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868
颗粒名称: 醴陵市
分类号: F127.9
页数: 7
页码: 365-37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醴陵市的概况、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亮相首都博物馆、“盛世中华”对瓶赠泰国总理、醴(陵)茶(陵)高速破土动工、全力打造醴陵大道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醴陵市

内容

中共醴陵市委书记 谢清纯
  副书记 冯建湘 罗绍昀
  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徐林娟
  市委常委、工业园书记 杨龙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苏涛
  市委常委、副市长 易顶峰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刘伟
  市委常委、人武部政委 贺建军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林伯芝
  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 刘正平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 罗立新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周建新
  醴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李理
  副主任 李运波 刘跃峰
  冯志明 李亿平
  刘苏朝
  醴陵市人民政府市长 冯建湘
  副市长 苏涛 易顶峰
  汤云辉 李忆湘
  李荣佳 廖宏力
  政协醴陵市委员会主席 陈立耀
  副主席 张建辉 汪孝凡
  乔德良
  程轶辉(兼)
  唐青柏(兼)
  醴陵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主任 郭向晖
  醴陵市人民法院院长 高建明
  醴陵市检察院检察长 李大
  【概况】2009年,醴陵市辖城区管理委员会1个,街道办事处4个、乡镇26个(其中乡8个、镇18个),行政村342个、居委会56个(其中17个社区居委会)。全市总面积2157.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6.3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21.2万人。全市实有耕地面积3.48万公顷。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104.55万人,全年出生11285人,计划生育率89.85%,人口自然增长率6.98‰,比上年降低1.6个千分点,人口出生率11‰。
  2009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全市暴雨、洪涝、干旱、高温、雷电等天气气候灾害均有发生,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全年年平均气温18.4℃,高于常年平均值0.9℃,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六高值,是第13个气温持续偏高年份。年最高气温39.2℃,年最低气温-2.8℃。全年总降水量为1439.5毫米,比上年偏多39.4毫米。全年总日照时数为1708.0小时,比上年偏少106.7小时。
  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和“争一进百、科学跨越”的战略目标,坚持“保增长、扩内需、强基础、调结构、促和谐”的工作方针,千方百计保增长,尽心尽力保民生,全力以赴保稳定,坚持不懈抓作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好于预期、好于上年,跨上了历史的新台阶,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前五强。醴陵市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全国优秀平安畅通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位居全省县级第二;被评为“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红旗单位”、“全省学前三年教育先进县(市)”、“全省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县级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优胜单位”、“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优质服务县(市)”、“湖南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市)”、“湖南省水利建设先进单位”,首夺“芙蓉杯”;成功创建“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示范县”、“株洲市金融生态模范达标县”,成功争取沪昆高铁在醴陵建站,成功举办耿飚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历史的釉光”首博展和台湾釉下五彩瓷珍品展等活动。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7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值按现价统计,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5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0.88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39亿元,增长14.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21856元,比上年增加2409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5.0:58.1:26.9调整为13.4:57.1:29.5。财政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4.2亿元,增长20.0%。其中,上划中央两税4.42亿元,增长6.7%;上划所得税0.74亿元,增长3.7%;完成一般预算收入9.04亿元,增长29.6%。一般预算支出17.81亿元,增长24.6%。2009年,全市
