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邵东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81120020210000016
颗粒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大事记
分类号: K205
页数: 18
页码: 11-29
摘要: 本章记载了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至1990年所发生的历史事件。
关键词: 中国历史 历史事件

内容

1949年
  10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四六师,在湘中二支队的配合下与国民党白崇禧部队在界岭激战获胜。
  10月10日,全境与邵阳县同时解放。
  10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五师在大云山、迴龙寺与国民党军四十八军一七六师、第七军一七一师激战,一三五师获全胜,国民党军副军长凌云上被俘。
  10月18日,南下和原地下党干部46名,步行入境(今邵东),接收国民政府区、乡政权。
  11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五八师3个团、省军区独立十六团等共约1万人,开始在境内清剿土匪。翌年6月结束。
  12月上旬,卫生部门首次在范家山举办接生员训练班,培训新法接生员50余人。
  1950年
  1月18日,原邵阳县人民政府派员接管长丰煤矿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7月,更名为牛马司煤矿。
  2月,乡镇成立农民协会,全面开展减租反霸运动。
  3月,原邵阳县人民政府派员接管境内各乡中心国民学校。
  4月20日,靖中乡第四保(今仙槎桥镇)混入农会的反动势力,纠集50多人冲击农会,殴打会员,捆绑干部,抢走武器,次日被平息,首犯投案。
  7月14日,境内首批563名军人复员回乡。
  7月15日,两市塘——邵阳湘运客班车开始营运。
  7月17日,新田、上车乡开始土地改革试点,9月底结束。原中共邵阳县委,总结试点乡的经验,在八区(今范家山区)、九区(今仙槎桥区)开展第一批土地改革运动,12月中旬结束。
  金泉乡农民谢成田试种2分5厘双季稻,两季收稻谷156公斤。
  11月,镇压反革命运动全面展开。
  11月11日,私营两市塘电灯公司筹建,12月31日送电。
  12月底,第二批土改在境内十区、十一区、十二区、十三区、十四区全面铺开。全县于翌年10月底结束。
  秋,境内首批应征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1年
  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两市塘营业所建立。
  4月28日,原邵阳县抗美援朝分会成立。境内区乡发动群众捐献财物,支援前线。至10月,共捐献人民币30.1万元。
  6月,县内第一家国营石泉铁矿在火厂坪建立。
  9月上旬,两(两市塘)——仙(仙槎桥)公路动工兴建。九区(今仙槎桥区)16个乡2万民工,突击10天,全长10公里的路基修成。
  10月12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在境内首次发行。
  11月17日,邵阳县人民政府邵东办事处建立。
  11月18日,中共邵东县委员会建立。
  11月下旬,境内开展土改复查,按照政务院划分阶级成份的规定与土改政策,对错划的阶级成份予以改正,漏划的地主重新划定。
  12月下旬始,党政机关及财经部门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
  1952年
  2月上旬,县内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双塘乡唐承谓互助组建立。
  2月16日,政务院批准建置邵东县,辖15个区、158个乡。原邵东办事处机构同时撤销。
  2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邵东县人民武装部成立。
  2月,县卫生院建立。1956年9月,更名为县人民医院。
  3月,邵东县农场建立。后更名农业科学研究所。
  4月12~15日,邵东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大会审议通过办事处主任赵旭程的施政报告,致电抗美援朝总会,控诉美帝国主义进行细菌战的罪行。
  4月12~16日,邵东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5月20日,县内部分地区出现蝗蝻为害,6天内出动70万人次及时捕杀,使11.4万亩水稻免受损失。
  5月,灵山寺乡杨允茗互助组首创裹蔸插秧,比上年增产,其经验在全县推广。
  7月4日,县委书记钟石在《资江农民报》上撰文,介绍李云风互助组的组建和发展生产的经验。
  7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为17个区,449个乡,2个县辖镇,4个区辖镇。
  8月20日~9月5日,全县开展查田定产运动,查出隐瞒土地12.1万亩。
  9月6日,邵东县首届烈、军、工属、复员、转业军人代表会在县城召开。
  10月,县内开展禁烟禁毒运动,收缴毒品74.94公斤,逮捕案犯120名。
  10月22日,县首届农业劳动模范会议在县城召开,历时5天,会上评选罗莲仙、唐承谓等16人出席省第二届劳动模范会。
  11月8日,全县工人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产生邵东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
  11月18日,邵东县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成立,开始扫盲。
  12月5日,湖南省私立蒸上中学由县人民政府接管,改名“邵东县初级中学”。
  12月28日,双江乡建立县内第一个信用合作社。
  1953年
  1月12日,天台山水库(小I型)动工兴建,上民工0.7万人,至翌年8月建成,蓄水容量250万立方米。后扩建为中型水库。
  1月12日,全县453个乡镇调整为265个乡、7个区辖镇,一个县辖镇。
