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1》
唯一号: 180531020210000005
机构名称: 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文件路径: 1805/01/object/PDF/1805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0271.pdf
地址: 株洲市

机构描述

【概况】2010年,株洲冶炼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围绕“精细管理强基础,节能减排求实效,经营转型谋发展,循环经济增后劲”的年度工作方针,团结一心,努力拼搏,战胜各种困难,保持生产经营持续稳定发展,实现了挖潜保平的总体目标。全年公司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101.5亿元;完成铅锌产品总产量61.107万吨,为年目标的101.2%,较上年增长15.55%,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销售收入126亿元,为年目标的97.22%,较上年增长6.78%,再次跨入了百亿企业行列。安全管理达到控制目标。年内,公司以安全基础管理为突破口,坚持现场督促管理、安全思想教育和经济责任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共排查整改安全隐患62项,问题整改率100%。全年实现无工亡、无重大设备、交通、火灾事故的目标。 【生产管理】2010年,面对环保压力加大、资源紧张的局面,公司主动调整生产组织模式,合理调度各类生产要素,努力提高生产运营效率,保持了生产的稳定运行,使铅锌总产量等再创历史最高纪录。 一、适应原料的变化,调整生产组织模式,实现均衡生产。全年公司完成电锌50.8万吨,电铅10.3万吨,分别为年目标的100.8%和103%。其中,热镀锌合金30.63万吨、铸造锌合金3.84万吨、铅钙合金4.65万吨,锌深加工比例79.83%,铅深加工比例46.64%,铅锌产品合计深加工比例74.24%,分别较上年提高7.78个百分点、5.4个百分点和8.1个百分点。完成析出锌39.23万吨、粗铅6.72万吨、析出铅8.84万吨。铸造锌、析出锌、铅钙合金等产品产量超上年水平,铅锌总产量、电锌、热镀锌合金、粗铜等产品创历史最高纪录。 二、综合回收再创佳绩。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工艺管理,效益型生产有成效。全年完成粗铜4540吨、精铋191吨、精镉1246吨、氧化钴10吨、精碲2011千克,其中粗铜产品同比增长61.67%,创历史新高。公司有价元素综合回收率达到73%(包括硫则达到80%)。铅系统处理浸出渣4.15吨,从西门转进浸出渣1.05万吨,消灭了困扰株冶多年的“老渣山”。全年挖潜增效项目实施率100%,创效6500万元。 三、直接浸出系统逐步达产达效。经过累计900多项的整改后,直浸系统全部拉通且稳定性不断提高,成为锌系统持续稳定的金属投入点,也是全年增产的重点之一。全年直接浸出共投入锌精矿18万吨,浸出率98%以上,直收率93%以上,指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砷盐净化处理量从年初的150立方/小时提升到330立方/小时;全年电解八系列完成析出锌4.86万吨,直流电单耗从年初的4000千瓦时/吨逐步降低至3450千瓦时/吨,攻关取得初步成效。 【经营管理】2010年,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不断调整经营策略,按照保价、保质、保量、保渠道等基本原则,把原料采购和产品营销方案落到实处,实现了预期的经营目标。 一、原料采购满足生产需求。公司充分利用区域优势、政策优势,努力拓展国内外原料市场。全年国内采购铅锌原料36万吨金属量,其中各类铅原料7万吨金属量,各类锌原料28万吨金属量,其中采购锌焙砂2.8吨金属量,粗铅1.8吨金属量。同时进口锌精矿28万吨,1#锌招标采购约7.45万吨,其他各类原料、燃辅材料均较好地满足了生产需求。 二、产品销售实现预期目标。针对有色金属市场行情变化,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坚持以质量、服务、信誉取胜,全面推进“火炬”品牌战略。全年销售锌、铅等有色金属58.66万吨,比上年增加5.73万吨,铅锌产品产销率实现100%,其中热镀锌合金销售35.32万吨,同比增长24.5%,铸造锌合金售量3.8万吨,同比增长35.7%。全年锌销售价格比上海有色金属网的价格高出400元/吨。铅销售采用长单策略,全年销售10万吨,其中铅合金4.8万吨,比上年增长13.7%,出厂价格与上海有色金属网到岸价基本持平。全年硫酸销售把握趋势,量价控制得当,全年平均售价高于区域同期均价。 三、“转型”工作继续向前推进。