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2098
颗粒名称: 醴陵市
分类号: D630.1
页数: 8
页码: 387-394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8年醴陵市机关领导干部人员名单统计概况和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历程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区域地理 醴陵市

内容

中共醴陵市委书记 谢清纯
  副书记 冯建湘 罗绍昀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徐林娟
  市委常委、醴陵陶瓷工业园党工委书记 杨龙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苏涛
  市委常委、副市长 丁云龙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周琪
  市委常委、人武部政委 贺建军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林伯芝
  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 刘正平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谢逢娥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周建新
  醴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理
  副主任 李运波 刘跃峰
  冯志明 李亿平
  刘苏朝
  醴陵市人民政府市长 冯建湘
  副市长 苏涛 丁云龙
  汤云辉 易顶峰
  李忆湘 李荣佳
  廖宏力
  政协醴陵市委员会主席 陈立耀
  副主席 张建辉 汪孝凡
  乔德良(兼)
  程轶辉(兼)
  唐青柏(兼)
  醴陵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 郭向晖
  醴陵市人民法院院长 高建明
  醴陵市检察院检察长 李大
  【概况】2008年,醴陵市辖城区管理委员会1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镇26个(其中乡8个、镇18个),行政村342个、居委会56个(其中17个社区居委会)。全市总面积2157.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9.37万人。全市实有耕地面积3.48万公顷,其中水田3.40万公顷、旱地0.085万公顷。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103.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8.10万人、非农业人口15.16万人。全年出生10401人,计划生育率93.1%,人口自然增长率8.58‰、比上年提高1.08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9.88‰。2008年,冰雪灾害、暴雨洪涝、干灾、高温、雷电等天气气候灾害均有发生,1月~2月,一场罕见的低温、雨淞(雪)、冰冻天气袭击醴陵,其中冰雪灾害为百年一遇,是醴陵市自1954年以来,冰冻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大、受灾程度最重的一年,也是自1951年以来同期降温幅度最大的一次。全年年平均气温18.3℃,较历年同期17.5℃偏高0.8℃;年最高气温38.5℃,年最低气温-4.1℃。全年总降水量为1400毫米,比历年同期的1478.6毫米偏少78.6毫米。全年总日照时数为11814.7小时,比历年同期的1568.2小时偏多246.5小时。
  2008年,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株洲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争一进百、科学跨越”的战略目标和“两型社会”建设,紧扣“一化三基”工作主题,大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转变作风大行动”,突出产业、城市和新农村建设三大重点,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结构调整、节能降耗为着力点,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契机,面对冰雪灾害、“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花炮禁运、人民币升值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全市经济在艰苦中开局,在挑战中突破,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县域“五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年内,醴陵市被省确定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重点县(市)之一(全省10个),成功获准开放醴陵铁路口岸,开通了醴陵至深圳盐田港的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集装箱专列)。釉下五彩瓷器烧制技艺成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醴陵瓷器”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醴陵烟花在“2008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焕发异彩。计划生育工作再次获“省计生工作优质服务(市)县,农村“两网”建设被省评为“农村两网建设示范县市”,科技工作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粮食生产被评为“全国双季稻高产创建示范市”和全省唯一的国家粮食储备基地县(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8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8.21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9.40亿元,增长17.