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06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地质
分类号: P548
页数: 8
页码: 46-53
摘要: 本节介绍了湖南省邵东县地域地质的情况,邵东地域曾经历过两次海浸轮回:一次在早震旦纪至晚奥陶纪,二次在中泥盆世至早三迭世。晚三迭世后至挽近期又经历过内陆湖泊相堆积。
关键词: 区域地质 地质 邵东县

内容

邵东地域曾经历过两次海浸轮回:一次在早震旦纪至晚奥陶纪,二次在中泥盆世至早三迭世。晚三迭世后至挽近期又经历过内陆湖泊相堆积。
  一、地层
  境内,除志留系、泥盆系下统、三迭系中上统、朱罗系中上统和上第三系缺失外,其他地层均有出露。
  (一)震旦系
  仅出露上统,零星分布于县区东南角大云山,三面山等地。分为陡山沱,留茶坡两组。陡山沱组厚10米,下部为深灰、浅灰、灰绿色含钙质板岩;中部为深灰色含铁锰质泥灰岩、灰岩和钙质板岩;上部为灰黑、灰绿色条带状炭泥质板岩。留茶坡组为深灰、烟灰、灰白色中厚至巨厚层隐晶质硅质岩,厚18.8米。留茶坡组整合于陡山沱组之上。
  (二)寒武系
  出露下统和中上统,分布于县区东南角堡面前、毛荷殿。下统厚372.5米,中部为黑灰色炭泥质板岩,炭质硅质板岩或硅质岩,含有磷结核及钒矿;下部为灰黑色条带状炭泥质板岩夹炭质硅质板岩、硅质岩;上部为炭泥质砂质板岩、硅质板岩、黑色灰泥质板岩、硅质炭泥质板岩。中上统厚311.8米,下部为深灰色厚层状灰岩、白云岩、泥质灰岩或泥质灰岩夹泥质板岩、钙质板岩:上部为深灰、灰黑色泥质板岩、炭泥质板岩、泥灰岩、钙质板岩。
  (三)奥陶系
  出露上中下统,主要分布于堡面前、石株桥、茶子山、皇帝岭等地。下统为灰绿、灰紫色泥板岩、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黑色灰泥质板岩,厚904.6米;中统为灰黑色薄层硅质岩、炭质板岩,厚42.8米;上统为深灰、灰黑、灰绿色泥质板岩、炭泥质板岩、粉砂质板岩、浅变质砂岩、条带状板岩,均产笔石化石,厚907.2米。
  (四)泥盆系
  缺失下统,中、上统出露于佘田桥、水东江、野鸡坪、简家陇、崇山铺一带。斫〓、光陂、双凤等地亦见。中统跳马涧组,为紫红、灰白、灰黄色石英石砂岩、粉砂岩及少量灰黄、灰白色砂砾岩、砾岩、砂质页岩,水东江处厚446米。棋子桥组以界岭——周官桥——简家陇为界,分东西两个岩相区:东为泥灰岩、泥质灰岩区,为深灰、灰黄色灰岩、泥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少量灰岩,厚116~146米;西为白云岩、灰岩区,为浅灰、灰黑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岩,偶夹泥灰岩、泥质灰岩,厚176~232米。上统佘田桥组,东为泥灰岩相区,为灰、深灰色泥灰岩、灰黑色薄层硅质岩,西为灰岩相区,为浅灰、灰白色隐晶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厚899.1米。
  (五)石炭系
  出露下统岩关阶、大塘阶和中上统。分布于牛马司、两市塘、保和堂、崇山铺西侧、高楼、九龙岭等地。系泥质粉砂岩、钙质泥岩、钙质页岩、石英粉砂、细砂岩、隐晶质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夹泥质灰岩、硅质岩、硅质泥岩、泥岩、晶质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含铁石英砂岩、粘土质泥岩、炭质泥岩等组成,是含煤、铁、石膏地层,全系地层厚269~2568米。
