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淞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2094
颗粒名称: 芦淞区
分类号: D630.1
页数: 4
页码: 377-379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8年株洲市芦淞区机构领导干部名单统计概况和经济建设发展历程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区域地理 芦淞区

内容

中共芦淞区区委书记 李智
  副书记 汤立斌 刘克胤
  区委常委、纪委书记 许立佳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谭义群
  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周邦发
  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姚智辉
  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 罗春风
  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王宏杰
  区委常委 杨晓江
  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段桃庚
  区委常委、武装部政委 陈典照
  区委常委、副区长 徐业伟
  区委常委 叶宝(挂)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放鸣
  副主任 杨雪辉 张伶
  朱建琼
  文健(兼)
  欧阳友才
  区人民政府区长 汤立斌
  副区长 王宏杰 徐业伟
  凌志文 陈刚
  罗双全 谭润洪
  区政协主席 陈友元
  副主席 刘觉 赵兵(兼)
  胡丽霞(兼)
  葛惠琪 周红兵(兼)
  区人民法院院长 颜会明
  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周小刚
  【概况】2008年,芦淞区辖贺家土、建设、建宁、董家塅、龙泉、庆云、枫溪7个街道办事处,五里墩1个乡,拥有国家级开发区董家塅高科技工业园1个,省级开发区建宁开发区1个,共19个行政村,43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6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0公顷,常住人口23.85万,其中非农人口21.47万。
  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9亿元,增长13.4%,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3亿元、47.9亿元和68.7亿元,分别增长6.3%、13%和13.8%;完成区级财政总收入3.5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6亿元,分别增长26.72%和24.08%;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9.9亿元,增长37.4%;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6840元和7581元,增长17.2%和16.3%。
  商贸经济更加活跃。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04亿元,增长27.9%。商业项目建设加速,九天一期竣工开业,金冠、金轮、中央商业广场等项目开工建设,汉华国际、欧洲城等项目拆迁进展顺利。服饰产业持续发展,第六届中国·株洲(芦淞)炎帝服饰商务节亮点纷呈,节会期间签订各类服饰代理协议金额80多亿元;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招商投资网等机构成功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行业合作迈向高端;芦淞服饰研究院正式成立,服饰设计研发迈出坚实步伐;服饰城进一步提质改造,喜获“中国服装商贸名城”殊荣。
  新型工业化势头强劲。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0.68亿元,增长18.9%,增速位居城市4区第二,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7.18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产业特色进一步突显,董家塅高科园成功获批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在国家新一轮航空产业布局中赢得先机,与美国公务机公司等国外公司建立了初步合作关系。工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高科园南方公司专项项目一期、侨泰、宇奴、港鑫服饰园等一大批项目顺利竣工,建宁开发区新芦淞、康泰服饰园开工建设。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获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技计划立项16项,成功举办株洲·芦淞科技活动周、区首届企业科技创新月等活动,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12个。节能减排工作落实到位,圆满完成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和清洁能源推广工作,重点整治全区洗水行业,关停洗水企业3家,治理4家。
  新农村建设跨越前行。全年共完成农业总产值2.1亿元,农业增加值1.3亿元,分别增长7%、6.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发展,唐人神100万头牲猪现代化屠宰流水线竣工投产,并荣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好棒美食品工业园一期竣工投产;采取“以奖带投”方式,推动南塘水库、徐家冲、横冲、金湖、枫溪生态园等休闲农业不断壮大。农村面貌显著改善,投资180万元修建修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冰灾受损农村电网,完成南塘、连塘水库扩容及渠系配套工程建设,大力开展“三清四改”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新建改建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新硬化乡村道路29.18公里,水泥路入户率达80%。“三防”工作扎实有效,全年无重大疫情、森林火灾发生。粮政执法严格,粮食安全有保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全年发放各项涉农补贴138万元。
  两型社会建设有序推进。坚持规划先导,启动“两型社会”建设分区规划,航空、服饰、物流等产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控制性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编制工作,圆满完成芦淞区“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坚持项目承载,9个项目进入市“两型社会”重点项目和重点前期项目笼子,南部枫溪新城片区和董家塅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成为全市“两型社会”城市建设重点发展区。坚持示范带动,组织学校、机关、企业、社区、村等单位开展多项“两型”创建活动,涌现出区机关大院、淞欣学校、山水国际小区、庆云电力机车配件公司等一大批“两型”示范点,“两型”意识逐步深入人心。坚持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枫溪片区土地整理及开发、农村土地流转、重金属污染土地治理等多项改革试点工作。