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0.56亿元,增长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9447元,比上年增加3678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6.3:55.2:28.5调整为15.0:58.1:26.9。全市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上划中央两税41438万元,增长1.0%;上划所得税7143万元,增长68.0%;完成一般预算收入69687万元,增长26.9%;一般预算支出14.29亿元,增长34.9%。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22元,比上年增加2058元、增长16.6%;农民人均纯收入6773元,比上年增加1070元、增长18.8%。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818元,比上年增加1172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61元,比上年增加649元、增长15.4%。城乡居民储蓄快速增长,年内成功获准设立村镇银行,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65.95亿元,增长21.7%,其中农村居民储蓄22.7亿元、增长21.5%。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全年全市新增就业人数8512人,帮助363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735人,年末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市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9786人,工伤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1156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3000人,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8376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316人。城乡享受低保人员分别达24212个和18460人。金融机构平稳运行,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9.63亿元,增长19.0%;各项贷款余额30.63亿元,增长11.3%;现金净投放7.20亿元,比上年下降11.3%。年内,证券市场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股票市场出现大幅震荡,但全年交易额仍显示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客户开户数4000余户,完成交易成交额46亿余元;全年网上交易开户数5000户。
  全市农业发展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克服冰雪、洪涝等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等环境的冲击,在抓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力促进了特色农产品加工增值和农业农村经济的提质增效,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4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农业产值18.4亿元、林业产值2.07亿元、牧业产值21.13亿元、渔业产值1.6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5亿元。年内,粮食总产量平稳增长,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为82.80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0.86千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达44.2万吨,其中稻谷产量43.08万吨、比上年减少1.4万吨;全市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89万公顷,其中蔬菜面积1.21万公顷,实现产值近7亿元。果用瓜面积0.26万公顷。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966.67公顷,义务植树和四旁植树230万株,封山育林面积1.33万公顷,中幼林抚育面积5333.33公顷,低效林改造面积5333.33公顷,完成育苗7.67公顷。全年森林蓄水量为168.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2.3%、绿化率53.37%。全年养殖业积极落实各项生猪扶持政策,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推广科学养殖,全年肉类总产量8.79万吨,增长9.5%;出栏肉猪109.17万头,比上年增加8.04万头;出栏羊29.57万头,比上年增加2.19万头;出笼家禽646.68万羽,增长8.3%;水产品产量2.14万吨,增长7.0%。新农村建设加快,全年改造县道94.6公里,硬化乡、村道路446.1公里(三年累计硬化2400公里)。全市398个行政村(居委会)已有397个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全市“村村通”目标基本实现。水利事业稳步发展,新建和整修各类水利工程1万余处。年内,全市投入1062万元,建设饮水解困工程,为26874人解决了饮水困难。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1.6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3%,全年完成双季稻机耕面积55.2千公顷,机械植保面积13千公顷,排灌面积15千公顷,收割面积37.2千公顷。全年新建农村沼气池2530个。年内,4个重点集镇建设、80个村庄整建规划、4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等工作进展顺利。全年全市共有享受扶持移民18613人,其中三峡移民375人。主要分布在全市25个乡镇和4个街道办事处。全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农民医疗负担大幅减轻,看病就医率明显提高,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状况得到较好缓解,全年全市参合农民达78.28万人,比上年增加0.7万人,参合率达94.79%,比上年提高0.85个百分点。年内,有6.45万人(次)参合农民得到住院补助,补助总额达5837.61万元,比上年增加2333.17万元,人均补助为860.71元。其中,享受3万元封顶补助金待遇的农民有18人。
