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660
颗粒名称: 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
分类号: D22
页数: 18
页码: 49-66
摘要: 本章记述了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的市委办公室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政策研究工作、机关党建工作、机构编制工作、反邪教工作、信访工作、老干部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对台工作、保密工作、接待工作、讲师团工作、党校教育工作、党史工作、警卫工作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市 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

内容

【概况】2009年,中共株洲市委坚持“目标不变、速度不减、标准不降”,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取得极其不易的成效。
  一、紧扣第一要务,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突出保增长这个首要任务,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四个一”目标,即城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02万/人;GDP达1023亿元,增长14.2%;财政收入达100.3亿元,增长22.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63亿元,增长4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亿元,增长19.6%,增幅居全省第二;中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分别达到10件和81件,稳居全省第二。在经济发展明显提速的同时,发展质量也显著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1:54.6:33.3,优化为10.6:55.4:34,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5%。“5115”工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5亿元,涌现2个销售收入过100亿元、4个过50亿元的企业,电力机车公司达130亿元,株冶集团实现100亿元,时代集团、株硬集团、唐人神、中铁轨道集团过50亿元,引领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二、抢抓历史机遇,项目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抢抓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大力争资引项,项目新增数量、项目建设标准创造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引进内外资项目239个,实际利用外资3.62亿美元,增长20.53%,引进内资94.82亿元,增长29.35%,增幅居全省第一,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布局和开工建设一批关系株洲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头施重点项目建设90个,总投资535.4亿元。投资160亿元,新开工5条高速公路,衡炎高速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武广高铁正式通车,株洲西站投入运营。红港大桥、迎宾大道、时代大道等重点工程快速推进。攸县120万千瓦的煤电一体化项目,第一期工程投资50亿元,前期工作已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投资150亿元的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北汽控股年产20万辆整车项目快速推进,其他品牌汽车项目正在进行深度洽谈。唐人神、好棒美、福来喜、仙竹米业等18个项目入选“省农产品加工项目库”。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投资持续高位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拉动GDP增长8.5个百分点。
  三、大力开展创建,城市品位显著提升。以“四创四化”为抓手,全力推进新型城市化,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城市活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举成功。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深入推进,大部分指标达到国家考评标准。“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绿化率达到43.6%,一年内提高5.7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1平方米。统一拆除防盗窗,安装隐形防盗网。完成农贸市场改造提质21家。注重环境治理,关停11家重金属污染企业、69家造纸企业,取缔24家“十五小”企业,新建7座污水处理厂,结束了污水直排的历史。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影响力的扩大,带动了房地产业、旅游业持续升温,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25万平方米,增长20.8%;接待国内外游客936.46万人次,增长14.08%,实现旅游总收入55.8亿元,增长14.81%。以城带乡的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不断增强,县城、集镇和乡村面貌发生崭新变化,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炎陵县入选“中国绿色城市”、“中国绿色名县”,醴陵、攸县继续稳居全省十强县行列,株洲县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
  四、着力改善民生,民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尽力办好民生实事,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就业更加充分,保障更加有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900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6420元,增长10.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7.84亿元,增长12.3%。投入200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2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4.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加强城镇低保、全民社保、城乡环保工作,全市5险7项参保人数达267万人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57%,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70元。全省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株洲县启动,参保率达88.3%。降低公交车票价,每年让利2000多万元。投资7.8亿元新建中心医院,投入3575万元,建设合格学校,资助贫困学生,尽力解决就医就学问题。民生改善,有效拉动了内需,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3%以上,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0%,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
  五、坚持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升。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级领导班子和党组织的战斗力普遍增强,作为全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批试点,突出特色,注重实效,为全省探索经验,得到了中央指导组和省委的充分肯定。按照省委“三个不吃亏”的要求,坚持“三有”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选人用人工作得到群众认可和上级肯定。开展“四治”整顿,干部作风明显转变。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案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实现全国综治优秀地市“四连冠”,再次荣获“长安杯”,公安系统公众安全感测评居全省第一。科技工作第七次获得全国先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市委办公室工作
  【概况】2009年,株洲市委办公室紧紧围绕“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智囊团、参谋部、服务队、润滑剂”的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积极参与政务,参谋助手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政务服务方面时刻紧扣市委工作大局,致力于政务创新,服务有为,较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督查工作突出抓好落实。加强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全会精神的督查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加强对“5115”工程、“四创四化”、重点项目建设等中心工作的督查力度,有9件督查材料在决策中予以采纳,有力推动了工作落实。综调工作突出以文辅政。组织区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城市管理、民生工作和“5115”工程建设等10余次调研活动,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为市委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持。认真起草各类文稿,力求精益求精,市委全会、新型工业化会、“四创四化”动员会等讲话材料,以及“五个敢于”等理论文章,得到上级领导一致好评。信息工作突出全面及时。坚持天天上报信息,全年被省办采用180条,被中办采用5条,排名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建立“网络问政”机制,开展“市委书记与网友见面会”等有影响的活动,省委办公厅评价“这是党委信息工作的一大创新”,被树为全省典型。公文工作突出求实创新。公文处理“求短、求快、求精”,文件起草言简意赅,文件传阅、交换等有条不紊。进一步加大公文审查力度,退回不合格公文20余份,有效提升了公文办理质量二、细致做好事务,机关日常工作实现高效运转。日常性事务工作突出求细、求精、求准、求实的原则,切实保障各项工作有序高效运转会务接待工作注重主动性、超前性、实效性,会务服务品位和效率不断提高。尤其是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先后到株洲视察,是近几年接待级别最高、批次最多的一年,这些重宾接待工作都获得领导高度肯定。值班联络工作强调及时准确,共受理电话约25000多起,协调处理突发事件和群众反映的问题70多件,较好地履行了“总联络”、“总协调”、“总调度”职能。机要保密工作加大教育、检查和防范力度,实行机构高配,升级内网OA系统,加强密码通信、电报的传输管理,有效发挥了“生命线、指挥线和保障线”作用。业务技能指导工作注重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建立健全各类工作规范,组织办公室主任培训,完成秘书学会换届选举,开展优秀调研报告和优秀文稿评选活动,较好地提升了党办系统队伍素质。后勤服务工作将“优服务、提品位、强保障”作为主要目标,在经费、物资、车辆、福利待遇上及时到位,为市委领导和机关干部提供优质服务。老干工作按照“及时、周到、安全”的要求,先后组织老干部开展政治学习、外出参观等活动40多次,看望老干部60多人次,积极落实老干部两项待遇,得到了老干部的好评。
  三、服务发展大局,示范带头效应得到有效体现。2009年,市委办公室始终紧扣全市发展大局,带头抓好各项中心工作。带头推进“四创四化”。大力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活动,率先实施“拆围透绿”,迅速拆除临街围墙和门面;组织大楼和职工食堂维修改造,搞好院内绿化、美化、亮化、消防和除“四害”等工作。带头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接待和疏导群众上访600余人次,协调解决信访问题400余件,有效维护了大局稳定。带头抓好党建帮扶和“双联”工作。为云田村协调资金近1000万元,住房“穿衣戴帽”改造、山塘整治、公路硬化等5个项目全部完成;花木产业、农家休闲产业迅速发展,人均收入可达9350多元。云田村被列为全省第46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双联”工作以活动为平台,积极为北汽控股等企业排忧解难,取得良好成效。带头开展作风整治。年初就针对疏于学习、办事拖拉、创新不强等问题,开展“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服务水平”活动。在全市“四治”行动中办公室出台《“四治”工作方案》和《推进工作落实的有关规定》等文件,全力整治散、懒、玩、浮等不良现象,干部作风和精神面貌明显改善。
  四、切实抓好党务,队伍和人才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加强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的核心领导作用,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做到立场坚定,决策民主,团结协作,作风务实。加强人才培养。完善“80后”优秀青年人才库和全办干部档案资料,公开招考9名优秀青年干部,实行任职资格考试和科级干部竞争上岗,调整近40名干部,优化了人才资源组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出台厉行节约等有关规定,干部职工都严以律己,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干部教育。有计划开展科学发展观、“两型”建设等集中理论学习,聘请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课,理论武装不断加强。组织开展公务员业务比武、团队拓展训练、诗歌朗诵等众多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营造了和谐的机关氛围。