  (六)二迭系
  下部为浅海碳酸盐相及硅质岩相,上部为含煤地层沉积。出露下统栖霞组、当冲组、上统龙潭组。主要分布于牛马司、两市塘、保和堂等地诸向斜轴部或两翼。全系厚约1283.5米。
  (七)三迭系
  下三迭统分布于牛马司、两市塘、保和堂向斜轴部,主要为浅灰、黑灰色薄至中层状泥灰岩,夹微粒灰岩及少量粉砂岩、粘土质泥岩。厚365.5~441.3米,上三迭统—■下侏罗统,零星分布于周官桥及黄土铺附近的向斜中心,厚数米至69米。下部为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夹粘土岩。底部见暗褐、紫红色砾岩。上部为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灰黑色砾砂质粘土岩,含煤一层。
  (八)白垩系
  出露上下两统。下统分布周官桥,为紫色厚层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砾岩。厚492~849米。上统分布于范家山,其下部为砖红色钙质砂砾岩、砾岩、夹石英细砂岩;上部为浅紫红色细粒钙质长石石英砂岩,偶夹砂砾岩,与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厚492~849米。
  (九)第三系
  只出露下第三系,分布于两市塘至黄陂桥一带。主要为灰绿、蓝绿、紫红色粉砂岩、泥灰岩、石膏岩等,厚360多米,有大型石膏矿床。
  (十)第四系
  仅有全新统,分布于邵水、蒸水、桐江等河溪两岸,厚约10米,下部为砾石层,上部为粉砂层或粘土,含独居石砂矿,并伴生锆石。与第三系呈不整合接触。
  县内地层组合情况如下表: [=此处为表格(地层一览表)=] 二、岩浆岩
  仅出露于县境东南角灵官殿、毛荷殿、石株桥、茶子山,面积88平方公里。为印支期、燕山早期花岗岩体,岩浆浸入过程中,围岩因烘烤作用而发生明显角岩化,蚀变带宽500~1200米。
  (一)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
  岩县境出露面积约80平方公里,岩体岩性较为均一,绝大部分为细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局部亦见无规律分布的黑云母花岗岩,并偶见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及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岩石地表风化作用强烈,多为半风化残积岩石,呈棕黄色。新鲜者呈灰白色。岩石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组成,矿物粒径一般为2~4毫米,少部分1~2毫米。属印支期第一次侵入体。
  (二)中粒斑状二云母花岗岩
  出露于毛荷殿乡大石头村,面积4.5平方公里。岩石呈灰白色,主要由砣形板状钾长石、自形——半自形板状斜长石、自形片状黑云母(部分绿泥石化)和白云母及砣形粒状石英组成,粒径2~4毫米、斑晶为钾长石、长轴9~15毫米,短轴6~8毫米,含量9~15%,为偏酸性花岗岩。副矿物有锆石、独居石、磷钇矿、钛铁厂及锐钛矿、磷灰石等。属印支期第二次侵入体。
  (三)细粒二云母二长花岗岩
