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867
颗粒名称: 株洲县
分类号: F127.9
页数: 5
页码: 361-36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株洲县的概况、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成功争取省“农户科学储粮专项”试点县、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暖冬行动”、推进新型工业化“5115”工程、华新干法水泥顺利投产、芷渌公路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松西子社区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株洲县

内容

中共株洲县委书记 王建平
  副书记 蒋永清 罗琼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罗克俭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黄亮文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王建勇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莫大德
  县委常委、副县长 曾文飞
  刘海宾
  县委常委、武装部政委 涂发水
  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稂水云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曹道忠
  县委常委 钟勇军(援藏)
  县委常委、工业园党工委书记、主任 黎平
  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王顺安
  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罗禧瑰
  副主任 侯石泉
  何沙(兼)
  县人民政府县长 蒋永清
  副县长 罗克俭 曾文飞
  刘海宾 刘新宇
  张德云 李文亮
  刘美和
  政协株洲县委员会主席 陈光国
  副主席 唐新明 吴干庄
  吴牧师(兼)
  瞿梅(兼)
  陈代陆(兼)
  县人民法院院长 欧阳曦
  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陈毅清
  【概况】2009年,株洲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积极应对挑战,致力抢抓机遇,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跻身于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行列。全年完成GDP63.41亿元,增长15.7%,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83亿元,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47亿元,同比增长21.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9.12亿元,同比增长16.3%。三个产业齐拉动,经济结构优化。三次产业比重为26.5:43.3:30.2。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43088万元,同比增长26.84%,实现三年翻一番。其中分别实现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2886万元、6832万元和27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1.6%、15.64%和82.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797万元,增长30.6%。
  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4451万元,同比增长5.6%,粮食总产33.02万吨,比上年增产0.75万吨,出栏生猪74.04万头,出笼家禽239.7万羽,水产品总产量14215吨,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50.79%,森林总蓄积量99.6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4.2%。
  2009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4938万元,比上年增加12.97亿元,增长60.3%。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93912万元,同比增长76.6%,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524588万元,比上年增长39.12%,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1个,实现现价总产值381612万元,同比增长33.3%,占全部工业的72.75%,同比上升8.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现价总产值142976万元,同比增长2.49%。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实现产值60650万元,比上年增长26.34%。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强力推进“5115”工程,规模工业企业由上年83家增加到101家,总投资13亿元的华新干法水泥顺利投产,时代绝缘风电项目建成投产,光明重机、中成机械、鸿远阀门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工交企业纳税大户不断增多,株洲航电枢纽缴纳税收达3596万元,电力税收达701万元。建安产业稳步发展,全县等级以上建安企业达24个,完成总产值20.8亿元,增长16.6%。园区建设全面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开工建设项目16个,总投资规模达20亿元,创历史之最,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2.6亿元,增长118.1%。