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11》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611
颗粒名称: 攸县
分类号: D630.1
页数: 5
页码: 343-347
摘要: 本节记述了2010年株洲市攸县机关领导人员统计概况、地理环境概况、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的具体情况。
关键词: 株洲市 地理环境 攸县

内容

中共攸县县委书记邝邹飞
  副书记胡湘之谭智勇
  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彭良平
  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尹诺昂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能斌
  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建勇
  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熊炜
  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汤小红
  县委常委、武装部部长杨峥嵘
  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毛春良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爱清
  县委常委、攸州工业园党工委书记李子善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颜建斌
  副主任贺新国
  颜学勤(兼)
  黄清秀宾玉良
  谭小宁
  攸县人民政府县长胡湘之
  副县长李能斌张建勇
  谈湘旭陈可勇
  陈运发文斌
  政协攸县委员会主席夏玉珠
  副主席彭新立
  彭国强(兼)
  罗志勇(兼)
  肖顺昌(兼)
  县人民法院院长邓国平
  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王友武
  株洲市生物工程中专党委书记蔡德和
  【概况】2010年,攸县辖15个建制镇,即:城关镇、鸾山镇、黄丰桥镇、柏市镇、酒埠江镇、网岭镇、皇图岭镇、丫江桥镇、新市镇、大同桥镇、上云桥镇、菜花坪镇、渌田镇、石羊塘镇、桃水镇;5个乡,即:湖南坳乡、坪阳庙乡、檟山乡、莲塘坳乡、鸭塘铺乡。11月,莲塘坳乡撤乡设镇。2010年,全县共223582户,年末总人口78.45万人,比上年增加6242人;城镇在册人口10.91万人;乡村人口67.54万人;出生9446人,死亡4169人。全县土地总面积2664.7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55828公顷,基本农田面积46966.67公顷。林地面积168.02千公顷,森林蓄积量311.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24%。煤炭资源探明储量2.93亿吨。年平均气温18.6℃,较历年同期偏高0.8℃;年最高气温40.1℃,年最低气温-1.4℃;年总降水量为1794.8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310.6毫米。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继续居全省十强。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74.45亿元,增长15.3%,5年增长1.3倍,实现5年翻番的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84.73亿元,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56.12亿元,增长13.4%。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26.1:36.3:37.6调整为19.3:48.6:32.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均(GDP)22237元,实现财政总收入13亿元,增长42.5%,是2005年的3.7倍,实现5年翻番的目标;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7亿元,增长53.35%;财政总支出17.6亿元,增长25.7%。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7.5%,提高0.9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27亿元,增长4.3%。其中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比例由上年的37.8:8:48.6:2.1:3.5调整为45.5:7:40:2.9:4.6。粮食播种面积7.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6%;油料作物种植面积0.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3%,蔬菜种植面积1.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4%。主要农产品产量为:粮食50.6万吨,增长0.5%;油料1.1万吨,增长6%;茶叶320吨,增长6.6%;水果4.4万吨,增长5.5%;蔬菜61.63万吨,增长6.6%;肉类9.1万吨,增长7.0%;水产品1.7万吨,增长8.6%;出栏生猪117.89万头,增长2.8%;出栏牛1.92万头,增长2.1%;出栏羊4.65万头,增长2.4%;禽蛋产量1.24万吨,增长2.4%。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有农业龙头企业22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7家。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2家,其中被列为省级规范化作业推进项目2个,专业合作领域由农业生产加工向农业服务业拓展。农业农村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全县开工各类水利工程5200处,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方1060万立方米,资金总投入8000万元,总投工1030万个。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996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33平方公里。高标准完成6个粮食主产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投资966万元,集中连片改造中低产田733.33公顷。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县项目在8个粮食主产村启动,总投资1360万元。土地治理项目全面推进,总投资1155万元,集中连片改造中低产田800公顷。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9.1万千瓦;农村用电总量2.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道路通汽车率100%;自来水通水率32%,解决安全饮水27609人。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3.95亿元,增长45.2%;工业增加值77.4亿元,增长22.0%。其中民营工业实现产值215.24亿元,增长45.0%。在全部工业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65家,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72.34亿元,增加值67.95亿元,增长48.5%,其中轻工业15.7亿元,增长56.28%;重工业52.2亿元,增长30.89%。工业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1.6亿元,增长31.46%;实现利税12.4亿元,增长33.9%,其中利润5.8亿元,增长31.62%。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484.51%,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原煤产量783.4万吨,增长29.12%;发电量0.85亿千瓦时,增长72.33%;水泥197.1万吨,增长19.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36%,比上年增长0.75个百分点。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96亿元,增长42.14%。新增入园企业2家,累计入园40家,签约项目9个,引进资金9.25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8亿元,增长5258%。
