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647
颗粒名称: 特载
分类号: D630.1
页数: 14
页码: 1-14
摘要: 本章记述了2009年株洲市十届九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和株洲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会议纪要。
关键词: 株洲市 工作会议 代表大会

内容

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夺取“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新胜利
  ——在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今年任务,动员全市上下鼓足干劲,乘势而上,夺取“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新胜利。
  审视大势,我们切身感受到,株洲在发展,在变化:来势稳健、态势强劲、趋势向好,正呈现催人奋进的难得之“势”。客观认识这种“势”,正确把握这种“势”,充分发挥这种“势”,有利于统一思想,有利于坚定信心,有利于科学跨越。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大势,鼓足气势,确保胜势,在“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快车道上奋勇前进。
  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讲四个问题。
  一、认清形势——就是要充分看到2009年是极为困难、极有成效的一年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极有成效的一年。说极为困难,主要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面临出口市场低迷、产品价格下降、生产销售回落的多重考验;农村面临大量农民工返乡,带来社会就业、生活保障、维护稳定等系列问题。说极有成效,就是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目标不变、速度不减、标准不降”,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千方百计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极其不易的成效。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突出保增长这个首要任务,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四个一”目标,城区面积达10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02万;GDP达到1023亿,增长14.2%;财政收入达100.3亿,增长22.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563亿,增长4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亿元,增长19.6%,增幅居全省第二;中国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分别达到10件和81件,稳居全省第二。在经济发展明显提速的同时,发展质量也显著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1:54.6:33.3优化为10.6:55.4:34,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5%。“5115”工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5亿元,涌现了2个销售收入过100亿、4个过50亿的企业,电力机车公司达130个亿,株冶集团实现100亿,时代集团、株硬集团、唐人神、中铁轨道集团过50亿,引领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二)项目建设水平显著提升。项目新增数量、项目建设标准创造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引进内外资项目239个,实际利用外资3.62亿美元,增长20.53%,引进内资94.82亿元,增长29.35%,增幅居全省第一,有力支撑了经济增长。布局和开工建设了一批关系株洲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实施重点项目建设90个,总投资535.4亿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投资160个亿,新开工5条高速公路,衡炎高速建成通车,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武广高铁正式通车,株洲西站投入运营。红港大桥、迎宾大道、时代大道等重点工程快速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明显。攸县120万千瓦的煤电一体化项目,第一期工程投资50个亿,前期工作已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投资150亿元的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北汽控股年产20万辆整车项目快速推进,今年下线出车,今年还将组建第二工厂,建成后年产汽车将达到60万辆。其它品牌汽车项目正在进行深度洽谈,全部投产后,加上零部件配套,将形成千亿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项目顺利推进。唐人神、好棒美、福来喜、仙竹米业等18个项目入选“省农产品加工项目库”。在项目建设的带动下,投资持续高位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拉动GDP增长8.5个百分点。
  (三)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城市面貌的变化,是全市人民感受最直接、影响最深刻的变化。“四创四化”提升了城市品位,增强了城市活力,对株洲的发展,将起到长远的推动作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举成功。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正在深入推进,大部分指标已达到国家考评标准。“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绿化率达到43.6%,一年内提高5.7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3.1平方米。统一拆除防盗窗,安装隐形防盗网,城市更加清爽,群众更加满意。完成农贸市场改造提质21家。注重环境治理,在原有基础上,去年关停11家重金属污染企业、69家造纸企业,取缔24家“十五小”企业,新建7座污水处理厂,结束了污水直排的历史。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影响力的扩大,带动房地产业、旅游业持续升温。房地产业呈现投资增长、销售上扬的良好态势,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25万平方米,增长20.8%。接待国内外游客936.46万人次,增长14.08%,实现旅游总收入55.8亿元,增长14.81%。以城带乡的力度不断加大,城市的影响力、辐射力不断增强,县城、集镇和乡村面貌发生了崭新变化,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炎陵县入选“中国绿色城市”、“中国绿色名县”,醴陵、攸县继续稳居全省十强县行列,株洲县成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
  (四)民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尽力办好民生实事,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900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6420元,增长10.1%。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57.84亿元,增长12.3%。就业更加充分。投入200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2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4.4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保障更加有力。以城镇低保、全民社保、城乡环保为重点,全市五险七项参保人数达267万人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2.57%,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270元。全省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株洲县启动,参保率达88.3%。降低公交车票价,每年让利2000多万元。投资7.8亿新建中心医院,投入3575万元,建设合格学校,资助贫困学生,尽力解决就医就学问题。文化事业和产业不断发展,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生改善,有效拉动了内需,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3%以上,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0%,拉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
  (五)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升。去年是大事特别多、喜事特别多、发展氛围非常好的一年。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级领导班子和党组织的战斗力普遍增强;按照省委“三个不吃亏”的要求,坚持“三有”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选人用人工作得到群众认可和上级肯定。开展“四治”整顿,干部作风明显转变;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严肃查处了一批案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切实加强监督,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市政府突出第一要务,坚持依法行政,注重执行落实,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市政协围绕两大工作主题,认真履行三大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军分区协调驻株部队大力支持地方建设,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党管武装工作成效得到巩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法部门坚持公正司法、文明执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实现全国综治优秀地市“四连冠”,再次荣获“长安杯”,公安系统公众安全感测评居全省第一。宣传工作坚持唱正气之歌、鼓发展之劲、奏和谐之曲,为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统战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致力团结合作、致力服务发展、致力促进和谐,取得了新的成绩;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服务发展、维护稳定上积极作为;科技工作第六次获得全国先进,人口计生、国土资源、民族宗教、援藏等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各个部门围绕大局,共克时艰,同谋发展的合力进一步增强。
  近年来我市的发展变化,不仅增强了全市人民奋勇向前的信心,而且提升了株洲的对外形象和影响力。上级领导对株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株洲得到的鼓励和支持越来越多。去年,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等7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株洲视察,一批又一批省部级领导到株洲指导,充分肯定我市的发展成效,充分肯定我们团结共事的和谐氛围。回顾一年来的历程,我们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成功应对了区域发展的激烈竞争,成功经受了驾驭全局的复杂考验。在推进“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的实践中,我们不仅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加快发展的宝贵经验。