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积极推进“三大两基地”建设,洲坪、朱亭等优质稻基地,湖南森龙公司洲坪优质油茶基地,南阳桥、白关、淦田等蔬菜基地,湖南美神公司姚家坝育种基地,南阳桥新正德养殖基地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湘渌米业、龙颂食品、鑫多香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切实巩固粮食生产,全面治理耕地抛荒,全县粮食播种面积达4.68万公顷,实现总产33万吨,种粮大县地位得到巩固。发展生猪112.5万头,出栏生猪74万头,实现生猪调出大县目标。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人工造林0.28万公顷。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新造油茶林133.33公顷,复垦油茶400公顷。
  项目强势推进,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全力开展招商引资,成立广州、深圳招商联络处,组团参加“港洽周”等招商活动,全年新引进项目122个,合同引资61.17亿元,到位13.87亿元,分别增长30%、24%。全年争取中央新增投资计划项目12个,总投资达1.73亿元,其中中央新增投资5539.3万元。项目建设快。惠天然城市公园2.21公顷样板区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垃圾处理场成功立项,津口东路完成东段提质改造。湘江防洪景观工程、松西子新农村示范片建设顺利推进。芷渌公路开工建设且完成路基工程;网朱公路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大部分路基工程;渌口湘江大桥建设可行性论证通过省发改委评审,正在进行施工设计。完成通乡公路63公里,通畅工程95公里,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期间通乡、通畅、通达工程建设目标。株南500千伏变电站正在建设,35千伏仙井变电站竣工送电,3条35千伏冰改线路完成施工。农村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所有小型水库建设已编制规划,大京、太湖、友谊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改造中低产田2270公顷,新建农村沼气池2186口,新建农村无害化厕所600个,完善覆盖城乡的污染治理体系。帮助10982个农村人口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城镇廉租住房完成面积10000平方米,新建农村安居房332栋。成功争取省“农户科学储粮专项”试点县,已为6000户农户配置新型粮仓。项目服务优。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暖冬行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技改等问题291个。成功举办银企项目洽谈暨签约仪式,签约项目33个,签约资金5亿元。
  民生民利不断改善。投入资金3.15亿元,全面或超额完成省8件、市县10件实事,被推荐为省为民办实事先进单位。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项涉农补贴6800万元。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4.2%。新农合制度进一步完善,参合人数达35.7万人,参合率达91.8%。在全省首批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5.8万60岁以上农村居民每月领取55元养老金,参保缴费率达88.3%。切实抓好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城市居民人均每月提高到240元;农村低保扩面到3.5%,保障标准人均每月提高5元。保障住房建设全面完成,新建城镇廉租房282套1.4万平方米。建设灾后重建房194栋。新建五保之家6个,荣获全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管理先进县称号。成立株洲县慈善会,发放慈善款110万元。切实加大财政对乡村的投入,乡镇预算净增410.5万元,村级转移支付每村达到4万元。加强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建设,获得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称号。城市廉租房、农村安居房、灾后重建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沼气池建设等各项惠民工程全面落实,获得“全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管理先进县”称号。建设合格学校22所,完成3所乡镇卫生院扩建工程,新改建村级卫生室10个,获得全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中华诗词之乡等荣誉称号。
  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有效拓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荣获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成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合格县。加快推进教育强县,县五中省示范性高中复评和市教育两项督导评估均顺利通过,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完成城乡中小学校和乡镇幼儿园规划布局,建设合格学校22所,化解“普九”债务1579万元。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月月乐”、“月月赛”活动深受群众喜爱,组团参加株洲市第十一届运动会荣获全市第三名,成功承办乒乓球比赛,荣获全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农村文化阵地巩固加强,新建3个综合乡镇文化站,建成“农家书屋”21个。成功举办“文化名家看渌湘”活动,荣获“中华诗词之乡”称号。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完成3所乡镇卫生院扩建工程,新改建村卫生室13个。积极开展甲流防治,接种疫苗21180人,全县没有发生死亡病例。全面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被评为全国经济普查先进单位。“五五”普法深入开展,计生、环保、国土等基本国策全面贯彻落实,继续保持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2009年11月,株洲县被确定为株洲市唯一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县。2009年12月4日,株洲县召开新农保试点工作动员大会,试点工作随之在全县推开。