  城市管理跃上新台阶。创卫工作扎实推进,全年累计投入创卫资金1.03亿元,集中整治单位院落、居民社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河港堤坝、铁路沿线、农贸市场、“五小”行业、病媒生物等,高效率完成全区153个老旧小区改造,高质量完成38条小街小巷改造,高标准配置环卫基础设施,高起点推进环卫工作市场化;同时,顺利完成市重点项目石宋大道征地拆迁、铁西路建设、芦淞路改造、城市“穿衣戴帽”等工程,积极推进湘江五桥拆迁安置、“和厚园”小区、谭家塅安置小区等项目;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芦淞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市民健康教育意识进一步提高,创卫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创模工作成效明显,积极开展“禁鸣”、“中心广场禁摩”、“主要路段禁货”等整治,完善交通标志,城区交通秩序有效改善。省级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扎实开展,顺利通过验收。
  社会事业和谐繁荣。民生质量显著提高。8件实事、35项指标任务提前超额完成,社保、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大病救助覆盖率达100%,优抚安置工作全面落实;教育强区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中小学实现“零收费”、城市中小学实现免杂费,在全市首创贫困生“绿色通道”,民办教育工作出色,获“省民办教育政策落实工作先进县市区”称号;人口计生工作在继续保持“国优”先进地位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率先实施流动人口定置管理工程,在全省首次推行流动人口免费“卡式”定位服务;群众文化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环保世纪行”等多场大型活动,建成农家书屋5家,教育女子合唱团在“唱响株洲”合唱节活动中荣获金奖;“新农合”工作深入推进,参合率达79.8%,血吸虫防治工作达国家标准,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区第四届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城市社区创建和农村社区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湖南省首届社区文化节”在芦淞区成功举办,龙泉、操坪、王塔冲、沿河等“市民满意社区”、“廉政文化先进示范社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不断涌现。社会大局和谐安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在创新中落实,首创自行车治安巡逻模式,继续保持“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县(市、区)”光荣称号,三调联动工作获省先进;启动“法治芦淞”建设,一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信访工作在省、市检查考评中获满分;“三合一”场所、安全生产、公共娱乐场所等整治行动卓有成效,全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积极做好国防建设工作,高质量完成年度征兵任务。审计、统计、档案、物价、法制、编制、人防、民族、宗教、侨务、残联、老龄、老干、工会、青年、妇女儿童、红十字会、工商联、机关事务等工作和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有新发展。
  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组织干部深入调研,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科级后备干部信息库,实行科级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制、干部绩效考核制和教育、卫生系统全员竞聘上岗制。非公、市场、社区、农村党建工作全面推进,“五型”机关创建取得成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落实,双拥工作取得新的发展。积极做好抗冰抗震救灾工作,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认真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42件,办结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100%;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完成政府信息目录和指南、行政职权目录编制工作,组织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专项培训,夯实政务服务中心硬件设施建设,获“市政务公开示范点”称号。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产业竞争力有待加强,经济发展缺乏强劲的产业支持;创建工作任重道远,刚性支出压力日趋增大;战略性项目不多,发展后劲不足;各项社会矛盾依然突出,维稳压力较大;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
  【省级文明城区落户芦淞】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加强社区建设和提高市民素质,近年来,芦淞区委、区政府狠抓“三个文明”建设,力创省级文明城区。先后投资30亿元,完成9条样板路建设,对全区60余条小街小巷进行提质扩容,使16栋烂尾楼实现“华丽转身”,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38.05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117.9亿元,累计签约项目63个,实际到位外资达1.7亿美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文明创建的各项指标大幅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5.8%,新增9块公共绿地,新建社区服务中心35个,社区办公用房面积比2002年提高13倍。11月初,省文明委对芦淞区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检查,芦淞区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区验收。