  组织工作
  【概况】2009年,株洲市委组织部认真落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创新中推进,在发展中提高,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效。精心组织第一批、二批、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实践特色,解决一批突出问题。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是省委定的试点地市,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创造经验。周强省长把株洲作为联系点,高度肯定株洲市试点经验对全省都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突出重点,狠抓整改落实,效果明显。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省委书记张春贤把联系点定在株洲云田村,对株洲市学习实践活动给予高度评价,在云田村的视察调研中,总结提出对全省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实践、致富、服务、自助”八字要求。中央、省委巡回检查组和省委学习实践办先后36次到株洲检查指导工作。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省委巡回检查组组长王孝忠先后7次到株洲检查指导工作,对株洲的工作予以肯定和推介。中央巡回检查组组长张维庆高度评价株洲工作:“战略定位好、发展思路好、关注民生好、生态环境好、干部导向好、发展态势好,归结起来是领导班子好”。
  以落实“三有”为导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做出新探索。出台《关于干部实绩考察办法》,进一步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程序。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面向乡镇(街道)、企业选拔8名县处级干部,全市首次统一公选47名科局级领导干部。积极组织干部参加全省领导干部公选,3名乡镇党委书记被选拔到省直机关任职,4名党外干部被选拔为厅级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交流县处级干部168名。启动市直机关与县市区、企业干部双向挂职交流,首批88名挂职干部全部到位。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出台《关于严肃干部人事纪律的十条规定》,开展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专项活动,在全省地厅级后备干部集中调整治理拉票行为的测评中,株洲市满意度和知晓率排名全省市州第一。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调结果显示,株洲市组织工作满意度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为根本,基层组织建设实现新突破。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有效形成,把31个基层党建帮扶点办成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认真落实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目标,114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乡镇机关“五小”设施不断完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派科学发展指导员到村指导等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圆满完成,“四有一化”工作全面推开。两新”(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的工作和组织覆盖率不断提高。党员信息库建设和党内统计工作保持全省先进。利用远教平台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取得良好成效。围绕应对金融危机抓好国有企业党建的经验做法,得到中组部、省委组织部的肯定和推介。
  以突出人才培养为重点,人才支撑作用得到新彰显。加强公共领域人才培养,选派66名卫生、教育等方面的业务骨干赴香港、德国、新加坡等地学习培训;对“80后”优秀青年实行入库管理,采用集中培训、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加强培养。着眼“两型社会”建设需要,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百千万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科技领军人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评选、院士专家株洲行等10多次人才服务活动。中组部将株洲市确定为湖南省唯一的地市人才工作联系点。
  以建设“模范部门”为目标,自身建设跃上新台阶。把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并轨开展。在全市组织系统广泛开展以“访千名困难党员送党内关怀、访千名基层干部送组织温暖、访千名专业人才送服务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三访三送”活动。选举产生新一届机关党委和机关工会,认真开展机关“四治”作风整顿,严格执行“十严禁”纪律,制定《进一步加强部机关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市委组织部机关干部问责暂行办法》、《株洲市委组织部机关先进科室流动红旗评比暂行办法》,切实加强机关的自身建设。选派干部到清华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培训,干部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月底,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启动,全市参加单位为53个,党员为1万多名。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09年9月启动,2010年2月底结束。全市参加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共3842个,其中乡镇102个、村1752个、街道22个、社区250个、中小学校712所、基层医疗卫生单位178个,“两新”组织751个,参学党员13.2万多人,其中流动党员5600多人。
  【党建帮扶成效显著】围绕夯实基层组织、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目标,扎实工作,全面推进。据统计,全年全市31个基层党建帮扶联点村(社区)领导到点调研和现场办公182次,帮扶队员驻点3438天次;各帮扶队累计为联点村引进、争取各类项目107个,落实项目资金6530万元,各后盾单位共支持帮扶资金突破1000万元,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困难210多个,4万多农民享受到基层党建帮扶带来的成果。
  【干部教育培训卓有成效】全年干部教育共完成上级调训84人次,市级举办主体班21个,培训学员1120多人次,轮训处级干部1700多名。在清华大学举办“领导干部两型社会建设高级研修班”,联合湖南大学开办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培训班。同时,围绕“两型社会”建设、“5115”工程、创卫、创模、创环保模范城市、创文明城市等中心工作,开展各类业务培训报告会30余场次,增强了干部培训内容和方式的针对性、实效性。
  【干部公选交流力度加大】年内组织8个副处级岗位的社会公开招考,其中4个副处级岗位直接面向乡镇(街道)党政正职,为优秀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开辟成长通道。规范各县市区公开选拔科局级领导干部工作,共筛选出47个科局级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是历年来规模最大、职位最多的一次。组织25名优秀乡镇党政正职参加到省直机关任职的选拔考试,有5人进入考察,3人被录用,录用人数全省第一。启动为期3年的选派干部到市直机关、县市区、企业双向挂职工作,通过选调、选派、选拔的形式,在组织推荐、双向选择的基础上,首批安排88名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分别到企业、市直机关、县市区进行挂职锻炼。
  【开展“院士专家株洲行”活动】2009年,株洲市邀请22名全国知名院士专家开展“院士专家株洲行”活动。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副巡视员栾成杰随团亲临指导,另外21名专家也都是来自于全国著名的科研院所的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院士专家株洲行”活动分别针对株洲的重点产业发展、人才战略、城市规划和旅游开发等主题进行咨询指导,为株洲的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建立株洲市“80后”优秀青年人才库】2009年,株洲市出台《关于做好株洲市“80后”公推公选活动入选人员入库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对2008年在全国首次开展“80后”优秀青年人才公推公选活动的入选人员,建立株洲市“80后”优秀青年人才库,并对入库管理对象采取集中培训、跟班学习、挂职锻炼、选拔使用等多种形式加强培养。
  【实施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2009年,株洲市委组织部大力实施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共完成1536个村级服务站点建设任务,超出省考核办指标400个。分级培训4278名技术服务人员和2796名操作管理人员。整合制作下发10部学习实践活动专题课件,组织摄制《龙头汉子》、《梦在心头路在脚下》、《为了群众的利益》、《红色记忆:茶陵1927—中国第一个工农兵红色政权》等一批优秀村支书、大学生村官和优秀基层党组织宣传片,其中《龙头汉子》入选全国《“百名百部”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典型》。
  宣传工作
  【概况】2009年,全市宣传思想工作认真落实“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总要求,围绕“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不断加强舆论引导和正面宣传,深化实施“文化提升”战略,着力提振发展信心、树立株洲形象,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株洲市委宣传部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宣传系统“四创四争”先进单位,党报党刊发行、对外宣传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
  规范各级中心组理论学习,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加强对市直机关、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讲坛、论坛、报告会、校刊、学报的管理,组成督查小组对9个县市区及41个单位的理论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对二级中心组进行普查,并将情况在全市通报。落实六大主题活动。开展反腐倡廉巡回演讲。组织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轮训和宣讲,举办理论骨干培训班。拍摄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宣讲片,收到文章90多篇。围绕“保二争一,科学跨越”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主题,组织社科规划课题研究招标,强化成果转化,8篇成果被国家级刊物采用,结集出版《构建和谐株洲对策研究(2009年版)》。舆情信息累计在中央省级刊物发稿近20篇,其中中央级信息刊物采用5篇。
  加大舆论引导力度,营造又好又快发展氛围。组织策划“坚定信心保增长”、“保二争一、科学跨越”、“四创四化”、“四治”、“5115工程”、“株洲精神”大讨论、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两型”社会建设等专题宣传,在长沙举办“两型”社会新闻座谈会。全年在中央、省级媒体报道株洲稿件数量多、分量足、密度大。开展新闻评奖评优。实施“采访线工程”建设,组织媒体从业人员参加“三项教育”学习培训班。多角度、立体化、系统化宣传报道株洲市6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组织摄制“共和国深处的历史记忆”(株洲篇)电视纪录片。编辑出版《与共和国一起成长——株洲》大型宣传画册。参加全省《三湘巨变——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览》。在全市举办“与共和国一起成长——株洲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图片展”,用灯箱图片、电视宣传片等形式反映新中国成立60年来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典型宣传,在全市中小学生开展“热爱祖国,心系国防”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实现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举办耿飚诞辰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推出全市重大典型“革命老区好卫士”炎陵县武警中队等典型。弘扬义工刘朝华事迹,出版《“鱼片”刘朝华》,推出组歌《好人好报》。建立日常网上舆情监看、舆情研判、舆情报送(专报)、舆情处置的工作机制,形成网上舆情定期小结模式。全年编辑《涉株舆情》182期,专报30余期,其中领导批示30余期,及时发现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10余起。制定《株洲市网络新闻联系人暂行办法》。
