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特点与气象灾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654
颗粒名称: 气候特点与气象灾害
分类号: P468;P429
页数: 3
页码: 36-38
摘要: 本文记录了2009年株洲各县市暴雨洪涝、干旱、高温、雷电、大风冰雹、大雾、冰雪等天气气候灾害均有发生情况。
关键词: 气候特点 气象灾害 年2009年

内容

气候特点
  2009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株洲各县市暴雨洪涝、干旱、高温、雷电、大风冰雹、大雾、冰雪等天气气候灾害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连旱造成株洲、醴陵和茶陵达到干旱年标准,攸县达到大旱年标准,炎陵达到特大旱年标准,9月底湘江株洲段水位破历史纪录,跌至29.24米,是株洲市水文站建站45年以来测量到的最低湘江株洲段水位。
  2009年,株洲市气温异常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时数较常年偏多。夏秋连旱严重,雷电灾害频繁,气温异常又创新高,强对流天气伤人毁物影响较大。株洲地区年平均气温18.7℃,比常年偏高1.1℃;平均年降水量为1048.9毫米,较常年偏少427.9毫米。年内平均气温高、光照足、降水偏少,对农业属于正常年景;林业方面,天气条件较适宜,树木生长情况较好,但森林火险等级高,对林业属于正常年景。入春较早、入冬正常,气温高、雨日少,对旅游而言是一个好年景。2009年株洲地区气象灾害较少,为偏好的年份。综上所述,2009年株洲地区气候年景偏好。
  (廖莉芝)
  【气温】 2009年,株洲地区年平均气温18.7℃,较常年偏高1.1℃,比上年偏高0.4℃,属异常偏高年份,是仅次于1998年和2007年的第3高值。冬季平均气温8.7℃,较常年偏高1.6℃,比上年偏高3.0℃,为显著偏高年份,是仅次于1998年的第2高值。各县市冬季平均气温在8.3℃(攸县)~9.1;℃(茶陵、炎陵)之间,气温空间分布大致是西北部低、南部高。春季平均气温18.0℃,较常年偏高1.3℃,比上年偏低1.4℃,为偏高年份。各县市春季平均气温在17.7℃(炎陵)~18.4℃(茶陵)之间,气温空间分布大致是中部高、东北和南部低。夏季平均气温28.5℃,较常年偏高0.9℃,比上年偏高0.4℃,为显著偏高年份。各县市夏季平均气温在27.0℃(炎陵)~29.5℃(株洲)之间,气温空间分布大致是北高南低。秋季平均气温19.8℃,较常年偏高1.1℃,比上年偏低0.3℃,为显著偏高年份。各县市秋季平均气温在19.2℃(炎陵)~20.4℃(株洲)之间,气温空间分布大致是中部高、南北低。2009年株洲地区≥35℃天数为48.2天,较常年偏多15.9天,比上年偏多8.6天,属偏多年份。2009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9.6℃,出现在7月18日,年极端最低气温-3.0℃,出现在1月14日。
  (廖莉芝)
  【降水】 2009年,株洲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1048.9毫米,较常年偏少427.9毫米,较上年偏少322.7毫米,为轻早年份。平均年雨日127.8天,较常年偏少42.7天,较上年偏少22.4天,属异常偏少年份,是1971年以来最少雨日年份。各县市冬季降水在63毫米(炎陵)~142毫米(株洲)之间,冬季降水的空间分布为北多南少。较常年冬季降水除株洲偏少外其余县市显著偏少。春季降水在413毫米(炎陵)~530毫米(醴陵)之间,春季降水的空间分布为北多南少。较常年春季降水株洲、醴陵和攸县基本正常,茶陵和炎陵偏少。夏季降水在323.0毫米(茶陵)~496.5毫米(醴陵)之间,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为北多南少。较常年夏季降水株洲、醴陵和攸县基本正常,茶陵和炎陵偏少。秋季降水在98.3毫米(炎陵)~172.2毫米(茶陵)之间,秋季降水的空间分布为中部多、南北少。较常年秋季降水茶陵正常、株洲和醴陵偏少、攸县和炎陵显著偏少。从各月降水分布来看,1月、2月、5月、8月、9月和10月各县市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0%以上;7月株洲、醴陵和攸县较常年同期偏多80%以上,11月攸县、茶陵和炎陵较常年同期偏多40%以上;12月株洲和醴陵较常年同期偏多50%以上,其中7月降水量攸县为建站以来最多;9月降水量株洲和炎陵为建站以来最少。
  (廖莉芝)
  【日照】 2009年,株洲地区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712.2小时,较常年偏多119.0小时,较上年偏少55.5小时,属正常年份。株洲各县市年日照时数在1516.9(攸县)~1899.5(茶陵)小时之间。与常年相比北部和南部日照时数偏多,中部正常。其中攸县偏少24.2小时,其余县市偏多18.1(醴陵)~255.6(炎陵)小时之间。
