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871
颗粒名称: 炎陵县
分类号: F127.9
页数: 4
页码: 378-38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炎陵县的概况、首届中华茶祖节在炎陵县隆重举行、炎帝陵一期续建工程建成、炎陵县人民医院与省人民医院合作办院、教育强县三大举措、炎陵县再获“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炎陵县

内容

中共炎陵县委书记 李晖
  副书记 周建光 潘才良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姚永告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章文才
  县委常委、副县长 戴诗平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廖少军
  县委常委、副县长 欧阳鹏志
  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刘会才
  县委常委、九龙工业园
  工作委员会书记 饶祥明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勇明
  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 丁光辉
  县委常委、统战部长 黄建中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崔家盛
  县委常委 左华荣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古友发
  副主任 万月华 曾筱萍
  张若平 陈书德
  李润生
  县人民政府县长 周建光
  副县长 姚永告 戴诗平
  欧阳鹏志 盘淑芳
  王衡酃彭志
  邓绍宏 盘晓文
  政协炎陵县委员会主席 李秋明
  副主席朱新华 王爱祖
  赖春秀 肖学菊
  罗光杰
  县人民法院院长 刘仕明
  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刘永初
  【概况】2009年,炎陵县辖15个乡镇,1个乡级农场。土地总面积20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83万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83.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85365人,其中城镇人口5.92万人。人口出生率13.71‰,人口自然增长率6.29‰。年内最高气温38.1℃,最低气温-5.2℃,年降雨量998.5毫米。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亿元,增长15.6%;财政收入2.6亿元,增长2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亿元,增长38.8%;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7亿元,增长62.1%;规模工业增加值6.15亿元,增长36.7%;实际利用内资6.07亿元,增长8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3亿元,增长2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574元,增长11.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73元,增长2.3%。其中,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规模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内资5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位列全市第一。
  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全年共争取到位项目64个,项目资金6448万元。组建工业、旅游招商小分队进行专业招商。引进中机铸造、光大服装、神龙福地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合同利用资金30.6亿元。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出台工业企业“特别保护期”等系列优惠政策。实现工业总产值27.5亿元,增长2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8亿元,增长34.3%。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增至52家,产值过亿元企业达5家。启动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九龙工业园完成工业总产值15.06亿元,上缴税收3314万元,分别增长48.8%、24.3%,被授予省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市5个县市园区第二位。新投产电站11座,新增装机容量1.3万千瓦,全县总装机容量达19.93万千瓦。旅游经济逆势上扬。全年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2亿元,分别增长52%和47%。成功举办2009’中华茶祖节暨祭炎帝神农茶祖大典、海内外道教界公祭炎帝大典等大型祭祖活动,中央电视台等100余家新闻媒体“聚焦炎陵”采访,全国百家知名旅行社到炎陵踩线。入选“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大众最喜爱的湖南旅游目的地”、“中国十大文化休闲旅游县”。完成炎帝陵一期续建工程、红军标语博物馆主体工程建设。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44亿元,增长5.1%。全部农作物播种面积20430公顷,增长6.8%。粮食播种面积15490公顷,增长6.9%。全县粮食总产量92860吨,增长5.3%。获省“粮食清仓查库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核换发工作全面完成,耕地流转1000公顷。名优茶基地面积突破166.67公顷。1.33万公顷笋竹标准化生产基地经农业部验收正式授牌。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9家。“酃县白鹅”实现株洲市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零的突破,“酃县白鹅”保种场晋升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福来喜鹅业深加工基地建成投产。大院乌龙茶、霞阳神农铁观音获第八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江陵木业正式投产,成为全国最大的三层齿接板生产基地。