  出露于石株桥乡栗山铺,面积约3.5平方公里。岩石呈灰白色,地表多风化,风化后呈浅棕色,具细粒、中细粒花岗结构。岩石由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及白云母等矿物组成。副矿物有锆石、独居石、钛铁矿等,属燕山早期侵入体。
  三、构造 (一)弧型构造
  呈弧形分布,主要褶皱有:保和堂、两市塘、牛马司三向斜,云台山、范家山背斜和猪婆山短轴背斜。主要断裂有:杨村甸、流泽至云台山、流泽至棠下桥、慧塘、仙槎桥、仙槎桥至花桥、魏家桥至曹家冲断裂和沙坪断裂等。
  (二)北东向构造
  颇为发育,多以断裂形式出现,褶皱次之。主要有两市塘、廉桥和火厂坪3个构造带。
  两市塘构造带:主要由宋家塘—芦山坳和徐家铺一坝上两断裂组成,两者北端伸出县外,前者在县境约长35公里:后者约长32公里。
  廉桥构造带:有廉桥—慧塘断裂,全长约32公里。流泽所—铁炉冲断裂,县境内长约40公里。
  火厂坪构造带:为火厂坪—拔毛冲—兴隆街构造带的北东段,包括火厂坪、皇帝岭、高楼、野鸡坪、佘田桥、团山、崇山铺、流光岭、砂石等乡,约150平方公里。区域内构造形迹辗转反折,走向多变,相互扭结截切。主要由百福亭—高楼向斜,林家坝向斜和团山—火厂坪、流光岭—火厂坪、杨柳冲—高楼、曾家屋—百福亭、杨家冲—车家冲、枫树坪—锁石坳及高桥等压断性断裂组成。
  (三)东西向构造
  主要有龙陂背斜、傅村垄一虎家向斜、流泽—肖家塘压扭断裂;洪桥压扭性断裂的一部分,以及牛马司向斜北端拐为近东西向部分的构造。龙陂背斜,境内12公里,略可分为东、西两段。西段轴向东西,轴部狭窄,由下石炭统大塘阶石蹬子段、侧水段地层组成,两翼地层陡立乃至倒转;东段轴线略向南北偏移,轴部渐开阔,两翼地层倾角较缓,背斜南北两翼尚有一些与之平行的小褶皱。
  (四)古构造、南北向及其他构造
  形迹可见,但规模小,不发育,被后期其他构造所遮盖。
  四、地震
  邵东处涟源—邵阳5级(6度)地震区。清道光十二年(1832)中乡(今毛荷殿区)地震咸丰年间(1851~1861)黄陂桥山麓地陷数丈,泉溢不竭,地震。民国33年(1944)10月17日,堡面前发生3.8级地震。建县后原震区又发生0.2~2.6级地震15次,其中1级以下10次,1级以上5次(见表)。
  [=此处为表格(邵东县1级以上地震纪录表)=] 1974年7月25日7时45分,界岭南冲水库区发生有感地震,震中位置:北纬27。3',东经111。9';震级:2.8级:震源深度约6公里,在主震后5天内又发生过0.8~1.5级的余震9次,波及邵东和双峰县的5个公社63个大队,面积100平方公里。
  五、矿产
  (一)煤
  境内东部、南西部、北部和中部均有分布,储量不等。杨桥乡沾化冲矿点,含煤两层,煤层深0.5~1.5米,垂深70~80米,呈包状,煤质较好。
  下石炭统大塘阶测水组,煤层发育,分布于县境北部、东部和南西部。廉桥矿区有金仙铺、艾窑、阳合三个向斜和双江—流泽、流光岭、洲下桥、天台山区段及甘棠角井田;团山矿区(联胜、崇山铺、陵家坝区段);高楼矿区(火厂坪、欣家坳、倒塘冲、檀山铺区段);双泉铺矿区(建龙、茶林区段);仙槎桥矿区(大竹、黑炭凹、双凤矿点)和魏家桥抬头岩、范家山五谷两矿点。煤层多赋存在测水组中部,含煤一般2~4层,多者达7层,煤层厚0.2~0.8米,局部厚5米。
  上二迭统龙潭组上段,煤层较发育,主要分布县境西部、中部,一般含煤3层,多者达6层。牛马司矿区含煤6层,厚度为2.36米,以二煤层为主采层,厚1.86米;两市塘矿区含煤3层,厚度为1.75米,以二煤层为主采层,厚0.96米,一煤层0.4~0.8米,局部可采;保和堂矿区含煤3层,厚度为2.49米,一、二煤层为主采层,一煤层厚0.8米,二煤层厚1.19米,三煤层局部可采;周官桥矿区占林峰向斜含煤4层,厚2米,一、二、三层为主采层,单层厚0.5米。