  年内,工业经济先后受到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制约,发展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在骨干企业的带领下仍然取得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3.2亿元,增长28.1%;实现工业增加值100.40亿元,增长19.1%,增速比上年加快3.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拉动GDP增长9.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3.8%。规模企业异军突起,384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4.2亿元,增长46.5%;实现增加值56.96亿元,增长31.1%,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6.7%,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1亿元,增长47.1%;实现利税总额14.1亿元,增长48.2%,其中利润总额4.69亿元,增长34.3%。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亏损企业39家,亏损额为4129万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标达176.7%,比上年提高14.7个百分点。由醴陵花炮检测中心制订的《烟花爆竹禁限用药剂定性检测方法》的国家标准和《烟花炮竹机械结鞭机AQ标准》的国家安全行业标准正式实施。支柱产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全年完成日用陶瓷26.69万件,增长16.9%;工业陶瓷产量37.15万吨,增长20.6%;花炮产量1760万箱,增长24.8%。陶瓷上缴税收32247万元、增长3.92%,烟花鞭炮上缴税收11858万元,比上年下降13.3%。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排名全省第四、列株洲市第一。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3.35%,比上年提高2.52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缴税金56298万元,增长4.13%;规模工业全部资产利税率达15.1%。省级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0.31%;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18.22%;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24,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5.9%,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33.55亿元、增长52.64%;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58.34%。建筑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全市拥有资质等级证书的建筑企业22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8.62亿元,完成增加值9亿元、增长16.6%。全年完成施工面积145.8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90.29万平方米。年末,全市有等级以上建筑安装企业34家,其中劳务分包企业12家。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9亿元,增长41.5%。其中,城镇以上投资40.39亿元、农村投资8.38亿元、农户投资6.13亿元。全市有房地产开发企业33家,其中有开发业务的23家,完成投资7.89亿元,增长20.1%。全年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65.9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1万平方米,销售面积38.78万平方米;实现销售额8.87亿元。
  2008年,全市城乡建设和规划继续围绕“奋斗五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工作目标,全面贯彻实施“优势产业带动、城市发展带动、先进文化带动”战略,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增强城市品位、功能意识,加大开发投资力度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环境,城乡建设稳步推进,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原23平方公里扩展至2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9.37万余人(即城区4个街道办事处人口)。年内,城区江源大桥、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一期工程和渌江大道二期、泉湖路、姜湾上正街、滨河路等改造工程基本完工;泉湖体育馆、星级宾馆、渌江人行桥、江源路、励节路、国瓷路建设和天然气利用等工程有序推进;中央商业广场、星海明筑、恒茂凯旋城等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展顺利。以打造城区瓷城大道“严管街”为重点,狠抓了城区重点路段(解放路)的禁止摩的载客营运和出租车特许经营权续牌工作。