  2月1日,新婚姻法宣传办公室成立,开始婚姻登记。
  3月1日,檀山铺乡建立全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月16日,省委副书记周惠到县农场检查生产,指出国营农场应在发展生产,改善管理,降低成本方面作出示范。
  3月底,县农业局派出农业技术人员赴醴陵学习李呈桂种植双季稻的经验。回县后,在点上试种。因系间作产量低,未全面推广。
  7月1日,县内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
  7月4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邵东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邵东县委委员,成立团县委。
  7月18~20日,邵东县首届手工业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10月29日,邵东县第二届农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评选出劳动模范116人,奖给劳模耕牛、水车、犁、耙、肥料等物资。
  11月7日,牛马司煤矿宁家垅矿井瓦斯爆炸,死18人,伤5人。
  11月8~12日,中国共产党邵东县第一次代表会议在县城召开,传达省党代会议精神,贯彻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11月12~18日,县委召开区乡国家干部和县属各部门负责人会议,讨论粮食与国计民生的关系,研究贯彻执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各项工作。
  11月23日,县内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关闭粮食市场。
  是年,县公安部门集中力量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有现行破坏活动的道首伏法。
  1954年
  1月18~25日,县委召开互助合作代表会议,总结交流发展互助合作的经验,分析小农经济的弱点,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奠定思想基础。
  3月,全县开展普选,建立乡人民代表大会制。
  6月17日,晚上骤降暴雨,洪水泛滥。全县淹田9万亩,冲坏水利设施近1万处,倒屋2050间,死7人,伤8人。随即,全县开展生产救灾运动,发放救灾贷款和救灾款116.6万元,粮食61.2万公斤,减免农业税(稻谷)69.2万公斤。
  6月25~29日,邵东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7月,各地农业生产合作社始用“六六六”可湿性药粉防治水稻螟虫。
  9月15日,蒸水水土保持指挥部成立,对蒸水流域水土流失开始治理。
  9月15日,县内对棉布实行统购统销,凭票供应。
  10月1日,县人民政府接管群力股份有限公司,改名群力煤矿。
  全县人民购买国家经济建设公债19.2万元。
  1955年
  1月19日,邵东县工商业联合会成立。
  3月1日,县支行奉命发行新人民币,收回旧人民币,新币1元合旧币1万元。
  3月7月,义务兵役制开始实行,全县第一次征集新兵1115人。
  4月2日,县内开展反对原子武器签名运动,47.5万人签名。
  5月,廉桥、团山、佘田桥、灵官殿等地猪丹毒流行,死猪2733头,县组织人员及时扑疫。
  8月17日,邵东县人民检察院建立。
  9月24~28日,中共邵东县委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会议,学习贯彻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指示,制订了农业合作社发展规划。
  9月,佳木乡罗莲仙、范家山工班岳成能出席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
  是月,全县粮食实行定产、定购、定销(简称三定)的政策。
  10月2日,杨桥乡“东方红”和佳木乡“石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
  12月1日,全县国家职工、城镇居民口粮实行分等定量制。
  1956年
  3月1日,邵东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联合社成立。
  3月10~18日,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召开6000余人的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讨论研究全县1956~1967年经济发展规划,动员全县人民迅速掀起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3月23日,邵东县法律顾问处建立。
  3月,县图书馆建立,时藏书2万余册。
  4月1日,《邵东报》创刊,1962年3月21日停刊。
  5月19~21日,中国共产党邵东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作出了巩固农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90%以上农业社增产增收,90%以上的社员增加收入和撤区并乡等决议。
  是月,17个区撤销,原274个乡镇合并为54个乡、2个镇。
  灵山寺学校教师莫华斌研究《珠筹联合计算法》成功。1960年8月出席全国群英大会。
  6月8日,全县应征公民和预备役军士进行登记。
  6月13日起到7月25日未下透雨,全县稻田受旱43万亩。秋旱更烈,旱土作物受旱尤甚。
  6月27日,召开烈、军属、复员军人、革命残废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6月,内部肃反运动开始,10月结束。
  7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供给制改为货币工资制。
  8月,双季稻改间作为连作,全县种植2.68万亩双季晚稻,每亩收谷54公斤。
  11月19日,县首届工会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成立邵东县工会联合会。