  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步伐,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提质增效和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确保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28亿元,增长5.6%。其中,农业产值19.03亿元,林业产值2.33亿元,牧业产值19.95亿元,渔业产值1.5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9亿元。粮食生产形势大好。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8846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729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达47.32万吨,增长7.1%,其中稻谷产量45.15万吨。林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退耕还林面积466.7公顷,人工造林面积1400公顷;完成中幼林抚育间伐面积5.33万公顷,低效林改造面积2.67万公顷,义务植树和四旁植树230万株。养殖业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9.61万吨,增长9.3%,出栏肉猪112.68万头,比上年增加3.51万头;出栏羊31.63万头,比上年增加2.06万头;出笼家禽681.15万羽,增长5.3%;水产品产量达1.96万吨。加大支农投入力度,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年改造县乡公路27.2公里,水泥(沥青)硬化乡村道路175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新建、整修配套、清淤各类水利工程10680处,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座,增强了农业防汛抗旱能力,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3433万公顷。完成双季稻机耕面积6067万公顷,机械植保面积1467万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6千公顷,机械收割面积55.3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5.7万千瓦,增长7.8%。投入1905.58万元,建设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42545人的饮水困难。新建农村沼气池3610个,清洁能源的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年内,集镇建设进一步提速。王仙镇、黄达咀镇、均楚镇被列为株洲市重点镇;石亭镇、船湾镇、孙家湾乡和官庄乡成为全市重点乡镇。移民工作有效推进。全市共有享受扶持移民18613人,其中三峡移民375人。全年发放后扶资金1088.03万元,投资880万元完善了移民居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88万元,安装直播卫星设备168套,解决了5个自然盲村(24个自然组)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年末全市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目标。
  2009年,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支柱产业更优更强,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44.78亿元,工业经济拉动GDP增长8.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2.5%,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1.9%,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67.59%,比上年提高38.2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71.8%,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96%,省级园区规模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0.2%,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60.22%。由农业部花炮检测中心(醴陵)制订的《烟花爆竹机械滚筒造粒机》、《烟花爆竹机械引线机》、《烟花爆竹机械爆竹插引机》AQ4107~4112等6个花炮机械行业标准,于2009年1月1日由国家安监总局正式发布实施。陶瓷产业跻身全国百佳产业集群。全年陶瓷产业实现产值158.2亿元,增长20.0%;日用陶瓷产量31.81万件,增长16.5%;工业陶瓷产量43.61万吨,增长18.5%。花炮产业实现产值94.5亿元,增长22%;产量2160万箱,增长24.0%。陶瓷产业上缴税收33398万元,花炮产业上缴税收12793万元。陶瓷和花炮两大支柱产业的税收分别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23.5%和9.0%。陶瓷产业园区入园企业达46家,已投资40家;产值突破25亿元。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获省、株洲市“红旗单位”,规模工业全部资产利税率达31.78%;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5.37%;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9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4.71亿元,增长70.08%;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60.22%。
