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11》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387
颗粒名称: 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
分类号: D227.64
页数: 19
页码: 51-69
摘要: 本节记述了中共株洲市委紧扣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全力推进“两型”建设,着力打好“三大战役”,实现了“高开高走、又好又快”的局面,取得了“五个明显”的发展成效。分别介绍了市委办公室工作、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政策研究工作、机关党建工作、机构编制工作、反邪教工作、信访工作、老干部工作、关心下一代工作、对台工作、保密工作、接待工作、讲师团工作、党校教育工作、党史工作、警卫工作等内容。
关键词: 株洲市 中国共产党 委员会

内容

【概况】2010年,中共株洲市委紧扣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全力推进“两型”建设,着力打好“三大战役”,实现了“高开高走、又好又快”的局面,取得了“五个明显”的发展成效。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突出加快发展、提高质量,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从增长率看,实现了“五个大幅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274.8亿元,增长15.3%;完成财政收入130.9亿元,增长2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6.8亿元,增长19.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8.5亿元,增长3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43元,增长12.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658元,增长17.8%,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从竞争力看,实现了位置前移。综合竞争力在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保持第一,稳居全省第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有3项排全省第一,4项排全省第二。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从上年第82位提升到第61位。从发展后劲看,实现了持续增强。实施基础建设项目62个,园区开工项目259个,旅游项目35个,新上项目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特别是“5115”企业、“5大百亿工程”、“5大千亿产业集群”的有力推进,提升了经济实力,增强了发展后劲。电力机车公司销售收入达180亿元,电力机车研究所、株冶超过100亿元,唐人神等4家企业过50亿元。神农城广场、湘江风光带在国庆节前正式开放。投资100亿元的职教大学城有7所院校入园,2所基本建成。投资150亿元的华强文化产业基地项目,第一期2011年5月可开园营业。“5大千亿产业集群”共开工重点项目120个,完成总投资443.3亿元。总投资120亿元的攸县煤电一体化工程、投资40亿元的变流技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工程全面启动。北汽集团株洲基地年产20万辆整车项目正式出车,总投资50亿元的中航通用航空发动机项目已经签约,山河智能通用飞机项目正式落户,通用机场项目成功获批。
  城乡环境明显提升。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大力实施“四创四化”,提升了城市品位。城市承载力越来越强。提质改造主次干道10条、道路路面及人行道66条。炎帝大道、时代大道、长株高速、田心立交、五桥等竣工通车,长江南路基本打通,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日益提升。城市化水平达52%,高于全省8.1个百分点。城市吸引力越来越强。继上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之后,2010年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一举成功。获全省文明城市称号。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26项指标有21项达标。完成135栋建筑物亮化,湘江两岸88栋建筑物美化工程全面完工。城市绿化面积新增481公顷,绿化率达50%。城市品位的大幅提升,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引进省外境内资金125亿元,增长31.8%,加快3.5个百分点;引进内资项目260个,增长60%;在株洲央企达到15家;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增长14.1%;外资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二位,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0家。城市带动力越来越强。加大以城带乡力度,县城、集镇和乡村面貌发生崭新变化。炎陵县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入选“中国十佳绿色城市”。醴陵市、攸县连续4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十强”,2009年分别列第5、第6位。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214.1万人次,增长26.7%;接待境外游客5.9万人次,增长43%。实现旅游总收入78亿元,增长30.3%,创历史最好成绩。