  11月,全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基本结束,有94%的农户加入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2月7~10日,邵东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12月,全县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基本结束。
  1957年
  1月,宋家塘农业气象站开始记载县内气象变化资料。
  3月,食用植物油实行定产、定购。
  4月14日,牛马司乡高桥村马伟(回族)参加省少数民族参观团赴北京参观。
  5月,团县委书记陶捷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三次团代会。
  6月25~28日,邵东县第二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作出《关于巩固农业合作社,全面发展生产,克服旱灾困难,开展生产自救运动》决议。
  9月16日,县委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会议,开展大鸣大放,帮助县委整风,11月,开展反击资产阶级右派的斗争。翌年春结束,运动中出现严重扩大化错误。
  10月25日,县节制生育技术指导小组建立。县长宁端甫等作了男性绝育手术。
  11月,同乐坪水库(小I型)动工兴建。翌年4月竣工,群众投工85万个,蓄水250万立方米。1976年扩建为中型,蓄水1280万立方米。
  1958年
  3月29日~4月4日,中共邵东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通过了1958年生产“大跃进”的规划。
  6月1日,县中医院建立。
  6月19日,省委书记谭余保、胡继宗率省委生产检查团,视察了茶子山乡芭蕉农业社的水土保持工作,并题词:“头上戴帽子,身上系带子,脚上穿靴子”,以示表彰。
  7月,县组织0.4万民工修建邵水马家、施家、灰仓、封江4座拦河坝,至1959年10月,用工58万个,增加蓄水量284万立方米。
  8月6日,邵东县农业技术学校建立,县委副书记兼任校长。1959年《红旗》杂志发表专文介绍该校办学经验。
  8月29日,本县建立第一个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两市塘人民公社。11月,全县55个乡、1个镇,合并成17个人民公社。
  9月5日,黄家坝水库(中型)动工兴建,翌年6月建成,群众投工416万个,库容2370万立方米。
  9月中旬,农村以作业组为单位办公共食堂。1961年5月,全县7362个公共食堂全部解散。
  9月17日,县委副书记李群参加全国第三次水土保持会,在会上介绍了搞好水土保持的经验,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授旗表彰。
  10月,全县15万劳动力大炼钢铁,建土高炉1400多座,是年产铁1.17万吨,多系炉渣铁。
  10月,全县集中中小学教师向党“交心”,接着拔“白旗”,错误地批判了一些同志,后甄别平反。
  10月,范家山公社新民大队龙虎坝水力发电站建成,装机20千瓦。
  10月16日,马皇冲水库动工兴建。翌年4月竣工,群众投工116万个,蓄水640万立方米。后扩建为中型水库。
  11月15日,廉桥建立敬老院,收养孤寡老人和生活无着的孤儿30人入院,全部生活费用由公社供给。
  是月,板桥、石桥铺、鸡笼、蒋河桥乡划归邵阳市管辖。
  1959年
  1月1~7日,县城举行农民体育运动会,开展田径、排球、拔河、武术、举重等比赛,选出8名运动员出席省农民体育运动会。
  4月19日,下午2时,水东江供销社桥边塘炮硝仓库自然爆炸,损失1.25万元。
  6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罗瑞卿视察金华铁厂、牛马司和群力煤矿。
  10月29日,县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贯彻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精神。一些干部由于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错误作法有意见,被视为右倾受到批判斗争。后甄别平反。
  12月21日,县内开始预报气象。
  年底,宋家塘煤矿35千伏变电站建成,输电主变压器容量1000千伏安。
  1960年
  1月1日,县内对生铁、钢材、木材及主要机电设备实行计划管理。
  3月2~6日,中共邵东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
  5月22日,水东江公社鱼场实行家鱼人工孵化成功。
  9月5日,全县废除16两制市秤,改用10两制市秤。
  是月中旬,省民航局派飞机对铁陂、大禾塘、西洋江、农科所等成片稻田喷药防治害虫,面积11420亩。
  是月,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回家乡探亲,与名老艺人座谈探讨花鼓戏的创新,收集整理民间音乐。
  12月5~9日,邵东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是年,夏秋干旱101天,全县粮食总产比1957年减少15.6%。
  1961年
  1月,县内对派购生猪、鲜鱼、鲜蛋实行奖售办法。
  是月,全县17个人民公社调整为49个农村人民公社,3个城市公社。
  5月2~10日,县委召开县区乡三级干部参加的扩干会,学习贯彻《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将公社所有制调整为“队为基础,三级(公社、大队、生产队)所有”,实行按劳分配,并划给社员一定的自留地和饲料地。
  5月,全县49个农村人民公社,调整为73个农村人民公社、3个城市公社不变,恢复8个区。
  是年,调整工业布局,压缩基建规模,投资总额由1960年的584.8万元压缩到76.9万元,退赔“大跃进”中的平调款1229万元。
  是年,全县农村因粮食、猪肉、食油、蔬菜等人均消费量减少和自然灾害等,死亡人口3.45万人,比正常年份死亡率高2.7倍。
  1962年
  6月26日、27日、30日~7月1日,大雨,全县淹没田土13万亩,倒房2468间,伤20人,死8人。
