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经济责任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18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经济责任制
分类号: F243.1
页数: 1
页码: 182
摘要: 本节记录了新中国建立前后不同时期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境内经济责任制体制改革发展情况。
关键词: 劳动管理 经济 责任制

内容

新中国建立初期,县属工业企业实行独立核算,统收统支,盈利上缴,亏损全补。企业内部,依车间、班组和工种不同情况,建立经济责任制度。主要形式有:①生产工人岗位责任制,按不同工种,对生产人员的职责及完成任务的要求,确定责任,视任务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鼓励,未达到质量要求者,视情节给以批评或行政处分;②生产指挥和调度责任制,各个企业由1名分工管理生产的领导,根据生产发展情况,及时做好劳动力安排调配、原材料进出、产品质量检验以及安全生产等指挥和调度;③对机械等设备,建立使用和维修保养责任制。在施行中,正常的政治思想工作贯串其间,以思想教育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坚持,生产发展正常。“大跃进”期间,曾一度打乱。1962年在调整中逐步恢复。“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干扰,随后迅速纠正。至1978年,县属工业企业总产值按可比价计算,26年中,年递增率9.6%。但因统得过死,企业缺乏自主权,有的亏损企业,长期躺在国家补贴的“保险柜”里过日子,企业效益与职工收入脱节,有碍积极性的全面发挥。
  1983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工业企业开始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县属27个企业,以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根据各个企业当时的生产经营状况,确定责任制形式,8个盈利企业,分别实行超利分成,超利全留(企业);17个微利企业,超利全留,亏损不补;2个政策性亏损企业实行亏损包干,节约留用,超亏自负。企业内部,分别实行个人全额计件,小集体计件,超定额计件,按产计班超利分成,成本包干超利分成,按产联职计分计奖,收入按比例提成等责任制形式。层层端掉“大锅饭”,企业效益与个人收入挂钩,工人生产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县氮肥厂实行按产联职记分,超产计资计奖的办法。1983年与1982年比,产值增5.3%,实现利润增88%,职工工资收入增加9万元,人均229元,全部产品总成本减少4.3%。全年净上缴利润5万元,扭转上年亏损局面。也有的企业,因承包内容不全,承包者短期行为明显,生产后劲不足。1986年,县属企业进一步完善承包内容,在承包中推行按产量、产值、利润递增比例,固定资产增值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形式。在企业内部,优化劳动组合,奖勤罚懒。1989年,逐步实行全员风险抵押承包,将企业兴衰的重责压在全体职工肩上,人人以振兴企业为己任,强化管理机制,在市场疲软、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走出低谷。1988~1990年,县属工业产值(1980年价)1.81亿元,比前3年(1985~1987)1.37亿元增32.1%,实现利润762.3万元,比前3年623万元增22.3%。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