  “两型”建设明显推进。坚持先行先试,“两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两型”环境不断改善。注重严管、严治、严罚,重拳治理污染,“拆除烟囱、净化空气、处理污水、变性土壤、清洁能源”5项举措有力推进,依法累计关停123家污染企业和落后生产线。城区累计拆除烟囱284根,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达97.7%。市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水功能区达标率均达到10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3.1%。“两型”示范有效推进。云龙、天易、清水塘循环经济3个示范区重点推进,率先突破。湖湘文化博物馆及影视文化村等项目成功入驻,云峰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欧洲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清水塘工业废水处理利用工程、清水塘工业区重金属废渣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推进。“两型”改革不断深化。把行政管理、投融资、土地管理、城区建设等综合配套改革,贯穿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与建设同谋划、同推进、同考核,激发了发展活力,增强了发展动力。
  民生利益明显改善。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民生投入不断加大,民生实事扎实推进。保障更加有力。突出抓好以城镇低保、全民社保、城乡环保和就业、就医、就学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五险七项参保人数达320万人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3%,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上年270元提高到300元。就业更加充分。新增城镇就业5.0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59%。就医更加便宜。大力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就诊药品费用下降48%。投资近9亿元的市中心医院,2011年6月可建成使用。就学更加方便。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市区新建学校3所,新增学位4860个。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累计达152所。住房更加宽敞。新增廉租住房7153套,“和谐家园”廉租住房1433套,第一批842户正式入住。社会更加和谐。全国“两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期间实现“零上访”。实现综治优秀地市“四连冠”,3次荣获“长安杯”。公安系统公共安全感满意度民调测评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中组部开展的选人用人公信度民调测评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一。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安全生产3项工作,均排全省一类,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受到表彰。
  党的建设明显加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党的战斗力不断增强。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弘扬“火车头”精神和“五个敢于”发展理念,坚持“三有”用人导向,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涌现了兰才干等一批先进典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反腐倡廉成效明显。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宣传思想、统一战线工作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防教育、党管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特别是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军分区班子坚持团结奋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市委办公室工作
  【概况】2010年,株洲市委办公室紧紧围绕“保二争一、科学跨越”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智囊团、参谋部、服务队、润滑剂”作用,工作亮点纷呈。
  政务服务有亮点。市委办公室紧贴大局、紧贴中心、紧贴领导参政设谋,调研出了成果,信息进了档次,督查树了权威,文稿文件上了台阶。2010年,市委大型会议召开了4次,分别是市委十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每次会议的领导报告、文件文稿和会务工作,都力求精益求精,得到了全市上下的好评。信息工作在中办的排名,连年名列全省前茅;紧急信息和网络信息的处置经验分别被全省、全国推广。督查工作紧盯决策部署抓落实,跟踪重点工作抓推进,关注民生问题抓督办,为全市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事务服务有特色。市委办公室认真履行“总联络、总协调、总调度”职能,充分发挥“总务、总管、总揽”作用,加强协调服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领导活动、公务接待,推行工作菜单制、全程服务制、方案预备制、精确控时制后,程序严格规范,效率大大提高。全年完成156次重宾接待任务,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市的机要密码、保密、督查、信息、《中办通讯》征订、“双联”等工作获得全省先进,人事、信访、综治、档案管理等工作获得全市先进,市委机关大院通过了省卫生单位、省园林单位复检。值班联络、后勤保障、老干部服务、工会等各项工作都有声有色,市委机关春节联欢晚会得到广泛好评。
  队伍建设有影响。市委办公室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出了人才,出了品牌。市委办、政研室在公开选调干部时,进行了一场“捡垃圾”的特殊考试,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国1000多家媒体予以报道或讨论。市委办作为市委书记新农村建设点的牵头单位,扎实工作,成效明显,云田村获得“全省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组织工作
  【概况】2010年,全市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扎实推进,为打好“三大战役”、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被授予全省“组织工作创新奖”,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连续3年名列全省前列,株洲市委组织部和醴陵市委组织部、炎陵县委组织部被评为“全省先进组织部门”。