  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8.6亿元,增长53.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108.9亿元,增长65.39%。投资对经济发展贡献62%。总投资中,国有经济投资25.03亿元,增长46.98%;非国有经济投资86.94亿元,增长77.65%,年内新开工工业项目523个。规模以上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18亿元;第二产业投资77.02亿元;第三产业投资35.46亿元。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的2.1:52.4:45.5调整为1.9:51:47.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6.06亿元,增长51.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70.9亿元,比上年增长54.9%;采掘业投资27.37亿元,比上年增长52.3%;制造业投资34.42亿元,比上年增长65.9%;电力投资10.82亿元,增长91.5%;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0.94亿元,比上年减少32.4%。争取中央、省、市投资项目40个,资金10636.2万元。实施重点项目68个,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其中实施城建项目32个,总投资10亿元。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洣江风光带、文化广场、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燃气入攸等一大批城市配套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内环路全线通车,迎宾大道、城南防洪堤、规划展示馆等工程相继开工,东城新区建设全面启动。
  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7990公里(含村道),等级公路达1553公里;全县499个建制村全部实现通水泥(油)路,有320个村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有196个村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全面完善公路网络结构,工程建设顺利推进。醴茶高速基本完成第二批拆迁;S315攸县龙下至乌坳段提质改造工程路基工程基本完成,完成第一层水稳层80公里;网朱公路南岳冲隧道11月份全线贯通;攸安连接线于8月底竣工通车。旅客周转量为8.88亿人公里,增长9.8%;客运量727.13万人,增长11.2%;货运周转量为5.19亿吨公里,货运量为624万吨,分别增长10.3%和12.1%,交通运输创税近1.7亿元。全年邮电业务总量为2.28亿元,增长19.9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82.83%;移动电话用户34.1万户,增长10%,普及率37.09%。国际互联网用户1.9万户。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7.21亿元,增长18.8%。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9.4亿元,增长18.7%;限额以上贸易企业91家,比上年增加65家。全年实际工资利用外资3300万美元,增长67.37%;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247万美元。居民消费物价上涨3.0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5.32%,消费品价格上涨1.32%。粮食类消费品价格上涨7.98,房屋价格上涨12.7%。全年合同利用外资3305万美元,利用市外境内资金11.47亿元,比上年增长116.04%;实现进出口总额2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6%;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236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76万美元。旅游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共接待游客336.42万人次,增长23.9%;旅游总收入9.8亿元,增长68.97%;实现外汇收入166.2万美元,增长22.02%。酒仙湖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酒埠江镇被评为湖南省第二批特色旅游名镇。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亿元,比上年增长42.5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6986万元,占年计划的135.86%,增长53.35%。全年非税收入入库45372万元,其中国资运营和土地收入21624万元。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提高0.9个百分点。财政总支出17.6亿元,增长25.7%。教育支出33614万元,社保、就业、民政和住房保障支出28079万元,增长32.84%,医疗卫生支出13885万元,农林水支出21884万元,城乡社区事务和交通运输支出23838万元,乡村转移支付村均补助标准由4万元提高到5万元,统筹拨付重点工程资金102708万元。完成地方税收32000万元,为年度计划的105.52%,增加5749.9万元,增长21.9%。县级任务完成22888.4万元,为年计划的107.19%,比上年增长1570.1万元,增长7.37%。完成国家税收收入4.2亿元(不含车购税),比上年增长24.5%。其中:两税收入41400万元,同比增收8295万元,增长24.4%;企业所得税收入5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35万元,增长35%;个人利息所得税收入42万元;另外,车购税入库2200万元,为年计划的17倍,较上年增收2050万元,增长近20倍。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89.98亿元,下降3.56%。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余额10.16亿元,下降8.2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7.87亿元,增长2.59%。各项贷款余额38.63亿元,增长39.4%;年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75亿元,下降14.17%。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62亿元,比上年增长22.43%。