  11月15日,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候补书记金明,湖南省委副书记王延春一行视察本县周官桥人民公社车泥大队,并在县机关和区社干部大会上讲话,号召党的干部讲实话、办实事,尽快改变邵东面貌。
  是月,板桥、石桥铺、鸡笼、蒋河桥4个公社从邵阳市划归邵东县管辖,建渡头桥区。
  12月6日,县农业先进单位和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出席代表1010人,评选出曾德勤、宁裕原、尹万舞等24名代表出席全国和省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代表会议。
  1963年
  3月26日,团县委响应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组织全县青年开展学习雷锋活动。
  7月,“小四清”(清理帐目、仓库、财物、工分)运动在全县农村铺开,运动中出现“左”的倾向。
  10月下旬,县委组织工作组,在檀山铺公社檀山铺大队办农业基点,推广科学种田技术。
  1964年
  1月26日,县农业生产资料公司被评为全国商业经营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4月,县农业局长李毅群,出席全国治螟先进代表会,介绍全县综合防治螟虫的经验。
  4月,檀山铺公社檀山铺大队、黄陂桥公社红星大队,早稻育秧用塑料薄膜覆盖,防止烂秧。
  7月1日,全县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
  7月1日~11月30日无透雨,全县38万亩水稻减产,减免农业税(稻谷)68.3万公斤,发放救灾款19.1万元。
  9月,廉桥公社新廉大队实行男性结扎和药物避孕方法节制生育。
  是月,全县抽调1400多人组成社教工作团,参加邵阳地委在邵阳、洞口两县组织的农村社教工作,1966年6月回县。
  是年,县扶贫领导小组制订扶贫规划,对1051个贫困生产队实行分批扶持,帮助脱贫。
  1965年
  1月10日,全省危桥改造会议在县城召开,县交通局介绍了依靠群众改造危桥的经验。
  7月,县内从江苏引进晚粳“农垦58”,试种2183亩,最高亩产400公斤,次年全面推广。
  同月,省交通厅在九龙岭区组织民工建勤养护地方公路的试点。其经验在全省推广。
  10月1日,三都铺中型水库动工修建,翌年7月竣工。群众投工120万个,蓄水1075万立方米。1966年7月省农田基本建设指挥部授予“农田基本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12月上旬始,全县组织130人的调查队,对水利资源进行全面勘测,翌年6月结束。调查后制订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治水规划。划全县为7大灌区,库、渠、机配套,蓄、引、提结合,兴建与扩建工程全面动工。
  1966年
  1月8日,全县80个人民公社、1个镇,调整为42个人民公社、1个镇。
  6月15日,县“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立。
  7月,全县对农村生产队实行一定五年的粮食定购政策,年定购基数为15920吨。
  8月14日,县城师生和机关干部集会,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10月29日,第一批“红卫兵”代表1800余人上北京“串联”。
  1967年
  2月4日,县人民武装部根据湖南省军区电传的中央文革小组《二·四》批示,取缔“湘江风雷”群众组织,将其支队长以上“头头”就地关押。随后对一般头目分批释放。
  2月15日,县城召开“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大会”,4名县党、政领导被批斗。
  3月,邵东县人民武装部支左办公室成立,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对缓和紧张局势,维护社会秩序起了积极作用,但在“左”的影响下,带来一些消极后果。1973年支左办撤销。
  3月6日,邵东县生产领导小组成立,7月改称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行使县委、县人委部分职能。
  8月4日,县人武部部分枪枝被“造反派”抢走,中央军委“九五”(9月5日)命令下达后陆续收回。
  8月6日,县内一“造反派”组织与县外路过邵东县城“造反派”组织,在县养路段发生武斗,伤2人。
  1968年
  3月12日,邵东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组成革命领导干部、军队代表、革命群众代表三结合的领导班子,履行党政职权。
  3月19日,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实行军事管制。
  8月下旬,“工农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县委、县人委机关及一、二、三中学等9个单位,开展“斗、批、改”。
  9月6日,县委副书记刘中心,农技干部李福元受省派遣赴越南和平省援助农业。1970年回县。
  9月7日晚,全县城乡统一行动,刮所谓“红色风暴”,将一批干部和群众,加上莫须有种种罪名,捆绑游斗。
  9月,县机械厂生产的打稻机出口几内亚等国家。
  10月18日,县革命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做出决定,根据上级部署在全县开展“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三忠于”活动。
  1969年
  5月,贫下中农代表268人进驻供销合作社系统管理商店。
  10月,中国共产党邵东县革命委员会核心领导小组成立。
  11月,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70年
  4月14日,县磷肥厂建成投产,设计年产钙镁磷肥4.5万吨。
