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09》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899
颗粒名称: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分类号: D630.2
页数: 6
页码: 5-1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群在株洲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关键词: 株洲市 工作报告 王群

内容

一、攻坚克难,基本实现良好开局
  2008年,是株洲发展史上很不寻常的一年。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认真履行政府职责,加快推进“一化三基”,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实现GDP909.5亿元,增长13.4%;财政收入82.1亿元,增长2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6.7亿元,增长2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8.4亿元,增长34.6%,其中工业投资199.7亿元,增长4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837元,分别增长17.8%、15.7%。
  (一)抓机遇,经济活力明显增加
  “两型格局”基本确立。核心区、协调发展区、示范区三级布局初步形成,市区和株洲县、醴陵市的部分区域进入全省核心区,面积达1863平方公里,炎陵、茶陵、攸县成为协调发展区,云龙、天易示范区进入全省5大示范区范畴。“打造示范区、建设新株洲”的工作主题全面树立,34.41平方公里农用地变性获得国家五部委批复,为株洲未来争得了发展空间。“两型社会”建设总体实施方案、5个专业规划和湘江风光带二期、旧城改造等规划编制完成。时代大道等一批标志性工程已经启动,清水塘循环经济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批准。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61家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完成扫尾,8家建设和商贸企业、18家集体企业改革全面部署,煤气、自来水、排水等公用事业改革正式启动。在全省率先由政府支付农田灌溉水费,直接为农民减负2644万元。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试点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继铺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快推进。投融资改革不断深化。国有资产监管得到加强。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切实转变招商方式,新批外商投资企业40家,实际到位外资3.2亿美元,利用市外境内资金137.4亿元。不断拓展外贸新格局,完成进出口总额11.5亿美元,其中出口7亿美元。大力扶持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495亿元,增长14.5%,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非公企业增加到70家。
  需要特别报告的是,在国家出台扩大内需政策的第一时间,我们反应迅速,应对有力,成效明显。到去年底,衔接落实项目34个、资金5.1亿元,资金数量居全省各市州前列。
  (二)抓发展,产业优势明显强化
  一产业在巩固中提升。实现农业增加值110亿元,增长6%。粮食生产再创佳绩,播种面积389万亩,总产创历史新高,达191万吨。规模养殖取得突破,年出栏生猪万头以上养殖场16个。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上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6家,流转土地98.3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0.7%,农产品加工实现总产值113亿元,增长18.7%。唐人神100万头猪现代化屠宰流水线竣工投产。醴陵、攸县继续保持全省县域经济10强县。
  二产业在优化中壮大。实现工业增加值433亿元,增长16.3%,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7.6%,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340亿元,增长18%。实施特殊政策、特殊奖励和特殊服务,“5115”工程有效推进,15家企业完成增加值132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8.8%。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711个,增加81个,完成投入170亿元,增长30%,北汽控股南方生产基地、多晶硅、电力机车扩改、中小航空发动机基地、中材和华新新型干法水泥、中铁轨道扩能、株冶循环经济一期、株化PVC扩改等项目顺利推进。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园区平台进一步夯实,实现技工贸总收入503亿元,增长30%。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0家,争取国家、省级科技项目65项,其中国家863计划6项,完成专利申请1320件,第六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建筑业稳步发展。
  三产业在整合中放活。实现增加值305亿元,增长13.5%。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各项存款余额755.4亿元,贷款余额364.3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117.4亿元、60.5亿元。个人存款户均达到1.3万元。新入驻股份制银行3家,证券、保险、期货市场等均有新的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开始推行,市场监管力度加大,物价基本稳定,城乡贸易繁荣有序,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亿元,增长25.2%。房地产业规范发展,完成投资80亿元。旅游产业稳步壮大,云阳山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区验收。
  (三)抓环境,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城市品位大幅提升。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突出抓了四项工作:一是实施“五改工程”。改造小街小巷157条、人行道板11条,完成砼道路改沥青38条、“穿衣戴帽”工程31个、10千伏架空电力线路入地10条。二是改善城区路网。石宋大道一期、泰山西路、黄河北路、铁西南路等主次干道建设全面竣工,株洲大桥、石峰大桥维修顺利结束,天台路、长江南路、人民路、芦淞路、中心广场改造按时完成,田心立交、新塘东路、湘江防洪二期等工程有序启动,湘江五桥建设进度加快。同时,城区绿化、亮化有新的变化。三是加强城市管理。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全面铺开,月度考核排名严格到位,城区主次干道实现全天候保洁,老旧住宅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和铁路沿线的综合整治初见成效,运行市场化、管理网格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城市管理框架基本形成。四是优化交通秩序。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启动建设,限摩、限货和禁鸣措施有效实施,标线标牌、公交站点和专用车道不断完善。随着这些工作的推进,城市更加清新、更具品位,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国家暗检,有望一举成功。
