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牛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唯一号: 180734020210000010
专题名称: 嘉禾县牛
文件路径: 1807/01/object/PDF/1807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197.pdf
专题类型: 动物
产地: 嘉禾县
产量: 存栏1.66万头;出栏1.31万头

专题描述

1989年,县内饲牛以役用为主。年末存栏1.14万头,出栏450头,出栏率3.8%。奶牛生产始于1994年,当年引进2头,饲养于城关镇农技站。1995年,全县牛存栏8100头(其中奶牛4头),出栏2300头,出栏率22.16%。随着农业机械的推广与普及,部分役用牛的作用被农用机械取代,养牛业由役用向肉用转变。县内一些有识之士,投资养牛业,把退役的老、弱、残牛集中饲养,通过治疗、阉割、肥育,然后上市交易,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广发乡白觉村廖巨宽投资100万元,建设场地、改良草地、实行秸秆氨化,饲养牛300头,年出栏100头、产值21万元,获纯利5万元。1997年被评为郴州市全市养牛大户。是年,全县牛存栏1.4万头(其中奶牛9头),出栏4000头,出栏率22.22%。 2001年,县畜牧水产局对全县种公牛进行普查,1200头合格种公牛挂牌发证,78头劣种公牛被阉割淘汰,规范种畜管理;并利用地方良种牛优势,开展杂交优势利用。袁家镇唐柏成从安徽蒙山引进优质水牛69头进行肉牛改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各乡镇还推广人工授精技术,降低饲养成本,提高耕牛后代肉质,减少疾病传播。是年,县畜牧水产部门引进良种冷冻精液200颗,组织技术培训56人次,推广人工诱导同期发情,传授人工冷配、秸秆氨化、青料微贮、疾病诊断等技术。全年人工授精170胎次。2002年,全县牛存栏1.66万头,出栏1.31万头,出栏率44.1%,比1996年提高28个百分点。全县有奶牛32头,年产奶64吨。养牛业从单一役用向乳、肉、役多用途方向发展。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