  改革创新,班子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全年举办主体班22个,培训学员1220多人次。中组部对株洲市案例式、研讨式、情景模拟式教学等创新举措给予充分肯定。后备干部队伍集中调整全面完成,按职数配备要求,分别确定了一批县市区党政正职和县处级副职后备干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出台贯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办法,竞争性选拔干部实现常态化,首次将市直机关科(局)级干部纳入集中公选,首次面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定向选拔6名乡镇(街道)副职,公开选拔5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和42名科(局)级领导干部。实施第二批90名年轻干部的双向挂职锻炼工作。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纪实制度,全面落实“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检查,“大组工网”建设如期完成。
  夯实基础,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全市各领域党建工作统筹推进。村级组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落实,113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如期完成,选聘134名高校毕业生到村工作,举办首届“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表彰活动,继续推进科学发展指导员选派工作。社区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深入开展“四强”党组织、“四优”共产党员争创活动。机关、学校、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党建帮扶工作成效显著,联点领导高度重视,后盾单位认真履责,联络队员积极参与,基层单位主动配合,有力地夯实了基层组织,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全年新增48个非公企业作为后盾单位,各帮扶队为联点村引进项目100多个、资金6000余万元,各后盾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1500余万元。远程教育工作不断拓展。强化乡镇(街道)党委抓远教工作责任,加强株洲红星网站建设,组建远教专家服务团,完成《湖南远教工作通讯》改版,中组部沈跃跃、欧阳淞等领导称赞“反应最快,质量很好,内容很精”。
  牵头抓总,人才工作成效明显。出台《株洲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适应转方式、促“两型”的要求,规划部署了一批重大人才工程。做好中组部人才工作联系点工作,建立16个市级人才工作联系点。组织开展以城市提质和医疗卫生改革为主题的“院士专家株洲行”活动。以“培养技能人才,服务三大战役”为主题,成功举办“技能月”活动和“赢在株洲”大中专院校学生创业大赛。继续加大公共服务领域人才培训力度,积极推进“351”人才培训计划和“311”人才引进计划,每年国(境)外重点培训50名、国内重点培训100名优秀人才;每年引进100名硕士以上高学历人才,100名中高层次专业人才。赴德、赴美和赴中国香港3个医卫培训项目有效实施,全年共引进硕士研究生和中高级技术人才119人。
  从严治部,自身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严格贯彻市委“四治”精神,抓好组工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强化“严、高、快、细、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创先争优和“三访三送”等活动,弘扬政治坚定、公道正派、联系群众、务实高效的优良组工传统。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开展“一月一书、一月一课、一月一讲”学习活动,有效提高了组工干部综合素质。组织开展组工业务竞赛,引导组工干部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组织系统创先争优活动经验在全省推介。带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市委组织部机关通过考试选拔了4名年轻干部,拿出6个正科职位进行竞争性选拔,其中3个内部竞争上岗,3个面向全市公开选调。致力于部机关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出台《规范权力运行制度汇编》、《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先进科室流动红旗评比暂行办法》等系列制度,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召开首次新闻发布会。全年上报各类组工信息1100多条,发表网络原创帖700多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圆满结束】2010年,株洲市继续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充分运用第一、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扎实抓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阶段工作。认真分析和梳理制约本地本单位科学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梳理出来的13273个问题,研究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和措施,共解决问题11289个,确保了后续整改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召开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对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先进进行表彰,分别授予二等功、三等功以及嘉奖称号。进一步巩固扩大活动成果,下发《关于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实施办法》,将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制度化、长效化。3年来,株洲市学习实践活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组织有序、领导有力、成效显著,实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得到中央和省委的充分肯定,赢得群众的普遍赞誉。中央第四巡回检查组组长张维庆评价株洲市学习实践活动:战略定位好、发展思路好、关注民生好、生态环境好、干部导向好、发展态势好,归结起来是领导班子好。省委授予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1人一等功,市委授予市委学习实践活动办“特别嘉奖”的殊荣。
