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鱼病防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12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鱼病防治
分类号: S942
页数: 1
页码: 111
摘要: 邵东县境内鱼病主要有赤皮(松鳞)、烂腮、肠炎三种,多在八、九月发生,本节记录了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境内鱼病防治及鱼病研究的情况。
关键词: 鱼病防治 综合防治 邵东县

内容

境内鱼病主要有赤皮(松鳞)、烂腮、肠炎三种,多在八、九月发生。1956年,县农业局整理印发了《制止鱼病死亡的几个办法》,介绍单鱼“三病”症状的鉴别和用中草药防治办法。1958年7月,县畜牧水产学校开设鱼病防治课程,培训技术人员,开展鱼病防治。1970年,推广以化学药剂为主,结合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1974年,学习广东顺德县鱼病防治法,就地取种,制造各种“人工疫菌苗”,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1982年,共制“草鱼细菌性菌苗”30万毫升,在县内36个公社注射5公分以上的草鱼181.4万尾,免疫力85%。1984年,仙槎桥,杨桥等地使用稀土防治鱼病,病死率降低41%。1986年,县水产站调查605口养鱼池塘,发病的395口,为65%,减产92吨。1987年,县畜牧水产局和县农业局、省水产研究所协作,研制成功稀土合剂,用于防治草鱼细菌性赤皮肠炎、烂腮,比常规药物防治,疗效高14%以上,且提高鲜鱼增重率20%左右。是年,县鱼药厂建成后,用中草药多味与敌百虫、稀土配合,制成草鱼抗菌药饵,在高产试验区投饵,亩平减少鱼病损失14公斤。尔后,逐步在全县推广。1988年,全县暴发性鱼病发生,危害严重。1990年,“四病”发生面1万亩,县水产部门组织技术力量研究防治办法,全县鲜鱼产量比上年减产6%。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