水泥硬化了城区盛世华庭至上塘、星火河边路、大坡里市场路、城区敬老院路、金盆路、复线路、平组路等小街小巷道路10条,总面积2.07万平方米,总投资91.8万元;完成市财政局、正兴街、李家排、姜湾菜市场、力生瓷厂(原)至烟花市场、阳三小学至立三路、狮子坡小学、立三路移动公司的背巷等10条小街小巷道路的亮化。全年集镇建设总投资约1.2亿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8000万元,重点扶持白兔潭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船湾镇(省重点镇)和王仙、黄达咀、均楚镇(株洲市重点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提速,扩建均楚变电站,启动王仙书堂、仙霞变电站建设,改造5条农村电力线路;完成城区5万户居民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实现数字电视平移和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转换的目标;全年投入自然盲村并网建设资金53.3万元,架设光缆25.8公里,解决17个自然盲村村民收看电视难的问题。年内,醴陵市被纳入长(沙)株(洲)潭(湘潭)“两型社会”建设核心区,面积700多平方公里。全年完成醴陵市陶瓷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寨子岭公园规划、市体育中心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醴陵大道规划设计及江源路、阳三路(原泉湖路)、滨河路、姜湾上正街道路改造的市政工程设计等规划设计。全年审批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08件,面积78.42万平方米,其中公建项目38个、面积77.33万平方米;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96件,面积78.3万平方米,其中公建项目47项、面积71.87万平方米。完成跨渌江河供水主管工程建设,解决了阳三、西山街道办事处及城南居民的用水安全;全年自来水供水量1298万立方米,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98%。全年铺设天然气次高压管网68.4公里、中压管网28.8公里、庭院管网83.82公里;全市累计工业企业用气户158家,公福用气户47家,居民用气户4522户,日供气量达49万方/日。年内,加大城乡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开展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全年投资2700万元,完成污染治理项目60余项,建造清洁能源窑炉48座,拆除燃煤窑炉61座,减少排放二氧化硫1370吨,削减COD排放1671吨。
  2008年,全市共审查报建工程项目34项,总面积64.2万平方米,总造价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1%。其中,房地产开发项目30项、总面积61.2万平方米,总造价4.51亿元、增长137.9%。年内,按照“省八件实事、株洲市十件实事”要求,全市在泉湖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小区分别开工建设2万平方米和1.2万平方米,全年竣工经济适用房1.54万平方米、廉租房1.2万平方米,圆满完成了年度任务。全年全市有1600户低收入家庭享受了廉租房住房补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7亿元,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28.6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18万平方米;全市商品房累计预售面积21.75万平方米。年内,完成东风商务区、三馆一场、江源大桥等全市重点工程项目,拆迁房屋9.18万平方米、508户,发放各项建设工程拆迁安置补偿资金1.45亿元。全年办理房屋登记475宗,面积26.80万平方米,变更登记367宗、面积32.88万平方米;房屋转移登记1517起,成交面积25.32万平方米、成交额3.54亿元;房屋他项权利登记1306起,面积125.0万平方米,权证价值8.33亿元。在市政府举办的第二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中,实现房屋交易1066户、面积11.99万平方米,成交额达1.69亿元。
  2008年,全市重点工程建设强力推进,城乡建设重点突出,项目建设成绩显著。总投资4500万元的渌江大道拓宽改造二期工程竣工通车。总投资918万元的渌江行人桥的桥梁桩基、桥墩施工、沉井、水上桥塔、架设钢缆等工程全部完工,目前正在进行桥面钢箱梁架设,预计2009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江源大桥累计完成工程项目投资9880万元,其中工程投资6120万元,年内大桥主体工程完工,桥面可通车,人行道、栏杆等附属设施施工工程基本完成,连接线工程的水泥稳定沙砾层施工工程完工。国瓷路改造工程累计完成征地及工程投资2800万元,征地14.33公顷,支付土地征用及迁坟、树木、道路桥梁等附属物、构筑物补偿金1026万元;其中第五标段(互通工程)工程建设,按市委、市政府安排,采取以开发商带资建设的方式进行,年内融资到位资金1600万元。概算投资约2300万元的励节路改造建设工程启动,年内已完成大部分路段的征地和拆迁任务,预计2009年12月全面竣工通车。年内,新建的醴陵大道建设工程启动,成立建设前期工作筹备指挥部,确立专门的领导班子,完成水土保持方案、环评方案、道路规划红线图设计、项目两箱开发、安置区用地面积和费用测算、道路施工图设计、可行性研究等工作,预计2010年基本完成道路建设。完成城区瓷城大道、左权路、青云路、立三路、渌江大道一期二期、阳三路一期、姜湾上正街、滨河路等8条主干道的改性沥青路面改造,共铺设改性沥青罩面约45万平方米。5月,总投资1.45亿元的泉湖体育馆及市民广场、防洪堤、风光带、城市道路、泄洪渠等系列项目建设工程奠基,年内完成征地13.16公顷,拆迁国有土地房屋80户,签订集体土地房屋拆迁协议42户,“三通一平”工程基本完成,预计2010年主馆工程建设完工。总投资200万元的姜湾上正街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总投资340万元的滨河路改造工程于年底完工,共铺设人行道板2万平方米。