  深入实施“文化提升”战略,努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展全市文艺作品“五个一工程”评选,2件优秀作品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市委宣传部获组织奖。成功承办湖南艺术节闭幕式及群文赛事、全国第25届“青春诗会”、株洲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完成《株洲文艺60年》丛书的编撰出版,协调摄制电视剧《始祖炎帝》。“红歌汇”大型群众性歌唱比赛参与人数多,社会反响好。广泛开展“五下乡”、“四进社区”等活动。“周周乐”、“岁月如歌”、“湘东剧场”等文化活动品牌在市场化运作方面有突破,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工作。电影放映调整管理体制,艺术剧院整合资源,文化产业来势良好。炎帝陵、红军标语博物馆、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旧址等重大文化项目逐步形成产业链。投资150亿元、占地500公顷的华强文化科技园落户云龙示范区。力嘉(株洲)印刷工业园初具规模,汇隆包装基地建成后年产值可达8亿元。
  【参加全省《三湘巨变——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览》】9月5日,《三湘巨变——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览》在湖南展览馆正式开幕。这次展览由省委、省政府主办,省委宣传部承办,是全省组织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要求最严、意义非凡的大型活动。株洲展厅300平方米,以图片、实物模型、沙盘、电视宣传片等形式,以声、光、电为主要表现手段,向全省人民综合反映新中国建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株洲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得到了社会各界和观众的普遍好评,在全省获得“最受观众欢迎奖”。
  【宣讲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组建专家库,为基层干部群众学习提供“菜单式”服务,全年共授课300余场。组织市直机关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县处级领导干部集中轮训,组织宣讲团对9个县市区“送学上门”,共1600余名县处领导、3000多名科以上干部参加学习,举办了理论骨干和组工干部四中全会专题学习班。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积极有效】4月24日,起草并以市委办、市政府办的名义下发《株洲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急机制工作流程。“5·17”红旗高架桥坍塌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新闻处置预案,连续举办4场新闻发布会,及时向中央及省市媒体通报情况,采取“一跟一”的方式为来访媒体做好服务,陆续接待记者近200人。同时每天报送1~3期舆情动态及处置情况,正确引导、妥善处置部分媒体和网络的恶意炒作。7月24日,网上恶意炒作株洲农妇“卖儿救夫”后,迅速组织人员24小时内发布通稿并回击,扭转并平息了负面舆论,维护了株洲乃至湖南的形象。
  【成立网宣办】9月,成立网络新闻宣传管理办公室,增加编制2人,专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起草并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出台《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全市的网络新闻宣传、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力度。
  统战工作
  【概况】2009年,株洲市委统战部拓展平台,发挥优势,突出服务,在全省统战系统年度综合考核中排名第二,被评为红旗单位。
  巩固发展和谐政党关系。广泛开展“我为应对金融危机献一策”、“保增长,保民生,加强作风建设”等主题活动。组织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就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节能减排等难点热点问题深入调研,形成提案310个,65%的意见和建议被吸纳。支持民主党派加强基层建设,支持每个党派基层支部做到“五有”:一是有场地,即办公用房;二是有经费,通过财政拨款等办法提供必要工作费用;三是有平台,党派基层负责人在一些大的活动中有角色和位置;四是有培训,协助党派有计划地搞好成员的学习教育;五是有评价,对党派基层组织的工作善于发现和鼓励。全年共安排专项资金近60万元,调出办公用房143间,使全市7个民主党派的135个基层工委和支部,都落实工作经费,都基本解决办公用房,都完善规章制度。市委、市政府就重大问题、重要决策、重要人事变动,先后7次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协商通气,听取意见。服务非公经济出实出新。“万企联村”不断深入,706家非公企业与130个行政村建立稳定投资合作关系,投入资金26.7亿元,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8万人次。为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化解金融危机,在全省率先建立中小企业互助性信用担保机制,有114家企业自愿组成17个互助联保组,通过信用担保商会与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非公企业累计争取贷款27亿元。开办“株洲民企人才网”,全年全市非公企业70%用工来自于这个平台。组织7场大型用工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6000个,招收合格用工2000多人,得到劳动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充分肯定。更加密切海外联络联谊。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强化服务措施,在市职工维权帮扶中心专门设立为侨服务窗口,走访市内港澳台和侨资企业30多家,调处各类突发事件近10起,受理台、侨资企业和海外人士投诉案件20多个,结案率100%,株洲市处理涉台投诉经验在全省推介。邀请台商、海外华商到株洲考察130多人次,达成4个重点合作项目,投资金额近4亿元。对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海外关系全面登记造册,助推对外联谊。编辑出版《中小学台湾知识读本》进入全国发行。民族宗教的氛围友好和睦。以联席、联络、联谊为特色的民族工作体系不断完善,筹资80多万元支持民族乡进一步改善教育、卫生和交通设施,少数民族联谊会为纽带的城市民族工作表现活跃,2009年株洲市再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成为全省唯一连续5次获此殊荣的地市。广泛开展“和谐寺观教堂”活动,成功举办“湖南道教文化节暨海内外道教界公祭炎帝陵大典”;组织培训宗教工作领导干部40多人次,妥善调处民族宗教矛盾纠纷10余起和2起藏传佛教非法传播事件,对40多个重点宗教场所依法进行整顿,维护了和谐稳定。党外人士工作成效很明显。建立党外知识分子科技成果库,成立联谊会,构建专门评价体系,全年全市党外知识分子主持科研项目153个,获国家专利82人次,获国家奖励35人次,为企业节约技改资金4100万元,创造经济价值7780万元。建起800多人党外干部人才库和60人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9个县市区人大、政府、政协和法、检两院党外副职全部配备到位,新提拔交流4名党外副处实职,市直机关党外正职达4名。形成大宣传大统战格局。结合纪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以掌握重要法宝、实现科学跨越为主题,以时事政策为主线,以报纸、电视为主力,以强化对外宣传为主旨,以全民参与为主体,在全市展开统战大宣传。全年共刊发统战政论及相关文章120多篇,播放专题片10集,电视专访9期,收到报纸答题卡3万多份,在“三湘统战网”发稿160件,上报各类信息被中央和省采用1100多条。
  【致公党株洲市委建议被《零讯》采用】2009年,致公党株洲市委提出的《重视农村出嫁女土地承包权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建议,被中央统战部《零讯》专辑采用,并送中央政治局常委阅示。
  【加强对台宣传和赴台交流】2009年,利用两岸政治关系回暖、经济交往加深有利条件,向海峡之声等对台宣传媒体供稿300多篇,入台发行《美丽株洲》大型画册,圆满组织10个团队赴台交流。
  【主办大型歌咏活动“红歌汇”】9月6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60周年,由株洲市委统战部主办,株洲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承办的大型歌咏活动“红歌汇”隆重开幕。11月21日晚在市政府礼堂举办总决赛颁奖晚会,活动历时4个月,现场观摩和电视观众达280多万人次,参赛歌手10000多名,使广大市民在唱响红歌、感受红歌、缅怀多党合作过程中,受到印象深刻的统战教育。
  政策研究工作
  【概况】2009年,株洲市委政策研究室紧紧围绕市委“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战略目标和保增长、保民生的工作重点,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取得良好的绩效:调查研究有新成绩,队伍建设有新加强,决策服务有新提高,各项工作有新进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紧扣发展主题,调研工作有新成绩。全年,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推进“两型”、“三新”、“三化”的工作重点,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全室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影响力的调研成果。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形成《应对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健康发展》、《关于金融危机对醴陵市陶瓷和花炮产业的影响调查综述》、《株洲市房地产业发展情况》、《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等系列调研报告和对策建议;围绕促进“三新”建设进程,通过专题调研,形成《株洲市“5115”工程和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株洲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与特点》、《株洲市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情况综述》、《株洲市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调研》、《株洲市农民工返乡就业工作情况汇报》、《从两个示范村看新农村建设》等调研报告。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还与省委政研室和市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一些专题调研,参与“两型社会”建设总体规划、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课题的研究,形成《关于拆迁难工作的考察报告》、《株洲市“四创”工作情况汇报》、《株洲市汽车产业“两型社会”建设情况汇报》等调研成果。
  二、围绕中心工作,决策服务有新提高。在组织开展各项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市委政研室积极主动承担市委领导交办的文稿起草,完成并发表一批重点文章。全年共撰写各类重要文稿60余篇、40万字。主要包括:(一)起草政策文件。为促进“两型社会”建设和“四大战略”的落实,积极参与《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四大发展战略行动纲要》的研究和制定,起草《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文化提升”战略行动纲要》(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为促进株洲市自主创新,起草《株洲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意见》(株政发〔2009〕13号),为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关于整治散、懒、玩、浮等不良作风的决定》(株发〔2009〕6号)以及《关于在全市整治散、懒、玩、浮等不良作风的实施意见》(株作发〔2009]1号)等;从2008年开始通过系列调查研究,代市委、市政府起草《关于加快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的意见》,已提交市委。(二)撰写领导文稿。先后完成市委书记陈君文、市委副书记李晖、市委秘书长王志刚等有关领导署名文章和专题材料,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破解发展难题》、《统筹城乡发展,开创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把科学发展观转变为发展动力》、《把工业株洲建设成为“两型社会”示范区》、《城市化管理的典型案例分析》、《突出以和为美,推进科学发展》、《创造性地推进和实现科学发展》等文章发表于《湖南日报》、《决策天地》、《湖南工作》、《新湘评论》等报刊。