  全县有公办学校173所,其中小学137所(含教学点),乡镇初中2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县属高中4所、职校和特校各1所,幼儿园5所。公办学校在校学生65454人,其中小学38414人,初中17367人、高中(含职高)9673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154个,其中民办幼儿园128所,在园幼儿14517人;民办中小学校4所,在校学生9906人;其他民办培训(含高考补习职校、职业技术培训和艺术培训)机构22个,在校学生1204人。有在岗公办教职工4454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3361人。普通高考录取3721人录取率85.37%,普通本科录取1797人,录取率41.15%,其中二本以上上线1648人。
  全县共有各类技术人员6967人,县本级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816万元。全年完成专利申请145件,专利授权87件。全县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0.28亿元,增长53%,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全年新增株洲市民营科技企业3家,累计发展民营科技企业37家,新增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县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个,神农动物药业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增幅29%以上。全年共向上级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余项,其中湖南易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成功获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攸县桐坝综合枢纽工程项目通过CDM国际认证机构审核,成为攸县首家通过CDM审核的项目。
  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80个,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各1所,综合档案馆1所,馆藏档案10万余册。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有线电视模拟6套、数字电视72套节目,有线电视用户9.5万户;有电影院2所,全年放映电影6300场。全县有体育场馆185座,运动场184个,游泳池1个,各种训练房13所;全年共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6个,参加人数21万人;举办了以龙舟赛、职工男子篮球赛、职工乒乓球赛为内容的“健康生活·生活健康”系列活动。有农村文化服务点20个,举办“好日子”赛歌会等大型文艺活动30余场次,剧团演出251场。在村、组完善100个“乡村大舞台”功能设施配套建设,建立42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示范村和148家农家书屋。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54个;其中卫生系统共有33家医疗卫生单位(县直医疗卫生单位7家、中心卫生院7家、乡镇卫生院19家);村卫生室509家,民营医院6家,厂矿职工医院4家,个体诊所20家。开设床位1835张,在职人员2185人。2010年,年门诊量73.75万人次,住院量6.97万人次。全县共有63.9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96.7%;全年共补偿71084人次,补偿金额7520万元,统筹地区内综合补偿率提高到63.34%。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居民档案27万多份,城乡居民电子建档率分别达到43%、34%。
  城市人均拥有绿地面积2.3平方米,全年排放二氧化硫6442.88吨,削减964.72吨,排放化学需氧量7138.6吨,削减2084.03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27.9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89%,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城市标准;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形成日处理2.5万吨污水处理能力,同时配套建成了污水收集管网。治污减排和结构减排有序推进,污染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67公顷,退耕还林面积1.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24%,有国家级生态示范园1个,自然保护区5个。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05元,增长12.83%;社会生活消费支出12080.5元,增长10.92%,恩格尔系数2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45元,增长17.7%;人均生产消费支出5100元,增长3.7%,恩格尔系数38%。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7.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6.45平方米。年内新建农村安居工程300户,城镇廉租房11万平方米,2024套。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发展速度不快,产业转型任务繁重;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农民增收空间拓展不够;资源环境约束增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较多,安全维稳压力较大;政府自身建设需要继续加强,执行力、创新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
  【“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完成,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十一五”时期,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县GDP由2005年的7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74.45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4.2%;人均GDP突破2万元,达到2.49万元,是2005年的2.3倍。2010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3亿元,比上年增长42.5%,比2005年净增9.5亿元,增长2.7倍,年均递增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733元增加到17309元,年均增长14.7%;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569元增加到9045元,年均增长14.8%。县域综合实力连续5年跻身全省十强,居中部6省第42位。2010年,委托北京灵思创智城市经济发展咨询有限公司,科学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五年倍增、福民强县”主题,提出了实施科教先导、产业兴县、城镇带动、民生优先“四大战略”,建设智慧攸县、实力攸县、魅力攸县、幸福攸县“四个攸县”。通过实施“三四五六”工程(争创三个“一流”:世界一流中等城市、全国一流县级工业园区、全国一流景区;力争4个百亿项目:煤电一体化、株化集团搬迁、抽水蓄能、酒埠江旅游风景区;招引5家以上世界500强、全国500强或上市公司的战略投资者;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建设能源供应、化工机械制造、烟花鞭炮生产、旅游休闲、优质农产品供应和湘东南、赣西北现代物流基地),实现“五年倍增”目标(GDP、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5年翻番)。