  5月12日,县革命委员会贯彻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学洛塔、学野鸡坪》决定。此后,全县掀起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中心内容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6月,广州军区副政委、省革命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卜占亚参观野鸡坪。
  7月9~14日,全县连降大雨,19个乡严重受灾,淹早稻6.5万亩,倒房1184间,死4人,伤27人。
  8月26日,檀山铺公社古林峰煤矿瓦斯爆炸,死66人,伤6人,国务院派员送医送药,抢救伤员,省、县组织力量,安排抚恤事宜。
  9月22~26日,中共邵东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共邵东县委员会。
  9月,全县初、高中实行“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录取新生。
  10月下旬,地、县组织工作组进驻斫〓公社开展“斗、批、改”和组织“农业学大寨”运动。随后,全县分批进行。至1974年上半年,共进驻947个大队。
  1971年
  4月,解放战争界岭战斗阵亡烈士墓在界岭公社东华村曹家坪落成。
  8月3日,邵东机场动工兴建,1975年12月4日竣工。
  8月,廉(廉桥)群(群力煤矿)轻便铁路动工,长11.8公里,投资571万元,1975年5月1日通车。
  10月17日,中共邵东县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9·13”林彪叛党叛国事件。
  是年,黄陂桥公社红星大队282亩早稻亩产跨《纲要》(400公斤)。
  全县粮食总产量2.5亿公斤,亩产跨《纲要》。
  1972年
  4月,县氮肥厂建成投产,年产合成氨3000吨。1979年扩建,年产量增加一倍。
  9月,黄草坪油茶场工人萧石林,用嵌合嫁接方法嫁接油茶成功。随后,全场5200株低产劣种茶树全部嫁接改冠,获高产。
  10月1日,宝田水库动工兴起,1.2万民工连续苦干100天完成大坝枢纽工程任务,有效库容1090万立方米。
  12月10日,仙槎桥公社大石煤矿瓦斯爆炸,死13人,伤5人。
  1973年
  5月,全县开展妇科病大检查,对4.62万名妇科病患者进行治疗。
  9月,中南九省小煤窑生产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县城召开,与会人员参观界岭公社金华煤矿。
  10月,全省山塘养鱼现场会在县城召开,推广团山公社双河大队“五定一奖”责任制管理办法和成鱼养殖经验。
  11月,团山公社完善大队445亩水稻实现早稻亩产跨《纲要》,晚稻超早稻。
  12月30日,马皇冲水库左干渠渡槽,在施工中垮拱,死7人,伤1人。
  1974年
  1月14日,驻马桥公社红旗煤矿瓦斯爆炸,死13人,伤1人。
  4月,全县开展学习毛主席一家6位烈士的活动。
  是月,县内开展“批林批孔”运动,批判所谓右倾回潮,矛头指向领导和群众,派性斗争复起,正常工作受到干扰。
  7月21日~12月1日,连旱103天,粮食总产比1973年减少16.6%。
  冬,全县兴修水利工程,历时4个月,国家投资79万元,群众投工1280万个,完成土石方1190万立方米,增加旱涝保收面积3万亩。
  1975年
  1月,斫〓公社野鸡坪大队党支部书记周南生当选为全国四届人大代表。
  2月,全县组织农业技术员103人,分两批到广东省海南岛、广西省宜塘学习水稻杂交三系制种。
  4月24日~5月16日,持继下雨,总雨量382毫米,日最大雨量92.7毫米,淹早稻20多万亩,倒屋1300间,死18人,伤9人。
  4月,邵东110千伏变电站主体工程竣工。11月3日试送电。
  9月,省文化部门举办《邵东县农民画展》,展出作品96件,并选送6件参加全国农民画展。
  9月,邵东县被评为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县,县委书记周南生参加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
  1976年
  4月,全县开展“批邓反右倾翻案风”运动,干部群众思想再度出现混乱。
  9月10~18日,全县人民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
  10月4日,牛马司煤矿水井头矿井发生瓦斯爆炸,死19人,伤5人。
  10月23日,县城1.5万人集会,庆祝党中央一举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随后,全县掀起声讨“四人帮”罪行的高潮。
  是年,全县试种杂交晚稻2949亩,比常规品种增产2成。
  1977年
  1月30日,县内出现近30年来最低气温,为零下12.1℃。越冬农作物损失极大。
  3月,县内最长的石拱桥——魏家桥公路桥建成通车,长103延米,单拱跨径25米。
  7月,县革委副主任王旭在全国农机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介绍邵东县发展农业机械的经验。
  8月12日,县委书记周南生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0月上旬,县麻风病普查工作队成立。全县检查762528人,发现患病6例,送往麻风病医院治疗。
  11月8日,县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招生委员会成立,高考制度恢复,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制度废止。
  12月1日,邵阳地区分为邵阳、涟源两地区,邵东县隶属涟源地区。高崇山、鸡笼公社划归邵阳市管辖。
  12月6~9日,中共邵东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讨论研究了党的整顿和建设,以及加快农业建设步伐等问题。闭幕后,全体委员到野鸡坪大队劳动一天。
  1978年
  2月26日,斫〓公社野鸡坪大队党支部书记周东生出席全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3月底,县地方性甲状腺肿普查队成立,查出患者783例,治疗一月痊愈,获娄底地区验收总分第一名。
  4月,本县被列为全国出口西瓜生产基地。
  5月,县茶机厂陈文谅、莫松柏等人,采用螺旋转子结构研制6CR—35型茶叶揉捻机成功,每小时揉茶量比6CR—90型高3倍。