  ——思路决定出路。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总开关”。省委提出“一化三基”的发展战略和“弯道超车”的发展理念,就是解放思想的产物,给湖南发展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株洲确立“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和“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战略目标,是市委落实省委要求,立足株洲市情,科学研判之后作出的战略决策。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关键是要全面落实“五个敢于”。敢于负债搞建设,就是要大胆负债,善于负债,以负债促投入,以投入促发展;敢于让利促开放,就是要让眼前利益,让局部利益,善于算大账,算活账,算长远账;敢于放权活体制,就是要放开市场,放活体制,激活发展;敢于创新谋发展,就是要敢闯敢试,先行先试,边干边试,在创新中增添动力,在创新中闯出新路;敢于大胆用干部,就是要按照省委“三个不吃亏”的要求,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实践证明,思路决定出路,信心就是力量。只要我们坚决落实“五个敢于”,就能够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环境集聚财富。环境创造的是价值,集聚的是财富,带来的是效益。我们把加强城市建设作为加快发展、优化环境、改善民生的总抓手,大力实施“五改工程”,强力推进“四创四化”,城市品质明显提升,宜居形象日益显现,洼地效应显著增强,大批投资者看好株洲、登陆株洲,老百姓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实践启示我们,抓城市,就是抓环境优化,就是抓民生改善,就是抓招商引资,就是抓结构调整,就是从战略上抓发展。只要持之以恒抓城市,抓环境,打基础,谋长远,就能不断吸引人气,聚集财气,提升士气,推动株洲又好又快发展。
  ——投资拉动增长。有投入才会有产出,大投入才会大产出。投资拉动型增长,是内陆地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必然选择。去年,我市经济之所以能够逆势上扬,关键的一点就是走出了一条靠投资拉动增长的成功之路。项目投入风起云涌,发展才会风生水起。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大投入、敢于投入、善于投入,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不动摇,把投资作为推进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以投资增活力,以投资促消费,以投资保发展。
  ——实干创造实绩。干事创业,关键在实干。我们上马的一个又一个项目,推进的一项又一项工作,无不是扑下身子干、沉心静气干、锲而不舍干的结果。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一举成功,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实干作风才能创造实在业绩。要坚持把所有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全部精力投到抓落实中,认准了的事,就一往无前;部署了的事,就一抓到底。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虽然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但解放思想还有差距,还要以更大的魄力和更足的气力,将“五个敢于”落实到底。第二,虽然经济增长幅度较高,但与我们特有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还不相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任务还很重,加快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第三,虽然社会大局平稳可控,但在体制转变、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仍然艰巨。第四,虽然干部作风在“四治”中有了明显转变,但与发展要求还有不少差距,激情不够、心态浮躁、纪律松弛、办事拖拉等问题仍然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
  二、把握大势——就是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朝着战略目标奋力跨越
  2010年是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的一年,是大势看好、大干快上的一年。讲挑战和困难,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总体上陷入衰退,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各种不稳定的因素仍然较多,加快发展的变数增大;从国内看,中央在坚持宏观调控政策基本取向不变的同时,将增强调控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投资将有所减缓,“银根”、“地根”可能偏紧,加快发展的制约增大;从市内看,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引发的问题可能进一步显现,加快发展的难度增大。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做好应对准备。但我们更要充分看到,挑战虽有,机遇更多;困难虽在,希望更大。从总体上看,当前宏观环境转好,政策条件利好,发展形势看好。我们必须把握大势,乘势而上,朝着“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战略目标奋力前行。
  把握大势,就要充分看到回升向好的趋势。在全球经济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我国率先走出困境,呈现企稳反弹、逐步回升、恢复增长的趋势,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变化。中央已经明确,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为我们做好今年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条件。
  把握大势,就要充分看到“保二争一”的态势。这两年,“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已经深入人心,全市经济发展逆势上扬,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强劲的发展态势;这两年,全市各级各部门紧扣中心,围绕目标,奋勇争先,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态势;这两年,我们几套班子团结共事、和谐谋事、一心干事,全市上下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氛围更加浓厚,社会安定团结、协力奋进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形成了喜人的和谐态势。株洲,“保二争一”的基础更加扎实,“科学跨越”的劲头更加充足,正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进。
  把握大势,就要充分看到“两型”建设的优势。我市同时享有“两型社会”建设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国家级高新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综合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6大政策优势,为科学跨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特别是作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享有先行先试的权利,拥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具有其它地区难以比拟的优势。随着武广高速铁路的正式开通,粤湘鄂三省将进入“3小时经济圈”,株洲作为黄金带上的“黄金点”,又赢得了加快发展的一大良机。
  做好今年工作,必须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正确处理三个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转变发展方式与加快发展速度的关系。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并不是降低速度,关键是提高质量和效益。株洲最紧迫的问题是“快”,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坚持“好”字优先,“快”字当头,在快的基础上,推进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转变,由依靠资源消耗带动增长向依靠自主创新带动增长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增长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增长转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第二,正确处理调整经济结构与加强自主创新的关系。强调调整经济结构,并不是忽视传统产业,关键是加强自主创新。传统产业仍然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把推进结构调整与加强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含量,积极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低碳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变“株洲制造”为“株洲创造”,变生产配套产品为生产终端产品,变发展大企业为打造大集群,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第三,正确处理坚持统筹兼顾与坚持重点突破的关系。强调重视城乡统筹,并不是没有重点,关键是加大以城带乡的力度。统筹兼顾是方法,重点突破是手段。重视城乡统筹,重点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品位,加大以城带乡力度,通过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带动农村快速发展。基于对形势的分析判断,结合株洲实际,市委确定2010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强基础、惠民生、保稳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新胜利。总体要求是“三提”:目标提高,就是要紧扣“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战略目标,全面提高各项具体目标,加快科学跨越进程;标准提升,就是要在更高的层面谋划发展、以更严的要求开展工作、用更好的成效体现水平,确保发展质量更好、工作水平更高、群众实惠更多;发展提速,就是要抢抓机遇,鼓劲加油,推动株洲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加速前进。根据这些要求,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GDP增长预期目标为13%,工作目标为14%;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预期目标为13%,工作目标为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预期目标为18%,工作目标为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预期目标为35%,工作目标为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4‰以内;低碳经济迈出坚实步伐,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5%以上;人民生活更加改善,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鼓足气势——就是要一鼓作气,大干快上,紧扣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是提升发展水平最紧要的任务,也是加快发展步伐最根本的出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在后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要想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只有这样,我们的发展空间才会越来越大、发展质量才会越来越高、发展道路才会越来越广。抓好2010年的工作,必须紧扣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我们要以十足的干劲、超强的力度、科学的方法,一鼓作气,大干快上,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着力打好“三大战役”。这就是城市提质战、园区攻坚战、旅游升温战。城市,是抢占发展先机的高地;园区,是做大做强产业的平台;旅游,是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这三者既是我们过去发展的支撑点,也是当前发展的增长点,更是长远发展的着力点。要充分认识到,打好“三大战役”,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切入点,是调整经济结构的突破口,是夯实发展基础的总抓手,也是改善民生的硬举措。我们要以战略的眼光、战役的手段、战斗的激情,大手笔推进,大气魄实施,大力气突破。
