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处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1》
唯一号: 180531020210000033
机构名称: 株洲市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处
文件路径: 1805/01/object/PDF/1805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0331.pdf
地址: 株洲市

机构描述

【维护单位和谐稳定】燃油税费改革后,由于各种原因,市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处实质性工作并未真正开展起来,面对这种特殊情况,该处把稳定工作当做首要任务来抓、大事来抓、特事来抓。层层签订《安全维稳工作责任书》,认真落实了安全维稳责任制,强化交通安全管理,把各项安全维稳规定落到实处。全年实现“四无”,即:无一起安全事故,无一起刑事案件,无一起集体上访,无一起违纪违法现象。 【夯实内部管理】燃油税费改革后,市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处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对内部管理和岗位工作职责等各项制度进行细化量化,并积极抓好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形成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理机制。 【加强机构建设】根据市编办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市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处进一步加强机构建设,完善内设机构设置,完成了科室干部的配备工作。 水路 【概况】2010年,株洲境内有通航河流10条,航道总里程558公里,形成了以湘江为主干,渌江、洣水为支线干支相连的水运网络,覆盖市区及所辖5县市全境。湘江自南向北横穿全市,通航里程88公里,丰水期通航能力可达3000吨级,可利用深水岸线资源70公里。截至2010年底,辖区有各类码头泊位152座,其中千吨级码头3座7个泊位,500吨级码头8座12个泊位。各类船舶799艘、15.5万总吨,各类水运企业21家,港口经营企业7家。 【“十一五”株洲水运实现安全高效发展】“十一五”期间,株洲水运运力总量、水路货物运输量、水路客运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等主要指标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0%,多年保持辖区行业和安全形势稳定,株洲水运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前列,为全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辖区靠泊能力1000吨级泊位由3个增加至11个,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40万吨;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达380万吨,较“十五”末增长60%,水运通过能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完成水路运力总量15.5万吨,水路货物运输量661.4万吨,水路客运量0.89万人次,港口货物吞吐量554.3万吨。 【新建滨江旅游及海事公务码头】2010年,市海事局以湘江风光带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市政府支持,投入730万元在湘江城区段四桥上游新建省内建设规格较高、功能较齐全的1座滨江旅游及海事公务码头。 【启动铜塘湾港区一期工程建设】10月28日,铜塘湾港区一期工程宣布开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株洲市委、株洲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开工仪式。铜塘湾港区一期工程设计建设千吨级泊位5个,概算投资5.25亿元,计划施工工期26个月。 【华新水泥专用码头一期工程完工】10月,华新水泥专用码头一期工程3个1000吨级泊位建成并试运行。工程总投资4550万元,工程设计吞吐量220万吨/年,设计通过能力为年进口75万吨,出口155万吨。 【《湘江株洲段砂石开采经营管理办法》颁布实施】4月13日,市政府颁布施行《湘江株洲段砂石开采经营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了交通牵头,相关单位协同的联合治砂管理机制,将对全市加大治砂力度,规范采砂行为,保障湘江防洪、通航安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湘江株洲县段砂石资源完成首期出让】10月,株洲县政府先期对县域内湘江河段砂石资源实施公开出让。拍卖砂石权的河道全长约49公里,共分为5个标段,出让年限均为3年,总成交价8660万元。 【枢纽船闸通航量创历史新高】2010年,湘江株洲航电枢纽船闸通航量达1426.6万吨,同比2009年上升49%,创造了枢纽船闸通航以来的最新纪录。为有效缓解船闸设计通航能力与实际通航需求的矛盾,市海事局采取公示进闸船舶调度、延长通航时间、整治船闸通航秩序等治管结合的方式,全力保障枢纽船闸畅通。 【规范船舶修造市场】2010年,市海事局在积极协调省国防科工委做好株洲瑞海船厂资质申报工作的同时,从严打击滩涂造船等违法行为。10月,成功取缔湘江铜塘湾和株洲桥梁厂水域非法造船场所2处。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1

《株洲年鉴 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10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