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煤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17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煤炭
分类号:
F407.1
页数:
4
页码:
165-168
摘要:
本节记录了民国时期至1990年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境内煤炭经济发展概况。
关键词:
煤矿
煤炭工业
煤炭资源
邵东县
内容
一、资源勘探
民国20年(1931)以前,境内采煤凭土法观察,找煤建矿,储量无资料记载。民国22年,湖南省地质调查所派员踏勘了牛马司、火厂坪、金仙铺等煤田和矿区,对储量进行了估算。新中国建立后,自1951年开始,中南地质局、湖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等单位,来县进行详查,至1978年,布点钻孔478处,进尺15.64万米。根据钻孔资料,分析储量1.12亿吨左右,分布于县内23个乡的275个村,集中矿区6个。
牛马司矿区处县境西部,呈长三角形,南起魏家桥砂子塘,北至牛马司镇仁义和牯牛村,长(分布地区面积,下同)12公里,北部最宽处6.5公里,煤层稳定,地质构造简单,含煤6层。厚度:1层0.8~1.4米;2层1.8~2.1米;3层、4层为浅煤。探明储量4300万吨,保有储量3970万吨,烟煤、高沼气、低硫、低磷、低灰份。
保和堂矿区位于县境中部偏东,分布于棠下桥、砂石、流泽等地,形似D字由南向北,矿区长12公里,砂石段宽4.5公里,煤层稳定,地质构造简单。含煤3层:1层厚0.8米,2层厚1.19米,3层厚0.55米;埋藏深乌龙岩260米,西翼外围天星段150米,探明储量1800万吨,保有储量1200万吨,煤种为烟煤,高沼气。
两市塘矿区位于县中部偏西,南起槎江乡芦山坳,北至黑田铺乡群和村,呈带形状,长28公里,宽3公里。矿区东翼煤层平缓,西翼由西反东为急倾斜倒转。含煤3层:1层厚0.4米,不稳定;2层厚0.65米;3层厚0.4~0.5米;埋藏深40~70米,局部段100米。探明储量2470万吨,保有储量2140万吨,烟煤,为高沼气、高质量矿区。
周官桥矿区位于两市塘矿区和保和堂矿区之间,分布于古林峰、司马冲、盘石3个区段,探明储量385万吨,保有储量380万吨,均为烟煤,高沼气。区段分布:古林峰向斜,东起永兴,经合兴北至古林峰,长3.8公里,宽1.5公里,煤4层:1层厚0.68米,2层厚0.69米,3层厚0.6米,4层厚度欠详;埋藏深100~120米。司马冲井田,煤3层,1层厚0.8米,2层厚0.7~1.4米,3层煤厚度不稳定;深100~120米。盘石段,煤2层,1层厚0.4米,2层厚0.6米;深100~120米。井田外围金银山构造复杂,煤层不稳定,1层煤深40米。
廉桥矿区处县境北部,矿区东西长12.5公里,南北宽5公里,探明储量1970万吨,保有储量1650万吨。煤种为无烟煤,低沼气,中硫偏高。矿区范围:①金仙铺向斜,含煤7层,1、2、4层为浅煤,3层0.6米,5~6层1.5米,7层0.6米。深度150米左右,顶板坚硬。②艾窑向斜,含煤7层,总厚2.4米,其中3、5、6、7层,一般厚0.5米,最厚0.8米,地质构造简单,顶板较坚硬。③阳合向斜,含煤7层,3、5、6层厚2.5米。④太阳向斜,含煤5层,总厚1.8~2米;深度80~170米。⑤甘塘角向斜,煤层构造复杂,含煤5层,各层分布不稳定,总厚1.2~1.8米,低沼气;深40~250米。
团山矿区位于县东部,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8公里,地质构造简单,分布较集中,煤层较稳定。含煤7层,总厚1.8~2.2米;深60~220米,储量不详。煤种为无烟煤,低沼气,但有瓦斯爆炸事故出现,含硫较高。
二、开采