  打好城市提质战役,要在“深化、延伸、求精”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推进“四创四化”,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深化”,就是深化提质的内涵,以创建促管理、优环境、提品质、惠民生,坚持运行市场化、管理网络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延伸”,就是扩大提质的外延,由核心区向大城区推进,实现全覆盖,加大城郊结合部、铁路沿线、城市四港的整治力度,促进城市面貌从整体上得到质的提升;由市区向县城和中心镇推进,形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以中心带周边的城市提质格局。“求精”,就是提升提质的水平,坚持“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人为本”的理念,精益求精,精雕细刻,打造精品,着力建设一批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和特色街道,塑造城市品质,提升城市品位。确保城市绿化率达到50%以上,美化、亮化纵深推进,数字化建设达到全省一流、全国先进水平,全面实现国家交通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目标,加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步伐。
  打好园区攻坚战役,要在扩大影响力、提高贡献力、增强带动力上下功夫。瞄准国内“最具投资价值的产业园区”目标,让园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把园区打造成“两型社会”建设、践行“五个敢于”、办事高效的“特区”和解放思想的示范区。要在扩大园区影响力上攻坚,努力打造几个在全省乃至全国颇具影响的示范性园区。抓住一个突破口,努力将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建设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点。加快推进两个示范区,把云龙示范区打造成生态城、文化城、旅游城;把天易示范区建设成生态工业园、创新科技园、生态宜居区。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园区,真正把园区建设成生产要素的集聚地、投资环境的示范区、产业发展的大平台、高新企业的孵化场。要在提高园区贡献力上攻坚,抓紧完善水、电、路、气、通讯等基础设施,抓紧推进重点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抓紧健全园区政策,优化软硬环境,完善产业布局,努力实现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值的大增长,增加园区的产出率,放大园区的贡献力。要在增强园区带动力上攻坚,努力将园区打造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示范区,带动自主创新,带动结构调整,带动产业升级,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园区发展水平有质的提升。
  打好旅游升温战役,要在提升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市场效应上下功夫。把握现代旅游业发展规律,努力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株洲一大支柱产业。要推动旅游品牌升温,走精品发展的路子,发挥炎帝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动漫文化五大优势,打响品牌,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要推动旅游规模升温,走科学开发的路子,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采取“突出两头、带动中间”的战略,综合开发好荷塘月色、炎帝陵、神农谷、云阳山、酒埠江、大京等重点景区,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做到统一布局、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打造一批精品旅游项目、旅游景点、旅游线路。要推动旅游市场升温,走现代营销的路子,引进有实力、有经验、有眼光的知名旅游开发机构和企业,组建旅游集团公司,聘请专门机构和人才,策划景点的营销宣传,形成市场化、规范化运作模式。特别要抢抓武广高速通车的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联动,整合周边旅游景点,将株洲打造成粤湘鄂三省游客周末休闲的重要基地。以旅游升温,带来物流升温、人气升温、产业升温,加快住宿餐饮业、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整体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二)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紧迫任务,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上,加快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升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水平;加快调整优化工业内部结构,解决中间产品偏高、终端产品偏低的问题;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既要做大做强大型企业,又要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突出推进自主创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推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要发挥企业创新的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开拓新领域,开发新产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低碳经济,在风电、光伏产业、电动汽车等行业取得突破。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抓紧落实重大技改项目,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突出做强做大旗舰企业。大企业资源集中,市场影响力大,吸引配套服务企业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强。要继续大力推进“5115”工程,始终做到实施“5115”工程的决心坚定不移,支持“5115”企业发展的态度坚定不移,落实“三特”政策的力度坚定不移,全力打响“5115”这张工业品牌,大力支持“5115”企业改进技术、扩大产能、拓展市场、做强做大。
  突出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株洲有优势产业,但优而不大,优而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业配套能力不强。要坚持抓大、带小、促活,形成以大带小、链接紧密、配套完善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大产业、大配套、大循环的集群发展模式。要围绕优势产业,力争5年内打造轨道交通、汽车等2个千亿产业,10年内在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冶炼化工、服饰、陶瓷等领域打造5个千亿产业集群,引领株洲经济腾飞。
  (三)着力拉动内需。立足我市当前的发展阶段,扩大投资,刺激消费,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抓好项目建设。这是拉动内需、加快发展、增强后劲的重要支撑。强力推进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时代集团百亿工程、北汽控股南方生产基地、湖南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基地、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有色产业技改、航空城建设、风电产业园、釉下五彩陶瓷创意产业园、云峰湖国际度假区和神农湾等十大产业项目,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建成长株高速,加快醴炎、炎睦、泉南等五条高速建设),迎宾大道和株洲大道延伸段,红港大桥,湘江风光带河西城区段,市中心医院,城市路网(长江路、铜霞路、株醴路、石宋路),垃圾焚烧场和工业及重金属污水处理厂,神农城,铜塘湾港区和物流园区,职教城等十大基础项目。特别要强调,我们抓项目建设,一定要快,决策执行要快,项目落地要快,工作推进要快,定下来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狠抓落实,早动工、早见效、早受益。抓好项目建设,必须加强力量。市委决定,市级四套班子“一把手”重点抓好四大工程:抓好投资100亿的神农城建设,打造全球华人炎帝文化景观中心;抓好投资120亿的湘江风光带建设,打造东方的“莱茵河”;抓好投资150亿的华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湖南的动漫、创意、休闲文化产业基地;抓好投资100亿的职教城建设,打造中南地区最大的职业教育基地。
  另一方面,要落实政策,扩大消费需求。第一位的是要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要研究出台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要提高农村居民和城镇低收入居民两大群体的收入水平。继续着力培育住房、汽车、旅游、文化、食品等消费热点,抓好家电汽摩下乡,倡导新的消费模式,引导消费结构升级。
  (四)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改革,是激活内力的手段;开放,是借助外力的途径。必须以更大的力度,在更高的层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要加快推进改革。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两型社会”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的大层面上,着重抓好投融资和金融体制、土地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行政审批体制、农村综合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城区建设体制改革,以及文化、教育、医疗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形成支持改革的强大合力,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要全面扩大开放。对外开放是衡量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最直接、最有效的抓手就是招商引资。要强化项目包装,主动对接中央、省里一系列产业振兴政策,瞄准国际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抢抓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机遇,精心包装一批优势项目,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要创新招商方式,组建专业招商公司,完善科学工作机制,以市场化理念推动,以利益化机制驱动,以商业化手段促动,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要扩大综合效应,以项目流带动资金流、带动人才流、带动技术流,形成引项、引资、引智、引技的滚动效应。同时,要大力“走出去”。当前,国际贸易已经呈现恢复性增长,出口将迎来复苏。要抢抓机遇,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等重大经贸招商活动,引导外向型出口企业,扩大出口规模和效益,鼓励各类企业开展跨国跨地区经营并购、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形成互让互利、协作共赢的发展局面。