  城乡环境明显改观。境内首条高速公路——衡炎高速建成通车,G106牌坊至县城段升级改造全面完成,炎睦高速、炎陵高速、炎汝高速、衡茶吉铁路、G106县城至桂东槽里段改造等全面开工。全面启动中国旅游强县、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炎帝陵AAAAA景区、神农谷AAAA景区创建工作,创建国家卫生县城顺利通过省技术评估,中国旅游强县、省级文明县城、炎帝陵5A景区、神农谷4A景区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完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第五次总体规划修编、县城总体风貌设计、全县村庄布局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县城镇重点工程完成投资3.05亿元,九龙大道竣工通车,炎陵文化广场、湘山滨水景观、接龙桥景观、草坪河城市防洪工程、小街小巷改造、县府路和炎帝陵神农大道风貌改造全面完成。给水扩建一期工程建成运行。垃圾中转站、公厕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成通畅工程68.6公里。中村至沔渡11万伏高压线路竣工运行。完成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个,战备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完成。全面启动“四线六镇”的“四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和“三边”(路边、城边、水边)造林绿化工程,主要旅游干道沿线的村庄环境和面貌明显改善。获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县”称号。关停不符合“生态立县”要求的企业3家,工业废水达标率70.09%;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城市环境得到有效整治。国家级生态县建设规划顺利通过省级评审;全年绿化造林1.67万公顷;荣获“中国绿色名县”称号。
  体制机制逐步理顺。林业体制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逐步将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全市率先运行林业要素市场,成为株洲首个林地林权抵押贷款试点县。大力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如期实现“国网托管”。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初见成效,成立城市管理局。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成功创建市级金融生态达标县。县信用联社获批省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实质性运作城投公司和国资公司,组建信用担保公司,实现融资1.537亿元。
  社会建设全面加强。强力推进教育强县,设立炎陵教育发展促进金;成功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长沙市一中合作办学;建设合格学校5所,实施中央投资初中工程3个,完成中小学校标准课桌椅一期工程,启动“校安工程”和多媒体“班班通”工程;“普九”化债全面完成;成功申报创建省示范性县级职业教育中心;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获省优秀。文体事业蓬勃发展,再次获“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全面完成。卫生事业成效显著,县人民医院与省人民医院成功合作办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市首创“银行代缴筹资模式”,2009年参合率达95.6%,住院补偿率达42.87%。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计生工作保持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获评省“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工作先进单位”。双拥共建活动深入开展,连续36年38次无责任退兵。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完成县城4个社区居委会服务大楼建设。第七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首次实行居民直选。省市为民办实事全面或超额完成。新建改造廉租住房414套,建成农村安居房140栋。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面落实县级领导督办重点信访责任制和“县长接待日”制度,畅通民众诉求渠道,全年共受理来信来访3549件次。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成立人民防空办公室。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公安队伍满意度及群众安全感民意调查排名全省第六。综治考核名列全省第7,比上年上升10位。
  存在的问题:一是县域经济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二是产业规模偏小,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三是招商安商的合力还不强;四是支撑炎陵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多,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还不快;五是财政收入结构还不优。
