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965
颗粒名称: 发展和改革
分类号: F123
页数: 3
页码: 146-148
摘要: 本文讲述了2008年,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狠抓调查研究、协调服务、项目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等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关键词: 发展 改革 株洲市

内容

【概况】 2008年,株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狠抓调查研究、协调服务、项目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等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抓参政设谋,服务发展大局。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风云变幻、国家宏观政策相继作出多次较大调整的形势下,围绕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调研,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完成“两型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园区产业发展战略、新型城市化、风电产业发展等20多个调研课题,完成“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并提出“十一五”后期建议。认真开展经济监测,编辑季度《经济形势分析报告集》3册。编印《发展要讯》20期、《园区信息》10期以及2008年版《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创办《株洲发展》内部刊物,刊发4期,得到了良好反响。
  抓争资引项,增强发展后劲。在遭受冰冻灾害、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国内经济放缓等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积极抓对接,抓项目,全年共争取各类资金10.6亿元,其中,新增投资3.55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补充完善株洲市重大前期项目库、“十一五”规划项目库、“两型社会”建设项目库,共收集重大项目661个,有39项进入全省重大建设项目库。修订《株洲市重点项目建设管理考核办法》,全市105个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有23个超额完成任务,田心动力新城、电动汽车、红易大道、武广片区开发等项目进展顺利。欧洲工业园、株冶集团循环经济建设、铁西南路、芦淞路、泰山路四五六街区、市小街小巷人行道及沥青路面改造全面完成。攸县煤电一体化、北汽控股南方生产基地、衡茶吉铁路顺利开工。时代大道开工建设,长株潭轻轨项目前期扎实推进。组织开展对株洲市5个县市国债项目稽查工作,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监管。200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8亿元,同比增长34.4%。
  抓协调服务,提高工作效能。积极为企业服务,推动国有企业改制扫尾工作,协调落实湘江风光带株洲县段项目世行贷款1297万美元。协助省发改委编制“3+5”城市群大交通综合规划。完成株洲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成功争取清水塘工业区成为全省“两型”改革重点试验区,成功争取将发展循环经济列为全省“两型”方案的重点。积极开展银企合作协调,努力争取政策性贷款。联合相关部门争取清水塘重金属污染土地一次性转为建设用地。积极做好冰冻灾后恢复重建、市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对口援助等工作。认真筹备组织“沪洽周”招商活动和第二届湘商大会。积极抓好株洲大道延伸段、北汽控股、衡茶吉铁路、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协调工作,成功实现株洲电厂异地搬迁与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的有机结合,如期拆除株洲电厂市内180米的高烟囱,优化了城市环境。加强对园区的指导与管理。积极探索园区开发、建设、管理的新路子,两型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组织开展进藏慰问、赴泸溪慰问、销售爱心椪柑等工作;深化经济信息服务,完成“环境建设年”网站开发和上线工作,起草株洲市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思路。完成市政府交办的“两会”建议、提案44件,见面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抓“两型”建设,增强发展活力。围绕两型社会建设主题,全面铺开相关改革试验工作。完成两型社会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和5个专业规划、湘江风光带、旧城改造等规划编制,争取核心区面积1863平方公里,云龙、天易2个示范区被列为省示范区,并启动建设。与英国可持续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建设云龙生态城战略投资合作意向的协议,初步建立合作建设云龙示范区框架。通过争取,株洲市34.41平方公里污染土地得到国家支持变更为未利用地。全市两型产业建设进一步加快,“两型”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土地制度改革、融资体制改革、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等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总体方案》、《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10年)》、《清水塘工业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获国家批准。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发改委是全市首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市委书记的联系点。按照市委统一安排,圆满完成学习活动的各环节。结合发改工作实际,创造性地提出“24584”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两型社会”建设、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围绕新型工业化、项目开发和管理、现代服务业等开展专题学习。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代表对市发改委机关作风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完善委机关各项规章制度,积极组织各项活动。开展“察民情、抓落实、促发展”系列主题活动、“和谐共事、激情工作、争创一流”签名活动,开展“勤政为民,科学发展”演讲比赛,展现了机关干部职工的良好风貌。为清水塘社区特困群众、党建帮扶点、市慈善总会和年初特大冰冻灾区捐款6万多元,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55850元和价值2784元的物资。深入实践科学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得到了市委书记和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分别在全市学习实践活动第二次和第四次指导检查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在全市学习实践活动的评比竞赛中,市发改委获得全部4个奖项,是全市唯一一家获“大满贯”的单位。