  一是搭建县、乡、村三级新农保工作网络。成立县农保局并配备12名工作人员,乡镇劳动保障站配备1名专职农保员,村(居)委会指定1名农保协管员,将职责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考虑到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株洲县将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与第三批科学发展观教育、党建帮扶、访贫问苦等中心工作结合抓:全县抽调1000名县乡干部、1000名村干部、1000名县乡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下拨每村1000元启动经费,300多个村(居)委会齐发动。
  二是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县劳动和保障局从实际出发,制定有特色的配套政策;公安部门进行户口核查、办理身份证以及换发新户口簿工作;信用社免收卡折手续费,集中力量打印缴费卡和养老金存折;财政部门积极筹措和争取上级农保资金,代管并及时上缴原村级代收的新农保基金;宣传广电部门为整个新农保试点工作及时宣传和报道,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态势;县民政局和残联协助特困群体人员政策出台和对象认定。
  三是建立灵活机制,创新方法。在村组设置参保登记缴费点,现场办理参保登记及缴费,最大限度地方便农民参保缴费。同时,在加强基金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制定严密的措施,采取村级代收保费、批量缴费入库的方式;简化了保费收缴入账的程序,大大加快了参保登记和缴费的工作进度。采取参保缴费与养老金待遇发放同步实施的方式,严格执行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发放养老金待遇时,其同村子女应当参保缴费的规定。
  据初步统计,已缴2009年度保费人数为193143人,登记参保缴费率达97.33%,居全省14个试点县、市、区之首。收取保费2239万元。符合待遇领取养老金人数为57392人,共计发放1416万元。19个乡镇中有11个参保缴费率达到90%以上,166个村达到90%以上,其中36个村达到100%。2009年度新农保试点工作任务基本完成。
  【成功争取省“农户科学储粮专项”试点县】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粮食主产区农户科学储粮问题的有关文件精神,2009年湖南省被正式列入国家发改委“农户科学储粮专项”,拟用4年时间(2009~2012年),为全省42个粮食主产县的70万农户配置新型粮仓,普及储粮新技术,年内全省计划完成5万户。株洲县粮食局及时捕捉信息,积极争取,在省市粮食局和县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株洲县成为全省推广农户科学储粮8个试点县之一,首批指标为6000户。
  2009年,株洲县率先在渌口、南阳桥、雷打石等11个乡镇推广该项目,先后2次组织召开11个乡镇的乡镇长会议,会后各乡镇也都组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宣传发动。由于宣传到位,农户反映热烈,截至12月15日,有白关和雷打石镇按分配指标落实到户,并收齐农户自筹款项。12月16日,生产厂家送来样品60个,县粮食局送往各乡镇,厂家在12月中下旬到县批量生产。
  【成功创建“中华诗词之乡”】12月19日,中华诗词学会授予株洲县“中华诗词之乡”,株洲县成为株洲地区首个“中华诗词之乡”。
  株洲县有着丰厚的诗词文化底蕴,县内既有新石器时代的“磨山文化”遗址,又有舜帝南巡足迹。境内诗词文化渊远流长,历代诗人在湘渌江两岸留下许多不朽诗篇,诗圣杜甫南游潇湘赋诗约99首,其中在株洲县境内已发现9首,因而享有“诗词故里”美誉。2009年初,株洲县率先提出争创“中华诗词之乡”的口号,积极挖掘人文遗产,以当地诗词协会为纽带,开展“诗词五进”活动(即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户),同时经常举办诗词比赛等活动,培养诗坛新人新作。截至2009年底,全县发展诗词协会分会30个,会员逾千人。县有诗词协会,乡镇和部门有分会,社区、村、学校有小组,形成三级网络,并且到处建诗墙、辟诗栏、写诗词、学诗联,诗风甚浓。
  2009年12月18~20日,株洲县成功举办湖南省创建“诗词之乡”现场经验交流会。12月19日,省诗词协会副会长、省诗协会长赵焱森宣读中华诗词学会授予株洲县“诗词之乡”的决定,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助理、将军李文朝授牌。
  【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工程】自2005年株洲县被商务部列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县以来,株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工作,结合全县农村市场实际,按照“企业市场化运作,政府助力推动”的工作原则,积极引进株洲市津津乐贸易有限公司、湖南兆丰年农资有限公司为试点企业,并专门成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出台扶持政策,不断推进创新模式,务实工作,有力地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保障了农民方便消费、放心消费。2009年,株洲县“万村千乡”连锁农家店的乡级覆盖率达95%以上,村级覆盖率达85%以上,农家店销售额占全县日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0%。