  农村条件大为改善。加快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1.6亿元,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9%。推进新农村建设“十百千”工程,整合项目340个,落实资金1.2亿元。投入5.1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3.78万处,治理病险水库57座。解决了9.77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强农业综合开发,治理水土流失101.5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5.5万亩。完成工程造林15.7万亩。发放各类涉农补贴3.4亿元。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2%。新建农村安居房2300栋。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71个。在全省率先开通“12316”农民服务热线。
  交通能源大步跨越。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1亿元,创历史新高。长株高速、衡炎高速、武广客运专线顺利推进,炎睦高速、衡茶吉铁路开工建设。S321炎陵至睦村、S320茶陵至界化垄等3条干线公路基本建成。改造通乡公路339公里、通村公路1928公里。新建农村客运站15个。洮水水库建设有序推进,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顺利开工。投资4.4亿元,完成了1588个行政村的电网恢复重建和改造。新建沼气池9249个,总数突破7万个。
  环境保护大力加强。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顶住减少GDP20多亿元、税收2亿多元的巨大压力,果断关停和搬迁选矿药剂厂、化工助剂厂等污染企业和落后生产线113家(条),尤其是关闭电厂两台12.5万千瓦机组,爆破一座180米高的烟囱,在株洲环保史上写下了划时代的一笔。加快“一江两岸四港”治理,湘江株洲段水体质量保持国家Ⅲ类标准。完成了1737家服务单位煤改清洁能源工作,居民天然气用户达15.6万。大力开展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三年全覆盖”行动,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7个,其中龙泉二期已投入运行,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66%。通过努力,城区空气良好天数达到340天,比上年增加24天,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9.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砷、镉减排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任务。
  (四)抓民生,社会建设明显进步
  教育水平有效提升。教育强市全面启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全部免除,惠及学生29万人,资助贫困学生4.2万人。“普九”化债工作有序开展,新建农村合格学校50所。职业教育不断壮大,株洲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水平被教育部评估为优秀。教育创新力度加大,城区普通高中“小班化”教学经验在全省推广。
  卫生体系不断健全。医疗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市中心医院和中医院、中医伤科医院综合大楼如期开工;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2所,所有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任务全部完成;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行,参合率达91.9%,发放补助1.6亿元,17.1万名农民受益。重大疾病防控机制不断健全,免费进行手足口病防治以及问题奶粉患儿的筛查和治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处置。第四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保障力度持续加大。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8万人,新增城镇就业5.8万人,继续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征缴力度进一步加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实施。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3.9亿元、廉租住房补贴1800万元,投资1.2亿元的首个廉租示范小区开工建设。新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0所,实现每个乡镇拥有1所敬老院。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分别达到每月220元、45元。
  其他事业繁荣有序。成功举办合唱节、读书月和炎帝陵公祭典礼。在全国率先建成100个乡村大舞台,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活动场所。市广电中心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加快推进,1.6万人的“收视难”问题得到解决。圆满承办省第三届大众运动会,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新档案馆建成启用。认真落实农村计生家庭奖励和扶助政策,符合政策生育率92.57%。募集慈善资金1.1亿元。投入9201万元,帮助6.5万人脱贫。妇女儿童、气象、市志、助残、老龄、民族宗教等工作有序开展。
  社会管理得到加强。合泰、龙泉地区“三合一”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严格责任落实,实施“科技兴安”,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整治,社会大局平稳可控。启动“法制株洲”建设,认真开展“大接访”活动。健全预案体系,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积极开展和谐社区、文明社区创建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居(村)民自治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全面落实了省、市实事任务。
  这一年,政府自身建设同步加强。承办人大代表建议275件、政协委员提案317件,办结率和见面率均为100%,满意率99.3%。建成“数字株洲”指挥中心和市政府门户网站,所有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机关实现网上公文传输。落实行政程序有关规定,工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代理制已经实施,限时办结制度开始建立。新闻发布工作规范推进,政务公开力度不断加大。加强公务员培训考核,队伍素质有效提高。加大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力度,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国防、民兵预备役、人防等工作扎实推进。