  要大力优化环境。与发达地区比,我们最主要的差距,还是思想观念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要创优服务,提高效能,尊重企业家、尊重群众、尊重创造,让投资者放手发展、让创业者安心创业。要从严治乱,以铁的手腕、铁石心肠、铁面无私,严厉整治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严肃查处影响企业发展的人和事,该换位子的换位子,该摘帽子的摘帽子,该戴铐子的戴铐子。继续开展行风评议等活动,将行政权置于阳光之下,将评判权交予公众之手,为企业营造公正、公开、公平的发展环境。
  (五)着力统筹城乡发展。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加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必须统筹城乡发展,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重要位置。
  最核心的问题是加快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实力,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主动适应消费观念、消费需求的变化,发展绿色产业、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要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以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通过做大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农民。要大力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最重要的任务是新农村建设。这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要靠示范来带动,靠典型来引导。要加紧制订和完善村镇发展规划,尤其要抓好106国道沿线和城市周边村镇的规划建设,将其打造成为新农村的示范带。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布局科学、功能合理、各具特色的示范村,使之成为株洲的“华西村”、株洲的“五朵金花”。继续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
  最根本的目的是农民增收。做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致富农民。要选准增收门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着力提高农民就业创业能力。要落实增收政策,用好、用足、用活各类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切实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增收优势。要强化增收保障,完善农村保障体系,解决好农民的就医、就学、安居、低保等问题,在减负增收中推动农民致富。
  (六)着力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调结构、扩内需、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大力提高保障水平。重点抓好以城镇低保、全民社保、城乡环保和就业、就学、就医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实现城乡居民保障扩面、标准提高、实惠增多。重拳治理污染,加强生态建设,让老百姓生活更健康、更放心。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加强技能培训,完善劳动力市场,继续拿出专项资金,购买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让就业更加充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育水平,让就学更为方便。推进医疗改革,健全医保体系,完善公共卫生,让就医更有保障。
  积极发展文化事业。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根据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商品属性,文化建设既是精神形态建设、又是物质形态建设的特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一手抓高雅文化,一手抓大众文化;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要大力建设先进文化,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切实增强现代文化传播能力,提炼城市精神,丰富城市内涵,为“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氛围和文化环境。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要高度重视社会矛盾化解。抓源头,清积案,建机制,强基层,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长效机制,将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突出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突出提高齐抓共管能力,突出营造良好的法治和社会环境,构建大综治格局,尤其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围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等问题,创新方法,细化措施,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要严格落实维稳责任。严格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严格履行“一把手”负总责,严格执行“谁主管谁负责”,哪个地方、哪个部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问责到哪个地方、哪个部门、哪个环节。要加强安全生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社会长治久安。
  四、确保胜势——就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凝聚一切力量,为“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提供坚强保障
  事业兴旺,核心在党,关键在人。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凝聚一切力量,为夺取“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新胜利提供坚强保障。
  (一)抓班子强核心。领导水平决定发展水平,发展水平检验领导水平。加强党的领导,关键是坚持党管方向、党管全局、党管干部,切实发挥党委驾驭大局、统揽经济、领导发展的核心作用。特别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按照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营造氛围的要求,坚持有利于加快发展速度、有利于提高发展水平、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的原则,提高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水平。各级领导班子,要担起发展之责,多谋发展之事,常兴发展之举,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核心、改革创新的先锋,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抓基层打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抓基层、打基础,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基层,就要重视基层。没有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没有踏实肯干的基层干部,决策无法执行、工作无法推进、目标无法实现。要以创优争先活动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抓基层,就要信任基层。对基层放心、放权、放手。只有放心才能放权,只有放权才能放手,只有放手才能放胆。一定要相信基层、相信群众,放心给权力,大胆压担子,让广大基层干部敞开思路谋事,放开手脚干事,一门心思成事。抓基层,就要关心基层。基层干部条件艰苦、生活清苦、工作辛苦,对基层干部要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看重、多一份体贴,让扎根基层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同志,干得有劲头、有盼头、有甜头。
  (三)抓作风重落实。作风是成事之基,落实是责任所在。改进作风,关键在落实。不落实,决策再好只是口号,规划再美只是图纸,设想再妙只是空想。要在更高层面,以更高标准,将“四治”作风整顿进行到底,营造抓落实的氛围,提高抓落实的能力。抓落实必须破常规。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作法上,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口号上,不能停留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上。抓落实必须抓关键。任何工作都有要害部位、关键环节,比如发展,项目就是关键;民生,保障就是关键;环境,体制机制就是关键;所有工作,干部就是关键。抓住了要害和关键,就牵住了牛鼻子。抓落实必须敢问责。责任不是虚的,必须落实到一项项工作上,一个个项目上,一件件具体事情上。对责任不落实、工作推不动的干部,要严格问责。抓落实必须重实干。只有实干,才能创实绩。“推土机”式的干部,就是实干的干部,就是敢于碰硬的干部,就是无私无畏的干部,就是不回避矛盾的干部。要大力提倡实干精神,按照省委“三个不吃亏”的要求和“三有”用人导向,大胆使用实干干部。
  (四)抓廉政树形象。廉洁从政,关乎干部形象,关乎党的存亡,关乎事业成败。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千万要守住廉洁底线,千万不能在腐败上栽跟头。抓廉政,必须严格教育。很多干部出问题,根子就出在思想上,出在理想信念上,出在价值观的取向上。对干部一定要从严教育,要看到,迷恋权力,就会迷失方向;放松警惕,就会放纵自我。孤廉政,必须严格监督。监督是对干部最好的爱护。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有效监督,健全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根本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抓廉政,必须严格负责。领导岗位,既是权力,更是责任。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搞通融,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上不打折扣。抓廉政,必须严格查处。对违反党纪国法者,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让腐败分子没有藏身之地。