  2009年,全市服务业(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39亿元,增长14.7%。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境内公路总里程达2988.7公里,其中国道129.96公里、省道51.57公里、县道296.36公里、乡道381.72公里、村道2129.11公里。全市有东、南、西、北客运站,株洲集团醴陵汽车站,以及嘉树客运站等10个农村客运站(年内新建沈潭、王坊客运站),有营运货车2512辆、营运客车861辆。拥有公交线路5条,公交车100辆。境内,渌江水系航道总里程124公里,其中渌水82公里、澄水29公里、铁水13公里;拥有各类船舶219艘,其中运输船42艘、挖沙船147艘、渡船30艘;有渡口28处、码头56个、自建浮桥26座。境内主要公路有醴潭高速、沪昆高速、320、106国道、313省道和正在建设的岳汝高速;主要铁路有醴(陵)茶(陵)铁路线、浙赣电气化铁路复线和正在建设的杭长高速铁路,并设有醴陵开往南昌始发列车和醴陵开往深圳盐田港国际集装箱专列。全年完成客货运换算周转量77.8亿吨公里,其中完成客运量6527万人次,完成旅客周转量28.3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7125万吨,完成货物周转量74.5亿吨公里。邮电通信业进一步发展,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4.1亿元,增长16.5%。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9.8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12.2万户。有移动电话用户41.5万户,互联网用户3.8万户。消费品市场持续兴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6.82亿元,增长23.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2.16亿元,增长20.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9.28亿元,增长21.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26亿元,增长23.7%;其他行业零售额1.44亿元,增长26.4%。全市共设立家电下乡备案网点155家,汽摩下乡备案网点56家,共销售下乡产品50516台,销售额达16250万元。市场物价增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7%,比上年下降4.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99.3%,比上年下降4个百分点。金融证券业较快发展。全市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快速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73亿元,增长22.7%;各项贷款余额41.54亿元,比上年增加10.9亿元,增长35.6%。证券市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展趋势较好,客户开户数、交易量较上年均有大幅提高。方正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醴陵胜利路证券营业部推出了孕育多年的创业板和手机炒股委托交易业务。
  2009年,全市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卫生、文明城市”的工作目标,加大城市开发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拓展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环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7亿元,增长48.8%,其中,城镇以上投资67亿元,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0万元(含省示范镇白兔潭2000万元)。年内,成功争取沪昆高铁在醴陵设站,高效完成了岳汝高速公路醴陵境内路段的征地、拆迁、安置任务。总投资6亿元,长6596米、宽100米的醴陵大道于5月破土动工。完成江源大桥、渌江书院桥、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江源路、城区天然气管网建设及状元洲文化公园改造;基本完成左权南路延伸线、车顿桥广场和东正街改造;稳步推进国瓷路建设、渌江大道拓宽(三期、四期工程)、阳三路一期工程改造、公厕和垃圾站建设。亮化城区龙井花园、数码路、南门桥西、县阳路至青云路、醴泉古井至寨子岭路、泉湖小学至立三路、星火路、三刀石至丁家坊、力生瓷厂至姜湾老街、阳三小学至电影院等10条小街小巷,共安装路灯73盏。重点抓好“一带、一区、两路”建设,完成沿江路风光带的规划、测量和征地,推进休闲公园服务区建设,完成玉兔路的征地拆迁和文仪路的道路成型等工作。在完成城区居民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同时,实现了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和有线电视从模拟向数字转换的目标,进一步拓宽了网络用户入户率。年内,按照“五彩醴陵、魅力瓷城”的城市定位原则,统筹城乡规划,启动了“城市第五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株洲市‘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编制了50个村庄整建规划、城市色彩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渌江大桥两厢建筑概念规划和渌江书院、文庙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了渌江大道(三期、四期)、塔前路、左权南路、渌江大桥连接线等道路规划设计;编制了三刀石经济适用房、桎木嘴广场交叉路口、城区道路改性沥青和给排水管网改造等规划设计。完成沪昆高铁醴陵站区5平方公里地形、醴陵大道拆迁安置放线、城区主干道沥青路面、石亭镇、官庄乡、湘东物流中心等测量。全年作出行政许可198件,市政管线规划许可15件、18.7公里。完成自来水供水管网总长388.22公里、总户数37788户,全年自来水供水量达1177.27万立方米。全市拥有10万立方米/日CNG加气母站和天然气汽车加气站各1座。年内,完成次高压管网130.3公里、中压管网101.57公里、铺设庭院管网86.37公里。全市累计工业企业用气户225家,居民用气户15126户,平均日供气量达43万立方米/日,年供气总量1.56亿立方米。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完成规划选址,预计2010年启动建设。
