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五金 家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17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五金 家具
分类号: TS91;TS6
页数: 2
页码: 170-171
摘要: 本节记录了清末民初至1990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境内五金、家具发展情况。
关键词: 五金制品 加工工业 家具 制造工业 轻工业

内容

一、五金
  清末民初,仙槎桥一带的铁匠善制刀剪,从业者十之六七专业生产。王正兴、王三甫、胡亨琼、刘右生等手艺高强,产品式样美观,钢火包用,畅销各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刀剪等五金生产得到发展。1954年,个体手工业者组织刀剪生产供销合作社和刀剪生产合作社(组)。1955年7月,合并建立邵东县仙槎桥三刀(菜刀、剪刀、剃刀)生产合作社,主要生产菜刀、剪刀、剃刀,产值21万元。1958年“大跃进”中,转产轴承、车床翻砂件、木质鼓风机等,更名“邵东县第二机械厂”。1959年,恢复“三刀”生产,改名地方国营邵东县仙槎桥五金厂。1962年,忽视刀剪质量,产品积压,翌年,派工人赴杭州张小泉刀剪厂学习技术,进而整顿企业。1965年,全国46个刀剪生产单位质量评比,列13位。1966年,被评为全国同行业8家名流厂家之一。1970年起,社队五金制品企业陆续兴建。县五金厂先后添置热轧机、抛热清理机、磨擦压力机、线切割机、对焊机、拉股机、平面磨床等设备,增加电工刀、旅行剪、四用旅行剪、军用刺刀等产品。1973年,菜刀、剪刀、旅行剪、电工刀、火插等远销国外,深受外商青睐。1984年后,联户、个体相继兴办一批五金制品企业。1986年,县五金厂,产品品种发展为多式样菜刀、剪刀、剃刀、旅行剪、电工刀,木工凿、木工刨铁、火插、鸟枪、切烟丝刀片、不锈钢餐具、扎丝钳、武术刀、旅行小开刀等8类119个品种。是年,职工392人,产值403万元,人均1.02万元,利税54万元,船牌民用剪、锐利牌木工圆凿被评为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菜刀、电工刀、旅行剪、木工凿评为省优。全年优质产品产值率为97.5%,工厂被邵阳市评为全优企业。1989年,出口产品滞销,组织推销人员扩大国内销售。1990年,全县五金制品企业970家,产值10309万元,其中县五金厂产值585万元,人均1万元,利税33万元。
  二、家具
  (一)钢木家具
  民国时期,境内木器家具生产多系用户备料清匠工上门制作。主要集镇设有木器店,前店后厂,生产立柜,条桌、床、凳、栈架等日用家具。1954年,两市塘的铁、木、篾匠、分别组成木业、木器、竹艺、金属等生产合作社。1962年,竹艺社停办,木业社合并于木器社,生产木制家具、铁桶、火烫斗等日常生活用具。1981年,木器社并入金属制品厂,称邵东县钢木家具厂,生产钢折椅、钢丝床、沙发等新式家具为主,旧式木器家具继续生产。1988年,产品滞销,兴建玻璃钢、微型轴承生产线。1990年有职工228人,产值160万元。
  (二)藤椅 1979年9月1日,县劳动管理部门建立知青藤椅厂,安置返城知识青年和待业青年,租用房产公司200平方米房屋,借资4000元购置材料,职工6人,生产藤椅,是年产值8100元。翌年,劳动部门投资30万元,新建厂房,修建宿舍。职工增加到43人,生产规模扩大。1987年,藤椅滞销,转产塑料加工制件为主。1990年,职工55人,产值28万元,人均0.5万元,利税7万元。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