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1》
唯一号: 180531020210000088
机构名称: 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
文件路径: 1805/01/object/PDF/1805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0446.pdf
地址: 株洲市

机构描述

【概况】2010年,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有23个教学班,241名学生,89名在职教职工。学校占地2公顷,是一所集聋教育、聋儿语训康复教育、启智教育和职业教育于一体的市级特殊教育中心学校。 德育工作成效显著。学校充分发挥校团委的作用,周末继续深入开展双休日活动,成立绘画、武术、编织、健美操、礼仪等社团,在“株洲市首届中学生社团文化博览会”中,校“手工艺社团”被评为“局直学校十佳学生社团”。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进一步树立教师“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精神,涌现了一批爱岗敬业的优秀教师,宾平老师获“市三八红旗手”、柏珂老师获“株洲市百优教师”称号。学校教工团支部被评为市教育局团委“五四红旗团支部”。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多渠道提高党员教师的整体素质。郭秀玲老师被评为市优良师德党员标兵,许艳玲老师被评为市教书育人党员标兵。副校长马雅获省“中华颂——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三等奖、市“三字一话”普通话比赛二等奖、团省委“树立正确成长观”演讲比赛三等奖、市教育局“快乐传递共享成长”演讲比赛一等奖。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株洲市教育局举办的“我爱老师”征文比赛与“谢谢您的爱”电子贺卡比赛中,学校学生获征文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电子贺卡获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4名教师获优秀指导老师光荣称号,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单位”。2010年,学校7名高三学子参加高考,1名学生考入长春特殊教育学院就读本科专业,其余6名学生分别考入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中州大学特教学院就读专科专业。 教研教改成绩喜人。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加大教研教改活动的力度,先后举办信息技术教学比赛、“市十佳青年教师”教学选拔赛、全省“启音博士杯”语文竞赛选拔赛,并承办株洲市区“启音博士杯”聋校语文竞赛,万巧玲老师获市一等奖,并代表株洲参加全省比赛获三等奖,黄慧老师获市二等奖。学校先后2次邀请台湾高雄师范大学教授、国际知名听力言语康复专家陈晓娟到学校听课、评课、现场指导教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将课题交流、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案例搜集等工作常态化,教学与科研同步进行。完成省教育学会的课题《2~6岁残疾儿童康复教育研究》的研究方案,并报请市教科院专家指导、审核。2010年度教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获省级以上奖励34篇,在市级各类专项论文评比中获奖22篇。教学课件获市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 【艺体特色凸显】2010年,学校定期召开艺体美教师会议,听取教师的工作汇报和训练阶段小结,指导训练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在株洲市“十八中杯”美术作品比赛中,学校9名学生获一等奖,8名学生获二等奖,13名学生获三等奖;在10月举办的株洲市“三好杯”运动会中,学校1名学生获二等奖,10余名学生获三等奖;11月在湘潭举办的湖南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学校学生取得4枚金牌、12枚银牌和2枚铜牌的优异成绩。 【开创职业教育新局面】2010年,学校新开设陶瓷工艺美术专业,加强与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的沟通交流。年内送9名高二学生送到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陶瓷工艺美术的专业技能。积极拓宽职业教育种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建立学生职业教育培训档案,加强职业就业指导,增强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让残疾学生掌握实用的一技之长,能够尽快实现毕业后即就业。 【语训康复教育发展迅速】湖南省“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是湖南省2010年十大民心工程。学校承办株洲市项目的“0~6岁启障、听障儿童的抢救性康复项目”。先后举办家长培训10次、社会实践活动5次。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注重与株洲日报社、株洲义工社等社会各界的广泛联系,扩大了活动影响,提升了项目知名度,活动效果显著。11月,完成2010年中残联贫困聋儿救助项目筛查工作和验配工作。全年学校承担3个省市项目,教学水平保持全省领先。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1

《株洲年鉴 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10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