  上三迭至下侏罗统(上二迭斗岭煤组),位于周官桥乡的盘石岭、司马冲、艾新等处。含煤三层:一煤层0.4~0.8米,二煤层0.8~2.5米,主采二煤层,一煤层局部可采。天星矿点煤层垂深130米,盘石岭矿点煤层垂深120米,呈包状,有尖灭现象,司马冲第二煤层至向斜轴部较稳定。
  (二)石煤
  分布于寒武系下部。堡面前乡为炭质板岩,发热量在1500大卡/公斤以下。驻马桥乡云阳村为炭质页岩,发热量为2000~2500大卡/公斤。
  (三)铁矿
  有热液型和沉积型两种。
  热液型铁矿分布于水东江一处,为中泥盆统棋子桥组之热液裂隙充填型针铁矿,矿体呈透镜状,无工业价值。沉积型铁矿,分布于简家陇乡许家铺,规模小,品位低,赋存于中泥盆统跳马涧组下段上部。
  上泥盆统锡矿山组铁矿,赋存于上泥盆统锡矿山组上部岳麓山砂岩中,分布于团山乡双江桥铁矿、杨梅山铁矿、范家山镇戴家桥铁矿及简家陇乡燕山塘铁矿四处。
  下石炭统岩关阶下段矿,赋存于岩关阶下段下部或底部。矿层一般1~2层,多达4层,呈透镜状、扁豆状产出,厚度为0.3~2.21米,最厚3.2米,分布于杨桥乡大石桥、九龙岭乡三合亭、简家陇乡发积堂、魏家桥乡抬头岩和团山乡漆树桥。
  (四)锰矿
  含矿层位为二迭系上统大隆组、下统当冲组以及上石炭统分布的第四系残积、坡积层,有槎江乡芦山坳矿床一处和灵山寺乡谢家冲、魏家桥乡李家台、檀山铺乡永兴村、驻马桥乡寥家村、黄草坪矿点。芦山坳矿区氧化锰储量为170多万吨。
  (五)铅、锌、铀矿
  灵官殿、皇帝岭至祁阳猎马寨形成一条以铅锌为主,以钨、金、铜、铀、锑矿床或矿化点为次的呈矿带,有铅锌矿一处,铅铀矿床一处。铅锌矿点七处,(伴生银铜矿化可综合利用)锑矿点一处、钨矿化一处、金矿化二处,独居石赋存于灵官殿蒸水河阶地、河床及石株桥独居石异常区,伴生锆石。
  (六)石灰石
  中泥盆统棋子桥组浅灰色至黑灰色,中厚、厚层状隐晶质石灰岩,分布于光陂乡、界岭乡金仙铺一带。中上石炭统壶天灰岩分布于周官桥堆金,储量达数十亿吨。
  (七)石膏
  赋存于下第三系地层的有两市塘周围地区及黄陂桥。两市塘矿区带家倾斜地质储量约1,7亿吨,大水田倾斜约5700万吨。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塘阶梓门桥段的有黄陂桥乡人家坪和廉桥镇甘棠角,在梓门桥段中部泥灰岩中石膏矿两层,每层厚2~3米。人家坪3层,自上而下,层厚分别为7.1米、8.4米、4.2米。
  (八)塑性粘土
  赋存于下石炭统测水段含煤构造下部,与煤系地层密切伴生,层位稳定,分布于黑田铺、双泉铺、廉桥、界岭、龙公桥等地。黑田铺乡罗江粘土储量为96万吨。
  (九)白云石
  赋存于中上石炭统下部,厚度数十米,分布于双凤、仙槎桥。
  (十)钾长石
  分布于灵官殿、戴家铺、石株桥、毛荷殿一带,赋存于关帝庙花岗岩体内之花岩伟晶岩中,矿脉20余条,长20~100米,厚0.5~0.8米,含钾长石70~95%。
  (十一)硅砂矿
  为下石炭统风化之石英砂及粉砂岩中,含二氧化硅96%左右。分布于砂石、流光岭、高楼等乡。
  (十二)磷矿石
  赋存于下寒武系下中统下部黑色炭质板岩中,分布于堡面前乡石灰崖、羊古脑一带。
  (十三)重晶石
  赋存于泥盆系中统跳马涧组断层破碎带的北东向低温热液充填型方铅矿—石英—重晶石脉中,分布于水东江乡宜秋庙、金牛山、茶子山乡贺叶塘,毛荷殿乡大埠岗,石株桥乡新铺子等地,矿石储量数十万吨。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