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株洲市夏秋连旱灾害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唯一号: 180534020210000019
专题名称: 2009年株洲市夏秋连旱灾害
文件路径: 1805/01/object/PDF/180510020210000007/001
起始页: 0117.pdf
专题类型: 气候、水文

专题描述

2009年8月以来,株洲地区降水普遍偏少,其中秋季降水量偏少四到五成,株洲地区基础蓄水工程8月31日蓄水量为7.13亿立方米,占应可蓄水总量的66.22%。10月中旬北部旱情有所缓解,但南部气象干旱有增无减,下旬干旱再度发展。各站均达到夏秋连旱标准。从气象干旱持续时间分析,各县市连旱日数在40(茶陵)~82 (攸县)天之间。株洲、醴陵和茶陵达到干旱年标准,攸县达到大旱年标准,炎陵达到特大旱年标准。攸县农田受旱约11.8千公顷,7条溪河断流,4800口山塘干涸,严重缺水人口1000人左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林业受灾也较严重,苗木受损面积800万株,3万公顷油茶产量减半,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多万元。炎陵全县发生大范围夏旱和秋大旱,给该县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部分乡镇人畜饮水受到严重威胁。受旱较重的有东风、中村、船形、鹿原、三河、水口、十都、龙溪、石洲、沔渡等乡镇,造成61000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7700公顷,林业受旱面积35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252万元。由于湘江流域总体降水量少,株洲市降水量显著偏少。湘江株洲段水位持续走低,导致2009年枯水期提前,9月底湘江株洲段水位破历史纪录,跌至29.24米,是株洲市水文站建站45年以来测量到的最低湘江株洲段水位。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株洲年鉴 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09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