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造纸 印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183
颗粒名称: 第七节 造纸 印刷
分类号: TS7;TS8
页数: 2
页码: 175-176
摘要: 本节记录了民国至1990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境内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造纸工业 化学工业 印刷工业 化学工业

内容

一、造纸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邵阳县乡土志》载:“东乡皇帝岭、大云山产土纸,有黄白蓝诸色,嫩竹为料,斩伐成片,入石灰浸于池内,使之日软日化,清淅令为纸,多由蒸水抵衡州入湘达省,售湖北汉口。”民国时期、高桥、堡面前有竹料纸坊数十家,手工操作,纸分粗细两种,多原纸发卖,并加工成红、黄、绿色出售。
  新中国成立后,高桥、堡面前造纸手工业者,在合作化时,组建两个造纸生产合作组。1956年,两组合并为生产合作社,随之于堡面前雷湾建造纸厂,职工320人。1958年,造纸厂厂部迁两市镇,转为县办,更名县造纸厂,派人赴外地学习机械造纸技术。学习回厂后,购买生产设备,新建厂房,以麦杆为原料,1966年,生产机制纸36吨。随后,设备逐渐更新,产品品种和产量不断增加,质量提高。1969年,32克有光纸开机生产。1973年,产品增加为32克有光纸、22克邮封纸、52克凸版纸、60克单胶纸、70克书写纸等,年产量1901吨,产值245万元,人平1.31万元,实现利税76万元。1980年,投资150万元,新增日产5吨的1880长网纸机生产线,1981年10月19日,竣工投产。1982年,52克凸版纸评为省优质产品。1986年,投资320万元,建1760长网纸机生产线,1988年投产。1990年,全县造纸企业6个,产机制纸6238吨,产值3105万元,其中县厂1323万元,职工367人,人平3.6万元,利税78万元。
  二、印刷
  清代末期,毛荷殿一带有木板印刷。民国时期,境内印刷品生产附属于书纸文具商店,两市塘、佘田桥、廉桥、火厂坪等集镇皆有,其生产工具,仅两市塘一家有石印机,余为木板水印,生产旧式帐本、信笺、信封、十行格纸、小学生描红薄、私塾启蒙教学课本等简易书刊,石印多为广告标签、收付凭证等。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县税务部门建立附属印刷车间,印制统一发货票,适当承接简易印刷业务。1954年,印刷车间由县工交部门接收,建立地方国营邵东县印刷厂,印刷布告、帐册、表格、票证及文件资料。职工申健廉敢于创新,1957年被评为湖南省劳动模范。1967年,派出工人赴新化县等地学习生产技术,对圆盘机、四开平板机进行改造,自制自动压纸机1台,机印、装订车间,分别安装自动吊车。1968年,厂房扩建,设备陆续增加。1980年,投资12万元,添置四开胶印机和照相制版设备,印刷彩色年画。进而陆续开发糖果纸、冰棒纸、食品包装装潢印刷品等新产品。1981年,省人民政府授予“大庆式企业”称号。1986年,职工81人,产值84万元,人平1.03万元。1990年,全县29家印刷企业,产值549万元。其中县印刷厂职工110人,产值115万元。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