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县城(两市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06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县城(两市镇)
分类号: K296.44
页数: 2
页码: 40-41
摘要: 本节介绍了湖南省邵东县城——两市塘的民国-1990年工业经济概况。
关键词: 概况 县城 邵东县

内容

邵东县城——两市塘,原名两头塘,处县境中部稍偏西北,海拔243.4米,桐江东来,槎江南至,会合于曹家坝下,绕城蜿蜒西去,昔有盘龙山与曹家坝相对,古人迷信,传下“桐江会槎江,盘龙有名堂:何人葬此地,子孙伴帝王”的谣语。中东路由邵阳通衡阳途经此地,过往行人众多,乡民聚集,开有槽坊、油榨坊、南杂、中药等店铺。民国5年(1916)宝庆县在此设立保厘区,驻扎军队,设立岗哨。基督、天主教相继传入,均设教堂。民国12年,改名为两市塘。民国21年设两市镇(区辖镇)。民国27年衡宋公路建成通车,商贩往来,店铺日增,花纱、布匹,染布业较为兴旺。民国37年有居民300多户,近2000人。1952年邵东县建置,择为县城1958年推平盘龙山,建立大会堂。昔日的和平街、胜利街,今成小巷,扩建的衡邵公路过境段和解放、东风、建设、沿江、桃园、人民、八一、文化、双江等13条街交织成网,其中解放路长1公里,街道宽敞,楼房排列整齐,两旁绿树成荫,行人熙熙攘攘县城四周,新建居民楼舍,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中共邵东县委员会、邵东县人民政府设解放路南端,两市镇人民政府设八一路东侧,两市塘区公所设胜利街中段。1990年县城面积4.64平方公里,置7个居委会、4个行政村。县城总人口26885人。
  县城内县属以上工业,有机械、采矿、化工、印刷、织染、塑料、服装、建材、食品、饮料、粮油加工等18家。县机械厂生产的打稻机曾远销几内亚等非洲国家,现为全国6个人力车生产定点厂之一。镇街办工业企业有兽药厂、磁性材料厂、印刷机械厂、汽车修理厂、纸箱厂、鞋厂、石膏矿、印刷厂、编织袋厂、造纸厂等。印刷机械厂生产的印刷机,具有烫金、压痕、彩色连续作业的功能,盛销省内外。1990年县城工业产值8266万元。其中省、市属企业1783万元,县属企业5367万元,镇街工业1086万元,个体工业30万元。城东有湘运汽车站,每天通往县内外客班车200多次,个体客运户拥有客车80辆,娄邵铁路穿过县境,在县城北4公里处设有邵东火车站。邮政、电信大楼分别立于解放路与东风路道口,启用自动电话传递信息。国营百货大楼、昭阳大厦、新兴大楼、商业大厦、工会大楼矗立县城中心,集体、个体商店遍布各条街巷。小工业品批发市场建厂棚式经营场地,固定营业摊位1850多个,1990年成交额1.678亿元。国营招待所建有宾馆,集体、个体旅社、饭店,分布大街小巷。城内有公办完全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各两所,教师进修学校、卫生职工中专学校各1所。幼儿园1所。剧院、电影院各1座。图书馆、文化馆各1个,公办医院3个。1991年,县工商部门集资3000多万元,在城西冒家排征地72亩,新建工业品批发市场,拥有固定营业摊位近万个,经营门店78间,是融商业、邮电、运输、金融为一体,治安、医疗、住宿等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商贸中心。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