  2009年,全市拥有等级以上建筑安装企业34家,其中总承包企业14家、专业承包企业8家、劳务分包企业12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2.7亿元,增长20.5%;实现增加值7.9亿元,增长20.5%,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值始终保持在6%以上。完成房屋施工面积176.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93万平方米。全年为38个建筑工程项目发放了施工许可证,总建筑面积达74万平方米,审查备案率100%。房产开发步伐加快。全市拥有房地产开发企业33家,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3亿元,增长43.6%。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85.1万平方米,增长29.0%,竣工面积29.8万平方米,销售面积43.8万平方米,增长12.9%;实现销售额11.1亿元,增长51.1%。新建商品房多层均价为1800/平方米,高层均价为2300/平方米。年内,按照“省八件实事、株洲市十件实事”要求,落实廉租房中央支持资金1399万元、维修改造专项资金300万元。全年维修改造直管公房748户;新建廉租住房200套、9840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住房2万平方米;为符合保障条件的3400户、10200人发放廉租住房补贴189.3万元。年内,完成东风商务区、岳汝高速醴陵段、醴陵大道、渌江大道、励节路、体育广场、江源路、阳三路、数码路、S313线等15个建设项目的房屋拆迁工作,拆迁房屋1134户、33.26万平方米。全年办理各类房屋登记6458宗、面积39.3万平方米,变更登记275宗、面积12.4万平方米;房屋转移登记1778起,成交面积27.3万平方米,成交额5.4亿元;房屋他项权利登记1584起,面积78.4万平方米,权证价值13.2亿元;完成房屋测绘381宗,面积64.64万平方米。完成白蚁预防施工面积41.2万平方米。
  2009年,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全年争取国家项目30余个,资金2亿余元,五大融资平台融资8.8亿元,全市在建和新建基础设施项目达40项,总投资21亿元,建设和投资规模创历史之最。总投资6亿元的醴陵大道于5月破土动工。采用悬索钢箱结构的渌江书院桥(人行桥)竣工通行。江源大桥、西山大桥、渌江书院桥、渌江桥、醴陵大桥、电信大楼附属亮化及李畋殿、财源塔、左权路行道树等10个亮化改造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渌江大道三期工程完成全部征地拆迁任务,共征地8.57公顷,路基土方工程总量完成80%,安置地及排水管道铺设等工程正有序推进,预计2010年竣工通车。车顿桥广场建设工程完成广场绿化亮化、管线搬迁、箱涵建设等项目,预计2010年春节前完成工程建设。状元洲改造工程完成景区绿化、护堤、土方、道路垫层、管线铺设、公厕等项目,预计2010年春节前竣工并投入使用。塔前路建设工程完成道路立项、规划、设计、征地等工作,预计2010年竣工通车。总投资900万元、长1150米、宽15米的东正街改造工程,年内路面挖掘、下水道铺设、路基、侧平石、人行道铺装等工程全面铺开,预计2010年春节前完工并投入使用。大林河引水工程施工进度加快,累计挖掘隧洞2650米,预计年底实现隧道贯通,201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房产开发项目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五环国际都会一期、中央商业广场、东风大酒店等小区建设工程完工,国际新城、恒茂凯旋城、星海明筑、盛世华庭苑二期、名都天下城等12个重点建设小区工程正加速推进。
  大力实施大开放战略,进一步强化沿海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外贸出口稳中有增。年末全市实有外商投资企业35家,完成销售收入11.1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9007万元,出口创汇9946.03万美元。新批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2家,年末全市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69家。全年完成外贸出口总额5.06亿美元,增长9.3%;出口创汇2.06亿美元。以沿海产业转移为契机,创新招商方式方法,建立常态化招商推进机制,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签约引进新项目25个,其中外商投资项目8个(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4个、沿海产业转移外资企业4个),实际利用外资6226.5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17个,实际到位资金15.3亿元;新型工业化利用外资5028万美元。组织全市各类企业参加上海华东交易会、德国汉诺威工业博展会、德国法兰克福陶瓷礼品展、景博会和春、秋两季广交会等商务会展。其中,在组织华联瓷业等34家企业参加的第106届广交会上,共设展位129个,合同成交额4043万美元,增长31.6%。在“2009湖南(香港)投资洽谈周”上,成功签约生物复混肥、仙岳山宗教旅游开发、湘东国际物流园等5个项目,成功对接佰川、永一嘉、三爱鞋业和巧提、奇才手袋等加工贸易企业。深圳盐田港集团公司决定于2010年在醴陵投资建设内陆无水港码头。完成官庄景区旅游规划项目(国家4A级旅游区)策划书。