  株洲四季日照均偏多,其中冬季日照时数为288.8小时,较常年偏多48.2小时,较上年偏多72.6小时。春季日照时数为340.8小时,较常年偏多48.2小时,较上年偏少46.2小时。夏季日照时数为633.6小时,较常年偏多25.9小时,较上年偏多2.9小时。秋季日照时数为474.6小时,较常年偏多54.4小时,较上年偏多16.2小时。从各月日照时数分布来看,1月、2月、3月和12月日照偏少;4月和11月日照时数基本正常;5月、6月、7月、8月、9月和10月日照偏多。(廖莉芝)
  气象灾害
  【寒潮、雨雪】 1月5~8日,受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及高空低槽共同影响,出现一次小到中雨(雪)天气过程。11日晚~12日,受冷空气影响风力较大,过程降温幅度为10℃~12℃。23~26日,受冷空气影响出现一次寒潮雨雪天气过程,气温明显下降。(廖莉芝)
  【连阴雨天气】 2月15日起出现19天连阴雨天气,各站总降水量:株洲63.5毫米,醴陵34.7毫米,攸县15.3毫米,茶陵7.2毫米,炎陵14.4毫米,总体上北多南少。由于2008年12月以及2009年1月株洲地区降水比历年偏少(南部县市显著偏少),酒埠江水库、官庄水库、湘江株洲段水位离防汛警戒水位还有10米以上,这次降水过程较好的缓解了前期旱情。连阴雨过程除对冬修水利扫尾工程进度有一定影响外,对防汛工作无大影响,对农业生产也影响不大。上半月温高光足,有利于油菜现蕾抽苔,下半月阴雨寡照,对油菜授粉有一定的影响。(廖莉芝)
  【暴雨洪涝】 2009年,各县市年总暴雨次数在1(攸县、炎陵)~4(株洲)次之间,暴雨次数的空间分布大致是北多南少。全年株洲地区出现3次较大降水过程,致使全市5县市、9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5.988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亿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3270万元)。
  局地暴雨洪涝(茶陵6月23日):6月23日,茶陵县出现强对流性降水,本站日降水量29.2毫米,区域雨量站数据显示有3站次达到暴雨标准,分别为秩堂乡(61.6毫米)、洮水水库(80.6毫米)和桃坑乡(138.4毫米)。此次暴雨过程冲毁农田5.4公顷、水渠1200米,冲跨山塘1口、大小桥梁15座、乡村道路15公里,山体滑坡20处,倒电杆5根,损坏线路1500米,倒房屋2间,10000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
  第一次暴雨(6月8~11日):6月8日晚上开始到11日,受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及地面弱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株洲地区自北向南出现一次较强降水过程,过程降水量在50毫米~100毫米,并伴有短时的雷暴及大风。株洲市24小时最大降水量达49.2毫米。株洲各县市区域自动站雨量表明,这次自北向南影响株洲的强降水主要集中在48小时内,据统计48小时内降水量有2个站大于100毫米,43个站大于50毫米,有97个站大于25毫米,过程最大降水量出现在攸县的桃水镇,为109毫米。由于前期降水不是很充沛,因此未出现灾情。
  第二次暴雨(7月1~3日):7月1~3日,受梅雨锋雨带南移的影响,株洲地区自北向南普降暴雨,部分出现大暴雨,其中株洲90.2毫米,醴陵132.0毫米,攸县129.8毫米,茶陵92.4毫米,炎陵57.4毫米。区域雨量站数据显示,全市93%站点降水超过50毫米,64%站点降水超100毫米,10%站点超150毫米,最大为株洲县鸿仙站197.4毫米。大暴雨致使各县市不同程度遭灾。据《株洲晚报》报道:暴雨导致湘江、洣水、渌水全线上涨。其中醴陵市大西滩站7月3日4时06分出现洪峰,水位为53.3米,超警戒水位3.8米,由于此次降水时间集中、雨量大,导致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株洲县等5县市63个乡镇18.5万人受灾,倒塌房屋543间,转移人口4941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45万元。株洲市区和境内交通也因暴雨出现多处险情:铁路“涵洞”积水成湖(白关),强降水导致高速公路多路段积水(醴潭高速),马路积水成“河”(S211线株洲县湾塘路段)。