  (三)完成交办任务。落实领导交办任务,撰写《内提外拓,统筹发展》、《抓住机遇,先行先试》、《关于“六块金字招牌”政策落实与运用情况》等文稿。组织《株洲市集体土地流转的调查与思考》、《两型社会下的生态农业建设》2篇论文参加“湖湘三农论坛”、“两型农村与生态农业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主题发言,引起较大反响。参与主编《浴火重生:2003-2008年株洲国企改革全记录》一书,受到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三、把握工作导向,两刊质量有新改进。精心办好市委、市政府机关刊物《株洲工作》和市委决策参考内刊《领导参阅》,使其成为反映工作导向、促进上传下达、增进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按照“贯彻市委政府意图、探索改革发展大计、交流基层工作经验、提供决策参谋服务”的办刊宗旨,在改进版面设计、提高编辑质量上狠下功夫,对刊物选材、封面设计、页面版式等内容进行大的改进,及时调整刊物栏目设置,增大刊物信息容量,提高编辑质量,严控刊物差错率,刊物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年共编辑刊物及资料21期、90余万字。其中,编发《株洲工作》8期,收到基层报送的各类文章500余篇,刊载各类领导讲话20篇、调研理论文章150多篇、各类信息300篇、宣传图片300多幅;编发《领导参阅》13期,在及时反映中央和省委重大政策动态,准确传达市委决策意图,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总结宣传推介工作亮点,推动全市各项工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全省政研室主任会议在株洲召开】7月8~10日,全省政研室主任会议在株洲召开。省委政研室、全省14个地州市委政研室及省发改委、省经委、省财政厅、省统计局、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的主要负责人等近100人到会参加。与会代表就全省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探讨,就各市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交流,会中参观考察了株洲市容市貌。会上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贺安杰作重要讲话;市委书记陈君文出席会议并致词;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市委副书记夏文星,市委常委、秘书长王志刚,副市长李异建等参加会议。
  机关党建工作
  【概况】2009年,株洲市直各机关党组织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和机关中心任务,努力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效。截至2009年底,全市直机关党组织共1157个,其中党委112个、党总支53个、党支部992个;市直机关党员总数为19638名。
  【开展机关党组织换届选举“公推直选”试点】2009年,在市直机关遴选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市城管局执法支队、市文化局图书馆等3个基层党支部成功进行支部委员会“公推直选”试点。市直机关工委全程指导,广泛宣传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反响良好。
  【成立市直机关党课教育讲师团】2009年,从全市大专院校、市直部门、驻株洲部队聘请10多位专家、学者,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直机关党课教育讲师团,丰富了机关党课教育内容,提高了党课教育质量。
  【开展文明单位(机关)创建活动】将文明单位(机关)创建纳入年度政绩考核,促进了文明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2009年,表彰市文明建设红旗单位1个(市城管局)、先进单位8个(市发改委、市质监局、市检察院、市国土局、市房产局、市物价局、市环保局、市委市政府接待处)、市文明机关11个(市科技局、市民宗局、市统计局、市创建办、市委政研室、市工商局、市粮食局、市人事局、九三学社市委机关、市司法局、市红十字会),评选表彰市直机关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1个(市委老干局、市委党校、市残联、市信息产业局、市体育局、市畜牧水产局、市法制办、市审计局、株洲日报社、株洲银监分局、市药监局)。
  【开展“服务经济保增长,改善民生保稳定”作风建设主题活动】2009年上半年,组织全市5000余干部参加“服务经济保增长,改善民生保稳定”的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1107个问题。
  【成功举办《从政提醒》知识抢答赛】为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法纪意识,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12月11日,由市纪委和市直机关工委共同举办、市财政局和市人防办协办的市直机关《从政提醒》知识抢答赛决赛在市财政局举行。全市97家机关单位分别在9个系统中进行初赛,选出9支队伍参加决赛。比赛内容主要是涉及《从政提醒——党员干部不能做的150件事》一书的重点内容、当前时事的热点议题及反腐倡廉建设等基本常识。经过2个小时紧张激烈的比赛,市公安局代表队脱颖而出,获得冠军。
  机构编制工作
  【概况】2009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牢固树立“管住、管活、管好”的工作理念,扎实有效地工作,全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得长足进步,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市直党政群机构85个,与上年度持平,其中:党委系统14个,人大机关9个,政府机关35个,政协机关8个,民主党派机关7个,群团机关10个,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1个,市人民检察院机关1个。城市4区党政群机构191个,与上年对比净增加1个,县级市(醴陵市)党政群机构60个,各县党政群机构数222个,街道办事处25个,乡镇机关107个。全市各级机关配备各类编制16819名,其中行政编制15941名、工勤编制811名、机关其他编制67名。
  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市事业单位共有3194个,与上年度对比净增加105个,其中:财政预算事业单位2776个(含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275个和差额补贴事业单位501个),经费自理事业单位418个。全市事业单位共有事业编制72870名,其中:财政预算事业编制65888名(含全额拨款事业编制49432名和差额补贴事业编制16456名),经费自理事业编制6982名。全市事业单位实有人数64282人,其中:财政预算事业单位实有人数57950人(含全额拨款事业单位42332人和差额补贴事业单位15618人),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实有人数6332人。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09年,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株洲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坚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初步构建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现代行政管理体制。一是扎实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酝酿出台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按照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的方式,拟订《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二是大力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全面总结醴陵、攸县乡镇机构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积极研究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原有政策措施,努力巩固改革成果。三是创新“两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点为契机,认真研究示范区和工业区的管理模式和特点,及时建立组织机构,完善管理职能,配备人员编制,理顺管理体制。四是稳步探索纪检监察派驻机构体制改革。为整合资源,强化监督,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市纪委在县市区推行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管理法规政策,出台指导性文件,认真规范派驻机构的设置,完善管理职能,配备人员编制。五是积极做好林业审判检察体制改革前期准备工作。对全市林业审判、林业检察部门人员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并及时做好上报工作,为下一步改革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2009年,在加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基础上,市编办积极顺应社会事业发展的要求,根据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则和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先易后难,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一是认真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精心拟定和及时上报株洲市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机构编制和人员安置方案,为株洲市获得省里专项奖励作出重要贡献。二是深入开展畜牧水产系统机构改革。将株洲市动物防疫站更名为株洲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加挂株洲市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和株洲市畜禽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牌子),同时增加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疾病预防控制和动物疾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职责。三是积极理顺电影放映管理体制。将市文化局承担的电影放映行政管理职责划入市广播电视局,市文化局下属的市电影放映戏剧演出中心不再承担全市电影发行、放映管理等职责。四是切实抓好市道路绿化管理处移交工作。撤销市道路绿化管理处,其道路绿化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区,实行区级管理。五是逐步推进规划设计院与勘测设计院机构的整合。将株洲市规划设计院和株洲市勘测设计院整合组建株洲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仍为自收自支的正处级事业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归口市规划局领导和管理,并重新核定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六是扎实抓好教育卫生事业单位核编工作。对全市高等中等职业学校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全面开展核编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促进全市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不断提高。
  【机构编制管理】2009年,市编办认真贯彻机构编制法规政策,一手抓规范,一手抓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一是严把关口抓管理。严把机构编制审批关、机关人员“入口关”、军转干部安置计划关。二是夯实基础抓管理。加强机构编制统计、信息和宣传工作建设和开通株洲市机构编制信息网站,《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宣传活动有声有色。三是创新方式抓管理。坚持电子台账和手工台账并重,为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奠定坚实基础。四是强化督查抓管理。设立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室和工资统发审核科。对市直部分党政群机关重点是政府组成部门进行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专项督查,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2009年,市编办深入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不断规范管理,严格监督,依法行政,优化服务,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整体推进,成效明显。一是年检工作按时优质完成。认真组织开展2008年度事业单位年检年审工作,全市2217家事业单位按时参加年检,年检率达100%。二是法人教育监管不断加强。举办全市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班,参加培训学员共120人,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三是法人协会作用充分显现。举办全市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座谈会,23家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参加会议。积极为协会会员提供政策咨询、协调服务,有效维护合法权益。
  反邪教工作
  【概况】2009年,全市防范处理邪教工作以确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安全为重点,深入开展防范控制、教育转化、反邪教警示教育、“无邪教活动单位”创建、打击处理等工作,狠抓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全面实现“四不”(不出现进京滋事,不出现聚集闹事,不出现大规模反宣品,不出现恶性案件)和“三个零指标”(零进京、零聚集、零插播)管理目标,保持了整体局势平稳。省综治考评组认定株洲市反邪教工作综治考评得满分,株洲市是全省唯一连续6年在该项考核中得满分的地市。
  信访工作