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公司调整经营策略,使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工作不断深化。各子公司和事业部的自营业务、品牌整合、科技创收均较上年大幅增长。特别是品牌整合力度加大,实现销售收入20.35亿元,完成年目标的107.11%。其中加工0#和1#锌12.5万吨,加工1#铅1.5万吨,粗金属加工比上年增长35.6%,创效2500万元。 【节能减排】2010年,公司围绕“两型”目标,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战略性举措,通过技术升级和管理强化等手段,使节能减排工作持续向前发展,节能减排成绩斐然,完成2万吨标准煤的节能目标,实现全年无重大污染事故的环保目标。 一、节能降耗工作有长足进步。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全年万元产值能耗指标为0.44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24.29%,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为0.7415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24%。燃气工业窑炉改造效果明显,煤气单耗下降35%以上。挥发窑以煤代焦攻关有效降低了挥发窑燃料成本。低压变频器的推广运用及锌一系统废液泵的改造,使节电率达15%以上。充分利用电价优惠政策,分时用电,全年分时用电创效4930万元以上,余热发电量2853万千瓦时。 二、废水零排放项目取得明显效果。废水零排放工程项目投入运行后,废水产生量实现大幅减少,车间重金属废水大部分实现直接回用,公司工业废水回用率达90%以上。废水处理率、总外排水达标率均保持100%,全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71.3万吨,减少44.7万吨,下降幅度达36.6%,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环保减排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加强气型污染物排放控制,严格执行生产设施与配套环保设施“三同时”,各技术经济指标保持在较好水平,全年工艺烟气净化率100%,烟气净化达标率95.68%。铅鼓风炉二氧化硫烟气治理等7个环保治理项目完成,并通过省、市环保部门验收,各项目实现稳定达标运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下降幅度达33.32%。挥发窑一系统钠碱法脱硫稳定运行,亚硫酸钠品位稳定在92%,产量达6000吨。4#、5#挥发窑脱硫项目进入主体设备安装阶段,按照新《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对原设计指标进行了调整。 【循环经济】2010年,公司科技工作围绕循环经济建设、技术改造、产品和技术开发、科技创收等方面展开。 一、直接炼铅项目有序实施。年初完成工程初步设计,主体工程于8月开工建设,土建施工、设备订货等工作全面铺开,累计完成投资2.45亿元。 二、科技工作向前推进。全年53项技改项目,41项完成方案论证。科研立项55项,签订对外合同42项,各个项目均按计划进度执行,科研项目执行率100%。科技管理工作不断改进,全年申请专利66件,23项专利获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12件。开展《湿法炼锌企业废水循环利用规范》等3项国家标准,《高纯锡》等3项行业标准的制修定工作;制修订《金锭》、工艺操作规程、中间物料等204项企业技术标准,并发布、实施;对新增加的21种锌及锌合金、10种铅合金进行非常规合同评审,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标准。 三、产品开发与产业化见成效。全年生产高纯金属量22吨,生产成品靶材4500千克,比上年同期增长40%;生产铬靶20吨,是上年同期的2倍;ITO粉平均月产量800千克,是上年同期的2倍;ITO靶材成材率取得突破,由原来的30%提高到60%,全年各类新材料销售收入达4350万元,与上年相比增长30%。生产、销售硝酸银27吨,实现销售收入8143万元,完成利润60万元;生产无汞锌粉391吨,销售342吨,生产净化用锌粉8600吨,实现销售收入590万元。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1

《株洲年鉴 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10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