湘东商贸中心、世纪花园、滨江花园、醴泉小区、荣泰玫瑰园、渌水家园、友谊数码电脑城、华瓷家园等小区建设工程完工,盛世华庭二期、五环国际都会一期工程接近尾声,国际新城、珊田花园、恒茂凯旋城、瑞和新城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2008年,大力实施大开放战略,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外贸出口稳步增长,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5.9%,省级园区规模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0%。全年新批自营进出口权企业8家,年末全市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57家。全市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46310万美元,增长11.6%;出口创汇21999.7万美元,增长14.9%。年末,全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37家,完成销售收入12.51亿元,增长0.97%;实现利润总额11843万元,比上年下降1.1%;出口创汇10840万美元,增长4.5%。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围绕“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区建设和首批湖南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重点县“市”的机遇,有效推进了产业招商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全年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个,市外境内投资项目11个,实际利用外资4812万美元,引进株洲市市外境内资金11.89亿元,其中工业引资6.98亿元。年内,组织全市各类企业参加了华东交易会、第二届广州陶瓷展览会、德国汉诺威电瓷展和法兰克福陶瓷展、景博会和春秋两季广交会,“沪洽周”招商等活动(其中电瓷企业参加“广交会”是醴陵陶瓷产业史上“零”的实破)。其中,组织全市20多家企业参加“2008湖南上海投资洽谈周”和湖南省省情推介会、投资说明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期间,共发布项目36个,签订外资项目4项、合同利用外资2.3亿美元,签订内资项目14项、项目总投资35亿元。年内,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醴陵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若干优惠政策》,组织市有关部门和人员分赴广州、佛山、深圳、珠海等沿海地域考察,在深圳市宝安区组织召开“2008湖南醴陵(深圳)电子产业专题招商”座谈会,在广州参观第七届中国·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并组织召开醴陵市中国中部电光源及配套产业基地招商座谈会和签约仪式,基本确立深圳的电子、佛山的建筑陶瓷、东莞的鞋业、中山的电光源作为本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方向和目标。年内,(香港)华强鞋业等企业落户醴陵。官庄景区旅游规划聘请中国城市设计院的专家,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区、湘东地区最著名的生态休闲旅游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分别制定保护培育、风景游赏、道路交通、休闲度假、旅游设施、基础工程等规划。
  2008年,全市服务业(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交通运输业仍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2988.7公里,其中国道129.96公里、省道51.57公里、县道296.36公里、乡道381.72公里、村道2129.11公里。市城区有东、南、西、北客运站、株洲集团醴陵汽车站和嘉树等7个农村客运站,共拥有营运货车2498辆、营运客运851辆。拥有公交线路5条,公交车100辆。市境内有渌江水系航道总里程124公里,其中渌水82公里、澄水29公里、铁水13公里。全市拥有各类船舶219艘,其中运输船39艘、挖沙船150艘、渡船30艘;有渡口28处、码头56个、自建浮桥26座。境内有岳汝、醴潭、沪昆高速,G320、G106国道、S313省道,醴(陵)茶(陵)铁路线、浙赣铁路复线,醴陵开往南昌始发列车和醴陵开往深圳盐田港国际集装箱专列。全年完成客货运换算周转量70.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4%。其中,完成客运量6158万人次、增长8.8%;完成旅客周转量26.74亿人公里,增长7.5%;完成货运量6419万吨,增长14%;完成货物周转量68.1亿吨公里,增长14.3%。全市共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3.48亿元,增长22.1%。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9.7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12.1万户。有移动电话用户23.7万户,互联网用户2.53万户。消费品市场兴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44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分地域看,城市零售额为29.84亿元、增长24.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6.60亿元、增长25.1%。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48.62亿元,增长23.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68亿元,增长34.0%;其他行业零售额1.14亿元,增长26.8%。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3.99%,比上年下降1.12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3.31%,比上年下降2.14个百分点。