  【概况】2009年,全市信访工作紧紧围绕年初提出的“保二争一”工作目标,以化解积案、防止集访为重点,着眼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推动信访问题解决,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2009年在全省信访总量上升4.4%的情况下,全市实现“信访总量大幅下降、赴省访所有指标大幅下降和进京访所有指标大幅下降”,全市积案化解明显见效、集访明显减少。全年全市信访总量为18566人(件)次、同比下降25%,到市上访610批3836人次,同比批次下降20.2%、人次下降52.7%,其中集访70批1702人次,同比批次下降60%、人次下降64%。赴省访1301人次,同比下降58%,其中集访24批299人次,同比批次下降59%、人次下降70%。进京非正常访370人次,同比下降15.3%,其中集访7批81人次,同比批次下降53.3%、人次下降56.9%。全市信访积案58件,化解50件,化解率达86.2%。
  2009年,全市整体信访态势平稳可控,信访形势基本好转。围堵市委、政府大门现象同比下降70%以上,省“两会”、“两岸经贸论坛”、“国庆60周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等敏感期间,没有发生围堵省委、省政府大门现象,受到省信访局和省委保卫处好评。进京非正常访虽然一度在全省排名靠前,但与驻京办分离办公、取消“凡去必接”后,非正常访量明显下降。11月24日,全省信访系统3年一度考评组对株洲市2007、2008和2009年的信访工作进行全面考评,对2009年取得的明显进步给予充分肯定,特别是对赴省访大幅减少,减轻省信访局的接访压力给予了高度赞扬。
  抓住2个重点,破解信访难题。2009年全市信访工作牢牢抓住2个重点:化解积案,使上访老户彻底息访息诉、不断消化存量;防止集访,能在市级解决的问题尽量做好工作,不发生、少发生赴省进京越级上访,从而控制信访态势、逐步降低总量。1.加大投入消化积案。对一些过去因征地拆迁引起的生活困难家庭、涉法涉诉的困难家庭,各县市区加大投入、真情化解,消化一批老户,防止他们“抱团”集体上访。全年全市用于积案化解资金达600多万元,其中市级安排专项资金100多万元。用于解决上访群众廉租房资金200多万元、9个县市区安排近300万元,对一些“情理之中、法度之外”的上访老户实施信访救助。天元区、醴陵市、攸县、茶陵县投入更大,天元区安排专项资金40多万元,对5名征地拆迁引起经常“抱团”集体上访的老户实施特殊救助,使他们彻底息访。通过加大投入,实施信访救助,真正达到救助一人、息访一户,安抚一方、稳定一片的目的。2.督查督办推动解决。为了全面掌握信访积案化解情况,尤其是确保“十一”国庆特护期社会稳定,市信访局联合市政法委、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室从8月底至9月上旬,对信访积案化解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查。通过督查,基本或彻底息访息诉的有44个、化解率75.9%;截至12月21日基本或彻底息访息诉的有50个,化解率86.2%,达到预期目的。3.事先预防防止集访。信访部门把通过调研和群众在信访窗口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利用各种机会如实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并积极建言献策,从源头上防止集访。2009年全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多、任务重,由于信访部门建议领导实施重大项目前,提前要进行信访风险评估,把问题想在前、把矛盾化解在前。2009年因征地拆迁引发的集体上访比往年大幅减少。4.主动协调化解集访。针对老百姓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市信访局主动协调,在各级各部门的配合下,重点化解一批集体上访。房屋“两证”遗留问题,在市信访局协调下,市房产局组织专门班子,并在《株洲日报》和《株洲晚报》发布通告,全面清理房屋“两证”遗留问题,全年这方面的集体上访大幅减少。岁末年初集中爆发的“农民工”工资问题,全部是几十上百人的集体上访,市信访局对拖欠单位提出“国有企业讲党性、民营企业讲良心”、不应把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负担转嫁到政府头上的观点,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全力追缴,仅年初半个多月协调追缴“农民工”工资达730多万元。企业军转干部问题,在信访部门积极协调下,2009年得到较好解决,从年初“两会”以后再也没有发生集体上访。
  创新3个机制,提升工作水平。全年全市信访工作围绕创新机制作文章、不断提升工作水平。1.创新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共识”。通过建立领导联系信访工作制度、完善领导接访制度、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建立领导科学决策制度和建立领导信访工作责任制度,全市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是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对信访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抓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其他成员‘一岗双责’、按照分工抓好分管方面的信访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领导责任体系”逐步形成。扭转过去“部门抓信访”、“微观看信访”的工作格局,提高了信访工作层级。2.创新信访问题处理“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单位和部门的责任意识。2009年市委、市政府对信访工作提出“信访你我他、搞好靠大家”的整体要求和“只能解难、不能添乱”的新理念,通过事先预警(领导报告、风险评估等)、实施预防(明确责任、督察督办、情况通报、经验交流等)和事后问责(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各级各部门信访工作责任意识明显提高。3.创新北京维稳劝返机制,提高信访人“有事还得靠当地政府”的认识。最近几年,株洲市进京非正常上访相对较多,是造成工作被动的原因之一。其中涉法涉诉类信访问题一直占30%左右,“事要解决”越来越难。针对4月、5月、6月、7月连续4个月进京非正常访居高不下的严峻形势,市信访局通过机构分设、改革劝返办法(主要是取消“凡去必接”),从8月开始显著回落。全年进京非正常访总量同比下降15.3%,其中集访同比批次下降53.3%、人次下降56.9%。
  彰显5个第一,塑造新的形象。由于市委、市政府形成重视信访工作的“共识”,信访工作地位不断提升;加强自身建设,夯实工作基础,“小事不出乡镇(街道)、一般问题不出县市区、重大问题不出市”的处理信访问题格局基本形成,2009年市信访工作彰显“5个第一”。1.第一次书记、市长共同出席全市信访工作会议。市委书记陈君文、市长王群第一次共同出席2月25日召开的全市信访工作会议,为全市信访工作“定基调、提要求、造声势”。特别是陈君文书记的报告,对全市各级各部门有反响、有教育、有动作,信访工作氛围越来越浓。2.第一次6位主要市领导共同到信访局现场办公。市委书记、市长、市委副书记、市委秘书长、市政法委书记和常务副市长等6位主要市领导8月7日第一次集体到信访局现场办公,会商信访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信访重大问题,提早部署“十一”特护期的信访维稳工作,取得明显成效。3.第一次提出履行“第一责任”。市委书记第一次在市委全会上明确提出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对信访工作切实履行“第一责任”。4.第一次以文件形式明确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市委、市政府“两办”第一次以文件形式确定信访工作领导联系点,把信访维稳责任追究、领导包案、突出信访问题整治分工、积案化解、信访工作考核纳入制度化、常态化管理。5.第一次实现所有信访指标下降。2009年实现“信访总量大幅下降、赴省访所有指标大幅下降和进京访所有指标大幅下降”,信访态势整体平稳可控,信访形势基本好转,克服了过去几年“上下有气、工作不利”的被动局面。
  存在的问题:1.认识不够。有的基层单位、部门对信访工作认识不够,导致全市信访工作发展不平衡。2.落实不够。主要体现在“谁主管、谁负责”落实不到位,有的部门不主动研究政策化解矛盾,工作拖沓。谁主管责任不落实,县市区稳定困难、变数加大。3.力度不够。在解决民生等信访突出问题方面,株洲市还相对缺乏力度。4.努力不够。信访工作队伍不强、力量相对薄弱、方法措施滞后,长期困扰形成压力和阻力。上访量相对偏高,但信访局自身工作还需加倍努力。
  老干部工作
  【概况】截至2009年底,全市有离休干部2306人。其中:厅局级171人,县处级1123人,科级及以下1012人;红军时期参加革命工作2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202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2102人;行政机关485人,事业单位485人,企业单位1336人。
  2009年,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切实抓好老干部政策待遇落实,为老干部办实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株洲市委老干部局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红旗单位、全省老干部宣传工作红旗单位;市关工委被评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市老龄大学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大学和全省示范性老年大学,3名老年大学校长被评为全国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2个离休干部党支部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全市首次举行群众满意度社会公开测评,市委老干部局在62家非执法部门中排名第二。
  一、离退休干部“两项建设”进一步加强。指导各地各单位抓好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共株洲市委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召开市级老领导迎新春座谈会、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组织3次市级老领导参观考察活动。“四化”工程刚完工,市委书记陈君文率领全体在职市领导陪同老干部参观考察。在离退休干部中广泛开展“你我共创文明株洲”和“株洲精神”大讨论活动;以“四创四化”为主题,举办离退休干部形势报告会、市情市策知识竞赛。广大离退休干部拥护市委决策部署,积极支持在职领导工作,力所能及发挥余热。全市800多名老干部参与“株洲精神”大讨论,600多名老干部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180名老干部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260多名老干部参加“四创四化”宣传劝导队。深入开展创建“五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活动。荷塘区前进社区和株冶集团离休干部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先进,3个支部和11名离退休干部被评为全省先进,30个支部和52名离退休干部被评为全市先进。
  二、离休干部生活待遇进一步落实。及时研究解决“三个机制”运行中的新问题,离休干部“两费”得到切实保障。“动态调控、保障有力”的经验在全省“三个机制”建设经验交流会上重点推介。继续做好改制破产企业离休干部安置管理工作。年内市化工研究所、醴陵电瓷厂完成改制,12名离休干部属地移交管理。贯彻湘纪发〔2009]13号文件要求,协调指导做好提高离休干部津补贴标准的各项工作。贯彻中纪发〔2008]40号文件精神,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离休干部津补贴落实到位。市直机关和财政拨款单位离退休干部增发1个月离退休费(含津补贴)和1000元传统节日慰问金。积极推进中央省属企事业单位与市直机关离休干部生活待遇平衡。会同市委组织部完成418名新中国成立初期参加革命工作的退休干部生活补贴审核发放工作。抓好扩大离休干部护理费发放范围和提高护理费标准审批发放工作,以及提高离休干部无固定收入遗孀配偶及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退职干部生活补助费标准的工作。协助市委组织部完成48名老干部提高副省级和副厅级医疗待遇工作。全年走访慰问老干部800余人次,直接帮扶特困离退休干部68名,解决老干部实际问题100多个。制定并落实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护期维稳预案,对重点信访实行领导包案负责,全市无一名老干部进京到省上访。
  三、高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中组部召开“四就近”(即离退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专题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拓展社区“四就近”工作。在“医疗服务网、安全服务网、生活服务网、温情服务网”基础上,增加“法律服务网”。各区安排“四就近”工作经费10多万元,荷塘区达23万元。向部分社区赠送图书、桌椅等。株洲市“两级管理、三层负责、多方支持、五网服务、专人联络”经验,在全国离休干部社区“四就近”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推介。5县市全面推行乡镇老干联络员制度,由乡镇党委组织委员担任老干联络员,一对一联络服务居住农村老干部,深受老干部及家人欢迎。开通“一键通”急救服务系统,进一步从医疗上关心照顾老干部,保障了老干部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升了老干部晚年生活品质。市和县两级均将离退休干部特困帮扶工作纳入社会化大帮扶体系,积极落实帮扶资金,帮助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
  【出台《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认真贯彻落实中组发〔2008]10号和湘办发〔2009]1号文件精神,按照“具体、可行、实用”的原则,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出台《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株办发〔2009]11号),从16个方面对离退休干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老干部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依据。各县市区和各单位及时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离退休干部工作纳入政绩考核,分值占到整个干部工作和组织工作的四分之一,对老干部工作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广泛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对老干部具有特殊意义,市委老干局广泛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活动。全年走访慰问2名老红军、70名市级老领导和400多名离休干部代表,发放慰问品、纪念牌、慰问信;组织老干部参加株洲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株洲与共和国一起成长”大型图片展;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老年书画展,开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活动,充分体现了对老干部的关怀和温暖。
