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水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070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水文
分类号: P33
页数: 3
页码: 59-61
摘要: 本节介绍了湖南省邵东县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情况,邵东县境内有蒸水、邵水、测水,分别发源于石株桥、双凤、砂石,呈放射状向东、西流出县境,注入湘、资二水。石灰岩分布面积广,溶洞多,地表水渗漏大,地下水储量丰富。
关键词: 水文 水文特征 水文系统 水文要素

内容

县境内有蒸水、邵水、测水,分别发源于石株桥、双凤、砂石,呈放射状向东、西流出县境,注入湘、资二水。石灰岩分布面积广,溶洞多,地表水渗漏大,地下水储量丰富。
  一、地表水 (一)邵水水系
  邵水
  曹家坝以上称桐江,古称云泉,系资江一级支流。源出双凤乡回龙峰西北岩凼里,向东北流28.5公里至棠下桥处,河宽15米,河床为泥沙;折向西15公里铜钱湾,黄陂水自北流入;西流5公里至两市塘,于曹家坝下汇槎江水,河宽20米;西流13公里至田家渡处,汇落水河;西流2.5公里至牛马司双江口处,西洋江自北流入,河宽40米;西流16公里至驻马桥曹家院子附近出县境,素有“东乡无好景,逆水八十里”之称。县内流域面积916.2平方公里,流程80公里,坡降0.77‰。有大小支流81条,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34条。两市塘以下,曾一度通航。
  槎江
  由邵阳县杉木桥入境,经黄家坝水库、回龙寺、仙槎桥,于两市塘曹家坝下入邵水。境内流域面积207.6平方公里,流程30公里,坡降1.8‰。
  西洋江
  自新邵县流至洪桥入境,在牛马司双江口入邵水,县境内流域面积30.1平方公里,流程11公里,坡降1.36‰。上中游地势陡峻,下游洪水集中,易与邵水顶托,加剧两市塘、湾泥渡一带洪涝灾害。
  落水河
  源于新邵县,在黑田铺乡石江村入县境。经宋家塘,在牛马司小桥村入邵水。县内流域面积96.1平方公里,流程22公里,坡降2.96‰。水位易涨易落,对洪水、干旱承受力差。
  (二)蒸水水系
  蒸水
  又名草河,古称承水。发源于石株桥乡郑家冲。北流经灵官殿至佘田桥,东折经水东江,于南塘村石马湾出县境,经衡阳入湘江,属湘江一级支流。县内流域面积563.7平方公里,流程66公里,坡降1.69‰。大小支流98条,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支流20条,流域基本上呈羽毛状排列,河道蜿蜒百转,自河源至石家园,谷宽200~500米,河宽5米,水深0.2米。石家园至先江堂3.5里段,低山夹岸,形成峡谷,谷宽50~150米。罗家湾以上称蒸水上源,面积156.1平方公里,流域周围环抱着海拔400~650米的山峰。其间沟壑梁峁交错,系花岗岩,易于风化。山洪冲刷,河床淤塞严重。
  仁风水
  古称邪姜水。发源于简家陇乡雷祖殿山东北麓水竹槽,经高桥、堆头、仁风桥,于祝山堂入蒸水,河床多为砂砾或砾石组成。
  (三)测水水系
  测水
  属湘江二级支流。发源于砂石乡烟德冲,西北流经乌龙岩、砂石注流光岭水库,再折东北往双江桥,于香花树出县境,入湄水。县境内流域面积359.7平方公里,流程26.8公里,坡降2.24‰,有大小支流42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12条。
  二、地下水
  境内地下水,按大气降水渗水系数法估算,一般年景4.6亿立方米:按枯季地下径流模数法估算,最枯年景保证量为1.7亿立方米。
  县内石灰岩分布面甚广,岩溶含水岩所赋存的地下水,占总地下水的88%。北部斫〓及南部双凤乡一带,灰岩出露面积91.1平方公里,年天然地下水量为0.2亿立方米,埋藏深度43~75米。中部砂石、周官桥一带,灰岩出露面积367.9平方公里,年天然地下水量为0.8亿立方米,埋藏深度0~10米。东部团山—界岭,西部驻马桥及北部廉桥—马皇冲一带,灰岩面积406.7平方公里,年天然地下水量为0.5亿立方米,埋藏深浅不一。
  其他弱碳酸盐类岩层及非碳酸盐类岩层分布面积969.94平方公里,年地下水量为0.2亿立方米。县境断层裂隙构造较发育,地下水露头好。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