  (凌显德)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2008年,是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起步之年,按照“打造示范区、建设新株洲”的工作主题,初步形成核心区、协调发展区、示范区三级布局市区和株洲县、醴陵市的部分区域进入全省核心区,面积达到1863平方公里。编制完善两型规划,完成“两型”社会建设总体实施方案、5个专业规划和湘江风光带、旧城改造等规划编制;加快云龙、天易示范区和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园建设;围绕全市生产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等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两型产业建设;对高速公路、城际轨道交通主干道、一体化的城乡交通网和以湘江梯级开发为主的航运等3个城市的交通系统着力实施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双向融城步伐。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试点改革。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全面推进“一江两岸四港”整治和污染企业的整治与关停。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和数字化建设,大力实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两型”创建活动。全市两型社会建设各项工作全面铺开,并取得重要成效。(凌显德)
  【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 2月,国家发改委授予长株潭地区为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民用航空航天、生物产业、信息服务等5大高技术产业。湖南省发改委起草“长株潭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规划”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民用航空航天、生物产业、信息服务等领域的5个专项发展规划,同时配套建立相应的项目库。
  株洲市高技术产业聚集了占全省约20%的大中型企业,尤其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有色金属等领域,拥有一批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先进制造企业,能够为高新产业发展提供产业支撑。目前,正加快以田心高科园为核心的新能源基地、以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及金山科技园为核心的新材料基地、以董家塅高科园为核心的民用航空航天基地、以高新区栗雨工业园为核心的生物产业基地、以株洲国家高新区为基础的信息服务基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开放性的技术中心和公共配套服务中心,有效整合企业、科研院校在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为高技术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完成新材料、新能源、民用航空航天等产业基地建设专项规划,启动信息服务、生物产业等专项规划编制。
  (凌显德)
  【湘商大会】 10月27日,湖南经济合作洽谈会暨第二届湘商大会在岳阳举办。株洲市代表团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得到省政府高度赞誉,获组委会“优秀组织单位”奖。大会期间,株洲共邀请客商300多人参加株洲的园区推介专场和赴株洲考察。签约省级项目3个、市级项目16个,总投资84亿元,引进资金74.2亿元。(凌显德)
  【衡茶吉铁路开工建设】 12月28日,衡茶吉铁路建设动员大会在湖南省炎陵县沔渡镇与江西省井冈山市龙市镇交界处隆重举行,国家铁道部和两省领导出席,衡茶吉铁路正式奠基建设。衡茶吉铁路是国家两条南北铁路主动脉京广、京九两大干线的重要连接线,自湖南省的衡阳北站出发,经衡阳市珠晖区、衡南县、衡东县、安仁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等7县(区),穿越罗霄山脉,进入江西省井冈山市,接吉井线,在吉安市与京九线连接,全长210.71公里,其中湖南省境内164公里,株洲市境内11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工程概算89.45亿元。并同时建设茶陵至西文竹联络线,株洲市境内合计划158公里。工程预计2011年通车,其建成将加强京珠经济带和赣粤京九经济带的联系,扩大以长株潭为中心的湖南“金三角”地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为湖南、江西中南部经济的梯度发展奠定基础。对于湘赣粤桂等省(区)精品旅游线路的打造将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凌显德)
  【抗冰救灾】 全力以赴投入年初抗冰救灾工作。根据国家和省关于编制灾后重建规划方案,编制完成《株洲市冰冻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方案》。积极争取中央对市电力、自来水管网、交通、房屋等基础设施重建资金支持,共争取中央抗灾救灾应急抢救资金1495万元,其中用于供水管网的修复资金1345万元、炎陵地方电网修复资金150万元。
  (凌显德)
  【争取中央新增投资工作】 按上级要求,积极抓好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对接与落实。全力协调配合全市6个争资小组,积极策划申报项目、及时跟踪衔接。组织申报各类项目385个,总投资401亿元,申报资金110亿元。年内第一批1000亿元中央新增投资资金下达株洲市四大类184个项目,共3.55亿元,其中农业农村民生类资金9453.4万元,工业交通能源类项目1.71亿元,社会事业项目4114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项目4835万元。争资总量占全省比重8.85%,位居第四。
  (凌显德)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全面启动】 株洲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县和炎陵县自2002年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已累计完成1.43万公顷,营造生态林1.17万公顷、经济林0.26万公顷,涉及农民7.07万户、28.4万人。在省发改委等部门的统一部署安排下,11月,株洲市全面启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项目总投资3.22亿元,其中,国家安排专项资金1.52亿元,地方自筹资金1.7亿元,主要用于退耕还林农户的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补植补造5个方面的建设。从2008年开始连续实施8年,将建设、改造灌排沟渠1581公里,整修山塘1252口,改善生产道路662公里,改造河坝堤防48公里,新建沼气池3604口,扶持退耕农户购置节能灶具、太阳能设备8868台(套),补植补造面积0.36万公顷,新增后续产业发展基地面积0.94万公顷。全部项目建成后,可新增旱涝保收耕地0.87万公顷,年增粮食产量1.21万吨、节省退耕农户薪柴支出340多万元,可使全市6.9万户退耕还林农户收益,占全市退耕农户97.6%,可有效杜绝砍树复耕现象的发生,解决退耕农户当前和长远的生计问题。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09

《株洲年鉴 2009》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主要记载株洲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重大事件,突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情况。共设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政法、工业等30多个类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