  【中组部老干部局到株洲调研】5月10~11日,中组部老干部局调研组到株洲调研,听取株洲市离休干部社区“四就近”工作汇报,实地考察3个社区,召开有区委书记、区老干局长、街道和社区负责人、老干联络员、老干部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调研组认为,株洲市充分发挥社区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开创了“四就近”工作的成功实践。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沈跃跃在第12期全国老干部局长轮训班上充分肯定了株洲市的做法。
  【开通离退休干部急救呼叫系统】2009年,株洲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开通离退休干部急救呼叫服务系统,选择420名离退休干部先期试点,老干部免费安装和使用急救电话,终端与市一医院和中医院系统点对点联线,使求助者得到及时专业化救护,受到老干部和各方面的欢迎。
  【老年大学工作取得新的突破】2009年,市老龄大学围绕创办老年大学省级示范校,整合资源,开办东校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招生人数大幅增加,创建省级示范校一举成功。增加9间教室,添置电脑、课桌、乐器等教学设施,新增教学面积2000多平方米,新开设电脑、书法、器乐、合唱、舞蹈5个班,新增学员800余名。市老龄大学办学22年来首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学校艺术团表演的《红灯笼》获全国金奖,为株洲争得了荣誉。
  关心下一代工作
  【开展中小学生“我的祖国”、“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征文演讲比赛活动】2009年,株洲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与市教育局联合在全市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我的祖国”、“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征文演讲比赛活动,以宣传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抒发青少年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鼓励青少年关注并参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和株洲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等创建活动,推动全市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持续开展。全市各中小学认真组织,95%的青少年学生参与。演讲活动经过各校初赛、县市区复赛、全市决赛,18名选手分获市一、二、三等奖。516人的征文分获市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在此基础上,全市进行优秀征文选编,将部分优秀征文汇编成《爱我中华》一书,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
  【创建“关心下一代工作示范点”】2009年,市关工委在各县市区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印发《株洲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示范点”创建方案》,明确创建目的、计划、标准和要求。各县市区关工委严格按照市关工委《创建方案》中提出的“有班子、有牌子、有场地、有经费、有制度、有计划、有总结、有队伍、有活动、有成效”等“十有”要求,在基层单位积极开展创建工作。年终市关工委对各县市区“示范点”进行督查验收,全市共有26个“示范点”达标。通过“关心下一代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更好地发挥了“五老”在关爱下一代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向基层延伸,促进了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夯实了关工委工作基础。
  【开展理论研讨活动】为研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战略意义、基本经验和工作规律,力求在思想上有新的提高,理论上有新的认识,工作上有新的发展,2009年,市关工委在全市开展推选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研讨论文活动。全市各级共推选论文50多篇,经评审小组认真评选,《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实现老少“双受益、双提高、双发展”》等13篇论文分获一、二、三等奖。理论研讨论文活动做到了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总结经验与探索规律相结合,探讨问题与展望未来相结合,明确方向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对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举行“五老”志愿者网吧义务监督工作启动仪式】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激发“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加入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参与净化文化市场、加强对网吧监督,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5月12日,市关工委与市文化局联合举行“五老”志愿者网吧义务监督工作启动仪式,各区关工委、市教育局关工委秘书长,“五老”志愿者代表,市文化稽查人员及各区网吧业主代表100多人参加。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关工委副主任阳卫国,市关工委主任刘迪凯,市级老领导、市关工委顾问赵占一、唐方新、万晓阳等领导出席启动式。出席启动式的领导为“五老”志愿者代表颁发监督员上岗证;离休干部贾义云代表“五老”志愿者发言,网吧业主代表作表态发言。市关工委主任刘迪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关工委副主任阳卫国作重要讲话。
  【省关工委主任沈瑞庭到株洲调研】4月21~25日,省关工委主任、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瑞庭一行到株洲调研工作,市委副书记夏文星,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市关工委副主任阳卫国,副市长、市关工委副主任张国浩等领导先后出面陪同、出席工作汇报会。省调研组先后深入攸县、茶陵、醴陵、芦淞区及部分乡镇、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青少年绿色营地等20多个基层关工委(关协),通过看现场、听汇报、座谈、查资料等方式进行调研。调研组对株洲市关工委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株洲市关工委工作各级领导重视,组织网络健全,注重工作创新,特色品牌纷呈,制度完善规范。
  对台工作
  【概况】2009年,株洲市对台工作认真落实中央“以经济促政治”的工作方针,立足实际,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为株洲市经济发展和祖国统一作出较大的贡献。
  一、对台经贸工作有成效。2009年,以“筹备成立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和“第五届湘台经贸交流合作会”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台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处理台商投诉,坚持招商与安商并举,取得良好成绩。一是对台招商成果显著。全市新批台资项目12个,注册资本3871万美元,投资总额5452万美元,合同台资额4579万美元,实际利用台资5126万美元,同比增长11.85%。二是对台招商活动有特色。加强与沿海台商密集地区联系,办领导几次带队去上海、苏州、广州、东莞等地学习考察,推介株洲的投资环境和政策,邀请有意向在内陆投资的台商到株洲考察,邀请重要台商参加拟于2010年成立的“株洲市台商台资企业协会”以及2009年的在衡阳主办的“第五届湘台经贸交流合作会”。全年共邀请台商12批68人次到株洲实地考察,先后有11名台商与株洲市签订经济合作意向。三是服务台商很贴心。市对台办多次走访台资企业,了解台商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心尽力做好台商投诉处理工作,全年市台办共受理台商投诉案件3起,结案率达100%。
  二、对台交流交往工作有起色。一是为台胞台属排忧解难。2009年,全市各级台办为台胞台属排忧解难40多起,获得台胞台属的好评。二是积极组织赴台交流。组织双向交流团15个,其中赴台交流9个团,到株洲交流团6个。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到株洲交流和祭祖的台胞团组和人数都超过往年,共1870人。其中文教卫交流团组11个,商务团组3个。协助300余名台胞台属探亲、探病、奔丧和继承遗产。三是妥善处理涉台突发事件。2009年,共处理大小突发事件6起;走访慰问台胞、台属9户,12人;接待台胞3170人次,接待重点对象98人;接待来访台胞台属17人次;开联络联谊座谈会20场次。四是规范管理涉台捐赠。全年全市共接受各项涉台捐赠资金人民币189.5万元。其中争取明德小学项目3个,争取捐助资金150万元。
  三、对台宣传工作有亮点。一是入岛宣传搞活做实。进一步巩固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等新闻媒体的发稿途径,发表对台用稿300多篇。利用岛内各类同乡会刊物发稿20多篇。通过“华夏经纬网”及自办网站“海浪网”发布网络宣传稿件150多篇。制作对台宣传品并输送岛内宣传,全年通过当面赠送、邮寄等方式共向岛内输送《寻根谒祖炎帝陵》、《炎帝陵》纪念邮册等宣传品2000多份。二是涉台教育形式创新拓宽。株洲市新世纪第一部大型对台宣传画册《美丽株洲》编辑完成,进入发行阶段。此外,各级新闻媒体发布涉台宣传用稿60多篇。举办大小台湾形势报告会21场次,参加人数1800多人次;党校涉台教育讲课12次,参加人员600多人。通过丰富多彩的涉台教育活动,株洲市涉台教育工作上了新台阶。
  【第三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湘粤之旅’祭祀炎帝陵典礼活动”在炎陵县举行】2009年8月,参加第三届“‘两岸青年联欢节——湘粤之旅’祭祀炎帝陵典礼活动”的500名台湾青年与200多名广东、湖南青年在炎帝陵举行隆重祭祀仪式。活动对增强台湾青年同根同祖、血脉相连,促进祖国统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第六届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团在醴陵市采访】11月,由市对台办的牵头协调,在醴陵市委、市政府的配合下,第六届海峡两岸记者联合采访团一行30人到醴陵市采访陶瓷工艺及醴陵市的陶瓷成就。
  保密工作
  【概况】2009年,株洲市保密工作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着力在教育防范、监督检查、服务发展和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绩,株洲市国家保密局被评为“全省保密工作先进集体”。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保密意识不断提高。始终把宣传教育摆在工作首位,巩固和发展主阵地,设计宣传教育新载体,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方式,拓宽保密教育的覆盖面,提高宣传教育实效,营造浓厚的保密工作氛围。二是加大检查力度,防范能力不断增强。监督检查是保密工作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防范薄弱、废旧回收站点失泄密隐患突出等问题,重拳出击,在检查上做文章,以检查促教育、以检查促管理、以检查促提高,强化各级各单位的保密工作责任,进一步增强保密防范能力。三是加大创新力度,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保密工作为株洲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为“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战略目标服务,不断加大工作创新力度,不断改进服务方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受到各级领导和基层单位的欢迎。四是加大规范力度,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随着保密工作的发展,领导越来越重视,工作责任越来越重,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对保密工作队伍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市保密局把保密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全市保密队伍不断优化,战斗力进一步加强。