境内采煤,始于何时无考。据传清代初期,牛马司宁家陇乡民,在煤层露头处平地采煤,始为自用,后有少量出售,且有外籍人来此组织开窑。乾隆年间,大利山(今新建村)一带手工开采。窑口以树杆为撑,盖以麦秆或稻草。开采方式,据光绪三十年(1904)编《邵阳乡土志》物产载:“初为平地取炭窑,次为隔水窑,继起马口窑。马口窑者,明知老窑之水在此,用木制水车车之,亦有用竹筒者,车净堵水,挖取最下一层。时有乡商受亏歇业。”光绪年间,发展为斜井、立井。光绪十年(1884),牛马司煤田有斜井27口,最深斜长3380米,立井88口。麻元边煤矿开始土法炼焦。光绪三十三年,(1907),金显德煤矿公司使用土电灯井下照明。民国6年(1917),广利公司使用蒸气水泵抽水,日产煤超100吨,产品销长沙、汉口等地。民国26~33年,境内经省核准的煤矿公司36家,在开采经营中,资金不足的小矿,或事故,或纠纷,亏本歇业者多民国31年长丰煤矿股份有限公司开办,占地769亩,日产煤近100吨。日军犯境期间,9个矿井被毁,机械设备及工具损失殆尽。36年9月,股东重新集股,筹资16亿元(法币),新开井15口,购置锅炉、发电机、蒸气水泵等机械设备,是年11月开业,雇工1000人,受雇者有外来逃荒的人,有本地贫苦农民。公司还雇佣赌棍开赌场,参赌者赌资输光,下井挖煤抵债,井下24小时作业。垱头采掘一锄锄挖,巷道背拖子一步步爬,动作稍慢,即遭监工皮鞭抽打。对时(一昼夜)出井,一般工资为大米2升(合1.5公斤),挂拖的童工工资更少。矿主靠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发家致富,企业规模日大。年产煤8000吨。
新中国成立后,长丰股份有限公司由国家接收,工人成为矿山的主人,实行8小时工资制,以固定工资形式按月发薪,逐步使用机械设备,劳动强度渐次减轻。1952年1月,牛马司煤矿宁家陇矿井投资22.6万元进行扩建,提升、通风、排水使用机械。年产原煤1.3万吨。1957年,县属5个煤矿,实行机械化,职工2543人,产煤20.84万吨。1958~1959年,仓促上马兴建6个煤矿,职工增加到7668人,旋即进行调整,省、地接办3个,县仅保留司马冲煤矿,其余下放到公社。1964年,全县产煤34.91万吨,其中县、社产7.43万吨。1970年,县属保钢和向群煤矿开始兴建,设计年生产能力为3万吨。其时,各人民公社新建小煤矿108个,全县年产原煤80.29万吨,其中省地煤矿产54.95万吨,县和县以下产25.34万吨。1971年,省、地、县筹集资金180万元,改造保钢和向群煤矿,社办张家岭和古林峰煤矿扩建,并进行小煤窑整顿,禁止乱采滥挖,推广金华、艾窑煤矿以石头代坑木的经验。1973年9月,国家煤炭部在邵东召开江南9省小煤窑建设经验交流会,介绍了以石代木的经验。1974年,省属国营煤矿,因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煤炭产量连年下降。1977年,贯彻国务院煤、电、运紧急会议精神,县成立夺煤会战指挥部,动员民兵500名,参加牛马司煤矿夺煤会战。是年,县保钢煤矿自筹资金100万元,在湾泥乡建年产3万吨的斜井,各社队煤矿开展保安全、夺高产、支援国家建设的竞赛活动,煤炭产量连年增加。1979年,全县煤炭产量147.64万吨。1984年开始,贯彻中共中央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种岗位责任制,推行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国家对省、市属国营煤矿井下作业15年以上的工人解决其家属的商品粮户口,使煤矿工人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国家《矿产资源法》颁布后,全面整顿小煤窑,对未经批准的小煤窑予以封闭。1986年,省对保钢、向群、创业、大石、集中、工农、砂石、张家岭、上旗岭9个煤矿投资607万元,进行技术和设备改造。市属两市塘、宋家塘煤矿,因浅部煤层资源枯竭,新井扩建,煤炭产量减少。乡、村煤矿原煤的社会销售量亦相应减少,全县煤炭生产量降低。1990年,全县产原煤121.24万吨,比1979年减少17.9%,其中省、市矿产51.14万吨,比1979年减少25.6%,县办矿产2.94万吨,乡(镇)村和村以下67.16万吨,总产值1900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8.7%。