  7月,县工交办公室主任刘定春,参加全国地方公路建设工作会议,介绍邵东县加速建设社、队公路的经验。
  9月,界岭公社腊树大队青年创业队获团中央授予的“全国新长征突击队”称号。
  冬,药用戥以克为计量单位,废除两、钱、分旧制。
  11月,社队企业76种工业品和6种农副产品参加全国社队企业产品展览。
  是年,县耕牛改良站对917头耕牛采用冷冻牛精液人工配种成功。
  全县社队企业总收入1.005亿元,为全省第一个过亿元的县。
  三类农副土特产品开始实行议购议销。
  1979年
  2月,毛荷殿公社开展对“四类”分子(地、富、反、坏)评审摘帽、地富子女定成份工作试点,尔后在全县铺开,10月结束。
  3月5~13日,全县征集对越自卫还击战补充兵员530人。
  4月18日,全县6对育龄夫妇向全县发出《倡议》,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受县革委表彰。是年,全县有8115对育龄夫妇领取《独生子女优待证》。
  7月9~10日,县委召开有四级干部参加的工作重点转移的动员会,学习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动员干部群众把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
  9月,县委宣传部印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资料,组织干部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9月5日,邵东县火力发电厂动工兴建,设计发电量1.2万瓩/时,需投资900万元,国家水电部无偿拨给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省、县投资110万元,经费缺额60%。1982年底停建。
  9月10日,秋旱开始,至次年1月上旬,122天无雨,全县普遍受灾,粮食减产。
  11月,中共邵东县委成立起义投诚、地方武装人员落实政策领导小组,为900多名起义投诚、地方武装人员落实政策。
  1980年
  1月5~8日,全省经济合同管理工作试点座谈会在县城召开,推广本县农商合同管理工作经验。
  1月21日,县黄花菜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周官桥公社蒲塘冲辟试验基地33亩,选择17个优良品种进行高产技术研究。并向社队传播高产技术。
  7月,县农机局局长伍光明在南方13省农机会议上介绍了邵东县农机经营管理经验。
  8月3日,本县首次使用高炮人工降雨。
  9月,邵东县社队企业局,从社队骨干企业中选派技术人员到县外国营企业和大专院校培训。随后,分批进行,到1986年,全县有2600人经过培训,掌握了1~2门生产技术。
  12月,范家山无线电元件厂生产的磁钢出口日本、美国。
  1981年
  1月7~13日,邵东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以差额选举的方式选举了县人大常委会正副主任,设立县人大常委会;选举了正副县长,重建了县人民政府,撤销县革命委员会。会议通过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决议。
  3月10日,县委成立落实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历次政治运动中受错误处理的人平反昭雪。
  5月17日,县委抽调70多名干部组成工作队在龙公桥公社进行山林定权发证试点。冬季,全县铺开。
  8月10日,上沙江水库左干渠光洪渡槽动工兴建。1983年5月竣工,是县内最大的U型渡槽。
  9月5日,县供销合作联社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系统仓储工作先进单位。
  9月9日,县委召开四级扩干会,学习贯彻省委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座谈会《纪要》,部署推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
  9月,社办企业单位先后送28人到大专院校进修。
  12月,县委根据中共中央(1979)6号文件精神,对在公私合营中作私营工商业对待的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落实政策工作结束,257人恢复劳动人民身份。
  1982年
  2月,《刘少奇选集》上卷在全县发行。
  3月12日,贯彻全国人大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的决议,县委、人大、政府领导率领机关干部200人到重点村义务植树。
  5月15日,县委发出通知,严禁进口、录制、销售、播放反动黄色下流录音、录像制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清缴工作。
  5月,地名普查开始,翌年结束,编著了《邵东县地名录》。
  6月15~18日,连降大雨,县内42个公社、917个大队受灾,淹没早稻18万余亩,冲倒房屋2900间,冲毁河坝、渠道、公路多处,死6人,雨后,全县发放救灾款80.5万元,各区乡组织领导群众恢复发展生产,是年全县粮食总产38.86万吨,比1981年增2.9%。
  6月30日,全国黄花菜产销经验交流会在县城召开。
  7月1日,全县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
  11月25日,县委发出81号文件,要求各地党政部门,变“堵”为“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准许个体工商户从事各种形式的商品经营活动。
  11月,流光岭公社永华大队图书室被评为全国农村文艺工作先进单位。
  12月,石株桥公社敬家大队团支部书记敬龙春当选为共青团全国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12月26日,县首次科技成果表彰奖励会召开,县人民政府对139名科技人员的56项科技成果分项进行奖励。
  全县人民首次购买国库券111.46万元。
  是年冬,全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专业户、重点户、经济联合体开始出现。
  1983年
  2月底,县属工业、财贸企业始行经济承包责任制。
