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旱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10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旱粮
分类号: S51
页数: 3
页码: 89-91
摘要: 本节介绍了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粮食作物不同种类的旱粮种植面积、产量、品种、的情况。
关键词: 农作物 种类 粮食作物

内容

一、薯类
  红薯 境内各地皆种,与麦类连作。水田面积少的山区,以红薯为主粮,素有“一年红薯半年粮”之说。1949年,境内种红薯9.04万亩,产量折稻谷(下同)1.36万吨;品种主要有本地红薯和广西白皮(又称懒红薯),占红薯种植总面积的70%。1953年始,人民政府领导农民开展粮食丰产运动,旱土面积多的乡村,扩大红薯种植面积,增施肥料,少量为赶季节推行麦薯套种。1958年后推广温床、火床育苗,适度密植,早插早管,使扎根、长藤、结薯三个阶段抢在丰水季节,产量提高。1964年,全县种红薯15.43万亩,产量1.16万吨,亩产173公斤。嗣后,陆续引进10个新薯种,其中广东白皮种植面积占50%,湘农10号、湘薯6号等次之。1973年,红薯总产量达4.86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14.69%。1974~1979年,红薯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亩左右。1980年,全县种红薯12.13万亩,产量2.64万吨。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全县有1.5万多户农民扩种柑桔,有的将成片旱土建成桔园,加之水稻生产的发展,红薯因非主食而种植减少。1990年,全县种红薯8.75万亩,产量1.46万吨,亩产167公斤。
  马铃薯 又称“洋芋”,民国20年(1931)从外地引进种植,传统品种有红皮洋芋、思南洋芋等。立春前后出种,小满后收挖,伴以麦类度春夏荒,农户少量种植新中国成立后,种植习惯依旧。薯种改从隆回县小沙江及四川、内蒙等地引进的新品种,年种植面积在5000~1万亩之间,产量2000~8000吨。1990年,全县种马铃薯1.35万亩,产量2295吨,亩产170公斤。
  二、麦类 以小麦为主,大麦次之。多种于旱土,少量种于稻田,与中稻连作。1949年,境内种小麦5.75万亩,总产2070吨,亩产36公斤:种大麦6万亩,产量2400吨。传统品种:小麦有红须麦、和尚麦;大麦有三月黄、四月黄。1955年起,引进小麦良种中大2509、南大2419。1957年,全县种小麦9.11万亩,产量3737吨,亩产41公斤;种大麦6.6万亩,产量2618吨。瓢厂乡(今双泉铺乡内)兴隆高级农业社的县级农业劳动模范许兴巨,在试验田里,采用宽幅条播种小麦,冬压苗,早追肥,亩产243公斤。1965年,县内引进阿波、阿夫、友谊等小麦新品种。1966年秋,县人民委员会发布《大搞小麦样板,发展小麦生产》的布告、组织干部下队办点,改点播为条播,是年种小麦12.87万亩,产量6546吨;种大麦4.27万亩,产量2347吨。邵东县委办公室主编的《怎样种小麦》一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72年,引进大麦天津1号、矮秆齐、立夏黄及小麦绵阳4号、万年2号等。1974年,县组织农技干部及区、社领导人员赴桃源县学习省劳模李光庆在稻田种“稻—稻—麦”三熟制的经验,在红星、兴隆等10个基点队推广。1975年从江苏聘请10名农民技术员传授“稻—稻—麦”种植技术,小麦产量有所提高,但因小麦品种生育期长,种植技术跟不上等原因,未大面积推广。1986年,全县种小麦9万亩,产量1.24万吨,亩产138公斤。1987年后,陆续调进大麦良种舟青1号、2号,沪麦4号、10号,湘80—7等和小麦三二早1、湘麦10号、绵阳5号等。1990年,全县收获小麦8.45万亩,产量8.55万吨,亩产101公斤。
   三、豆类
  以大豆为主。民国时期,多种于旱土,少量种田埂上。1949年,境内种大豆1.34万亩,产豆415吨。1952年,种植面积扩大,产量572吨,‘嗣后,各地种植面积常年保持1.5万亩左右,1965年起,政府规定:农民每年向粮食部门交售1公斤大豆,可以抵2公斤稻谷征购指标。农民种大豆者增多,并更新品种,提高单产。1966~1980年,全县大豆种植面积保持在2.8万亩左右,年平均产量2147吨。1982年后,种植面积稳定在4.5~5万亩之间,平均年产量达5549吨。1990年,全县种大豆4.88万亩,产豆5573吨,亩产114公斤。
  四、杂粮
  主要品种有高粱、玉米、〓子、粟、荞麦等。1949年,全县种杂粮5.65万亩,产量2147吨。农业合作化后有所发展。1964年,全县种植杂粮面积12.74万亩,产量4331吨。嗣后,因主粮产量日趋提高,春夏荒不明显,杂粮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72年,部分社、队推广杂交高粱,稻田种植秋红薯,种植面积回升,达8.5万亩,产量6622吨。1973年后,杂粮种植面积保持在2.5~4万亩之间。1990年,全县种植杂粮2.22万亩,产量3000吨。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