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营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11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营林
分类号: S722
页数: 2
页码: 100-101
摘要: 本节介绍了湖南省邵东县境内植树造林、森林采种育苗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造林 造林 林学 植物育种

内容

一、采种育苗
  (一)采种
  1950年10月,宋家塘农场派人在境内采集马尾松、千年桐、麻栎、樟树、女贞、喜树等种子6300公斤。1952年12月3日,县人民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采林木种子送县,数量甚少。1956年,县举办采种训练班,印发《怎样采集林木种子》手册1500本,以供采种人员掌握技术。县内405个农业社采集松球10多万公斤,用人工升温取出种子2900公斤;采集杉、樟、棕、苦楝、女贞等种子630公斤。松种除自用外,还调给广东1900公斤。1959年起,县将采种任务分配到公社,采集的品种、数量均有增加。1963年,母树资源减少,仅采集松、苦楝、女贞、樟、槐、栎等种子1.24万公斤。1965年10月,县林业局组织32人的采种队,赴绥宁云寨采集杉木良种3050公斤,以满足基地育苗的需要。1966年9月30日,县林业局、团委、妇联、武装部、文教科发出联合通知,分配各地采种任务,出动青年、民兵、学生等上山采种,共采3.76万公斤。1970~1972年,仙槎桥林业站所采松种,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连续3年共调出1.2万公斤。嗣后,每到松种采收季节,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人员上山采种,实现自给有余。1985~1990年共采马尾松种5.14万公斤,全部调往县外。
  (二)育苗 1950年,宋家塘农场开始育苗,自育自用。1953年,县苗圃场建立,育树苗53亩。其后,育苗不断增加,并逐渐发展到农民育苗。1955年,12户农民育树苗7亩。1957年,县举办322人的育苗技术训练班,随即普及到县内的209个农业社,育苗225亩。1959年,实行定点育苗,每乡确定中心苗圃场为育苗技术辅导点。公社、大队建苗圃场20处,其中10亩以上的10处,30亩以上的5处,50亩以上的3处,100亩以上的2处,育苗1545亩,但成苗率低。1964年,杉木林基地相继建立。杉苗以基地所在社、队林场自育为主,划定专用土地作苗圃,专人管理。1972~1980年,年育600亩左右。1982年3月,实行经费补助育苗。建育苗点291处,育苗640亩,树种20余个,产苗435万株,其中木荷、酸枣、黑松、柏木、重阳木、兰果、光皮桦、刺楸、火炬松,湿地松10个新品种培育成功,但苗木过剩。1984~1985年,实行委托育苗,由国家补助经费4.23万元,共育苗544亩,产苗477万株。1986年始,坚持实行包销育苗与补助育苗两种办法,育苗户管理精细,出苗率高,育苗面积、品种均有增加。1990年,全县共有育苗点418处,面积1190亩,出床合格苗798万株。
  二、植树造林
  民国14年(1925),国民政府号召,每年3月12日纪念孙中山逝世,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然民众多为自发造林。23年,茶子山农民在凌云山人行道旁造荫凉树345株,生长旺盛。翌年3月12日,灵山寺学校校长李一枝率师生300余人在校园周围植树500多株。29年执行湖南省植桐计划大纲,仁风、中一、保厘3乡,有133尸农民用种190.65公斤,植桐393亩。30年,牛马司铁铺村莫胜骥首倡在七姓公山建立达园桐林场。当年植桐80亩。
  新中国建立后,人民政府不断动员群众植树造林,绿化祖国。1952年,邵阳专署农场无偿拨给县松苗44万株,支持造林。1953年,县人民政府颁发造林实施办法,宣布谁造谁有,护林有功者奖,损坏森林者罚。全县造林1.65万亩。1954年,县召开850人的绿化祖国大会,研究部署开展造林活动,年造林1.1万亩。1957年,县林业局派干部驻堡面前乡新源高级农业社,发动群众全垦造杉240亩,粮林间作,成活率90%,为县内人工营造的大片杉木林之首。石株桥乡永远高级农业社直播栎类、板栗、乌桕等水土保持林1160亩。1959年“五四”青年节,青年团组织发挥青年的突击队作用,出动2.1万青年在境内潭宝、衡宋公路两旁单线植树73公里,获国家林业部表彰。是年,国家投资4.38万元,县、社、队合办九龙岭林场,植苦楝2213亩,后因国家投资中断,改为社、队经营。至1963年,全县共造林17.39万亩,但因质量差、管理不善,成林少。1964年,黑田铺公社圳〓大队办林场,营造檫、杉、棕、梨、桔等260亩,管理好,成活率高,长势旺。是年8月,皇帝岭、普安寨建立杉木林基地;继而又增建双凤、三面山、大云山、茶子山4处,共面积19.6万亩,造杉林5万亩。县林业局建杉木林基地管理站,配干部3名,每个基地另聘半脱产干部1人,国家投资32万元,每造1亩杉林,国家补助营林资金7元,分期拨款,以基地为主,带动周围社、队造林。1974年10月,堡面前公社3200人上大云山垦荒造林,双凤公社3100人在雷祖殿造林1400亩,驻马桥公社团结、灰仓两个大队在铁炉山凿石掘坑壕,用磷肥垫底营造速生丰产杉木林300亩。是年,县内共造林2万亩,成活率85%以上。1981年,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动员全县人民开展义务造林,县属机关,按单位分配任务到指定地点营造,包栽包活。农村以大队为单位,党团员带头,成片造、分散造相结合,成年人个个动手。是年3月10日前后,全县义务植树25.3万株。火厂坪公社南岳大队将空隙地102亩分给228户农民植树8500株,人平7株。1982~1986年,实行统一规划,村造、联户造、户造相结合,共造林5.18万亩,其中国外松2万亩。县成立了国外松基地领导小组,配备人员,加强对国外松基地管理,被列入全省12个国外松基地县之一。1988年,又被列入湖南省4个坑木林基地之一。1990年,邵东县被列入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一期工程启动县之一,植树造林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至1990年的40年中,全县造林保存面积24万亩,其中国外松6万亩。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