  3月,县委在火厂坪公社开展政、社分设试点。
  5月16~17日,县人民政府召开30年教龄的教师代表会,表彰为教育作出贡献的有功人员。
  6月1日,县属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
  6月6~21日,县邮电局投递员魏洤出席全国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7月,县组织力量,清查、整顿生产资料乱涨价现象,对违反物价规定的16个单位没收了高收价款10万余元。
  7月,邵东县由娄底地区划归邵阳市管辖。
  8月,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
  8月17日,社队企业技术职称评定试点在牛马司公社进行,至1986年,全县有790人获各类技术职称。
  9月,县成立专门机构,对1961~1965年精简回乡的1404名符合补助条件的老职工办理定额补助。
  10月9日,廉桥福利院18—49570货车行驶至毛家栗山,因车破旧翻车,死7人,伤15人。
  11月,县委书记岳长发带领县属部、办、委、局、区、社领导200人赴东安县学习集资建校经验。到1990年底,全县共集资5197万元,新建和改建校舍52万平方米。
  11月,县工商行政部门投资100余万元,在县体育场扩建小工业品批发市场,历经2年,建顶棚营业摊位1850个,商品保管室28间。
  11月18~21日,区、社主要领导,分批到常德学习计划生育工作经验,回县后,全面推广。
  12月1日,棉布敞开销售,布票废止。
  12月16日,灵山寺公社卫生院被评为“全国卫生先进单位”。
  是年,全县粮食总产量4.6亿公斤,平均亩产864公斤,为历年最高产量。
  1984年
  3月,县机械厂试行厂长负责制,1985年,厂长负责制在县内厂矿全面实行。
  春,县属机关进行机构改革,按照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要求,对部办委局领导班子进行调整,56个局以上单位的领导班子平均年龄由50.6岁,降到44.8岁;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由6%增到13.5%。
  4月18~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东县委员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东县委员会。
  5月,茶子山乡农胜村获“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单位”称号。
  是月,政、社分设工作全县铺开,行政区划不变,改公社、大队为乡、村。全县设9个区,1个县属镇,35个乡,6个乡级镇,1027个村。
  8月6日,两市镇工业品批发市场开业,固定营业摊位1850个。
  9月1日,全县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进行预备役登记。
  10月7日,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乡镇企业工作表彰会,给黄新政、赵振华、李富民、陈铁生、刘祥云、刘新生、姜云汉、刘会臣、宁更云、彭彰喜10名经营能人披红带彩。
  10月15日,县委正副书记、县人民政府正副县长建立信访接待日制度。
  同月,县清查“文革”查抄财物办公室成立,对“文革”期间被查抄的财物开始进行清退。至1986年退赔款71万元。
  11月,县属国营企业开始招收合同制工人。
  12月,界岭乡农民杨富清捐款1万元兴建村办小学。
  1985年
  3月9日,板桥、蒋河桥乡划归邵阳市管辖,魏家桥、驻马桥乡并入两市塘区,撤销渡头桥区。
  3月25日,石株桥乡永远村一村民与堂兄发生纠纷服毒身亡,不明真象群众扛尸闹事,围攻乡政府,殴打县、乡工作人员,经多方工作,事态平息。肇事者被惩处。
  5月6日,县机关单位整党开始。
  6月7日,槎江乡秀龙村菱角塘煤矿非法开采,瓦斯爆炸,死10人,伤2人。
  8月27日,省委书记毛致用、副书记刘夫生,由市委书记朱东阳陪同,视察旱情严重的斫〓乡,号召干部勤奋努力,带领群众尽快改变斫〓面貌。
  9月10日,县城集会庆祝第一个教师节,县委、县人民政府对13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
  9月,县人民政府向县内煤矿征收育林基金,出售吨煤交纳1元,用于发展林业生产。
  秋,廉桥药材市场形成,经营品种300多种,是年成交额168万元。
  12月11日,县邮电局投递员魏洤获“全国邮电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是月,邵东县列为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
  是年,粮食统购政策取消,实行合同定购。
  1986年
  1月20日,湖南省电视台摄制组在杨桥轴瓦厂等30个乡镇企业摄制了《必由之路》电视新闻,随即播放。
  4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邵东县人民武装部改为地方建制。
  4月28日,衡宋公路85公里地段(火厂坪龙兴村),湘运客车同货车相撞,油箱起火,两车焚毁,死7人,伤14人。
  5月7日,邵东110千伏变电站扩建投运,总容量为5.15万千伏安。
  13~17日,县九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在县城召开,作出了《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的决议》。
  26日,县城举行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革命业绩报告会。
  6月,区、乡机关和县属企事业单位整党结束,随后,进行村级整党。
  7月,教育事业附加费开征,按人平纯收入的1~1.5%,随同农业税一起征收。
  20日,县造纸厂兴隆坳原料场麦秆堆自燃,烧毁麦杆2600多吨。
  10月,邵东皮划艇代表队获湖南省第六届运动会皮划艇调赛团体总分第2名,体校学生刘红梅获女子组1000米赛第1名,谭永利获男子组1500米赛第2名。
  10月,湖南电视台摄制播放了《邵东农村专业市场巡礼》、《这里欣欣向荣》两部电视新闻。
  30日,县个体劳动者协会主任李自龙在全省个体劳动者先进表彰会上,介绍了《抓自我教育,立文明风尚》的经验,并在全省各地巡回汇报。