  【继续巩固“全省平安县区”殊荣】芦淞区作为株洲市的中心区、商贸区,流动人口多,区情复杂,社会治安一直是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大问题。近年,芦淞区始终坚持以巩固“平安芦淞”成果为目标,将完善防控体系、防发案、压发案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建立区级领导、区直单位联系社区(村)的综治维稳责任制度和对街道(乡)、社区(村)的综治维稳工作进行每月排名、每月通报的制度。2008年,在全区推行机动灵活的单车治安巡防,进一步提高群众的见警率,辖区巡逻点线面上的抢劫、抢夺、扒窃案件发案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38.62%、27.62%、31.54%。同时不断夯实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全年投入31万元,加强社区(村)警务室硬件建设。2008年,继续保持“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县(市、区)”殊荣。
  【连续5年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2008年芦淞区人口计生工作按照“提水平、强特色、保模范”的工作思路,继续巩固稳定低生育水平,夯实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认真抓好“两扶”工作和出生缺陷干预检测,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新进展,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这是芦淞区自2004年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以来连续5年保持“国优”领先地位。
  【炎帝服饰商务节亮点纷呈】9月20~25日,第六届中国·株洲(芦淞)炎帝服饰商务节隆重举行,开幕式上,芦淞区被授予“中国服装商贸名城”荣誉牌匾。本届商务节以“弘扬炎帝文化,营造时尚氛围、推介服饰品牌、打造服饰名城”为宗旨,举行多项精彩活动,包括首届中国大学生休闲女装设计大赛颁奖晚会、“大学生创业在芦淞”人才招聘会、1978~2008市场改变中国暨中国服装市场发展高峰论坛等。本届商务节更加注重国际合作,芦淞区政府与意大利经贸代表团签署《中意服饰产业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服饰设计研发、生产检测、营销、品牌展示、人才交流等层面加强合作,芦淞服饰将加快与国际的全面对接。
  【教育强区工作再出新招】2008年,芦淞区积极扩大教育投入,着力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率先在全市首创贫困生“绿色通道”,落实“新机制”专项资金652.6万元,全年全区37292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免杂费政策,农村学校实行零收费,城市学校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共救助贫困生2477人,救助金额45.48万元。同时积极鼓励、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全年新注册民办教育机构3所,查处非法办学机构13所,核准注销11所,下达整改意见书50份,株洲市外国语学校、芦淞教育幼稚园被评为2008年度市年检先进单位。荣获“2008年湖南省民办教育政策落实工作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
  【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成效显著】2008年,芦淞区全面落实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要求,为群众提供切实有效的医疗救助保障。依托辖区工矿企事业单位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分别在贺嘉土、建设、建宁、龙泉、董家塅、枫溪等6个街道范围内设置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共投入建设改造经费180余万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同时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全区有农村人口25230人,全年参加新农合人数20134人,参合率79.8%,加上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人数2700人,参合率达90.50%。中央、省、市、区补助资金到位166.654万元,其中区级配套基金16.86万元。
  【区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挂牌】6月,芦淞区正式组建成立区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0000万元,注入资产评估总价值为23176万元,公司已融资5000万元,投入和厚园、谭家塅安置小区、烟草大楼及住宅等项目,预计产出5200万元。通过公司融资平台,从事区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将为增加区财政收入、缓解区财政压力起到积极作用。
  【园区经济发展强劲】2008年,株洲国家高新区董家塅高科技工业园区以打造“东航空城,西服饰园,辅以健康食品园”的产业格局为目标,紧紧抓住长株潭“两型社会”试点的契机,突出园区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三大产业基地的快速推进,2月,获批成立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截至2008年年底,基地内航空及航空相关入园企业已有25家,竣工投产项目4个,总投入资金7亿多元,正在开工建设项目4个,11家服饰企业正式投产,上半年园区服饰平台官方网站正式开通,月点击率50万次,月成交额达7000万元,吸引入园食品企业5家,工业园区已成为株洲“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增长极。
  【招商引资态势良好】2008年,芦淞区以项目库建设为基础,以“环境建设年”为契机,以节会招商为手段,以抓项目落实为核心,突出工业招商和服饰产业招商,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035.27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2亿元人民币,在“沪洽周”期间,引进项目13个,引进外资2.26亿美元,内资30.416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数和组团参会人数在株洲市排名第一。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09

《株洲年鉴 2009》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主要记载株洲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重大事件,突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情况。共设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政法、工业等30多个类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李青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