  回顾2008年工作,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就是执政者的成就感,想群众所忧,急群众所盼,解群众所难,一切工作始于群众需求、终于群众满意;必须激情工作,规范管理,状态决定行动,制度至高无上,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批评,以奋发有为推动科学跨越,以科学规范提升管理水平;必须勤政廉政,依法行政,勤廉乃为政之本,行政必须依法,爱岗敬业、勤勉为民,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光明磊落行使权力。
  各位代表!2008年,我们经历了风雨,见证了彩虹;付出了艰辛,赢得了发展。面对年初的罕见冰灾、下半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取得的成绩十分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株部队官兵和全市人民,向关心支持株洲发展的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基础还不坚实,发展速度还不够快;环境问题依然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巨大;社保体系还不健全,一些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安全隐患没有彻底消除;推动科学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政务环境亟需优化;等等。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解决。
  二、提振信心,科学谋划今年工作
  2009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相伴的一年,也是推进本届政府工作的关键一年。挑战给人压力——从全球看,金融危机已经演变为经济危机,美国、日本和欧元区经济陷入衰退,市场信心严重不足;从全国看,外需压迫内需,保增长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下行风险加剧;从全市看,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显现,房地产、有色、化工、陶瓷等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机遇催人奋进——其一,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较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正在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必将为经济增长提供坚强保障;其二,国家启动以交通、能源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株洲享有“两型社会”建设等六大国家层面的政策,产业结构与国家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契合度较高,必将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坚定信心迎挑战,抢抓机遇谋发展。我们将按照市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的“目标不变、速度不减、标准不降”的要求,突出在“保增长、强基础、调结构、促民生”上下大力,使2009年成为基础建设年、招商引资年、管理效益年。保增长——就是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既立足实际,又强调可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弯道超车”,“跳起来摘桃子”,以保增长来保就业,保收入,保统筹。强基础——就是把强化基础设施、加强基础工作、发展基础产业作为保增长的根本路径。继续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历史机遇,多谋长远,多争资金,多上项目。调结构——就是把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业布局结构和消费结构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推进产业高端化、产品终端化、企业规模化、布局集中化、消费多元化。促民生——就是把帮助群众解决利益问题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量力而行,确保尽力而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扣“两型社会”建设主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为实现“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GDP增长12.5%,跨过千亿元大关;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都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力争突破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下降5%以上;各项事业都有新的进步。同时,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突出抓好十大基础工程、十大产业项目、十件民生实事。
  十大基础工程是:1.推动岳汝高速醴炎段开工,构筑区域高速圈。2.推动衡茶吉铁路加快建设和泉南高速茶陵段尽早启动,打造湘赣边界交通枢纽。3.开工建设迎宾大道,拓展城市东大门,带动云龙生态城建设。4.开工建设炎帝大道,畅通城市南大门,拓展河西新城。5.建成时代大道,完善城市北大门,推动长株潭三市融城。6.启动建设职教园,打造城市新名片。7.基本完成市中心医院主体工程,优化医疗资源布局。8.实质性启动湘江风光带建设,提高城市品位。9、改造炎帝广场,启动天台公园建设,方便市民休闲。10、建成6个污水处理厂,提前一年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十大产业项目是:1.电力机车扩能过100亿元工程。2.唐人神1000万头生猪产业化跨100亿元工程。3.时代新能源、新材料过50亿元工程。4.加快建设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5.加快建设北汽控股南方生产基地。6.完善长株潭国家航空航天高技术产业基地。7.开工建设中国釉下五彩陶瓷创意产业园。8.千金二期竣工投产。9.湖南创科1500吨多晶硅投产。10.株冶循环经济一期投产、二期开工。