  【首届中华茶祖节在炎陵县隆重举行】4月10日上午,国内外茶叶界行业领导、知名专家、教授,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等5000多人,聚集在茶祖炎帝神农氏安寝地炎帝陵,隆重举行“中华茶祖节暨祭炎帝神农茶祖大典”。这是五千年来中华茶人、世界茶人举办的首次祭奠茶祖活动。此次活动由省政府、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单位主办,株洲市政府承办。此次祭祖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黑茶、黄茶、绿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类名茶作为供品参与祭祀活动,另有20多种名茶作为祭品进行展示。在歌祭部分800余名青少年组成的合唱队,演唱了《炎帝颂》、《神农茶歌》。下午,“中华茶祖神农文化论坛”在炎陵县举行。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弘扬茶祖文化,发展茶叶产业”这一主题,分别发表有关茶文化、茶祖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形成并通过了《茶祖神农炎陵共识》。共识主要包括:神农氏是“茶祖、茶叶始祖”;正式确立每年谷雨节为“茶祖节”,即中国茶节;倡议在炎帝陵建设一个中华茶祖神农文化博物馆与茶文化观光园。
  【炎帝陵一期续建工程建成】6月10日,炎帝陵一期续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重阳公祭正式投入使用,工程总投资6600万元。
  2009年,为进一步完善炎帝陵景区配套设施、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构建便捷的交通网络,把炎帝陵打造成为“寻根祭祖圣地”,株洲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炎帝陵一期续建工程。工程包括:祭祀大道按中轴线延伸300米左右,入口处和衡炎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交通环道,以田园风光和园林设计为主的景观工程,沿祭祀大道两侧增设不同时代的文化工程项目。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文化工程项目,包括:入口广场中心设立炎帝群雕像;入口广场两内侧两旁各立1座汉石阙门;入口广场至鹰鹿广场祭祀大道两侧,立5对、共10根五谷石柱,采用浮雕形式,雕饰五谷图案;鹰鹿广场两边绿地分别竖立神鹰、仙鹿雕塑;朝觐广场4个角处立4座唐灯;朝觐广场至祭祀广场两侧安放九鼎九簋。与已建成祭祀广场栏板镌刻百草图案,清代风格的神农大殿,形成炎帝陵“西汉有陵、唐有奉祀、清定形制”的发展轨迹。
  炎帝陵一期续建工程的建成对于弘扬炎帝精神,发扬炎帝文化,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民族情感,助推炎帝陵创5A景区和炎陵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炎陵县人民医院与省人民医院合作办院】8月21日,湖南省人民医院与炎陵县人民医院两院正式签署对口协作协议,省人民医院作为全省属唯一一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将向炎陵县人民医院选派院长、业务院长及医疗专家,从医院管理、专科发展、人才培养、服务理念等方面全方位提升炎陵县人民医院水平。10月,在省卫生厅、省人民医院及炎陵县委、县政府的全力配合下,省人民医院选派的胡朝晖、梁力晖赴任炎陵县人民医院院长与业务副院长,省人民医院同时派出肝胆外科、骨科、普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护理管理、B超、检验科等10名专家支援炎陵。12名支援专家到达炎陵后,从开展医疗新技术、培训医务人员、下乡义诊、改善医院服务、规范护理管理等工作入手,3个月时间使炎陵县人民医院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使炎陵县的老百姓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享受到省城级别三甲医院的服务。
  【教育强县三大举措】9月6日,炎陵县召开推进教育强县工作专题会议,推出兴教三大举措:一是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以上资金作为“教育发展促进金”,并广纳社会捐助,对长期扎根山区,为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重奖。设立“政府人才奖金”,每年重奖一批名师、名校长和学科带头人。二是3年投入700万元,启动“多媒体进教室”工程,力争在全市率先建成农村信息化学校;在各学校班级装备多媒体,其中一期将投入200万元,年内把多媒体装备到小学1~3年级。同时启动农村教师工作周转用房建设项目,让教师安心扎根山区。三是政府与名校合作办学。有着“千年学府、百年师范”之称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最早的公立中学长沙市一中,分别与炎陵县政府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对口援助炎陵县一中办学协议”。今后,炎陵县多所学校将加挂“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牌子,并由第一师范学院选派优秀教师义务领办1~2个实验班。同时,第一师范学院每年免费为炎陵县培训教师50名、每年与一线教师进行2次以上交流或挂职锻炼。
  【炎陵县再获“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9月25日,炎陵县顺利通过文化部的各项考评,获“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这是炎陵县1991年之后再次获得此项荣誉称号,也是株洲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近年来,炎陵县紧紧围绕“文化提升”的发展战略,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力举措,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是大力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二是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炎帝陵”祭典、“炎陵三人龙”、“炎陵客家山歌”、“苏区歌谣”、“炎帝传说”等分别成功入选国家级首批、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株洲市首个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金牌县”。三是开展“炎陵情”联欢晚会、亲子读书等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四是按照“以旅游服务为龙头,舞活炎陵文化产业链”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不断加强“炎陵风情”文化园设施建设,提高表演质量,向游客展示炎陵丰富的炎帝文化、客家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
