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15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分类号: F276.3
页数: 2
页码: 140-141
摘要: 本节记录了1958年-1990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境内乡(镇)办企业发展及收入情况。
关键词: 中小型企业 乡镇企业 企业经济

内容

乡(镇)办企业,始于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将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兴办的小工厂、小矿山收归社办;县手工业管理部门归口管理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下放公社经营,并兴建一批土炉炼铁厂、小煤矿等,全县公社企业达985家,收入915万元。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面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大办农业,公社工业常年生产人员控制在占总劳力的2%左右。原县下放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仍由县手工业管理部门收回县办,其余企业部分解散,多下放队办。1963年,全县社办企业减少到32家,职工1760人,收入81万元,占社队企业总收入的20%,人均收入460元。1970年,县革命委员会贯彻国务院召开的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精神,制订了发展公社工业的规划,各地从发展农机具修制入手,陆续兴办水泥、化工、五金、农副产品加工、采煤、日用杂品等小型企业。县工交办公室牵线搭桥,以县机械厂为主,定点分批为社队企业培训技术人员。1972年,化工、建材、造纸、电子、食品等企业,分批派出技术人员,赴上海、天津、湘潭、邵阳等市大中型企业学专业技术,随后产品质量提高,企业规模扩大。1978年,社办企业发展到376个,从业人员2.65万人,收入6051万元,占社队企业收入的60%,人均收入0.22万元。1980年起,企业每年从纯利中安排10%的经费,用于智力开发。是年,县社队企业局从湖南大学聘请8名讲师来县讲课35天,为化工企业培训技术员135人。1981年,社办骨干企业陆续选送有一定技术基础和管理水平的职工到大中专院校进修,同时,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对创优质、夺名牌产品的生产实行先期规划、重点突破、定项奖励等措施。嗣后,有钡铁氧体磁钢等4种产品评为部、省优质产品。1983年8月,县乡镇企业局、县科委联合对牛马司镇乡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技术职称评定试点,随即全县铺开,按照条件评定助理工程师60人,技师16人,技术员359人。随后,乡镇办骨干企业从厂外科研单位和工程技术部门聘请500余人当技术顾问,以振兴企业为主题,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开展科研活动,新产品、名优产品日益增多。两年中,先后有星月牌柠檬黄、宝庆牌175连杆瓦、175柴油机汽缸套等15种产品评为部、省优质产品。1987年,坚持以投入保产出的原则,投资1207万元,对64个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并新建企业40个,共新增年生产能力(产值),1860万元。不断完善企业经营机制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总收入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2%。1988年,面对信贷资金减少,产品滞销的形势,对技术力量薄弱,产品不对路,常年亏损的企业予以停办。对有发展前途的企业,采取收回欠款、引进外资、发动群众集资,改造设备,使其成龙配套,着力开发新产品,多产出口创汇产品,改善经营管理,连续二年,企业收入每年保持17.3%的幅度增长。年产值100~500万元的企业由1986年的34个增加到59个。邵东轴瓦厂年产值由1986年的235万元上升为705万元。邵东铁合金厂生产的淬火钢球,销往澳大利亚,成交额达110万元。1990年,全县乡(镇)办企业380个,职工2.68万人,收入2.15亿元,占乡镇企业总收入的21.91%,比1980年增长2.26倍。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