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人力 畜力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19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人力 畜力运输
分类号:
F513.64
页数:
2
页码:
195-196
摘要:
本节记录了清末至1990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境内人力、畜力运输经济的发展情况,并介绍了各时期的运输设备和运输量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货物运输
商业运输
人力
内容
一、人力肩挑
(1)运货 清末,境内陆路物资运输,全为人力肩挑,运程长短不等,远者跑云贵,走两广,近则几公里,数十公里。不少无地农民受雇为富户挑货,靠力资养家糊口。20~30年代,潭宝、衡宋公路相继建成通车后,境内部分货物的长途运输由汽车取代。
新中国建立初期,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物资流通量剧增,但靠肩挑步行跨省跨县的长途运输减少;县内几公里、几十公里的物资运输,仍以肩挑为主。公路未达之处,供销合作社都有固定的肩挑运输队,有货从运,无货从农。火厂坪至群力煤矿,经常有200多人专业运煤,有时日夜挑运。1957年后,县乡公路建设加快,公路通达之处,大宗货运靠肩挑的历史随之结束。1973年后,乡村公路密度加大,机动车辆增多,人力肩挑运输随之减少,仅田间劳动和近距离工程施工仍为肩挑。
(2)抬轿 清末民初,少数集镇有轿铺,农村有轿户,备轿子供租用。除新郎家租花轿迎亲外,平时,多为富人、士绅租用。轿伕在轿杠两端抬行,每轿有轿伕2~8人不等。有些富豪之家自备有轿,外出时,雇轿伕为其抬行。抬轿者如颠簸不平,除扣减力资外,人格还受侮辱。民国17年后,汽车、“东洋车”相继问世,轿运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轿运消逝。
二、人力车、畜力车运输
清末、民国时期,境内有手推独轮车,多为石匠搬运石头用。界岭一带用于运输货物,每车运量100~150公斤不等。民国19年(1930)后,双轮板车(亦称黄包车)开始兴起,有大小轮两种。小轮平板车用于短途运输为主,大轮平板车多用于长途运输,载重量400~600公斤不等。民国38年,境内有人力板车57辆。新中国建立后,板车运输由少到多,继而逐步减少,由人力拖运发展到畜力拖运。1952年,两市塘、廉桥、佘田桥等集镇组织运输队,有人力板车165部。1956年,登记在册1813部、745吨位。1958年冬,全县大办钢铁,各地农机厂突击赶制,板车增加到3000多部,参与物资运输。1966年,开始发展畜力车,矿石、石膏等短途运输全赖人畜力车运送。1975年,全县畜力车发展到3440部,年物资运输量达120万吨。1980年后,机动车辆大量增加,人畜力车逐步减少。1986年全县仅120部参与物资运输。1990年,全县有153部人畜力车参与短距离搬运。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