农家店的配送率均在65%以上。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下,全县的零售商业网点超过2000余家(不含服装、家电、农资等),网点营业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的占20%以上。农家店经营良好,配送是由试点企业及第三方经销商完成,自采商品均有进货记录,台账基本完整。株洲县申报的株洲县糖酒批发超市被省商务厅批准为2009年度湖南省17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增承办企业之一,引进隆平高科农资有限公司在株洲县布点40家。全年新建或改造万村千乡农家店120家,覆盖全县332个行政村,构建了新农村购物安全、配套、价稳的现代物流基础网络。2009年12月18日,株洲市商务局、财政局联合验收检查小组对株洲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80家生活店、40家农资店进行初步验收,一致认为株洲县“万村千乡”农家店初步验收合格。
  【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暖冬行动”】2008年下半年,株洲县的企业进入严冬,8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2家处于停产状态。2009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展服务企业“暖冬行动”,到企业去,主动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施以援手,提振信心。从2009年2月份起,株洲县企业发展促进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在全县开展服务企业“暖冬行动”。
  在株洲县服务企业“暖冬行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县企业发展促进局抽调50名工作人员,通过采取询问、填表、走访等调查方式,于3月10~20日,分成6组负责6个处片区,对全县年产值5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和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在建或筹建工业项目(重点突出200万元以上)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调研工业企业206家,各企业收集反映的问题296个,累计为企业解决或协助其他部门共同解决各类问题281个,解决率为95%。促成光明重机、鸿远阀门、创林合金、成远模具等17家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可新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5亿余元。6月11日,召开株洲县银企项目洽谈暨融资签约仪式,邀请市经委、市金融证券办、市内14家银行主要负责人,以及县内7家银行和50家规模企业负责人参加,由市工行、市农行邀请专家进行融资辅导,通过有效对接,确定放贷项目33个,贷款资金4.63亿元,解决了部分企业融资难题。10家企业与金融机构现场签约,签约资金2.46亿元。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县域工业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上半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5.6亿元,增长30.36%,增幅居南5县市第二。
  【推进新型工业化“5115”工程】株洲县为贯彻落实株洲市委“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和县委“一三二”工作思路,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改变县域工业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特色不明现状,培育一批支撑能力强的重点企业和主导产业,株洲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5115”工程。2009年7月3日,出台《株洲县推进新型工业化“5115”工程实施方案》,即从2009年起,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精细化工、有色冶金、建筑安装五大产业,培育年产值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1个、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5个,其他规模工业企业产值超过50亿元,实现工商税收10亿元。
  一是建立领导协调机制。成立株洲县“5115”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从相关单位抽调工作人员,与县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负责对“5115”工程日常工作的协调、服务、指导和工作考核。二是建立责任联系制度。“5115”工程企业安排1名县级领导对口联系,明确1个服务责任单位,1个或多个协助单位,各服务责任单位一把手为联系企业责任人,确定1名干部为联络员。三是建立特殊扶持政策。实行特殊优惠。“5115”工程企业新上生产性建设项目规划报建时,免收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并由县政务中心负责办理相关证照。实行特殊支持。对“5115”工程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凡对企业的检查、收费,必须报请县“5115”工程领导小组同意。县财政每年安排预算100万元用于“5115”工程企业技改投入贷款贴息。优先安排县科技、环保专项资金,支持“5115”工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实行特殊奖励。对首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县政府按主营业务收入的万分之一给予企业法人代表突出贡献奖励;以后年度增幅超过全县规模工业平均增幅的,继续给予奖励。经济效益较好、年主营业收入有望过10亿元的企业,可申请列入“5115”工程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四是建立企业要素协调保障机制。