  11月,县内对全民单位劳动合同制工人,实行养老保险、退休费用社会统筹。
  11月12日,县花鼓戏剧团排演的《金钏记》,由省电视台拍成电视播放。
  12月5日,石株桥乡个体经商户罗来福出席全国个体劳动者协会第一次代表会议,被选为全国个协理事会理事。
  18日,黑田铺乡铬黄厂厂长黄新政参加全国农民企业家座谈会,列为全国21名农民企业家之一。
  24日,邵东县志编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部署县志编纂工作。
  12月,佘田桥110千伏变电站开始筹建。
  是年,全县乡镇企业总收入5亿元,居全省第三位。
  1987年
  3月6~12日,邵东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作出了《关于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制教育,维护安定团结的决定>的决议》。
  3月5~1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东县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4月,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5月12日,匡互生骨灰归葬,县城举行悼念活动。
  是年,全县以乡为单位统筹经费,解决五保户终生供养问题。
  1988年
  1月,全县组织120余人,在县内开展土地详查。
  2月26日,牛马司镇三槐村高桥煤矿(私营煤矿)瓦斯爆炸,死10人,伤10人。
  3月25日~4月13日,邵东县火厂坪缸套厂厂长赵满珍出席全国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5月27~30日,中国共产党邵东县第七次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会议作出了《关于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决定》。
  6月,邵东县房产开发公司,开始建造商品房。
  9月,人事部门吸收录用干部,实行“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在883名考生中,通过考试、考核吸收86人。
  9月25日~10月5日,县内15家乡镇企业29种产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乡镇企业出口产品展览会。
  9月26日,邵东县民办教师基金会建立,民办教师自此可享受退休、退职待遇。
  10月,全县29家县属全民、集体企业的职工,实行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挂钩。
  11月25日,县工商联副主任委员(兼职)刘鹏飞出席全国工商联第六届代表大会。
  11月27日晚,县副食大楼因日光灯镇流器过热引起火灾,直接经济损失67.4万元。
  11月,居民身份证颁发工作在两市镇试点,随后全县铺开。
  12月6日,县委召开干部会议,传达邓小平的讲话,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
  12月,邵东县教育委员会获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称号。
  是年,县内部分工业企业实行全员风险低押承包责任制。
  1989年
  5月,县内“两反”(贪污、受贿)斗争开始,12月上旬结束。
  是月,县内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
  8月18日,邵东县老龄基金会成立,筹集基金15万元。
  10月20日,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在崇山铺乡三和村召开座谈会,提出在全省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12月,县内817个村建立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入会农户达22.6万户。
  冬,全县乡镇企业有641人被评聘初级以上技术职称。
  1990年
  3月5~1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邵东县委员会第三届一次会议在县城召开。
  3月6~11日,邵东县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作出了《综合开发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等决议。
  5月28日,仙槎桥镇大石煤矿瓦斯爆炸,死11人,伤2人。
  7月1日,县内开展第四次人口普查。
  7月上旬至9月底,县内干旱87天。全县出动干部500余名下农村帮助抗旱救灾,恢复发展生产。对干旱严重的乡、村,发放救济钱、物,减免农业税(稻谷)3733吨。
  8月,伤寒病在县内流行,患者1200余人。县卫生部门组织医疗队、防疫队及时扑疫,死3人。
  9月18日,天台山水库(中型),因放水过快,大坝开裂,坝顶垂直塌落8.5米,县成立指挥部抢修。10月29日,省长陈邦柱视察该水库,由省拨修建费100万元。
  9月,宁梦华获第十一届亚运会皮划艇女子4人划500米金牌。
  10月,邵东县自来水厂建成投产,日产净化水5000吨。
  11月1日,县城开通自动电话交换机,装机容量1000门。
  11月,县人民政府集资500万元,在广东省惠阳县淡水镇购地1.4万平方米,开发房地产业,建商品房出售。
  是年,清理干部营建私房工作结束,对以权谋私建房者分别作出处理。
  是年,邵东县铬黄厂实现产值1336万元。

知识出处

邵东县志

《邵东县志》

出版者:中国城市出版社

全志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传、附录组成,辅以图表,采用现代语体文、记述体、三人称、国家标准简化字记述,实事求是地记述邵东县现行行政区划内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邵东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