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县生猪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唯一号: 180734020210000009
专题名称: 嘉禾县生猪
文件路径: 1807/01/object/PDF/180710020210000002/001
起始页: 0195.pdf
专题类型: 动物
产地: 嘉禾县
产量: 56.97万头

专题描述

生猪生产是嘉禾养殖业的重点产业。1989—1993年,以家庭养殖为主。饲料多采用薯类、瓜菜、谷糠,煮熟饲喂。出栏一头猪需8—12个月,发展速度缓慢。品种以本地种选育为基础,专业部门通过品种间、品系间杂交,利用杂交优势提高生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母猪品种多采用本地母猪与外地公猪杂交后进行选育,大约克公猪与本地母猪杂交后生产大嘉母猪、长白公猪与本地母猪杂交后生产长嘉母猪。由于种公猪未普及,生猪瘦肉率、商品率均不高。1989年,全县出栏生猪16.25万头,存栏生猪16.31万头,生猪产值2002万元。1991年,市场放开生猪购销价格,形成多渠道经营,促进生猪生产的发展。但出栏肉猪中,普遍存在“猪头大、猪肚大、四肢大、肥肉多、瘦肉率低”的状况,不符合市场需求,缺乏竞争力。11月,郴州地区进行全区种公猪普查,嘉禾有存栏公猪123头,其中大约克59头、长白1头、杜洛克2头、汉普夏1头、良杂29头、土杂1头。当年淘汰劣杂公猪30头、新增大约克公猪15头。1992年,因干旱影响饲料价格上涨,加上肉品市场消费疲软,生猪生产效益下滑。是年全县宰杀母猪2100头,占存栏母猪的26.5%。据年底统计:全年出栏2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仅3户,比上年少27户。 1993年,县内再次引进优良品种大约克、杜洛克、长白等种猪24头,母猪逐渐向大嘉、长嘉母猪过渡。年底,土良二化杂种母猪已占总母猪的47%;商品猪多为大约克、长白种公猪与大嘉、长嘉母猪杂交后生产的大大嘉、长长嘉商品猪;还有部分杜洛克种公猪与大嘉、长嘉母猪杂交后生产的杜大嘉、杜长嘉三元杂交商品猪。改良后的商品猪,每生产90公斤体重出栏时间由改良前的220天减少到190天,瘦肉率由改良前的45%上升到52%。 但农户不愿饲养良种猪,原因是饲养技术高、饲料成本大。当年,全县出栏生猪21.12万头、存栏生猪18.45万头。1994年,全县经济形势好转,生猪养殖复苏。据年底统计:境内有养猪专业户514户,其中饲养100头以上的6户,以石桥乡、龙潭乡发展最快。全县长嘉、大嘉二元母猪占存栏母猪的55%,年底出栏生猪24.45万头,比1989年增长50.5%。

知识出处

嘉禾县志 1989-2002

《嘉禾县志 1989-2002》

出版者:湖南人民出版社

本志实地记载了湖南省嘉禾县地理环境、经济综述、人口、城乡建设、珠泉经济开发区、农业经济、水利、农机、乡镇企业、工业经济、交通、邮电、商贸经济、财政、税务、金融、保险、经济综合管理、政党、人民团体、政权、政协等项目的发展历史。

阅读

相关地名

嘉禾县
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