  全市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科技兴市战略力度加大,科技工作跻身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县行列,继续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全年安排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1项,投入科技三项费用2112万元,申请专利495项,引进科技项目资金178万元。年末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7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22亿元。围绕“教育强市”工作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各级各类教育成果显著,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和“全省学前三年教育先进县(市)”。8月,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推进教育强市工作会议上,醴陵市作“紧扣协调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教育强市”的经验交流发言。全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39145万元。将职业教育建设纳入了全市重点建设工程,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大楼项目全面启动。投资6400万元,完成62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投资559万元,维修改造中小学校舍;全年新增教学、生活用房面积9900平方米。筹资521.28万元,资助各级各类学生9727人;全年免费提供教学书、免除基本杂费学生达148115人,合计人民币4962万元。年内,全市拥有普通中学42所,在校学生22703人;小学177所,在校学生5100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升初中入学率达100%。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出台《关于醴陵市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意见》,建成醴陵市非物质遗产釉下五彩陈列馆,扎实推进“农民体育健康工程”。市文化馆被省群众文化学会授予“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蹈考级点”,市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三级博物馆”。成功举办醴陵市首届陶瓷创意大赛,出版发行《醴陵当代陶瓷艺术经典大型画册》。认真贯彻落实“十一五”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全年为乡村放映电影4104场次。史锐敏家庭创作的《军民团结一家亲》文艺节目,在参加央视“神州大舞台”《爱国歌曲家家唱》中荣获第二名。在参加湖南省第三届文化艺术节中,全市29个文艺作品入围,其中市第八中学书法教师冯高创作的《行草书条幅》获书画类金奖,《星子灯》获开幕式特别奖,舞蹈《五彩情韵》获舞蹈类银奖。在参加2009年“庆祝建国60周年全国群众文化美术、书法作品大展”等活动中,有2幅作品入选株洲市“庆国庆60周年书画展”精品集。花鼓戏在全市城乡演出500场次,恢复了《挂金牌》、《天子娇女》、《屠户状元》等3台大型古装戏,创作排演了现代花鼓小戏《祖宗树》、《歌唱我们的新醴陵》、《买码》、《桑榆情》等新剧目。年内,全市群众体育事业围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全民健身日”活动为中心,分别组织参加株洲市十一届运动会和省青少年跆拳道大赛等赛事,成功举办株洲市第十一届运动会篮球赛。在株洲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上,醴陵市运动健儿共参加23个大项比赛,总分排名第二。全年开展冬季环城赛跑、“电信杯”、“信合杯”羽毛球赛、首届自行车赛等各类大型体育活动30余次。16期大型系列报道《天南地北醴陵人》于8月正式开播。《醴陵一证通制度方便农民看病》、《湖南醴陵调整种粮补贴:多种粮多补贴》新闻报道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中播出;红色记忆题材篇《左权》、《蔡申熙》报道在央视《新闻联播》栏目中播出;《醴陵加工贸易实现零的实破》等18条稿件在《湖南卫视》播出。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救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9个,医师1733人,在职卫生技术人员1453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全市参合农民77.75万人,参合率达93.0%;累计住院补助9.3万人次,补助金额达7125万元。争取国债资金459万元,完成王仙等6所卫生院、船湾和仙霞公转房、南桥太平村等4所卫生院项目建设。社区卫生工作根据城市卫生建设和省、市为民办实事工作要求,制订《醴陵市城市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规划设置了来龙门、阳三石、西山、黄泥坳4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管理,做好非典、甲型H1N1流感、霍乱等传染病情监控。环保整治成绩显著。全面开展城区炉窑整治工作,拆除烟囱54座,完成23座窑炉改造,销毁氰化池30个;开展造纸企业污染集中整治,关闭规模以下造纸企业52家,16家规模以上造纸企业整治到位;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50元,比上年增加1728元,增长12.0%;农民人均纯收入7701元,比上年增加928元,增长13.7%。年末,全市在岗职工49281人(计算口径为全部国有、集体单位和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757元,增长15.0%。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145元,比上年增加1327元,增长13.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62元,比上年增加601元,增长12.4%。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78.13亿元,增长19.1%。