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松坡图书馆
邵阳松坡图书馆
机构用户
邵阳松坡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抗旱 防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14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抗旱 防洪
分类号:
S423+.1;TV877
页数:
2
页码:
131-132
摘要:
本章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前后湖南省邵东县抗旱防洪的情况。
关键词:
抗旱保墒
作物
抗旱
保墒
防洪
内容
第一节 抗旱
邵东处亚热带季风区,夏秋多干旱。新中国建立前,晴几日半月,农民即用龙骨车、孔明车、戽桶等传统工具抗旱。然蓄水工程小,有效蓄水少,且土地私有,占水不均,豪强掠夺,灾情加剧。遇连续干旱,不少人抬菩萨、游庙堂、唱戏、宰猪羊,祈神求雨,仍然“禾苗干枯,人多流徙”。民国23年(1934),干旱48天,稻田龟裂,粮菜失收,灾民剥树皮挖野菜充饥,卖儿鬻女、逃荒毙命于途者众多。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蓄水量日益增多,遇上干旱,中共地方组织和人民政府,动员各方,全力抗旱。1956年,从6月13日起,连续43天未下雨,全县43万亩稻田受旱。简家陇、皇帝岭等乡组成联合抗旱指挥部,调集各农业社120条龙骨水车,接成2公里长的“车龙”,从简家陇的雷公坪泉井提水,翻过范家坳、兴隆岭,从7月上旬起连续抗旱15天,日夜三班作业,并组织木工队上工地巡迴修整车具,使800多亩高岸田灌上水,在大旱年成,每亩产稻谷180多公斤。抗旱期间,《湖南日报》以头版头条位置,向全省报导、推广了邵东县各地“全面规划,联合抗旱”的经验。
1966年后,农村提灌机械增多,抗旱形式由传统工具联合抗旱,转变为统一调度机械,统一调配水源,辅以龙骨水车相配合,及时解决高岸田缺水的困难。70年代中,插花性短期干旱年年出现,其中夏秋连旱或秋冬连旱100天以上的有3年。1974年7月21日起,连续103天无雨,县成立抗旱指挥部,抽调县属机关200多名干部,深入旱情严重的社队,动员县内20多家厂矿企业,出动提水机械34台,在油料、电力供应上,压工业,保农业,全县1700台固定式动力抽水机和164台电动抽水机,全面开动,提水灌田,使全县44.7万亩晚稻,每亩仍收谷171公斤。1980年8月3日,邵东首次使用高炮人工降雨。射炮6分钟后,云层密布之处即下阵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普遍使用小功率内燃机、电动机提水机械。1985年,夏、秋连旱130天,投入抗旱提水的各种动力提水机械9001台,总动力5.6万千瓦。在抗旱中,县级领导驻区包乡,县机关和区乡干部,驻乡包村,发动群众用好现有库水、塘水,开挖地下水,并帮助调解水利纠纷,团结抗旱。全县43.2万亩早稻,亩产仍然达433公斤,39.42万亩晚稻,亩产409公斤。1990年7月2日至9月21日无雨,日蒸发量为9毫米左右。9月20日,全县7.8万口山塘,有2500多口枯竭,中小型水库蓄水量仅剩下四分之一。中共邵东县委、县人民政府动员全县人民,全力抗旱。县城机关出动360名干部,由县级领导带队深入农村,分区包干,帮助解决抗旱中的困难。8月底,全县出动柴油机7523台,电动机2258台,总功率为4.7万千瓦,以及1500多条水车,日夜提水抗旱。火厂坪镇浩然村,在三都铺水库干渠断水的情况下,出动劳动力400多个,投工1200多个,在田垄中挖砂凼140多处(2~4米深),安装提水机械55台,潜水泵36台,提水灌田,救活晚稻110多亩。9月4日,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杨正午在检查时,对浩然村民这种地表无水地下找的毅力给予充分赞扬。9月8日,中共邵阳市委,市人民政府在浩然村召开市属各县县委书记参加的抗旱现场会,其经验迅速在各地推广。
第二节 防洪
境内年降水量在1150~1350毫米之间,月份分布不均,春末夏初多暴雨,4~6月约占44%左右,遇特大暴雨,山洪爆发,河水泛滥,邵水、蒸水沿岸,易受洪涝灾害。民国元年至38年(1912~1949),境内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8次,其中12、13和26、27、28年均连续发生;洪灾最为严重的是38年农历5月上旬(6月1~7日)连续大雨,6日为甚,山洪爆发,佘田桥、宜春桥、水东江一带2000多间房舍毁于一旦,死3000余人。
新中国建立后,中共地方组织与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兴建蓄水工程,搞好水土治理,营造防护林,防止洪涝灾害;平时,加强气象预测预报工作,暴雨前作好防洪准备,减少损失。1962年6月27日上午,降雨227.9毫米,黄家坝水库(中型)溢洪道过水深0.8米,陡坡段被冲毁,危及主坝安全,县成立抢险指挥部,抽调100名劳力抢险,连续两天两夜,轮流冒雨守护工地。1970年后,9座中型水库建立水文观测站,配置水文仪,开展水文观测预报,为防洪保安和搞好水利调度提供依据。1975年10月,贯彻全省水库防洪保安全会议精神,组织技术力量,安排专用经费,对全县中、小型水库的病险情况进行调查,建立档案,按管理体系,实行民办公助的原则,小型水库以社队筹资为主,国家适当补助器材费,逐工程进行治理。至1980年,国家投资250万元,社队筹资90万元,群众投工20万个,完成大坝加固工程15处,枢纽保安工程250处,防洪安全系数提高。1987年后,针对县内突发性暴雨年年出现的特点,每年于4月份组织干部对全县中、小型水库进行安全检查,对重点工程建立安全防汛卡片,落实责任制度。至1990年,大雨暴雨期间,水库大坝未出现事故。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