  全市社会事业牢固树立民生为重的执政理念,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建设力度,社会事业统筹发展,民生民利不断改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文明程度显著提升,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社会政治稳定有序,市民安居乐业。全市有文艺演出队和职业剧团32家,报刊、书屋、书店78家。年内,成立市农村电影放映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年为乡村放映电影4104场次。李立三故居被株洲市列入株洲地区五大红色旅游核心景区之一,全年接待各级领导158场次,接待参观团及游客1万余人次;开展了全国第三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成功举办《五环都会·渌水之春》2008年春节文艺晚会和“渌水谣本土歌手大赛”,组织渌水欢歌合唱团参加了“唱响株洲、首届株洲合唱节”比赛并获演唱铜奖;史锐敏家庭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才艺表演,在参加中央电视台组织的“神州大舞台”7个系列的表演比赛中获第一。选送节目《思情鬼歌》原生态歌舞表演,在参加苏州举办的“中国首届农民文艺会演”中,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丰收奖”。花鼓戏在全市城乡演出192场次,恢复了“三贵子”、“福寿图”等5台剧目,创作排演了现代花鼓小戏“逗公公”、“超生怨”、“发财梦”等。年内,全市群众体育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契机,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组织参加了株洲市“白沙奥运潇湘行·趣味乐拼拼”、“迎奥运”湘赣“二省六地市围棋少儿精英赛”,举办了“醴陵市迎奥运广场文化展览暨全民健身体育比赛”。张正辉、张莎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湘潭站)奥运火炬传递手。全年发展国家一级运动员3名,二级运动员19名;全年获国家级银牌1枚、铜牌1枚,获省级金牌19枚、银牌7枚、铜牌7枚,获株洲市级金牌10枚、银牌11枚、铜牌5枚。
  科技兴市战略扎实推进,区域创新体制、科技基础设施和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年,全市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2项,投入科技三项费用1530万元,申请专利473项,引进科技项目资金301万元。年内,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6家,民营科技企业43家。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义务、职业、特殊等各类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国家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得到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全免得到实行,城乡“两免一补”普惠面达100%。全年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2390万元,发放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146.17万元、5350人次。全市拥有普通中学51所,有在校学生38565人;小学178所,有在校学生5080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升初中入学率达100%。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4个,实有床位2282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411人。全年,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为78.28万人,参合率达94.79%;社区卫生工作全面展开,改造了来龙门等3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进一步完善;“降消”工作继续推进,医疗救护体系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三鹿奶粉”事件在境内得到全面清理和控制,受害婴幼儿得到全面诊治;成功申报省农村食品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市)。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推进,年末全市电视覆盖率、广播覆盖率分别达99%和96%。
  全市法制建设紧扣“创建平安醴陵、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主题,以中共“十七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以“2008北京‘奥运’”维稳工作为重点,以“严打”整治为手段,以夯实综治基础为依托,以服务积极为宗旨,以教育管理为核心,进一步健全法制机制,强化措施,巩固基层基础,开展了“打犯罪、治乱源、保平安”和打击“两抢一盗”等各类恶性案件,全面推进以“平安乡镇(街道办事处)”、“平安村(居委会)”、“平安单位”、“平安学校”、“和谐家庭”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全市法制建设工作又有新突破。公安工作坚持防范与打击、服务与管理相结合,有效维护全市社会治安的大局稳定,全年接处警11668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32起,打击处理773人;追捕逃犯213人;查处各类治安案件1216起,治安拘留1834人,强制戒毒30人;破获放火、爆炸、劫持、杀人、伤害、强奸、绑架、抢劫等案件171起,其中侦破现行命案14起;查处地下“六合彩”案件101起,刑事拘留21人、治安拘留259人;破获“两抢一盗”案件555起,其中抢劫106起、盗窃441起,刑事拘留379人,摧毁团伙41个;破获毒品刑事案件47起,刑事拘留52人,逮捕46人,劳教8人,治安拘留215人,强制戒毒30人,收缴海洛因4.23克、K粉237.63克、冰毒151克、麻古94粒;查办各类涉爆案件73起家,收缴炸药2544公斤,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5人,其中刑事拘留14人。