  第三次暴雨(7月24~30日):7月24日08时~30日20时,株洲地区北部出现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南部出现中等程度的降水。过程降水量株洲167.4毫米,醴陵176.6毫米,攸县60.7毫米,茶陵47毫米,炎陵37.6毫米。区域雨量站数据显示,强降水主要出现在株洲市区、株洲县、醴陵、攸县的部分乡镇,全市119个站中,过程降水量达50毫米以上的雨量站超过75个,过程降水量超100毫米的雨量站达46个,过程降水量超200毫米达3个,过程降水量最大的为醴陵白兔潭站,达232.0毫米。此次暴雨过程影响时间较长,降水比较均匀,株洲地区未出现灾情,降水缓解了株洲地区前期出现的晴热高温天气。(廖莉芝)
  【夏秋连旱】 2009年8月以来,株洲地区降水普遍偏少,其中秋季降水量偏少四到五成,株洲地区基础蓄水工程8月31日蓄水量为7.13亿立方米,占应可蓄水总量的66.22%。10月中旬北部旱情有所缓解,但南部气象干旱有增无减,下旬干旱再度发展。各站均达到夏秋连旱标准。从气象干旱持续时间分析,各县市连旱日数在40(茶陵)~82(攸县)天之间。株洲、醴陵和茶陵达到干旱年标准,攸县达到大旱年标准,炎陵达到特大旱年标准。攸县农田受旱约11.8千公顷,7条溪河断流,4800口山塘干涸,严重缺水人口1000人左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林业受灾也较严重,苗木受损面积800万株,3万公顷油茶产量减半,直接经济损失达1200多万元。炎陵全县发生大范围夏旱和秋大旱,给该县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部分乡镇人畜饮水受到严重威胁。受旱较重的有东风、中村、船形、鹿原、三河、水口、十都、龙溪、石洲、沔渡等乡镇,造成61000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7700公顷,林业受旱面积35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252万元。由于湘江流域总体降水量少,株洲市降水量显著偏少。湘江株洲段水位持续走低,导致2009年枯水期提前,9月底湘江株洲段水位破历史纪录,跌至29.24米,是株洲市水文站建站45年以来测量到的最低湘江株洲段水位。(廖莉芝)
  【大风冰雹】 11月9日,茶陵县境内出现强对流天气,其中湖口降雨45.6毫米,界首出现大风和冰雹天气,火田也出现米粒大的小冰雹。狂风雹雨大约持续约有15分钟左右,大风冰雹天气导致贺铺、共富、上联等18个村不同程度受灾,界首倒塌房屋、折断树木,损坏竹制大棚62间,倒塌集镇市场大棚32间、居民住房273间、厂房23间。受损最严重的是学校,界首中学师生受伤30人次,中小学教学基础设施损坏严重。其次是养菌场、砖场和养猪场等生产经营场所,倒塌竹制菌棚62间,全部菌棚顶盖塑料油纸不同程度受损;吹掀砖场顶盖石棉瓦23间;倒塌养猪场43间。全镇共有受灾人口16215人,倒塌居民住房13户28间,养猪场43房不同程度受损坏;农作物受灾143公顷。(廖莉芝)
  【雷电灾害】 2009年,株洲地区共发生雷击事件6起,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1.5万元。具体情况分述如下:4月16日8:35~9:00左右,株洲县渌口镇团山村姚门组姚姓户主杂物房遭雷击,雷击事件造成1人受雷暴声震动,听力严重受损;杂房毁坏严重;毁坏电冰箱、洗衣机各1台,厨房案板、厨具,液化气灶1台,电表1只,直接经济损失1.5万元左右。6月16日15:00~15:10左右,醴陵市金鹏出口花炮厂包装车间遭雷击,造成1人轻伤;烧毁大量包装材料,一些成品、半成品花炮,车间全部被毁;附近居民3台电视机被毁,直接经济损失20余万元。6月22日下午3时40分左右,醴陵市一所建在山上的小学遭遇雷袭,位于教学楼3楼(顶楼)的一间教室天花板一角被雷击穿,教室损坏较为严重。由于教师事先疏散学生,未造成人员伤亡。6月23日15:40分左右,株洲县仙井乡龙风冲村张家组遭雷击,造成伤1人,毁坏电视机2台,洗衣机1台,电表1个;6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2间杂物严重破坏;室内电线和室外50米外电线全部毁坏,另外周围农户有20台电视机被毁,共计经济损失7万余元。6月23日16:00~16:20分左右,株洲市驾管所内遭到雷击。造成考场内桩考3个控制柜、3个通信模块损坏,1个红外光端头损坏,监控机房内2个串行口损坏,1个网络机房系统瘫痪,经济损失约2.4万元。8月22日15时左右,攸县黄丰桥地区出现强对流性天气,产生午后局部雷暴现象。攸县民爆公司黄丰桥库房办公处监控系统摄像头遭受雷击,并产生雷电波引致办公楼处,导致屋内电视机等设备被击坏,损坏摄像头6只,电视机2台,直接经济损失0.6万元。(廖莉芝)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株洲年鉴 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09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廖莉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