其中,农村居民储蓄27.83亿元,增长22.4%。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406人,帮助3300名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在4.2%以内;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186200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进展顺利,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年全市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1653人,失业保险新增参保人数3102人,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5550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87101人,新增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331人。全年享受城乡低保人员分别达23621人和29500人。
  2009年,全市紧扣“创建平安醴陵、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主题,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进一步健全法制机制,强化措施,巩固基层基础,不断完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着力打造综治工作新平台,构建“大防范”工作格局。全面推进“平安乡镇(街道办事处)”、“平安村(居委会)”、“平安单位”、“平安学校”、“和谐家庭”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市公安局被国家公安部确定为“全国公安国保战略支撑点”。全年公安工作紧紧抓住“打防结合”工作主线,强势推出“严打、严防”系列举措,有效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实现了“两升一降”的工作目标。全年接处警10684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223起,打击处理773人,其中刑事拘留607人、追捕逃犯213人;查处各类治安案件1219起,打击处理790人,追回各类逃犯225人;查处治安案件917起、治安拘留1602人。全年侦破命案4起,摧毁8个恶势力团伙;查处卖淫嫖娼等涉黄案件23起,查处地下“六合彩”等涉赌案件114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461人;破获各类毒品刑事案件58起,摧毁毒品犯罪团伙3个,收缴毒品613.8克;破获各类涉危涉爆案件36起,收缴雷管3000余发、炸药2000余公斤、导火索8000余米,销毁剧毒物品10公斤。重点开展打击“三电”犯罪的专项行动,查办相关案件53起,打击处理38人,行政拘留5人。全年看守所共羁押犯罪嫌疑人768人,遣送劳教5人,刑满释放143人,撤案释放11人,投送监狱200人,执行死刑1人;拘留所收拘1539人,其中行政拘留1456人,司法拘留83人。高效处置交通群体性突发事件12起,执行各类交通维护任务246次;开展“酒驾、涉牌涉证”专项行动133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45760起,扣留违法车辆5552辆,治安拘留350人。新建交通信号灯2处、改造3处,更新交通道路标线4.36万平方米,更新标牌1360块。全年交通事故万车事故率25.23次,万车死亡率3.09人。检察工作坚持“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工作主题,保持对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多发性侵权犯罪及危害民生等犯罪的高压打击态势,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全年受理提请批准(决定)逮捕案件342件620人,经审查批准(决定)逮捕286件499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的各类刑事案件475件762人,提起公诉411件633人;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24件26人,立案查处渎职侵权犯罪案件5件5人。全年立案刑事、民事监督案件31件,依法决定追加逮捕23人,24人(含上年)获有罪判决。追诉漏犯漏罪22人,提请刑事抗诉7件9人,其中4件6人获改判。林业检察工作共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案件17件17人,其中批准逮捕15件15人。审判工作全年受理各类案件3112件,审(执)结3089件,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3084余万元。受理刑事案件451件,审结449件、678人,其中从严判处故意杀人、抢劫、盗窃、涉黑涉恶等犯罪分子379人。受理民商事案件2017件,审结1995件,涉案总额2.73亿元。审结各类行政诉讼案件21件,执结征收社会抚养费、环保排污费、强制拆迁等非诉执行案件183件、总标的509.71万元。全年执结各类新收案件420件、标的2574.9万元。人民陪审员全年参与案件审理1750件。司法工作按照“树立一种理念、紧扣两大主题、实出三项工作、实现四个提高”的工作思路,以“应对金融风险、促进富民强市”专项法律服务活动为总抓手,突出抓好基层基础综治、专项法律服务、创建法治醴陵3项工作。全年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09起、调处率100%、成功率99%。新建企业调解组织36个,调处企业内部矛盾纠纷52起、企地矛盾75起;对1184名刑释解教人员和75名监外执法对象进行登记和帮教,建立了过渡性安置基地,落实低保对象45人;在159个行政村(社区)开设“法律诊所”,为1500户居民免费发放普法读本和法律服务便民卡。全年全市律师为246家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代理各类诉讼业务869件,代理非诉讼业务482件;办理各类公证1609件,其中涉外426件。