  十件民生实事是:1.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万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农民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3.9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2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2.完善社保体系。启动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试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6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人数达到36万人。3.实施安居工程。新建农村安居房1000栋;新增廉租房8万平方米。4.发展教育事业。资助家庭贫困学生1.55万人;实施“阳光体育工程”,新建12个塑胶运动场。5.加强农产品流通管理。新建改造农贸市场20处;城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8%以内。6.改善农民出行条件。全面完成通乡公路改造,实现村村通公路;新建农村客运招呼站160个。7.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落实城乡低保标准,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8.推广清洁能源。农村新建沼气池7000个;市区全面推进煤改气。9.维护饮水安全。帮助8.35万农村人口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力争启动城市第二水源建设。10.改善市区环境质量。新增城区绿地面积50万平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68%、100%。
  三、突出重点,加快推进经济建设
  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重中之重是突出“两型社会”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推进改革开放。
  坚持示范引路,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突出规划引领。进一步完善总体实施方案,编制完善核心区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等总体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以规划为引导,带动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突出示范区建设。云龙示范区,重点是按照世界一流标准、代表未来城市发展方向的要求,实质启动云龙生态城可持续发展中英合作,高起点、高水平编制规划,做好红楠大道、林东路的前期工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清水塘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做足做活土地变性文章,开展首期污染土地综合治理,退出“两高一资”产能,加强“三废”治理,启动铜霞路的建设,完善路网结构。天易示范区,重点是依托高新区、欧洲工业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武广客运站片区和新马片区建设。协调发展区,重点是发挥比较优势,改善基础设施,为丘陵山地发展现代农业积累经验。同时,积极抓好示范社区、示范学校、示范道路建设。突出双向融城。以高速公路、城际干道、一体化的城乡交通和湘江梯级开发为支撑,推动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北接长沙、西连湘潭步伐,实现三市资源共享,通讯同区号同费率。
  坚持产业兴市,推进新型工业化。要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实施“5115”工程,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构筑以“两型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具体是四个“两手抓”:一手抓产业旗舰,坚定不移实行特殊政策、特殊奖励、特殊服务,推动“5115”企业产能和效益实现突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一手抓中小企业,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土地和资金困难,培育壮大一批骨干民营企业和高科技、高效益企业,壮大非公经济。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着力政策创新和资源整合,推进节能降耗减排,全力打造交通装备制造、有色冶炼及深加工、服饰加工与贸易、健康食品、陶瓷、烟花等优势产业集群;一手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装备、多晶硅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促进优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尽快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造就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一手抓园区平台建设,支持高新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和陶瓷创意产业园做大做强,加快打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等特色园区,支持各县市发展工业园区和工业小区;一手抓服务环境建设,创新政务服务,优化发展环境,营造“企业围着市场转、政府围着企业转”的“洼地效应”。一手抓传统三产业的提升,改造升级商贸业,支持发展房地产业,培育新的经营业态和产业形态,加强旅游景点建设,打造炎帝陵、106国道、城郊休闲风光带“一点一线一带”旅游产业长廊;一手抓现代服务业的壮大,突出发展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业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提升对新型工业化的服务能力。
  坚持城镇带动,推进新型城市化。按照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坚持“内提外拓、统筹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一提两改三化四创”,加快形成“一体三极、一圈三环”的城市发展新格局。一提,就是提升城市品位;两改,就是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和城郊集体土地利用改革;三化,就是城乡一体化、管理精细化、运作市场化;四创,就是大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一体三极”,就是用“织补”理念提质改造旧城区,突出“一江两岸四港”,实质性建设湘江风光带,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向北加快田心立交、长株高速、迎宾大道、时代大道和红楠大道、林东路的建设,提升改造红旗路,推动云龙生态城的发展;向西抓好武广客运专线株洲站建设,开工珠江北路,延伸株洲大道,完善栗雨工业园路网,拓展河西新城;向南推进枫溪——伏波大道建设,壮大董家塅高科园,打造枫溪新城,带动渌口、三门、雷打石“两江三镇”区域发展。同时,加快县城和小城镇提质扩容,重点建设炎陵霞阳生态古镇、茶陵云阳交通古镇、攸县梅州古镇和网岭能源新镇、醴陵均楚物流新镇等一批区位较好、实力较强、辐射能力较强的中心镇。“一圈三环”,就是建成衡炎高速、长株高速,加快建设炎睦高速,开工建设岳汝高速醴炎段、泉南高速茶陵段,构筑两小时通勤半径的区域高速圈;尽早建好湘江五桥,形成城市的内环;推进王家坪立交、东环北路等项目建设,完善城市的中环;争取醴潭高速南下,形成城市的外环。同时,更加注重功能配套,重点改善城市路网,实行公交优先,提升市政保障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更加注重规范管理,重点是深入推进城市“美化、绿化、亮化、数字化”工程,积极开展“穿衣戴帽刷漆”、“拆围透绿栽树”,大力整治“灯饰广告店牌”,拆除主次干道临街建筑防盗窗网,建设智能防控体系,打造“平安株洲”;更加注重高效经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整合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事务,组建水务集团。