  (五)抓和谐增合力。没有强大合力,就难以加快发展。党委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把方方面面的意志集中起来,人人讲发展,个个为大局。这几年,我们之所以变化比较大,关键一条就是全市上下形成了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要进一步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人大审议决策、依法监督、联系群众的作用,促进科学决策、执政为民;充分发挥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促进发展,推动和谐;充分发挥国防动员机构职能,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再创双拥模范城;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重要作用,团结一切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唱响株洲发展的主旋律。
  同志们,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十分繁重,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十分难得。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顽强拼搏,开拓创新,鼓足干劲,乘势而上,为实现“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0年1月19日在株洲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一、克难奋进 逆势突破 提前跨上历史台阶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株洲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坚持”保增长、强基础、调结构、促民生”和“目标不变、速度不减、标准不降”的方针,超前谋划,沉着应对,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GDP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过100亿元、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0万的“四个一”目标,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跨越历史性的新台阶。
  全市GDP达到1020亿元,增长14%;财政收入100.33亿元,增长22.2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6.56亿元,增长42.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7.3亿元,增长4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25元,分别增长12.5%、11.8%;万元GDP能耗下降6%。十大基础工程、十大产业项目和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详见附表)。
  (一)保增长,区域经济发展平稳健康
  工业经济态势良好。实现工业增加值497亿元,增长1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426.3亿元,增长19.3%。“5115”工程涌现2家销售收入过100亿元、4家过50亿元企业,南车株机公司达130亿元,株冶集团重回100亿元,南车时代、株硬集团、唐人神、中铁轨道过50亿元。启动“6+1+4”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食品、服饰等产业集群逐步壮大。实施工业投资项目1216个,增加425个,其中投资过10亿元的工业项目8个,过亿元的55个。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77.9亿元,增长50.5%。园区集聚功能日益增强,新增入园项目79个。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实现农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5.1%。粮食总量183.9万吨,出栏生猪432万头。农业规模经营再上新台阶,水稻规模种植面积70多万亩,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小区35个,年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63家,农业机械化率62%。农村土地流转363万亩,其中耕地流转被誉为“株洲经验”在全省推广。醴陵市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酃县(炎陵)白鹅”获批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实现零的突破。
  落实各项支农补贴资金4.96亿元,农民人平政策性增收189元。醴陵、攸县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株洲县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行列。
  第三产业逆势上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亿元,增长19.6%。销售家电汽摩下乡产品16.67万台,补贴到位资金6638万元。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分别达到10件、4个。商品房销售面积425万平方米,增长20.8%。全年接待游客936.4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8亿元。进出口总额11.5亿美元。金融支撑作用明显增强,贷款余额485亿元,新增135.7亿元,增长38.8%;新入驻股份制银行2家,筹建小额贷款公司4家。
  (二)强基础,城乡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基础工程强力推进。开工建设一批关系株洲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市60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29.4亿元。新开工5条高速公路,投资总额160亿元,衡炎高速建成通车,实现“县县通高速”。衡茶吉铁路、长株高速、炎睦高速有序推进。武广高铁株洲西站投入运营,争取沪昆高速株洲东设站。干线公路改建提速,省道S313、S320、S321公路完成改建,网朱公路攸县段、衡炎高速安攸互通连接线、国道106炎帝陵牌坊至炎陵县城公路等基本建成,醴潭高速芷线桥至渌口公路完成路基建设。
  城市品位明显提升。城市提质扩容步伐加快,王家坪立交、炎帝大道、时代大道建成通车,红旗路改造如期完成,田心立交基本建成,迎宾大道、株洲大道延伸段、湘江风光带建设顺利推进。创卫工作卓有成效,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大部分指标达到国家考评标准。“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顺利完成,新增绿地51.5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3.6%;美化临街建筑物1511栋,拆除防盗窗4.2万个;亮化临街建筑282栋,新建33条小街小巷路灯照明;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成运行,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不断完善。城市更加清新、更具品位、更富现代气息。
  农村基础逐步夯实。建设新农村综合示范片22个,扶贫开发示范村10个,云田村、仙庾村被列为全省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改造通乡公路153.9公里,建成通畅工程603公里、农村客运站12个、农村客运招呼站206个,新建沼气池10364口,新解决13.5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万处,治理病险水库97座。洮水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建成,桐坝水电站开工建设。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改革完成率达60.6%,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9.79%。茶陵县获评省级卫生城市,炎陵县入选第二届“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云阳山自然保护区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地质公园。
  (三)抓改革,“两型”社会建设实质推进
  “两型”规划基本完成。《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总体实施方案》、《株洲市核心区发展战略规划》等6个总体性规划和方案通过评审,《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产业发展规划》、《株洲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7个专项规划全面完成。
  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云龙示范区高水准的规划顶层设计基本完成,组建云龙示范区工作机构和云龙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争取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资金111亿元。云峰大道、长株高速云田互通开工建设。投资150亿元的湖南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和投资过100亿元的职教城等项目启动建设。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45个项目列入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库,12个节能减排项目和5个限期治理项目相继实施,铜霞路等道路建设顺利推进。天易示范区北汽控股南方生产基地、风电产业园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
  综合改革有序推进。制订《株洲市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和7个专项方案,白井片区成为首个省级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区,云龙示范区云田村、株洲县松西子社区等地的试点顺利展开。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征转分离改革稳步推进,天元区高塘村率先试点成功。成品油税费改革领先全省。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铺开,按市场理念重组城发集团、国投集团、地产集团,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得到大幅削减,提前完成“十一五”砷、镉减排任务。列入省、市政府环境污染限期治理的16家企业全部达标。清水塘地区重点水污染治理项目和湘江污水治理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霞湾港水变清一期工程全面完成,湘江株洲段水体质量保持国家Ⅲ类标准。市区饮用水源安全得到保障。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7个,提前一年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成功获批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
  (四)调结构,经济发展格局更趋合理
  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三次产业比由上年的12.1:54.6:33.3调整为10.6:55.4:34,结构不断优化。规模工业总产值过千亿元,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占工业产值的18%,提高2.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40.6%,提高3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不断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70亿元,增长15.5%,占全市GDP总量的55.9%。新增产值过亿元的非公企业25家。非公经济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66.9亿元,增长55.6%。非公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230亿元,增长26.5%。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农业、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稳步提高,分别增长24%、50%、40%;技改投资和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89.2%。招商引资卓有成效,引进内资项目178个,实际利用内资94.82亿元,增长29.35%;新批外商项目61家,实际利用外资3.62亿美元,增长20.53%;荣获“中国最佳粤商投资城市”称号。