三、安全
新中国成立前,矿主单纯追求多出煤,不顾矿工安全,以致事故丛生,尤以高沼气之井,老窑水多之洞,顶板破碎之处,事故更为频繁。民国25年(1936),大利山煤矿一次瓦斯爆炸,矿工死亡45人。民国28年冬,石株山煤矿一次矿井冒顶,有两个矿工被关在巷道里大声呼救,矿主充耳不闻,竟把井口封闭,将矿工活埋致死。据牛马司煤矿1972年举办的阶级教育展览史料记载,牛马司煤田在100多年的开采中,因冒顶、穿水和瓦斯爆炸死亡矿工700多人。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安全采煤,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职工的健康和安全。1952年,国营牛马司煤矿确定1名副矿长兼管安全生产,配专职安全员2人,负责安全监察工作。1954年,县办煤矿,开始使用瓦斯检定灯、检定器,检查瓦斯含量,对瓦斯超过安全规定的煤井禁止生产。尔后,随着半机械化、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安全生产设备、仪器不断增加,安全生产条件改善。1958年7月,县煤炭局设安全股、生产技术股,负责煤炭企业的安全检查与监督;煤矿企业由1名副职主管安全生产,配有瓦斯检验、放炮、通风等专职人员。掘进工程项目,建立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处理。管理人员下井值班,巡回检查安全,发现事故苗头及时处理。1952~1959年,县内煤矿发生事故68次,死亡98人,其中“大跃进”期间,死亡68人,万吨煤死亡0.36人。1960年2月,煤炭局建立安全队,配安全员10人,负责对煤矿进行安全检查,监督帮助排除隐患,推广安全生产经验。1963年3月,邵东县安全生产委员会成立,副县长任主任委员,设立办公室,协调处理各企业单位安全生产的有关问题。人数较多的煤矿,配专、兼职抓安全生产的负责人。1964年,放松开采管理,小煤窑增多。廉桥、界岭、团山、流光岭等地出现“父子窑”、“兄弟窑”100多个,全系独眼井,且用油灯照明是年,私采窑死亡13人。1965年,对小煤窑进行全面整顿,私采煤窑被取缔,事故减少。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正规的安全规章制度被打乱,事故增多。1970年8月26日,檀山铺公社古林峰煤矿瓦斯爆炸,死66人,伤6人。国务院派飞机送医送药,省、地、县派出14个救护队,组织工作组对死者家属按国家政策进行一次性抚恤。是年,全县平均万吨煤死3.07人,为建县以来事故死亡率最高的一年。随之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整顿。1971年4月10日,县革命委员会颁发《矿山安全生产规程》,各煤矿依《规程》要求,普遍制订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采掘企业建立安全调度会。1973年10月,张家岭煤矿年产3万吨的斜井投产,坚持采掘垱头“两不空”(不空帮、不空顶)、“四不挖”(老窿水象征、瓦斯超限、顶板裂缝、通风不良)和井口检查“十不准”制度。1977年4月,获全国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1978年,全县产原煤148万吨,事故死亡48人,万吨煤平均死亡0.32人。1982年,随着经济责任制的不断建立与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进一步健全,村以上煤矿事故逐渐减少。1983年春,受“有水快流”精神的影响,未经批准的煤窑成批出现。1984、1985年,事故死亡35人。1985年冬开始,连年进行整顿,事故减少。据统计,全县煤矿1981~1990年,共发生事故206次,死亡31.1人,平均万吨煤死亡0.28人。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