  坚持统筹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新农村建设统揽“三农”工作,更加重视农村基础设施,更加重视农业基础地位,更加重视农民增加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努力实现“村庄美”。抓住国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进一步抓好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电力、通信和广播电视建设,落实家电下乡政策,改善农村生产和消费环境,完善文化、教育、科技、医疗等服务体系。重点抓好2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真正起到示范作用。建成网朱公路,完成S313醴陵至株洲县、S321炎陵至睦村、S320茶陵至界化垄等3条干线公路扫尾工程;建成醴潭高速株洲东互通至云田、衡炎高速安攸互通至攸县连接线;启动S315龙下至攸县、S322资兴至牛岗排、醴潭高速芷线桥互通至渌口等3条干线公路建设;力争启动106国道炎陵至槽里段、省道S211株洲段建设。完成80座中小型水库病险治理,抓好桐坝水电站、洮水水库、酒埠江灌区等大型水利设施建设,开展洣水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实现“村民富”。稳定种植面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稳产增收。科学布局、体现特色,抓好106国道沿线和城郊休闲农业两大产业带建设,建成一批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发展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抓好培训,就地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让务工农民“离土不离乡、致富不离村”。支持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乡风文明,努力实现“村风好”。加强社区建设,强化基层组织,落实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加强法制教育,繁荣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培育现代农村新风尚。
  坚持先行先试,推进改革开放。改革方面,重点是按照国家批复的长株潭城市群综改方案要求,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机制,率先形成城市发展的新模式,率先积累传统工业成功转型的新经验。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启动城市四区农民转城工作,加快城中村改造,逐步实现农民变市民、村庄变社区、土地变国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和网上办公。基本完成已启动的工业企业、集体企业、建设和商贸企业改革。大力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出台农村土地和集体林权流转实施办法,推动流而有向、流而有序、流而有效。落实成品油价格改革举措,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开放方面,重点是做好产业承接工作,着力解决土地、资金、能源等瓶颈制约,加强与央企对接,努力推动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在项目、技术、金融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增强招商实效,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完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探索公司化招商模式,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争优势产业招商、重大项目招商取得突破。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高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进一步深化对外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带动产品和劳务输出。积极发展与国内外城市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完善创业平台,健全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环境,鼓励、引导和支持一切有创业愿望和能力的企业、个人创新创业。
  四、以人为本,全面抓好社会建设
  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加强社会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致力打造“民本”政府。
  推进科教先导。健全科技创新投入增长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依托湖南工业大学、株洲高新区等创新平台,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动轨道交通、电动汽车、风电装备三大战略联盟取得实质性进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培育创新型企业,打造创新型城市;重视基础研究,抓好科普工作,鼓励自主创新,提高城市软实力。强化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地位,切实抓好各级各类教育,提高人民满意度,推进教育强市进程;加强学校品牌和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名校、名师、名校长。
  着力文化提升。倡导核心价值。坚持社会主义取向,着力培育和铸就株洲精神,增强全市人民的归属感、向心力。夯实文化载体。加快推进炎帝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新建改造市规划馆、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河东体育馆,大力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为城乡居民文化休闲创造条件。打造文化品牌。围绕群众文化、炎帝文化、陶瓷文化和服饰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挖掘文化内涵,繁荣文化创作,开发文化精品。活跃文化生活。创新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军营文化和广场文化等文化形式,抓好建国60周年庆祝活动以及读书月、炎帝节、服饰节、周周乐和“五下乡”等,引导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培育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休闲等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发展各项事业。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着力完善疾病预防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市中心医院、中医院、人民医院、伤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建设。巩固广播电视“村村通”成果,全面建成广电中心,打造全省一流的广播电视阵地。广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努力办好市第十一届运动会。深入开展“扫黄打非”,繁荣新闻出版事业。抓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地方志、档案等各项工作。