  (五)促民生,人民群众生活继续改善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合格率全省第一。建设合格学校53所,新建塑胶运动场12个,化解义务教育债务1.5亿元,资助贫困学生4.82万人次。职教城成为推动湖南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大项目,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工贸技师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科技事业成绩突出,第七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获批上级各类科技项目80个;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列高端A型地铁车辆,引进IGBT生产核心技术,填补两项国内空白;在全国率先推行城区公交电动化三年行动计划,180台混合动力公交车投入运行。文化事业亮点纷呈,文化惠民工程顺利推进;成功承办2009年湖南省艺术节,荣获“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广播电视中心基本建成。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八一男排落户株洲,市十一运会成功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市中心医院主体工程提前完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2.57%,平均住院费用报销率42.27%,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防控。人口计生工作成效显著,符合政策生育率91%,连续19年被评为“全省人口计生工作先进”。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圆满完成,直选率56%。民族宗教工作扎实有效,连续五次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妇女儿童、气象、水文、市志、档案、人防、扶贫、助残、老龄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推进。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城镇就业4.41万人,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26万人,援助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1.2万户。政府投资2000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持续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6.94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增至71.19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株洲县展开试点。城乡低保水平进一步提高,月人均补差分别达到170元、53元。新建改造农贸市场21个。新建农村安居房1085栋,廉租住房5917套,首个廉租住房示范项目“和谐家园”一期投入使用。改扩建敬老院7所、五保之家19所,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提高到25%。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切实加强信访工作,信访总量大幅下降。大力加强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社会服务和管理机制逐步完善,打击和预防犯罪机制不断健全,各种刑事犯罪活动逐步减少。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连续两次获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不断强化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和质量技术监管,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
  与此同时,政府自身建设同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办结人大代表建议283件,政协委员提案406件,办结率、见面率、满意率均为100%。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投入运行。推行项目审批代理制、限时办结制、项目代建制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许可项目68项。实行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精简效能的执行机制、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权责统一的问责机制,行政效能得到提高。“12345”市长热线开通运行。深入推进“四治”活动,公务员作风建设明显加强。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有效。
  各位代表!2009年,是株洲发展极不平凡、极其艰难、极富成效的一年。这一年,我们成功抵御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经济低开高走,取得超出预期的业绩;这一年,我们成功经受建设高峰期和偿债高峰期的严峻考验,城市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极大改观;这一年,我们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四个一”目标,实现了株洲几代人的梦想,株洲由此进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我们深切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必须激情工作,规范管理;必须勤政廉政,依法行政。我们深切体会到,要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就要坚持“一化三基”发展战略不动摇;就要坚持“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不动摇;就要坚持“以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发展定位不动摇。我们深切体会到,成绩的取得,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和市政协支持、监督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参政议政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和委员的智慧心血,凝聚了全市人民的辛勤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株部队官兵和全市人民,向关心、支持、参与株洲建设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仍需转变,经济增长基础仍不稳固;产业结构仍需调整,部分产业和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投融资主体市场运作欠缺,中小企业融资仍然困难;城乡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途径有限;安全生产仍存有隐患,社会稳定压力较大;行政执行力有待提升,政务环境仍需优化,等等。我们将高度警醒,认真对待,切实解决。
  二、审时度势 准确把握 科学谋划全年工作
  2010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曲折,国内宏观政策稳中趋紧,将加大株洲发展的难度。但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两型社会”建设的推动和株洲“保二争一”的来势,表明株洲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态势已经形成。我们将按照市委“目标提高、标准提升、发展提速”的总体要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株洲经济社会超常规发展。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突出重大项目建设、重点地区发展和重要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夺取“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新胜利。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GDP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4‰以内;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下降5%以上;各项事业都有新的进步。同时,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重点打好“三大战役”,突出抓好十大基础工程、十大产业项目和十件民生实事。
  三大战役:1.城市提质。就是要深化提质的内涵,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扩大提质的外延,实现城市提质向“全域株洲”延伸;提升提质的水平,实现城市的发展定位。2.园区攻坚。要在提升园区影响力上攻坚,打造示范区,建设新株洲;要在放大园区贡献力上攻坚,形成项目洼地,推动百亿、千亿园区建设;要在增强园区带动力上攻坚,加速产业集群,实现集约发展。3.旅游升温。要推动旅游品牌升温,走精品发展的路子;要推动旅游规模升温,走科学开发的路子;要推动旅游市场升温,走现代营销的路子,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株洲新的支柱产业。
  十大基础工程:1.建成长株高速,加快醴炎、炎睦、泉南高速茶陵段等六条高速公路建设,完善区域交通网。2.建成迎宾大道、株洲大道延伸段,完善城市“四张大门”。3.建成湘江五桥,形成城市内环。4.建成湘江风光带河西城区段,提升城市品位。5.力争建成市中心医院并投入使用,改善就医条件。6.打通长江路、铜霞路、株醴路、石宋路,启动云龙大道、荷塘大道、航空大道建设,完善城市路网。7.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重金属工业废水处理厂,提升垃圾无害化和污水处理水平。8.加快建设神农城,打造城市名片。9.加快铜塘湾港区和物流园区建设,提升物流优势。10.加快职教城建设步伐,打造“中部地区职业教育创新之都”。
  十大产业项目:1.建设千亿产业园区,打造轨道交通千亿产业集群。2.实现南车时代百亿工程,打造行业旗舰。3.完成北汽控股南方生产基地建设,实现轿车下线。4.推进湖南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力争一期工程开园面世。5.加快攸县煤电一体化项目建设,力争完成攸县电厂项目主体工程。6.加大有色产业技改力度,形成精深加工基地。7.加快航空城建设,发展民用航空高技术产业。8.基本建成风电产业园,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9.加速釉下五彩陶瓷创意产业园建设,打造百亿产业园区。10.加快建设神农福地和湘水湾生态公园,打造文化娱乐休闲胜地。