  2009年,全市始终把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作为党建工作的主线,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第二、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围绕全市“争第一、进百强,勇当科学发展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推动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针对“两新”组织党建的薄弱环节,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通知》;为提高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出台《关于实施党建“双百”示范工程的意见》。年内,醴陵市推出的“3+1”学习模式在全省推介。加大党员教育管理力度,强化党员干部培训、发展党员、党费收缴工作,调整党费收缴标准,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先后4次组织全市行政村(居委会)的主任和大学生村官进行集中培训,实行在任村干部工资制,加大离任村干部的补助力度;全年发展新党员510人,新建村级活动场所20个。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人用人更具公信力,教育监管更重实效性,绩效考核更富科学性,干部信息管理更加制度化。完成市直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正副职及机关干部的调整,有10名进入公选前的“80后”年轻干部被直接提拔为乡镇长;公开选拔市建设局等3个副局长职位和50名“80后”科级后备干部。分别举办副科级领导、中青年干部、民主党派及党外干部的培训班。继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突出对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园区建设和新型工业化的考核,增加粮食生产、城市“三创”等考核内容。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市委“争一进百”工作目标和年初工作思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严格遵循“凡进必考、公平竞争”的原则,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和管理,全年公开招考公务员78名,选拔11名优秀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全年共有12952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考核,其中优秀等级1560人,称职等级11203人,基本称职等级17人,不称职等级14名,不定等次154人;评定三等功198人。全市已获批准的16家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核定编制196人,登记参照管理公务员157人。年内,醴陵市被株洲市确定为纪检监察派出机构改革试点单位,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先后召开3次市委常委会专题讨论研究,制定《醴陵市纪检监察派出(驻)机构统一管理改革工作实施方案》。8月上旬,全市新组建4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并对8个市直单位实行派驻管理。将乡镇、街道办事处、双管和直管单位分类为4个片,采取管理和联系的方式分列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取得圆满成功,株洲市纪委将醴陵市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市各县市区全面推广;《人民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等报刊、媒体分别给予了报道;中央政策研究室、中纪委、省纪委对醴陵的纪检改革试点经验进行了推介。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党纪政纪、行风政风、行政执法、效能监察等工作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维护党的纪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年共受理来信来访和群众举报178件次,党纪政纪立案90件,其中大案16件、要案14件;处分党员干部90人,其中开除党籍20人、行政开除5人;涉嫌犯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0人,收缴违纪资金700余万元,为国家、集体挽回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强化行政效能问责,9个单位受到通报批评,23人被问责,4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6人诫勉谈话。查处了一批涉农案件,为农民减轻负担65.7万元,挽回经济损失21万余元。责任追究领导干部18人,其中党纪政纪处分12人。
  【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亮相首都博物馆】4月27日,“历史的釉光”——醴陵釉下五彩瓷珍品展在北京市复兴门外大街的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醴陵釉下五彩瓷首次大规模进入国内一流的大型搏物馆展出。
  开幕式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顾秀连宣布珍品展开幕。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国土资源部原部长孙文盛、中纪委副书记夏赞忠,省文化厅副厅长孟庆善、株洲市市委书记陈君文和醴陵市市委书记谢清纯、市长冯建湘等领导及驻外使节、毛新宇等知名人士出席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本次展出时间从4月27日至6月30日,展区分为清末民初时期釉下五彩瓷珍品、建国以来以“毛瓷”为代表的“红官窑”珍品和改革开放以来釉下五彩瓷的创新和发展三大部分,共展出釉下五彩瓷艺术珍品97件,集中展示了釉下五彩瓷诞生百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期间,在首都博物馆召开以釉下五彩瓷为主题的专家论坛,主要就国内陶瓷艺术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讨。有关专家指出,此次首博馆将釉下五彩瓷纳入馆藏,是对釉下五彩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历史地位的肯定,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釉下五彩瓷的经典魅力,也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上了一份独特的礼物。展出吸引了10万余名观众前往观看,观众留言本写满了70余本。
