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土流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14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土流失
分类号: S157.1
页数: 1
页码: 133
摘要: 本节记录了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境内水土流失的情况。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防治 邵东县

内容

邵东境内成土母岩地质复杂,土壤种类多,红壤土占山地、旱土面积的88%,易于流失。东部毛荷殿、石株桥、茶子山等地,风化花岗岩面积达144平方公里,风化厚度10~30米,含砂量42%,无粘结力,农民称为“豆腐渣石头”,更易流失。民国时期,人口稠密之处,在25。以上陡坡地垦植过度,森林覆盖率开始降低,每逢雨季,砂随水流,遇暴雨时大片崩垮。1949年,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28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8%。
  新中国建立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在全面开发利用山区、丘陵区自然资源时,注重扩大耕地,忽视了红壤土易于流失的特点,刨草皮,烧山灰,治虫搞“三光”;毁林开荒,森林锐减。197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由1956年的40%减少到21.5%,而耕垦指数却由27.4%提高到40%。凡植被破坏区,均属水土流失地段,蒸水上游的花岗岩红壤区尤为明显,邵水与测水流域灰岩红壤与砂岩红壤区,面蚀与沟蚀面积不断扩大,“剥皮山”或岩石裸露现象不断出现。1982年测算,全县每年土壤流失总量约359万多吨,以致表土走失,河床堆高,塘库淤塞。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