  【巩固提升“讲重作”活动】2010年是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的“巩固提高年”。按照中组部和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全市组织系统将“讲重作”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并轨开展,以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为目标,以党性教育为重点,以“三学三比”、“三进三比”、“三评三比”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组工干部形象认可度、组织工作满意度和服务“三大战役”的水平。通过组织部部长带头讲党课、邀请老干部讲传统、开展“对照典型找差距、学习典型当先进”大讨论,掀起了“远学王彦生,近学尹中强”的热潮,党性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全市组工干部积极行动、广泛参与,立足本职争先进、作表率,深入“三大战役”一线直接服务发展,带头到基层搞调研、办联系点、走访群众。在“三访三送”活动中,全年共送去慰问金50多万元,与2100多名基层干部谈心交心,为1300多名专技人才建立对接服务,充分展现了组工干部的良好形象。结合3年一次的全省“创先争优”集中评比表彰,经过层层推荐、评比,在全市评选出13个先进组织部门和45名优秀组织工作者,授予10个单位组织工作创新奖、10名组工干部重点项目优质服务奖、12名组工干部组织工作业务能手奖,并隆重举行全市组织系统“讲重作”暨创先争优活动颁奖晚会,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坚持举办“院士专家株洲行”活动】株洲是国家确定的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之一,也是中组部在湖南省唯一的人才工作联系点。4月26~28日,市委、市政府邀请19名城市建设、公立医院改革、流行病和慢病研究、肝病研究、骨肿瘤治疗与诊断等方面的院士专家(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开展以城市提质和医疗卫生为主题的“院士专家株洲行”活动。活动共安排学术讲座14堂,情况汇报会5次,座谈会4次,现场观摩、考察及临床教学检查5次,签订各类项目合作协议6项。活动期间,院士专家通过参观考察、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学术讲座、现场指导、决策咨询,就株洲城市建设、公立医院改革、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共提出91条意见建议。参加活动的院士专家均被市委、市政府聘为“发展顾问”,为株洲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认真落实4项监督制度】2010年,株洲市组织部门从学习宣传、贯彻执行、监督检查3个环节入手,全面落实《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4项监督制度,规范选人用人行为。组织“4项监督制度集中学习宣传月”活动,举办组工干部“讲政策、讲程序、讲纪律”主题培训班,举办180多名组工干部参加的全市组工干部培训班。开展《干部任用条例》和4项监督制度知识测试,使4项监督制度入脑入心。着力提高选人用人的规范性,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察重点》,坚持把民主推荐作为干部考察的必经程序,坚持会前充分酝酿、集体充分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扎实推进任前媒体公示,全面实行新提拔干部试用期制。为防止出现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对《干部任用条例》和4项监督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进行集中检查。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专题分析研究,市委书记、组织部部长亲自找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谈话,并召开全市性大会进行通报,对各单位逐一发送整改意见函,督促各级各单位加强整改。全面开展“一报告两评议”工作,对县市区和市直单位报送的干部选拔任用事项进行严格审核。通过有力措施,全市各级各部门选人用人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断提高,在中组部进行的组织工作满意度民调中,株洲市干部选拔任用和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的满意度连续3年排名全省市州第一。
  宣传工作
  【概况】2010年,全市宣传思想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工作目标,紧扣转方式、促“两型”这条主线,创新务实地开展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较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理论工作坚持把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深化理论武装的重要抓手,细化学习内容,优化学习载体,硬化考核措施,紧紧抓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在全市广泛开展学习型领导干部、学习型党组织评先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产生广泛影响,推进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此活动在全省是一个创新,在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舆论引导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和城市提质、园区攻坚、旅游升温“三大战役”抓报道,围绕树立株洲新形象抓宣传,组织十几项主题宣传活动,在新华社发稿103条,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新闻23条,《经济日报》专题专版2个,《湖南日报》头版头条12条,湖南卫视《新闻联播》播发新闻232条,为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推进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妥善处置了太子奶等舆论事件。
