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监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2023
颗粒名称: 银行监管
分类号: F832.39
页数: 3
页码: 251-253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08年株洲市银行监督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和企业改革情况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株洲市 银行 银行监管

内容

【概况】2008年末,株洲银监分局有机关工作人员51人。内设科室8个:办公室(党委办)、银行监管一科、银行监管二科、合作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科、合作金融机构现场检查科、统计信息科、人事科、财务会计科。
  风险监管成效明显。银行业资产规模和质量、经营效益、抗风险能力稳步提升,株洲金融大局和谐平稳。全市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755.4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4.28亿元,分别增加117.40亿元和60.47亿元,增长18.4%和19.9%。实现利润9.78亿元,增加3.23亿元,增长49.3%。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占比分别下降8.77亿元和4.29个百分点,各类案件和涉案金额分别下降33%和49%。中小法人银行业机构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城商行在贷款规模增加5.2亿元的情况下,资本充足率仍维持在10.73%,拨备覆盖率达246.16%;农村信用社拨备覆盖率为5.03%,提高0.75个百分点。
  银行改革纵深推进。推动国有大型银行落实股改措施,4行在全省除长沙以外的地市综合排名均名列前茅。推动株洲商行改革重组取得重大突破,长期困扰株洲商行的资产不实、股权不规范问题,以及26件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房屋权证在年底全部得到妥善解决,商行业务经营稳定,实现零发案。积极支持炎陵联社改组,并有望成为全省首家农村商业银行;推进醴陵村镇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力推4家联社共53719万元央行专项票据兑付到位,兑付率达69.44%,提高51个百分点。推动全市58家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全部顺利挂牌营业。推进农发行业务转型,商业性贷款增长83.7%,业务发展落后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成功引入交通、中信、招商银行,股份制银行年末存款余额29.41亿元,贷款余额26.97亿元,分别增加19.42亿元、21亿元。株洲银行业开放吸纳程度显著提升,年末,全市拥有14家银行业机构612个机构网点,从业人员6625人。
  金融服务展现新貌。开展以“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为主题的银行新产品系列推介活动,促成银企项目对接71个,金额39.97亿元。《株洲商行“捆绑式”担保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做法被银监会推介。指导农行服务“三农”取得新进展,株洲农行《“支付通”下乡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盲区显成效》和《“惠农卡”缓解农户贷款难》的做法引起人民日报、新华社等5家中央媒体的关注和实地采访报道。积极做好市项目服务工作,分局服务的江山生物医药生产基地项目被推荐为先进项目,分局被推荐为先进责任单位。
  能力建设迈上新阶。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明显增强,开展全球金融危机对株洲经济金融影响等调研近10项,有关分析报告引起市委、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肯定。积极推进处非工作,加强醴陵民间融资市场管理的督办函获徐宪平副省长肯定性批示。监管统计工作在省局统计信息工作会议上作经验发言,获省局统计信息工作考评先进单位一等奖、统计工作先进单项奖,《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统计数据资料报送工作的意见》被省局批转各分局借鉴。南动财务公司的监管评级被省局列为省内财务公司评级范本。财会工作荣获省局“固定资产管理先进单位”,两篇财会调研论文获省局三等奖。档案工作在全市年检中被评为“优秀”。
  文明创建喜获丰收。分局被市委、政府授予2007年度“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顺利通过省局“文明单位”验收。分局团委被评为省局“五四红旗团委”,科室及个人获得“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省局级、市级荣誉15次,派员参加省局英语才艺比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朗诵比赛均获得二等奖,参加“大爱无边、真诚奉献”征文活动获省局一等奖、银监会三等奖,参加“职工美术书法摄影比赛”获省局三等奖、银监会优秀奖,参加“迎奥运”市直机关自行车大赛获女子组冠军和男子组两个一等奖。
  【加强和改进风险监管】2008年,株洲银监分局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突出风险监管重点,引导银行业机构审慎合规经营。一是强化风险预警功能。加强对复杂经济金融形势下株洲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跟踪分析和监测,开展“两高一剩”行业信贷风险等调研近10项,下发监测通报与风险提示15次,风险预警效果显现。二是加强信用风险监管。坚持不良贷款每月监测、每季重点分析、每半年对大户不良贷款监测分析制度,通过风险提示、约见高管谈话等措施,督促各行严格落实贷款“三查”和各项风险管控措施。三是巩固案防工作成果。制定《2008年案防目标》和《株洲市农村信用社2008年案防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行加强内控建设,着力构建案防长效机制;督促各联社对已撤销信用代办站业务进行全面清理,做到百分之百函证到位;严格责任追究,对2007年发案的攸县、株洲县联社班子诫勉谈话,责令对责任人进行行政开除、罚款等处罚,震慑作用明显。四是突出高风险机构监管。按照监管评级6B级要求,制定《防范支付风险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坚持一行一策,实施分类监管、差别监管和重点盯防,促进高风险机构加快止亏减亏步伐。年末,城郊联社归还央行紧急再贷款2000万元、支农再贷款5580万元、拆借资金6500万元,尚有可用资金35111万元,资金备付率10.78%,不良贷款下降2.86%,同比减亏299万元。五是积极推进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促成全市9个县市区全面建立处非工作机制,组织对全市300多家房产企业集资工作的清理排查,督促各县市区组织公安、工商、电视等部门,清理和依法打击虚假贷款广告行为,全市参与清理排查工作1224人次,发现问题广告650个,责令限期摘除551个,提出处理建议50条。
  【切实加强日常监管】2008年,株洲银监分局开展房地产开发贷款、三家农信联社全面现场检查、IT风险等14个项目的现场检查。派出检查组28个,投入工作日1563天,检查银行业机构155家,检查金额80亿元,查出违规机构58个,违规金额13.84亿元,提出整改意见86条,督促整改到位49条,处理机构41个,处理违规人员18人,责成处理相关责任人16人。依法开展行政许可,办理机构许可事项112个,核准高管人员任职资格69人,否决1人。
  【助推经济金融互动共荣】充分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一是帮助银行业持续改善发展环境。评定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等60家单位为株洲市“信贷诚信单位”,并在《株洲日报》公告,产生良好的诚信引导作用。对全市2008年7月31日贷款到期未偿还的行政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统计,配合政府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二是引导银行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督促银行业机构做好重要信息系统奥运专项自查、应急演练及灾备规划,确保了奥运期间的金融稳定。在年初冰冻等严重灾害面前,引导银行业机构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满足抗冰救灾和灾后重建最急需、最基本的金融需求。据统计,全市银行业累计发放救灾贷款3725笔、4.96亿元,办理贷款展期559笔、4.01亿元,实行先还息暂不还本的贷款达4890万元,下浮利率优惠贷款2055万元,有力支持了灾后重建。三是督导银行业支持“两型社会”建设。加强小企业金融服务,开展银行新产品推介会、汇编印发5千册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和服务手册、新产品媒体宣传等系列活动,收集产品30个,支持银行业推出信贷新产品20多种,深受政府和企业欢迎。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指导农行率先在全国推出新型电子自助产品“支付通”下乡,在25个乡(镇)布放1182台,累计交易16.3万笔、26.46亿元,惠及农户25.9万人次。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26.65亿元,增长35.97%。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09

《株洲年鉴 2009》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主要记载株洲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重大事件,突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情况。共设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政法、工业等30多个类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欧阳博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