检察工作突出“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全年受理提请批准批捕案件368件、695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的各类刑事案件524件、851人;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2件、22人,立案查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6件、7人;全年立刑事案、民事监督12件、15人,追捕12件、21人,追诉漏犯漏罪6件、11人。全年受理各类案件4398件,审(执)结4369件。受理刑事案件430件,审结427件、661人,其中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8人、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348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刑罚295人,其中监禁180人。全年审结民商事案件3420件,调解、撤诉案件1199件,受理行政诉讼案件23件、审结22件。商业贿赂、合同诈骗、非法经营等犯罪案件32件、43人。全年全市发生各类民间纠纷634起,其中防止群体性上访21起、自杀5起、群众性械斗14起、民转刑10起;全年各律师事务所办理各类法律事务912件,公证处办理各类公证1168件。全年开展交通秩序整治专项行动118次、查扣无牌无证机动车辆2117辆,拘留无证驾驶人员172人,侦破交通肇事刑事案件9起、拘留9人,查处交通违法行为31727起,治安拘留172人。
  党的组织建设始终把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作为党建工作的主线,大力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转变作风大行动”和“双创双争”等主题实践活动,全市党的组织建设、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理论素质明显提高,作风明显改进。年内,圆满完成全市342个行政村的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换届,选举产生了村、支两委班子成员1128名,其中有42个村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同时,选聘22名大学生村官。全年新建村级活动场所43个,完成“省八件实事”全年考核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党建帮扶,全年水泥硬化村级道路100余公里,兴修大坝、水圳、水渠100余处。四川汶川地震后,全市组织开展缴纳“特殊党费”活动,共上交“特殊党费”119.23万元。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市委“争一进百”的奋斗目标,坚持“凡进必考、公平竞争”的原则,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全年公开招考公务员33名,选拔10名优秀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全年事业单位招聘人员109人。年内,共有13179名公务员参加考核,其中有1580名为优秀、11402名为称职、18名为基本称职、14名为不称职、165名为不定等次;根据省、市实施公务员法的工作部署及精神,向株洲市申报212个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党纪政纪、行风政风,行政执法、效能监察等工作进一步增强,全年共受理群众举报276件次,初核线索164件,新立案104件,结案115件,党纪政纪处分党员干部107人,其中开除党籍30人、行政开除19人、移送司法机关处理7人;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收缴违纪资金300余万元。立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3起,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收缴违纪违法资金150余万元;责任追究领导干部18人,其中科级干部5人。
  【醴陵首发国际集装箱专列】2008年1月16日,醴陵至深圳盐田港国际集装箱专列从醴陵火车站驶出,直抵深圳盐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专列每周两趟,从醴陵站始发至盐田港终点站,全程需运行8小时。专列抵达盐田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后,将集装箱直接装船,然后通过海运出口至世界各地。全年可发运集装箱专柜1.5万个,可为全市各类企业节约各类产品出口运输成本4000余万元。在满足本地企业产品运输出口需求的同时,运输范围可辐射湘东及赣西大部分地区。
  醴陵至深圳盐田港国际集装箱专列的首发和开通,这是醴陵火车站建站百年来,第一趟国际集装箱始发专列。也是继2007年5月10日,由醴陵开往南昌首发客运列车后的又一趟始发集装箱专列。醴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是全国闻名的陶瓷、花炮生产基地,享有“瓷城”、“花炮之乡”的盛誉,也是一个外向形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经济外向度高,货运出口量较大。但长期以来,市域各企业的各类产品出口,须经入库、转移、反复装卸等运输程序才能出口,导致物流成本增高,严重制约着当地产品的出口和产业经济的发展。
  2008年,在海关、商检等部门办事机构相继在醴陵市成立,醴陵出口商品可经内陆验关、口岸放行。为了进一步拓展商品出口途径,减少运输环节,降低运输成本,加快物流速度,借助海关、商检这个平台,打造货物快速、便捷、安全流通的“海铁联运”绿色通道。在醴陵海关、商检等部门的全力支持下,经与南昌铁路局、深圳盐田港、物流公司、船代和货代公司的协调下,醴陵物流龙头企业“安迅物流”协同醴陵火车站,多次与深圳盐田港洽谈,终于打造了一条“海铁联运”的黄金通道,实现铁路与海路的无缝对接。“海铁联运”的开通,得到湖南省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与评价,既为湖南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也为醴陵建设口岸县市奠定了基础。