  展出期间,全国40余家媒体、60余名新闻记者进行了专场采访报道,各媒体首发(播)稿件40余条,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媒体、网站对展出活动和醴陵釉下五彩瓷进行了多方面报道,湖南卫视、《湖南日报》等省内媒体进行了重点报道。大批量、多层次的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使“历史的釉光”——醴陵釉下五彩瓷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而又广泛的影响。
  【“盛世中华”对瓶赠泰国总理】2009年是中泰建交34周年。7月上旬,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博士在钓鱼台国宾馆,向率团访华的泰国总理阿披实赠送了醴陵元诏瓷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诏瓷业”)制作的“盛世中华”对瓶。阿披实总理对“盛世中华”对瓶的佛点金工艺大加赞赏。他说:“泰国对金色自古以来就有传统情节,佛点金的工艺与泰国文化风格相融,加之釉下五彩瓷工艺为中国国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的结合不仅是中泰文化最好的表达和见证,而且对增进中泰两国友谊具有深远的意义。”醴陵釉下五彩瓷再次在国际交流的舞台上绽放异彩。
  “盛世中华”对瓶是“元诏瓷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精心设计的瓷艺精品,以国花牡丹为主,象征中国的繁荣昌盛,花瓶上绘制了6朵牡丹花,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其工艺集釉下五彩、青花、中国红和佛点金为一体,开创了中国彩瓷史上又一新的里程碑。该作品由故宫博物院、湖南收藏家协会联合监制,聘请国内著名国画家、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曾昭咏先生为设计指导,特邀高级工艺美术师、釉下五彩瓷资深设计专家袁述凡先生亲自设计制作。该作品限量发行,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醴(陵)茶(陵)高速破土动工】5月27日,隆重举行醴陵至茶陵高速公路开工动员大会。湖南省副省长刘力伟出席大会并宣布醴陵至茶陵高速公路开工。醴(陵)茶(陵)高速公路是岳阳至汝城高速公路其中的一段,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地区及湘东地区南下香港、北上武汉的快捷通道,同时,也是京港澳国家高速公路在湘东地区的重要辅助通道。岳汝高速在醴陵市境内全长60.5公里,自北向南途经官庄乡、枫林市乡、黄达嘴镇、板杉乡、黄泥坳街道办事处、西山街道办事处、神福港镇、孙家湾乡、嘉树乡、泗汾镇、船湾镇。岳汝高速途经株洲地区的醴陵、攸县、茶陵,与醴(陵)潭(湘潭)高速公路相接,顺接浏阳(黄泥界)至醴陵的高速公路,止于茶陵县的水平镇,并与衡炎高速公路(在建)相接。
  醴(陵)茶(陵)高速公路全长105.2公里,总投资78.95亿元。按双向4车道设计,设计时速为100公里/小时。全线共设置桥梁92座,互通口10处,分离式立体交叉27处,服务区2处,停车场2处。醴陵境内增设黎家冲互通至市城区的3.6公里连接线。预计2012年底竣工通车。
  【全力打造醴陵大道】近年来,醴陵市大力实施“城镇发展带动战略”,坚持“中提、东扩、南进、北连”的城市发展思路,加快了城市对外拓展、开辟城市新区的城市化进程速度,道路交通和城市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城市骨架进一步拉开,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境内320、106国道,醴潭高速、岳汝高速(在建)和313省道等交通主干道的新建、改造工程相继竣工或正在进行,市域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醴陵大道是醴陵市“一环六放射”骨架中的一条重要干道,西起醴泉路口,东至醴潭高速的黄沙互通口,道路全长6596米、宽100米,按双向8车道设计,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道路建设涉及来龙门、阳三石、黄泥坳3个街道办事处,王仙、东堡2个乡镇,马脑潭、钟鼓、黄沙、珊田、东岸、庄埠、五里牌7个行政村和金塔集团。沿途需征地76.85公顷,拆迁房屋201户。醴陵大道的开通,可将城市东扩1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35平方公里以上。醴陵大道建设从2009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2010年10月1日竣工通车。年内,完成马脑潭、珊田、黄沙、钟鼓、庄埠、东岸村6个安置区的11.49公顷的征地手续和规划设计,完成集体、国有土地及企业拆迁户212户、196栋房屋拆迁协议。全年完成清表5.6公里,土石方挖方93万立方米,填方42.5万立方米,弃方50.5万立方米,清淤挖方13万立方米,石方爆破13.5万立方米,铺设排水圆管Ф2000涵洞188米。
  醴陵大道的开通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加快城市建设、城市扩张、区域人流、物流和信息交流的速度,为早日实现建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中等城市目标、打造全省县级样板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株洲年鉴 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09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