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棉花 烟叶 苎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107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棉花 烟叶 苎麻
分类号: S562;S565.6
页数: 1
页码: 95
摘要: 本节介绍了建国后至1990年湖南省邵东县境内经济作物棉花、烟叶、苎麻的种植面积及产量的情况。
关键词: 棉花 经济作物 蓖麻 油料作物

内容

棉花 境内农民少量种植棉花,自用为主。1952年,种棉992亩,产皮棉11吨。1964年,从外地引进岱字15号棉种,取代本地铁籽棉,种1.6万亩,产皮棉146吨。1965年,从慈利等县聘请农民技术员传授植棉技术,采用点播单株定苗和条播密植方式,面积逐年增加。1966年,火厂坪公社火厂坪大队李善夫,推行单株密植,整枝齐苗,种植6亩“洞庭一号”,亩产皮棉过66公斤。1969年,全县种2.5万亩,产皮棉67吨。此后,种植面积在2.5万亩左右,年产皮棉在500~600吨之间。1978年起,省、地取消了县种棉花的指令性计划,各地依种植习惯安排生产,面积逐年减少。1990年仅种500亩,产皮棉33吨,亩产66公斤。
  烟叶 廉桥、光陂、斫〓、界岭、黑田铺、范家山等地,成块种植晒烟。1952年,全县种晒烟3112亩,产烟123吨。嗣后,连续多年,种植面积在2000~3000亩徘徊,产量时起时伏。1965年起发展烤烟,1966年种1649亩,产烟91吨;至1975年保持面积在910亩左右。1982年,因烟草部门停止收购,烤烟大面积停种;晒烟有少量发展。1990年,种烟叶1043亩,产量136吨,亩产130公斤。
  苎麻 1949年前,农户种苎麻自用,产量少。1959年,从外地引进黄麻种,种植592亩。1964年从沅江引进苎麻黄壳早新品种,1986年,种植296亩,产麻18吨。1990年,面积300亩,产麻18吨。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