取代,装机容量增大,基本满足用户需要。1983年,个体户、经济联合体申请安装电话单机,随后单机不断增加。1989年,县财政投资50万元,部门集资70万元,邮政投资377万元,兴建县城自动电话。1990年11月1日,HJ—09D长市农合一空分编码程控交换机使用,容量1000门。是年底,有市话出局电缆1300对,14.9皮长公里,芯线494对公里,杆路35杆程公里,装电话单机586部,随后,住宅电话增多。
  三、农村
  民国20年(1931),范家山至两市塘、范家山至糜家坪架单线电话杆路,置10门台式小交换机1部。震中、保厘乡公所及糜家坪防空哨所,各装电话单机1部,沟通与邵阳县政府通讯联络。民国33年杆路毁于兵燹,电话关闭。翌年秋,廉桥电话杆路恢复。1950年,范家山设小交换总机1部,通八区秘书室、办公室、驻军16团部、九区人民政府、两市塘等地单机。1951年11月,临时架设邵东至三区、四区、火厂坪、十二区、廉桥和火厂坪至六区、十区、十一区、十三区的电话杆路共170.5公里,置30门台式总机1部,沟通邵东办事处与所辖各区联系,范家山总机拆除。1953年7月24日,县人民政府将电信业务移交邮电部门经营管理后,1956年,县邮局对全县农话杆路进行全面整顿,改架临时线路,新架两市镇至佘田桥、流光岭等9条区干线,计116杆程公里,线路长501杆程公里,线条总长1279公里:农话交换机12部、容量410门,装单机250部;并在水东江、灵官殿、九龙岭、简家陇、团山、两市塘等地安装总机180门。一区、九区乡乡通电话,4个高级农业社装有电话单机,农话逐年发展,线路日见增多。
  1966年,开始架设农话电缆,容量增加。1973年启用农话载波,至1977年12月22日止,佘田桥支局开通12路载波,水井头、廉桥开通3路载波,其他支局均开通单路载波。1990年,全县有农村电话杆路626杆程公里,线条总长1268公里。农村电话交换点46处,总容量2612门廉桥、佘田桥、仙槎桥区启用自动电话,廉桥区可直拨全国各地。1990年农村电话672部,通话32.5万张。
  第二节 电报
  一、有线电报
  1951年1月22日始办有线电报,无专用机器设备和电路,无专职报务员,由营业员兼值,用电话单机话传邵阳,业务量甚少。1953年7月,配专职报务员1名,在电话总机室装设专用电话单机一部,供话传电报,日来去电报不逾7份。同年12月21日,廉桥邮政营业处开办电报业务,电报话传县局,由县局发出。1956年9月18日,启用莫尔斯人工电报单报机1部,单幻电路直通邵阳,配人工机报务员两名,兼报县城电报。次年11月1日,火厂坪、佘田桥、范家山、仙槎桥、崇山铺、灵官殿、桥边塘、魏家桥、简家陇9处邮电支局相继开办电报业务,是年收发2394份。1958年7月,开通邵阳—邵东—双峰双幻电路,人工机与话传兼用。翌年9月,改用音响机收发电报。邵东至邵阳改为实线电路。1962年10月,改用自制振荡器人工收发报机,增开双峰、县气象台两条专线话传电路。1964年底裁撤。1972年初,县境内设置军事基地,军用电报频繁,电报业务激增,人工机超载运行,吞吐艰难,致使双方电报积滞。是年9月,至邵阳去报2076份,逾限194份,逾限率达9.3%。10月12日,启用BD055型电传打字机1部,开通邵东至邵阳电传电路,人工电报淘汰。因报务人员未经专门训练,虽比人工机速度加快,电路过载情况缓和,但差错多。12月份,收发电报5559份,差错19个。1974年12月7日,增添T51型电传打字机1部,报务员技术提高,电路畅通,收发报质量提高,各项质量指标均达到规定要求。嗣后,电报业务迅速增加,设备不断扩充,人员陆续增多。1986年,拥有电传打字机4部,5单位自动发报机3部,达邵阳专线电传电路1条,至机场、气象台专线话传电路1条,至佘田桥、廉桥邮电支局专线载波话传电路各1条,有报务员18名,电报投递员2名,电报挂号264个;8个邮电支局、22个邮电所均办理电报业务;年去报9.19万份,其中港澳电报57份。1988年增辟邵东—长沙自动转报电路1条,邵东—邵阳无线报路1条。1990年1月,BHC83H型汉字电子电传机投用。是年全县去报14.1万份。
  二、无线电报 1966年10月5日,始设55B型收发分装无线电台1部,沟通长沙、邵阳无线通讯。“文化大革命”期间,通讯实行军事管制;电台转设武装部院内,配备2名无线电报务员日夜值守。1969年12月,电台由武装部改装邮电局内,视无线电通讯不保密,奉令停用。1974年1月1日恢复使用,原用台衰老,更换XD6型收发合装电台1部,由报务组长兼值,每天与邵阳定时会晤,守值全省通播。1980年后,配报务员1名。1986年10月17日,增添81型合装电台1部,以备急用。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