  【“三大战役”全面打响】园区攻坚势头强劲。继续投入1亿元资金,着力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益力盛电子、明珠选矿药剂等6家投资过亿企业成功入驻。研究出台招商引资“八个零”政策,大力实施“51151”工程,成功引进华盛烟花、长江化肥等战略投资者,煤电一体化和干法水泥项目正式获批动工。城市提质战果显著。抓好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及东城新区、火车南站片区等重点详规编制。投入资金10亿元,用于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洣江风光带、文化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内环路路基全线成型,规划展示馆、垃圾处理场、迎宾大道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三创四化”深入推进,投入3000万元对城区主干次街道临街建筑“穿衣戴帽”,建成交通智能监控系统,探索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延伸了“洁净攸县”大行动,摸索推行了农村垃圾处理“四分法”,农村清洁工程的做法和经验得到省、市的充分肯定。旅游开发不断升温。投入1000万元编制旅游产业总规和核心景点详规。积极组建旅游开发投资公司推动旅游开发,组织策划湖南作家走进酒埠江等活动,酒仙湖4A景区创建成功。
  【成功创建国家级平安畅通县和省级卫生县城】2010年,攸县获“全国平安畅通县区”殊荣。2008年,攸县正式启动“平安畅通县”创建工作。两年多来,全县紧紧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促和谐”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强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道路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安全和通畅水平逐年提升。2009年,全县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率、10万人口死亡率、亿元GDP死亡率分别为3.82、3.38、0.1,同比分别下降18.5%、14.8%、20%,未发生一起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没有周期性严重交通阻塞现象,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攸县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列居湖南省首位。
  【迎宾大道开工建设】7月3日,迎宾大道正式动工。它是连接攸县新老城区的通道。该工程起于醴茶高速攸县互通A匝道,跨攸水至县城边缘与S315平交,与内环路对接,全长5.27公里。该道路设计为60公里/小时的双向八车道,路面设计为沥青混凝土面层,路宽设计为100米,其中机动车道30米,非机动车道12米,人行道10米,绿化带48米,是县内路幅最宽、标准最高的城市主干道。工程建设包括通道、桥梁、排水、绿化、管网、亮化等工程,项目总占用土地面积72.18公顷,概算总投资4.8亿元,其中攸水大桥桥梁跨度达1017.08米,是攸县跨度最大的桥梁工程。工程计划2011年完成道路路面工程,实现全线通车,2012年与醴茶高速同步运行。
  【洣江风光带一期工程竣工】2010年5月,洣江风光带一期工程竣工,以全新的面貌向市民开放。作为攸县精心设计打造的集商贸、居住、休闲为一体的标志性城市景观带,一期工程项目东起铁路桥头与望岳东路交叉口,沿洣水北岸而下,至洣水一桥桥头,全长2158米,包括城防堤、滨江大道、休闲广场、景观绿化和亮化,总投资1.2亿元。项目以2001年11月开始动工修建的城北防洪堤一、二、三期工程为基础,滨江大道沿防洪堤而筑,道路宽度20米,其中车行道宽12米,人行道宽8米,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为城市Ⅱ级次干道;绿化景观带占地面积1.76公顷,设有3个市民活动小广场,将“望江楼”、“十二景墙”、“二龙戏珠”、“高山流水”等景观穿插其中;以临街商业旺铺和高档滨江住宅建设,带动城市建设提质,全面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洣江风光带是攸县首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景点别致的市民休闲活动场所,成为县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4月,攸县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标志着历时3年的创建取得成功。创建工作中,全县大力推行绿化责任制,积极开展义务植树、“三边”造林和“千棵大树进城”等活动,加强园林建设管护、林业项目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绿化工作成果丰硕。截至2010年初,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6.69万公顷,林业用地绿化率达97.9%,森林覆盖率达56.82%;城区人均公共绿地10.2平方米,绿地率达37%,街道绿化率达98%;建制镇人均公共绿地8.6平方米,绿化率达35%;水域和道路绿化率分别达到99%、95.2%。全县共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11个,市级园林式单位22个,县级园林式单位68个。“全国绿化模范县”的成功创建,进一步推动了攸县林业经济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改善了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成功举办首届广场文化艺术节】2010年,总面积5.2万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集休闲广场、生态公园、标志性景观于一体的县城文化广场建成。在文化广场举行的首届广场文化艺术节,旨在“弘扬攸县精神,唱响美好生活”,是全县为打造乡村大舞台文化服务品牌,拓展“健康生活、生活健康”系列活动之一。活动于10月19日开幕,10月24日结束,为期5天6晚,期间好戏连台、精彩纷呈,有龙灯、太极拳、广场健身舞、趣味体育等群众性活动,也有皮影、挎竹舞、打铁水、唱插花等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间传统节目。整个活动盛况空前,有来自20个乡镇、12个社区、63个县直单位以及老年协会、老年大学、老年体协、艺术学校等共5000余名表演(比赛)人员,超过20万群众参加,是攸县有史以来参加人员最广泛、节目表演最丰富,最具文化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1

《株洲年鉴 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10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焦润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