  【农村敬老院工作成绩斐然】农村敬老院建设工作是国家、省、株洲市和醴陵市政府“办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项目,为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农村敬老院建设和发展的有关精神和要求,醴陵市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加大工作力度,使全市敬老院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显著。截至2008年12月,全市先后投入资金7000万元,改、扩建农村敬老院30所、实现每个乡镇至少拥有一所敬老院的目标。全市集中供养五保对象1535名、供养率达30%。10月7日和11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栏目、《长沙晚报》、《中国民政》杂志等新闻、报刊媒体,分别报道了醴陵市农村敬老院建设情况。醴陵市改、扩建农村敬老院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标准之高、环境之好和规范化管理均走在全省社会养老事业前列。
  一是以民为本,高度重视敬老院建设。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将敬老院建设列入市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实施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工程作为“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并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成立市农村敬老院改扩建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实行局长全面抓、分管局长具体抓、业务人员盯着抓;各乡镇成立由乡(镇)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与市长签订“农村敬老院建设目标管理责任状”,把实事工作的建设标准和考核与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建立健全了五保服务网络,为开展五保供养和敬老院改扩建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统筹规划,全面提升档次和规模。为确保农村敬老院改扩建的档次和规模,全市组织专门班子,深入各乡镇全面调查敬老院的现状,制定总体建设方案。在规划建设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工作思路,严格“三个标准”和“一个目标”(即:在建设档次上,立足上株洲市一、二级院的等级;在建设规模上,要求可容纳本乡镇30%以上的五保户集中供养;在功能配套上,着眼形成多功能、综合型的农村社会福利中心,确保敬老院建设水平10年不落后的目标要求)。10月,投资2600万元,为解决市城区部分农村五保户、城市“三无户”和部分优抚对象的集中供养,在城区仙源桥建成一所占地面积3.53公顷、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能集中供养150人的全省一流的“宾馆式”中心敬老院。
  三是创新思路,加快敬老院建设步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不断创新思路,探索新途径,充分利用撤并学校、村(居)委会,关停企业闲置用地等,由市政府无偿划拨闲置土地或资产作为农村敬老院建设用地。在拆迁搬迁过程中实施政策倾斜,保证全市敬老院改扩建工程顺利开工;在建院办院方式上,采取政府主管、个人建设经营的“公办民营”和个人办院建院、政府给予资助的“民办公助”模式。其中碧山老年公寓、清水江敬老院属模式中的典范之一。
  四是广辟筹资渠道,确保敬老院工程顺利实施。采取“市级财政和福利资金统筹安排一点、上级民政部门支持一点、各乡镇自筹一点、爱心企业家和社会捐助一点”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年内,企业家马元为扶持家乡养老事业,为均楚镇第二敬老院捐款20万元。为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加强督查力度,要求各乡镇落实责任,加强监管;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既要按时交付使用,更要保证建设质量;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乡镇的主要负责人为工程的第一责任人,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为工程的直接责任人。同时,严格资金使用管理,做到专款专用,财政和审计部门加大对敬老院的建设资金的监督和审查力度,确保敬老院建设资金落实到位。
  五是建管齐抓,全面提高敬老院服务质量。在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的同时,做到硬件、软件两手抓。加强敬老院管理制度建设,要求各敬老院必须具备选配一名有文化、善管理、热心为老人服务的院长,聘请一支适应老年人服务的队伍,制定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完整的档案册。充分发挥敬老院综合功能作用,努力提高整体效应,将敬老院发展成为“集五保供养、托养寄养、健康娱乐、康复治疗”为一体的农村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真正发挥敬老院综合型、多功能的作用。为确保五保供养工作的落实,市出台了《醴陵市农村敬老院管理办法》、《醴陵市农村五保户供养规定》等。认真落实五保供养市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其中集中供养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散居供养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09

《株洲年鉴 2009》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主要记载株洲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重大事件,突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情况。共设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政法、工业等30多个类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汪建平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