  【创新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形式】2009年,市保密局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校各类主体班和保密宣传工作杂志3个主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保密法规宣传。市委学习中心组开展2次保密知识学习,市委党校配备一名保密专职教师,“两刊”的发行和投稿率保持稳步攀升的势头,《保密工作》征订1324份,不断扩大保密教育覆盖面。组织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机关后勤管理负责人和临聘工勤人员保密培训班,要求工勤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在市政府办等20余家单位举办保密知识讲座,播放“泄密隐患演示”、“保密警钟”等警示教育片50余场次。向9个县市区和市直机关发放《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保密知识读本(图文版)》,向全市县级以上领导和保密干部寄送保密宣传贺年卡。开通保密警示教育短信提醒平台,向全市党政领导干部、涉密单位主要领导、保密专干发送保密提醒短信。加强党政机关信息系统管理,专门制定《株洲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规定》和《党政机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手册》。
  【开展全市党政机关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检查】按照中央、省委领导的重要批示和《关于在全市党政机关开展保密检查的通知》要求,突出重点,7~11月,市保密局围绕全市党政机关计算机管理、移动存储介质管理、涉密载体管理及相关制度建设等6个方面,对全市27家市直党政机关和9个县市区全面、认真地开展保密工作检查。这次检查共检查167台涉密计算机,309台非涉密计算机,笔记本电脑43台,142个移动存储介质。根据检查情况,下发整改通知书34份,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200余条,封存违规计算机4台,移动存储介质1个。(龙方钦)【强化日常保密工作检查】国庆前夕,联合市公安局对城市4区30家废品回收站点进行保密检查,共发现26个单位的文件资料,对其中问题严重的8家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其整改,堵塞工作漏洞。坚持互联网失泄密隐患搜索,对全市66家单位的网站信息进行定期保密检测,检测中发现个别党政机关网站上传的敏感信息,即时通知相关单位删除。开展涉密计算机登记备案工作,对全市县级以上单位的涉密计算机和对外公开网站的情况进行登记备案。同时,为落实涉密人员的保密责任,组织开展保密承诺书签订工作,将保密承诺履行情况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全市有78家单位、共3823人签订保密承诺书。
  【召开全市保密检查情况通报会】11月初,召开全市保密检查情况通报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到会,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王志刚作重要讲话。县市区委、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分管领导和保密员400多人参加会议。会上,对两次检查中发现问题和隐患的单位全部在大会上进行了通报,要求限期整改。这次会议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引起强烈震动,各单位对检查情况高度重视,加大整改力度,并对有关单位和人员实行问责。12月份,对其中5家单位进行回访,检查整改效果,对个别整改不到位的单位责令写出书面检讨。
  接待工作
  【概况】2009年,株洲市委市政府接待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工作主题,扎实工作,推动全市接待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接待处先后被评为“2009年度全省党委接待系统重宾接待工作先进单位”、“株洲市双联工作先进单位”、“株洲市党建帮扶工作先进单位”、“株洲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株洲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株洲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
  重宾接待成绩喜人。2009年,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陈昌智、陈宗兴、何勇等领导人先后到株洲视察指导工作,重宾接待任务批次之多、规格之高、人数之众,均创株洲接待工作的历史纪录。全处上下站在讲政治的高度,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精心服务、严抓落实,以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工作质量、一流的专业队伍,确保了每一次重宾接待任务的安全、高效、优质、有序,受到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接待理念持续创新。2009年,接待处积极参与湖南省金融机构答谢会、炎陵高速公路开工典礼、北汽控股南方生产基地开工典礼、奇瑞汽车签约仪式、2009年中华茶祖节暨祭炎帝神农茶祖大典、全省公安机关“三基一化”建设现场会、全省“双联”工作现场会等大型会议、商务活动的接待服务工作,着力构建集政务、会务、商务接待于一体的接待服务体系,促进政务、会务、商务接待平衡协调发展。全年全处共接待规定范围内的各类宾客1246批24950余人次,比上年增长25%。其中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7批1062人次,省部级领导112批1870余人次,英国贸工大臣代表团等外国团体13批。
  接待方式逐步改进。一是坚持高标准,立足高起点、追求高质量,把每起接待任务当作作品来精雕细琢,做成精品。二是创新接待方式,坚持和严格执行“六个一”(即每起任务必须配置一本接待手册、一张温馨提示卡、一支玫瑰花、一套洗漱用品、一张席次座签和一张席位卡)的接待服务模式,充分体现接待服务的人性化、人情化、人文化,营造了热情得体、方便舒适、安全卫生的良好环境。三是加强精细管理。坚持强化接待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细节意识,注重从每一个细微之处抓起,努力做到接待工作“零”差错,确保万无一失。四是全面提升文化品位。坚持以接待专用品为载体,以“红、黄、绿、蓝、橙”5条参观考察线路为基础,把富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风景名胜、民情民俗、城市风貌和经济建设介绍给客人,提高了株洲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认真总结和提炼新中国成立60年来株洲接待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精心编写《历史的凝聚—株洲接待六十年》。全书以真挚的情感、翔实的事实,生动地展现了株洲接待工作60年来走过的辉煌历程。《接待与交际》杂志评价说,“这是值共和国60年华诞之际,献给全国接待行业的一份珍贵礼物”。
  接待网络明显完善。一是强化对各县市接待工作的指导。积极督促各县市健全工作机构,改善接待条件,提升接待服务水平。全市5个县市均成立专门的接待工作机构,配齐人员,保障了经费。二是加强天台山庄的指导和管理。以加强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强化山庄重宾接待人员的培训、增设陶瓷艺术展柜、添置三角钢琴,并明确1名副处长分管山庄日常工作。通过这些有力的措施,天台山庄的经营管理明显得到改善,月营业额由试营业时的70万元增长到200万元,实现良性发展。三是加强对市直机关的接待工作指导。坚持以市接待服务协会为载体,主动加强与市直机关的联系和交流,努力实现资源互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形成接待工作合力。【全国城市接待部门联谊会第16次会员大会在株洲召开】国内接待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全国城市接待部门联谊会第十六次会员大会于2009年10月20日在株洲召开,这是联谊会成立22年来第一次由湖南举办。全国有来自26个省会城市、100多个地级城市接待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参加大会。为举办大会,市委市政府接待处坚持文化制胜战略,精心筹划、周密部署,采用“全省接待部门联办、株洲接待部门承办、市直相关部门及省内企业单位协办”方式,以高水平的策划、高效率的工作、高标准的礼遇,确保了会议的圆满召开,向全国接待同行们展示了株洲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秀美的城市风貌,彰显了株洲接待工作的文化品牌,获得一致好评。
  讲师团工作
  【概况】2009年,株洲市委讲师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战略方针,围绕市委“保二争一、科学跨越”工作主题,积极做好对全市干部的理论学习服务工作,被评为全省讲师团系统先进单位。
  一是认真为市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服务。坚持贴近株洲发展重点、发展机遇、发展战略精心确立学习主题,确保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理论学习取得高质量和好效果。第二次集中学习围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策略”主题,邀请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主任许健作《认清全球经济形势,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专题辅导,邀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翟笃培作题为《全球金融危机对株洲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的中心发言,邀请市发改委主任曾侃融、中国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行长刘社会和中国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宗祥分别作题为《对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掀起株洲项目建设高潮》、《构建社会信任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加快企业发展步伐》的特邀发言;尝试“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第三次集中学习,组织市委中心组成员以及城市4区的区委书记还有相关单位负责人70余人到长沙,参观长沙市容市貌,听取长沙市领导介绍城市精神、创建文明城市以及城市建设融资的做法和经验,参观湖南警示教育基地——湖南女子监狱,听取蒋艳萍、夏新辉现身说法。全年市委中心组分别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策略、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等4大主题进行学习研讨,集中学习4次,共计16.5天时间。
  二是着力抓好县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围绕学习宣传四中全会精神主题,组织宣讲团深入9个县市区和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巡回宣讲,共举办14期领导干部读书班,加大对全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集中学习培训力度,受训干部达5000余人,其中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1700多人全部轮训一次。组织学习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株洲跨越发展;认清全球经济形势,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夯实全市人民的思想道德基础等5大核心课题,准备理论辅导专题,发送“菜单”500多份,积极为县、科两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服务,共授课100余场(次)。此外,落实旁听下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全年到9个县市区委中心组旁听集中学习各1次,并注重抓好株洲县委中心组和市审计局党委中心组2个县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示范工作。
  三是努力做好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辅导。围绕全年理论学习5大主题,组织全团教员集体备课,反复研究和座谈,把握基层干群关注的理论热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全年的理论辅导课题,及时做好释疑解惑的工作。全年策划重点理论宣讲课题12次,重点集中备课10个专题,制作多媒体课件21个,准备《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崇高的使命,宝贵的经验》、《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加强学习,转变作风,筑牢反腐防变的思想长城》、《全球金融危机及对策》、《六个为什么》、《国际国内形势》等30多个理论学习专题,人均7个专题。参与组织举办“全市青少年迎接建国60周年爱国主义形势政策教育”主题活动,2名教员深入全市大、中、小学校宣讲“爱国主义及形势政策教育”专题30多场,反响较好。全年全团4名教员深入9个县市区和机关、工厂、农村、学校、部队、社区,为基层单位授课110余场,听众达数万人(次),何辉宇荣获全省讲师团系统先进宣讲个人。
  四是积极加大理论研究和理论管理力度。全年全团教员完成6篇理论文章,其中,全团教员撰写的《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互动——关于推进株洲新型城市化建设若干问题的调查》报告公开出版;《株洲赋》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试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等2篇文章在省《学习园地》上发表;有2篇论文参加省领导科学学会举办的“建国60周年理论研讨会”交流;上报省《红网》理论信息4条;此外还组织参与全市“株洲精神”大讨论活动,与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联合举办建国60周年理论研讨会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共收到应征论文91篇,评出特等奖1篇、一等奖2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20篇。年初,建立和完善全市县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秘书信息档案,组织35人(次)参加省委讲师团举办的2期理论骨干培训班学习,举办1期全市县以上党委中心组学习秘书理论培训班,会同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和机关工委对50个县以上单位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进行抽查考核,并向全市下发督查情况通报,使干部理论学习管理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党校教育工作