  十件民生实事:1.积极扩大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4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万人。2.破解就医难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巩固在90%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院补偿率稳定在42%以上;启动城市四区、株洲县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3.改善就学条件。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20所;资助家庭贫困学生1.65万人。4.加强住房保障。新增廉租住房6000套;新建农村安居房1000栋;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家庭1000户。5.完善社保体系。启动城市四区和云龙示范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6万人(含株洲县);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5万人,稳定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8万人;城区低保保障线标准提高到300元,农村低保相应提标。6.保护生态环境。加大“一江四港”治理力度,确保湘江株洲段保持国家Ⅲ类以上水质;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100%;新增混合动力公交车260台;建设清洁工程示范村8个。7.新建改造农贸市场。城区新建改造农贸市场20个,每个县市至少完成1个示范点。8.创建平安株洲。重点单位、要害部位技防设施安装联网率达100%。9.加强社会救助。基本完成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和市救助管理站迁建工程;新建和改扩建敬老院6所,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提高到28%。10.保障食品安全。健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8%以内,生猪“瘦肉精”检出率低于1%;基本药物目录考核品种质量合格率98%以上;新解决13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我们务必坚持科学发展这一主线。更加注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我们务必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关键。更加注重用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认识自我,把握形势,切实解放思想,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深化关键领域改革,增强经济增长活力。我们务必筑牢市场运作这一理念。坚定不移地运用市场手段整合各类资源,促进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良性互动,努力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我们务必遵循城乡统筹这一途径。坚定不移地构建平等统一的城乡制度框架与政策体系,加大农村投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促进城乡相互融合、互动发展。我们务必抓住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坚定不移地深化惠民行动,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做到发展尊重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造福人民。
  三、突出重点 乘势而上 致力推动科学跨越
  (一)突出“两型”建设,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推动“两型”改革率先突破。发挥“两型”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权利,全面推进各项改革。重点推动城乡统筹改革,促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同城化、社会管理社区化、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发展集聚化,积极探索解决城乡二元结构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土地经营制度改革,统筹全市土地储备和经营,调控土地供应闸门,探索建立农村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地票交易制度,为加快城市化步伐和农民增收拓展新的空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整合政府资源,按照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市场运营理念,打造推动城市和园区建设以及产业发展的航母,使之成为市场主体,防范财政风险。启动城区建设体制改革,适度下放城区建设权,理顺责权利关系,形成多元投入、两级分担、社会共建、全民参与的城市建设格局。
  推动示范区建设率先作为。云龙示范区要按照“生态城、文化城、科教城、旅游城”的定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云峰湖国际度假区和职教城的建设步伐,早日形成示范效果。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要迅速启动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国际环保工业园、物流园的建设,加大铜塘湾港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显现循环经济效应,让老工业区焕发新的生机。天易示范区要发挥国家高新区的聚焦、辐射和带动作用,加快构建“两型”产业体系,发展电动汽车、风电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要加快栗雨工业园中央商务区、湘水湾生态公园、神农城、武广新城和新马片区的建设,打造城市精品。
  推动环境治理率先见效。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契机,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抓住湘江列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的重大机遇,加强“一江四港”综合治理。推进清水塘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快34.41平方公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和综合利用,切实改变清水塘地区的面貌。推进城镇、农村治污工作,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二)突出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帮扶企业发展。推进“5115”工程,支持南车株机公司、南车时代、中铁轨道等企业做大做强,打造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支持北汽控股迅速达产,规划汽车千亿产业集群。支持株冶集团、株硬集团、千金药业、智成化工等企业加快裂变,引导企业产品终端化、经营多元化、销售规模化、产业园区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企业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和兼并重组,将中小企业纳入产业集群内分工协作体系。启动总部经济基地建设,逐步形成梯次跟进、大小并举的企业发展格局。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指导旗滨集团、天桥起重、唐人神等一批企业上市。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和决策服务平台,做好企业市场引导和信息服务。促进政银企交流对接,搭建中小企业担保、同行业互保、信贷风险补偿、信贷应急平台,营造诚信金融环境,最大限度发挥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
  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坚持“定好一个产业、做好一个规划、组建一套班子、培养一批人才、制定一套政策、整合一批资源”产业培育模式,落实“6+1+4”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有色金属深加工、化工、服饰加工贸易、医药食品、陶瓷等六个传统产业,培育物流产业,壮大汽车、新能源、航空航天和电子信息四大新兴产业,加快建成“四城两基地”,即电力机车城、汽车城、航空城、服饰城和国家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新能源基地。壮大民营经济。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推进民营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外向化。推进市属企业改革,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创造鼓励创业的良好环境,培育本土民营企业家。提升第三产业。从体制机制上研究芦淞服饰市场群提质改造的实施方案,全面提高市场群品位。实质性启动铜塘湾港区、国际物流园、芦淞服饰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争取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扶持大型商业超市连锁经营,完善市场体系。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鼓励发展信息咨询、移动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等新型服务业。
  抓好园区攻坚。坚持突出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明确园区功能定位,优化园区布局,防止无序竞争。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增强园区承载功能,引导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招商引资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制定园区扶持政策和园区空间规划,重点建设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风电产业园、汽车零部件加工园区、金山工业园二期、航空产业园、釉下五彩陶瓷创意产业园和服饰产业园。
  着力扩大内需。加快项目建设,以项目带动投资,跟踪落实核电、中航发动机、山特维克、旗滨光伏玻璃、北大方正、黄海汽车等一批重大项目,抓好南车时代百亿工程、风电产业园、煤电一体化、北汽轿车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主动对接央企和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开展以商招商、上门招商、节会招商,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参与上海“世博会”等经贸招商活动。落实国家促进消费的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做好家电、汽摩下乡工作。切实增强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不断优化消费环境。保持政策连续性,适应群众生活多样性、个性化的需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促进旅游升温。发挥炎帝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优势,整合旅游资源,加快建设云峰湖国际度假区,综合开发炎帝陵、神农谷、云阳山、酒埠江、荷塘月色、大京等重点景区,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引进知名旅游开发企业,组建旅游集团公司,加强旅游景点营销宣传,推动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抢抓武广高铁通车机遇,加强区域合作互动,打响旅游品牌,提高旅游知名度,将株洲打造成粤湘鄂三省游客周末休闲的重要基地。
  (三)突出城市提质,建设生态宜居家园