  提高保障水平。突出民生之本,把促进就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就业服务和援助体系,特别注重解决返乡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就业困难。做实民生之依,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险扩面措施,加快实现城镇从业人员的养老、医疗和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全覆盖。强化民生之助,加大项目、产业、智力、技能扶贫力度,帮助更多困难群众脱贫致富。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提高残疾人保障水平。大力发展妇女儿童、社会福利、慈善、法律援助等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工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坚决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严格落实“五个一律不批”,切实把好新建项目环保审批关。深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全面推进“一江两岸四港”整治,着力把湘江打造为“东方莱茵河”,把四港打造成城市亮丽的风景线,力争城区空气良好在330天以上,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8%以上。加强农村污染防治,严控重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向农村转移,妥善解决规模化养殖的污染问题。继续抓好植树造林,完成10万亩工程造林任务。注重节地、节水、节材,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开发整理,集约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
  加强社会管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监管整治,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继续抓好“法治株洲”建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坚持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妥善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完善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社会信用和担保体系,严厉打击制假售假、欺行霸市、商业欺诈等不法活动。加强税收征管,推进依法治税。搞活金融,加快创建金融模范市。大力推进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加强城市社区管理,扩大农村社区试点范围。同时,加强国防教育,做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力争夺取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五、首重执行,努力加强自身建设
  历史的使命感和现实的责任感,让我们清醒认识到,必须加强政府建设,提升执行力,才能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
  加强民主法制。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不断改进政府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规章,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提高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执法裁量权。充分重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参政议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让人民群众更广泛地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
  完善体制机制。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宽广视野把握大势,以战略思维谋划全局,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走势和微观变化,及时发现和把握倾向性问题,突出决策的前瞻性,提高决策的准确性,避免决策的盲目性;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完善精简效能的执行机制。善于运用现代手段管理政府事务,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精简行政机构,优化行政流程,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能交叉、责任不清等问题。完善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加大政绩考核力度;严格兑现绩效考核结果,适当拉开分配档次,着力营造“能上也能下”、“能进也能出”的公务员管理和激励机制。完善权责统一的问责机制。进一步规范职责范围和运行程序,制定详细的效能目标,切实搞好目标分解;按照“不负责,就问责”的原则,做好行政行为评议,推行电子监察,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权责明晰、落实得力。
  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以重点带全局的思想。善于“弹钢琴”,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轻重缓急,以重点突破带动各项工作落实。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讲大局、讲服从,保重点、保民生,增强整体作战能力。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坚决杜绝铺张浪费之风,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成事,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管理效益。牢固树立清正廉洁的思想。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对公共支出、重点工程、专项资金的监察和审计力度,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塑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09

《株洲年鉴 2009》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年鉴主要记载株洲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重大事件,突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情况。共设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政法、工业等30多个类目。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群
责任者
王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