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装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20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装卸
分类号: U294.26
页数: 1
页码: 199
摘要: 本节记录了民国时期至1990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境内各时期装卸组织及装卸设备,装卸量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铁路车辆 货车 装载

内容

民国时期,廉桥、佘田桥、两市塘、白莲寨、火厂坪、棠下桥等地农民,在农事之余自发从事搬运、装卸,全凭肩扛背负,劳动强度大,人称“码头伕子”,收入低。
  新中国建立初期,装卸组织形式依旧。农业合作化后,集镇、车站、码头的装卸搬运。多由农业社组织的工副业组承担。1956年5月1日,两市镇搬运服务社建立,职工40人。1959年,并入县运输公社,分别在廉桥、牛马司、群力煤矿、火厂坪、邵东铁厂建立搬运站,共有专业搬运装卸工人265人。娄邵铁路通车后,火车运输物资增加,县运输公社(后改运输公司)在廉桥、邵东火车站建立装卸队。1960年,搬运工人全凭手工操作,完成装卸搬运量148.5万吨。1961年,火厂坪、廉桥、群力煤矿、邵东铁厂、牛马司等搬运站解散,人员下放务农。1971年,廉桥和邵东火车站装卸队添置3台皮带输送机,工人劳动强度减轻。装卸工效提高。1979年投资42万元,购置19台(件)装卸机具,逐步实现铲、耙、吊、装机械化。年装卸量保持150万吨左右。1986年达198.3万吨。1990年达360万吨。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