  高水平规划城市。强化规划前瞻性、操作性和权威性,努力实现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的全方位覆盖、全过程控制。严格按照“两型”社会要求,进一步搞好第七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及专项规划,完成天易示范区控制性详规和一批重点建设区域、重大建设项目的规划编制。加强城乡规划统筹,构筑中心城区、次中心城镇、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体系。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高品位建设城市。按照“一体三极”战略构想,向北加快云龙示范区建设,向西加快武广新城建设,向南加快枫溪新城建设,全面拓展城市骨架。建成湘江五桥、湘江风光带河西城区段,拉通长江路,改造株醴路,加快东环北路等道路建设,启动建设神农大道、泰山路延伸段等一批城区道路,着力优化路网结构。新建和整合一批公交首末站场,完善智能化交通系统,抓好城区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停车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完善城市功能。实施旧城区改造提质,重点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深入做好绿化、美化、亮化和数字化工作,尤其要着力提升城区的园林绿化水平,建设森林城市;完善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城市四区各打造一条特色精品街,提升城市品位。坚持非均衡发展战略,以点带面,抓好县城和重点镇的提质扩容,扶持县城建设发展。抓好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拓宽县城开发建设投融资渠道,完善县城基础设施,不断提高县城首位度。
  高标准管理城市。树立“大城管”理念,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拓宽考核范围,进一步完善运行市场化、管理网格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巩固创卫成果,深入整治城郊结合部、铁路进城沿线、农贸市场、小街小巷等薄弱部位环境卫生。深入推进城市创建工作,力争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创建成功、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指标基本达标,加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步伐。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认真开展卫生县城、卫生村镇、文明卫生单位创建活动。探索县城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县城发展活力。
  (四)突出城乡统筹,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县域经济建设。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建设,开展粮食优质高产创建活动,确保粮食稳产增收。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绿化造林12.2万亩,其中“城边、路边、水边”造林4.45万亩。完善区域农产品布局规划,抓好106国道沿线优势农业和现代都市农业两大产业带建设。壮大炎陵白鹅、攸县麻鸭、茶陵烤烟和油茶等地方特色产业。以工业化的理念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扶持唐人神、好棒美等产值过亿元的龙头加工企业。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食品及种苗花卉生产基地。建设区域性农产品加工中心、农产品流通中心,加快城乡农贸市场改造,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致力打造食品安全城市。
  统筹城乡基础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对接联网、互通共享。全面完成长株高速、醴潭高速株洲东互通至云田公路续建工程、醴潭高速芷线桥互通至渌口公路、省道S315龙下至攸县、网朱公路株洲县段建设,加快炎睦高速、炎陵分路口至县城高速、泉南高速茶陵县城至界化垅段、岳汝高速株洲段、国道106炎陵至槽里、省道S322炎陵至资兴段、省道S211株洲段建设,做好株潭快速南环线株洲段、省道S313渌口至湘潭谭家山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提前实施“十二五”规划10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农村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完成94座病险水库治理,抓好洮水水库建设扫尾和桐坝水电站建设,加快酒埠江、官庄、皮佳如、岩口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开展洣水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水文、气象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坚持基础先行、基地示范、产业带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重点建设云田山庄、松西子、荷塘月色等新农村示范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公共财政和新增财力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快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事业,完善农村困难群体生活保障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做好失地农民的即征即保工作,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技能培训,让更多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扩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范围。
  (五)突出以人为本,加快发展民生事业
  发展社会事业。重视自主创新,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中心环节,实现由“株洲制造”向“株洲创造”转变,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企业创新的主导作用,建好国家轨道交通高分子材料中心,争取建设风电设备检验检测中心等一批研发中心和创新基地。以产学研结合为重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争取一批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实施一批重点攻关项目,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专利产业化、产业链条化。利用城市提质的机遇,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入推广“人文智育、阳光体育、快乐德育”教育理念。加快职教城建设进度,努力将株洲打造成“中部地区职业教育创新之都”。继续实施“阳光体育”工程,新建8个塑胶运动场。设立“安健教育奖”,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提质改造市博物馆和档案馆,启动炎帝神农艺术中心建设,继续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建设。抓好河东体育场改造,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着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重大疾病和职业病预防为重点,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整合医疗卫生资源,组建市中心医院、三三一医院和恺德医疗集团,启动二医院门诊大楼建设。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试点,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效。搞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强化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切实维护残疾人和妇女儿童权益,大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法律援助等社会公益事业。全面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新闻出版、地方志、档案等各项工作。
  完善保障体系。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大公益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全力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努力使株洲成为要素集聚、功能配套的区域性创业中心,打造创业型城市。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和医疗保险的城乡统筹工作,实现城镇从业人员社会保险全覆盖,逐步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增强社会救助能力。
  维护社会稳定。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实施“科技创安”、“社区创安”工程,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构建“平安株洲”。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价格调控,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新闻发布制度,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森林防火工作,防止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活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做好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
  四、因势利导 重在执行 纵深推进政府建设
  提升素质,建设现代政府。紧扣现代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目标,学习和掌握经济管理、金融管理以及资本运作等知识,拓宽视野,提升境界,增长才能,打造学习型政府。创新政府管理方式,立足国际化视野、市场化理念、前瞻性眼光,不断提高制度创新能力、项目策划能力和建设推动能力,打造建设型政府,让政府真正成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优良环境的创造者、人民权利的维护者。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不断改进政府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坚决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畅通群众进言监督渠道,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法开展审计监督,突出抓好同级财政预算、政府投资项目和事关民生的专项资金的审计。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强化执行,建设效能政府。严格执行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精简效能的执行机制、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和权责统一的问责机制,培育执行文化。继续开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评议,完善督查工作机制,充分发挥“12345”市长热线作用,实现政务督查、行政监察、目标管理、民意传递和舆论监督联动。强化绩效考核,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服务效能。
  规范管理,建设廉洁政府。严格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倡导程序简化、措施简便、材料简练、会议简短、接待简省、为人简单、生活简朴、下乡简从的“八简”作风,力戒铺张浪费,节约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加快推进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招投标体制改革,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0

《株洲年鉴 2010》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09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君文
责任者
王群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