  【“酃县白鹅”入选“国家地理标志”】10月,农业部发布公告,由炎陵县兴农养殖协会申请登记的“酃县白鹅”,经该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评审和公示,完全符合相关规定,准予登记,并允许其在农产品或农产品包装物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依法实施保护,实现了株洲市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零的突破。11月21日,“酃县白鹅”保种场晋升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
  “酃县白鹅”是湖南省唯一列入《中国家禽品种志》的优良鹅种,国家农业部已将其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7年被选入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炎陵县拥有草地26.67万公顷,发展白鹅产业具有先天优势。近年来,炎陵县把白鹅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培育。通过给予农民养鹅种苗资金补助,给予规模养殖户建设鹅舍信贷支持,给予鹅业企业在用地、用电、融资、项目立项等方面扶持,培育发展了湖南福来喜鹅业等龙头企业,白鹅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发展养鹅农户6000户,种鹅2.5万羽,年出笼商品鹅90万羽。由福来喜鹅业投资新建的首家白鹅产品加工基地已正式投产,标志着“酃县白鹅”建立了从种苗、养殖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
  【炎陵入选“中国十佳绿色城市”】11月13日,第二届“中国十佳绿色城市”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炎陵县成为全国5个入选城市之一。本次活动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机构支持,第二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国际论坛组织。经过自荐或推荐、组委会预审、网络公投和专家评委会评审,炎陵县与广州市、山东省日照市、北京市石景山区、云南省个旧市一起,在“提名百强榜”中脱颖而出。
  炎陵县拥有83.5%的森林覆盖率。多年来,炎陵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以炎帝陵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业,以小水电、竹木加工等为主的无烟工业,以炎陵白鹅、无公害蔬菜等为主的绿色农业。
  【炎陵地方电网成功由省电力公司代管】12月17日,湖南省电力公司代管炎陵县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签约仪式在炎陵举行。这标志着炎陵县沿用了几十年的“自发自供”电网管理模式终结,从此进入湖南电网大家庭。
  炎陵已并网发电的小水电站有130座,装机总容量达19万千瓦。依托小水电优势,逐步形成自发自供地方电网。近年来,炎陵新上建设项目增加,经济发展加快,仅九龙工业园就已落户企业6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家,全县形成冶金、建材、陶瓷、玻纤、棉纺、超硬材料、农林产品加工等产业,用电负荷剧增,加上山区小水电发供电不均衡、电网建设滞后,供用电矛盾日益突出。2008年6月,炎陵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电力体制改革,经过与省电力公司协商,双方同意由省电力公司代管炎陵县电力公司。省电力公司将对炎陵电网实行统一规划、建设、调度和管理,并由省公司分期分批下达电网建设与改造资金,在3~5年内完成炎陵农村户表改造。居民生活、非居照明、商业、非普工业、星级宾馆及除工业园以外的大工业用电电价,实行2年过渡期,2年内达到省电网统一目录电价。工业园、矿热炉、化工企业用电电价实行5年过渡期,逐年调整并缩小与省电网目录电价差异。
  【“特别保护期”政策助推企业发展】4月,为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帮助企业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炎陵县出台对全县工业企业实行“特别保护”的政策。规定对县城所有工业企业在特别保护期间,原则上实行不检查、不罚款、不收费、不关停的“四不”政策。同时,合理调低规模以上企业的电价,严格执行增值税低扣政策,积极推行各种贷款业务,在电力、财税、信贷等各个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帮扶力度。并成立工业企业协调服务小组,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此项政策的出台有效地调动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7.46亿元,增长2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8亿元,增长34.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突出成绩】2009年,炎陵县全面启动林改工作,以主体改革带动配套改革,以配套改革促进主体改革,重点在确权发证和保护林农根本利益上着力,突出实际,创新思路。成立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村组均成立相应林改工作机构。县林业局重新设立机构,核定职责、编制和岗位,建立管理、执法、服务于一体的新型林业运行机制。350多名事业人员通过竞聘上岗,分流60多人。同时,为切实转换职能,解决“收费养人”问题,县财政将林业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纳入预算。组建县林业要素市场,搭建林权和林产品交易、流转、融资平台。引导农民通过林地流转、入股、合租等形式,共成立油茶、黄桃、楠竹专业合作社10多个。吸引社会资本2亿元投入林业。林工产业年总产值突破14亿元,税收增幅达150%,带动社会就业2万多人,林农收入明显增加。年底,基本完成应发证山场的现场核实、到户勘界、勾图、四至签字等外业任务,85%以上的应发证山场的明晰了产权,输机打证12万多公顷,发放新证8万多本。综合进度位居全省前列,在省委林业工作会议上作书面典型材料介绍。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株洲年鉴 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09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唐泽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