  【概况】2009年,株洲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在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第八次教学比赛中,取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获全省党校教学比赛总分第一名;科研工作连续6年3届荣获全省党校系统“科研优秀奖”;在全市首届公务员技能比武中获团体第二名、个人第一名的好成绩,创卫、创模等市里重点工作继续保持先进。
  一、落实《条例》精神,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充分体现。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主体班培训力度,培训规模创历史最高纪录。学校全年共培训各类人员10530余人次,其中,举办县干班、中青班、80后优秀青年人才培训班、党外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主体班21期,培训干部1162人,同比增长12%;开办纪检干部培训班、人民调解员培训班等计划外班18期,培训人员5000余人次,同比增长10%;重点开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班等短训班;采取走出去的办法,先后到市经委、市自来水公司、九方中学、云田乡云田村等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乡镇)培训2400多人;继续抓好学历教育,新录省委党校研究生43人,中国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本、专科新生62人。社会办学在校人数达125人。
  二、推进教学创新,培训质量和效果显著提升。一是培训内容更加贴近市委中心工作和学员需求。围绕市委“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和市政府重点工作开设教学专题,具有株洲特色的教学内容新体系达64个专题,其中新专题42个,专题更新率达65.63%。较好地实现贴近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贴近学员需要,贴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贴近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四个贴近”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学满意率达95%以上。二是教学方式创新达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效果。大力推行无领导小组讨论、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锤炼了学员的综合素质、实现理论与实践对接,在理论与实际的碰撞中产生出共鸣的火花。三是学员管理更加注重突出党性锻炼,实现校风学风的根本好转。继续坚持“三级管理体制”,实行“双百分”制量化考核管理。同时,在学员管理中更加注重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的做法,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上得到推介。
  三、坚持“二为”方针,科研成果质量和档次再上台阶。2009年,市委党校始终坚持科研要“为教学服务,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的“二为”方针,科研数量和质量得到新的提升,省市重大课题的立项和学术文章发表的档次都跃上新台阶,学校科研工作连续6年3届荣获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优秀奖”。全年教研人员共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71篇,其中国家级14篇,有2篇论文分别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摘;完成省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1项;省社科评审委员会课题结项1项;省党校系统课题立项6项、结项8项;市社科课题立项10项,其中重点课题立项2项;组织申报株洲市第九届优秀社科成果4项,其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组织申报湖南省第十届优秀社科成果3项。课题研究质量也大幅提高,一批重点课题成果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承担的省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子课题《株洲市云龙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研究成果被长株潭城市群研究会评为一等奖。
  【在全省介绍株洲市委办党校经验】1月7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第一校(院)长程绍光在全省党校工作会议上,作《加强主阵地建设,发挥主渠道作用》专题发言,代表市委介绍近些年来市委关心、支持党校建设的经验,并取得明显成效。省领导张春贤、梅克保等出席会议并为获全省党校“先进单位”的株洲市委党校等5家先进单位颁奖。程绍光的典型发言得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其典型发言稿被中央《党校工作通讯》2009年第7期(总第626期)全文转摘推介。
  【全市党校工作会议召开】2月27日,全市党校工作会议在市委会议室圆满召开。市委书记陈君文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第一校(院)长程绍光主持会议,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聂方红作工作报告。陈君文在会上指出,党校要发挥培训干部主渠道、理论武装工作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党校的教师要做到“三个最早”,中央、省委重大理论和方针的最早学习者、宣传者,市委、市政府重要部署和决策的最早研究者、实践者,基层和群众重要典型、经验的总结者、推介者,使党校成为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发动机”和“加油站”。干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部长、各县市区党校校长等120余人参加会议。
  【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召开】5月8日,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在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召开。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第一校(院)长程绍光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聂方红传达全国、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柏生主持大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文建平宣读中共株洲市委组织部《关于表彰2008年度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举办首届“80后”优秀青年人才培训班】8月28日,株洲市首届“80后”优秀青年人才培训班顺利结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培训班高度重视,多次过问学习进展情况,市委书记陈君文百忙之中亲自观看辩论赛,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第一校(院)长程绍光观摩无领导小组讨论活动,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人事局、团市委主要负责人也多次到校看望学员。在为期1个月的培训过程中,采取班支两委竞选、辩论赛、无领导小组讨论、基层调研等多种方式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提升了能力,开拓了视野,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为株洲储备了后备干部力量。
  党史工作
  【概况】2009年,株洲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株洲实际,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全市党史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党史正本编著工作进展顺利。《中国共产党株洲历史》完成大部分初稿的编写任务,进度居全省前列。在着力编著市本级党史正本的同时,对各县市的党史正本进行全面、具体的业务指导,《中国共产党茶陵县历史》第二卷和《中国共产党攸县历史》第一卷正式出版,各县市党史正本编著工作进展顺利。攸县的二卷完成评审、三卷拿出送审稿,炎陵二卷完成评审,醴陵一、二卷报送审稿,株洲县卷本编写接近尾声。
  二、“中共株洲社会主义时期历史资料丛书”征编工作硕果累累。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门办史”的工作思路,围绕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征编,继续推进“丛书”有关卷本的编纂出版工作。2009年,市委党史办审阅《广播电视发展史》并组织通过评审;《文化史》等已出送审稿正在付印;《宣传工作史》正在撰写;出版《株洲劳动和社会保障发展史》;完成《工业发展史》、《株洲改革发展史》的评审和修改。
  三、征编、整理《新株洲60年大事记》。年内,市委党史办征编、整理1949年8月3日株洲解放至2009年9月60年间株洲的大事记(约1万字),作为国庆60周年的一项重大纪念活动,以专版形式刊登于10月9日《株洲日报》。
  四、从8月3日株洲解放日起,党史办与《株洲日报》联合推出5期“祖国好、株洲红——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型系列报道。
  五、加强对县市党史联络工作的联系和指导,注重横向联系和上下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县市工作各具特色。9月,长株潭岳片组组长刘阳春一行在株洲及各县市进行一个星期的考察调研,对株洲及各县市的工作促进很大;同时,对县市的工作提出思路和要求,进行督查指导,总结推广典型,协调与县市委的关系,帮助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各县市的党史联络工作各具特色,取得新的突破,推出一批成果。茶陵县作为先进典型代表出席11月在岳阳召开的全省党史暨党史联络工作经验交流会。
  六、完成《湖南党委工作纪事》在株洲地区的所有组稿工作,3月在省里召开的会议上介绍株洲的组稿经验;为省委党研室联络处组织征编的《回忆录》17、18辑、《红色记忆》、《治水富民、造福三湘》组稿8篇;完成《株洲党委工作纪事》在市委有关部门的组稿及日常征编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工作。
  七、参加“国共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全国学术研讨会。应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之邀,撰写论文《新世纪以来两岸关系的历史考察与展望》,参加由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等单位11月在福建召开的“国共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学术研讨会。论文将结集出版。
  八、认真开展株洲党史人物纪念活动。一是为纪念耿飚诞辰100周年,配合省委党研室和醴陵市档案史志局开展纪念活动。参与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传奇耿飚——从将军到外交大使》,完成书中2章共2万字的撰写。年底,为纪念谭余保诞辰110周年,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用于省里召开座谈会。二是组织革命遗址调查活动。完成向中央、省委党研室提交的《抗战时期湖南省株洲地区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报告》一书的档案整理归档与碟片刻录任务,督促茶陵县完成中央党史研究室布置的抗战专题撰写并收入到正式出版的书刊。
  警卫工作
  【概况】2009年,株洲公安警卫部队全面贯彻落实全省警卫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株洲警卫工作实际,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全年,株洲市警卫处共完成警卫任务11批次、其他保卫任务107余批次,其中一级任务5批,二级任务3批,三级任务3批。
  全面促进队伍建设。一是开展业务练兵。继续以《警卫工作教程》、《警卫工作规定》为重点,开展警卫理论知识学习活动,并结合新形势下警卫工作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同时加大相关业务培训力度。二是加强纪律作风建设。认真贯彻全省公安机关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督促全处人员严格遵守“五条禁令”、“六个严禁”。全年全处无任何违纪、违规现象。
  警卫基础工作数据网上录入工作。截至2009年底,全市(含区县)基本完成4个临时住地、4个现场、2条铁路、2条高速公路、2条国道、2条城区参观线路的警卫基础数据录入工作,为下一阶段的警卫指挥网络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株洲年鉴 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09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周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