全县用地指标重点向“5115”工程企业倾斜,优先保障项目建设用地;对“已批未供”、“已供未用”的土地,第一时间依法调整给“5115”工程企业。每季度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积极为银企合作搭建平台;支持企业创新融资方式,鼓励银信部门增加信贷投放,切实为“5115”工程企业融资服务。加快电力建设,合理调度,优先保障“5115”工程企业电力供应。五是建立考核评定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考核办法,派出跟踪督查员,每季度对“5115”工程企业目标任务和服务责任单位、协作单位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六是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5115”企业进行综合评估,根据综合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升级或淘汰处理。对参与“5115”工程建设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县委、县政府年终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全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实现年初突破100家的预期目标。全年共申报技术改造项目10个、技术创新项目3个、初创企业5个,争取中央、省、市企业扶持资金约800万元。(文汇)水泥顺利投产】华新水泥4500吨/天的干法熟料生产线项目是全国500强企业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湘投资的首条干法水泥生产线,是株洲县2008年引进的重点项目,也是株洲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项目一期总用地面积152.36公顷,厂址主要位于株洲县堂市乡的黄竹、湖塘2村。项目共设计2条新型干法生产线,预计总投资12亿元。项目完全投产后,年产值14亿元,预计年创税收1亿元。工程于2007年12月30日奠基。2008年年底完成项目前期调查、矿山协议签订、矿山清表、卸土场建设、安置重建等工作。2009年上半年,《矿区土地流转协议》签定,基础设施建设顺利,项目建设进入攻坚阶段。2009年10月,进厂公路通车,矿山开工。2009年12月19日,华新水泥第一期工程第一条生产线建成并点火试投产。
  【芷渌公路开工建设】芷渌公路于2009年9月中旬开工建设。公路东起醴潭高速芷线桥互通口,西连湘水重镇渌口,全长32.736公里,路面宽为9米,总投资1.44亿元。它是湖南省干线路网改造重点工程之一,是株洲市九纵十六横主骨架公路之一。它的建成将有效扩大醴潭、长株高速公路的幅射面,推动株洲快速公路网络的形成和推进株洲县和醴陵市东部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株洲县污水处理厂于2008年9月30日开工,2009年11月30日正式通水试运行,从此结束了县城生活、工业污水直排湘渌江的历史。
  株洲县污水处理厂位于株洲县渌口镇王家洲村,占地2.24公顷,标高38米,总投资7676万元,项目分为厂区工程和污水收集系统A、B2个标段。污水处理采用生物脱氮除磷功能的改良性氧化沟工艺,设计日处理污水2万吨;污水收集管网总长度达30.52公里。截至2009年11月20日,县污水处理厂顺利实现联机运行,项目投资完成7691万元。其中,厂区基建完成投入2231万元;设备投入1325万元,污水处理设备于11月15日前全面安装完毕;管网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135万元,建成主干管11.5公里、次管道19.02公里,整个管网与厂区顺利对接、实现通水。株洲县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运行,促进了株洲县污水处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有效地缓解和控制了湘江河域的水污染,进一步优化株洲县投资环境。
  【松西子社区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松西子社区由株洲县渌口镇松岗、西塘、子规3个行政村组建而成,2008年被确定为株洲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株洲市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2008年末共有人口5014人,其中劳动力人口3951人,居民人均收入达6020元,比株洲县同期人均农民纯收入5736元高4.95%,比株洲全市同期农民纯收入5837元高3.14%。
  2009年,社区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环道建设完成,路基9米,6米的沥青路面,分内外环;省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即将完工,项目整治面积3200余公顷,配套的水利设施建设也接近扫尾;117户农户“穿衣戴帽”工程顺利完工;一横一纵、外环及组组通等相关路网路基工程基本完工,白鹤小学松西子分校及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初定,社区美化靓化工程正在施工阶段,广播站正在建设中,环卫设施也与市环卫局衔接当中;土地流转工作顺利进行,辖区内70%土地已经流转到松西子社区理事会名下农业合作社,村土地流转率达到90%;策划制定《松西子体验型农业公园对外招商合作项目书》参加上海“2010年首届中国城镇投资博览会”,招商引资项目也逐步落实,在建广心菜基地46.67公顷,葡萄园基地扩大到10公顷,西塘66.67公顷蔬菜基地建设有序进行,子规13.33公顷花木基地、26.67公顷休闲旅游基地、13.33公顷蔬菜种植等项目正在实施中,松岗农家休闲基地正在初步洽谈阶段;集体土地转化为国有建设用地指标已报批26.67公顷。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株洲年鉴 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09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文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