  网络宣传开展株洲精神大讨论活动、首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网上投票活动,组织市委书记、市长与网民的见面会,受到国新办网络局的专门表扬。及时有效处置神农城征地拆迁、太子奶破产重整事件等10余起网络舆情事件,引导了网上舆论。制定《株洲市网络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株洲市网络新闻联系人暂行办法》,全年有43个职能部门设立网络新闻宣传联系人,网评员培训班使网评员队伍得到加强。
  社会宣传组织严密,各种大型纪念活动反响良好,“五下乡”活动影响广泛。推出兰才干、肖敬两个重大典型,兰才干先进事迹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省委书记周强等领导的批示,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志愿者肖敬创办的“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小组,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多次批示,省委书记周强、省委宣传部部长路建平亲自部署宣传推介。
  文化建设稳步推进,群众文化活动活跃,文艺创作态势良好。读书月活动经验得到上级肯定和推介。11月2日,“第2届三湘读书月活动暨株洲市第4届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在株洲市举行。在全省“读书六进”活动评选中,株洲市获优秀组织奖和5个单项奖,还与深圳市互设“读书月”观察员,是深圳市读书月活动的第5个友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市传媒大厦建成运营,拥有国内先进的广播影视节目制作设备,成为株洲新的文化地标。启动神农大剧院、神农艺术宫、图书馆的建设。举办“心系玉树”赈灾募捐晚会、传媒大厦落成庆典晚会、《军歌嘹亮》“八一双拥”等主题晚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学习型领导干部”、“学习型党组织”评先活动】8月,株洲市委在全市县以上单位和企业党组织中开展“学习型领导干部”和“学习型党组织”评先活动。评审委员会由市委书记陈君文,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任顾问,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阳卫国任主任,活动分参评对象申报、参评对象确定、社会投票、评委会评审和市委审核表彰5个阶段,共评出学习型领导干部优秀个人10名、学习型领导干部先进个人20名、模范学习型党组织15个。评先活动声势大,影响广,反响好。
  【《走遍中国·株洲》专题片拍摄】2010年,株洲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并争取到中央电视台四套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拍摄制作6集系列电视专题片《走进株洲》。专题片以纪实的手法,以《毛瓷秘事》、《釉下五彩瓷》、《倚天作画》、《红色印记》、《神奇的野生稻》、《动力之都》等题目突出展示株洲的历史变迁、人文风物和社会发展成就,在中央电视台四套黄金时段连续播出6天,播出时长共计540分钟。《走遍中国·株洲》的拍摄和播出,高密度、全方位地对外宣传了株洲,积极有效地对外展示了株洲形象。
  【新闻发言人培训班】7月26~27日,市委宣传部举办具有较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局副局长华清,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董关鹏博士,《中国日报》英国专家、财经版执行主编马克先生,《中国日报》地方部主任兼记者部副主任詹维克先生,围绕“增强新闻舆论意识,提高同媒体打交道能力”、“如何面对媒体与公众:突发事件处置与媒体关系管理”、“外国专家眼中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新闻发言人如何运作媒体”等专题授课。全体在家市领导及160多家单位共300余人参加讲座。此次培训有效提高了新闻发言人业务水平。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有180多家单位设立新闻发言人班子。
  【宣传文化系统拓展训练】7月14日~8月20日,来自全市宣传文化系统20个县处级单位40个科级单位中层领导干部200多人,分6期在浏阳进行户外拓展培训。活动形式新、规模大、范围广、反响好,受到各类媒体及网站的深度关注,并得到了上级宣传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
  统战工作
  【概况】2010年,全市统战工作按照继续深化拓展五大平台、全力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凝心聚力,发挥优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中的独特作用。全力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着眼于促进与党外人士可持续合作及2011年7个民主党派市委换届,建立800多人的党外人士资料库和60名市级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并开展大调查,准确掌握代表人士情况,根据需要充实骨干和新生力量;对后备干部加强跟踪考察,为其成长铺台阶搭舞台。把握时机加大举荐,全年新提拔交流县处级党外干部4名;协助组织部门面向社会公选4名县处级党外干部。积极探索具有统战特色、系统完备的党外代表人士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运用,力求多方位广角度地知情识行,及时把那些综合素养好、思想水平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人士选用上来。进一步扩大统战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参与,为适应多种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新情况,增强开放性和包容度,扩大覆盖面,丰富内容和形式。全年组织大型主题视察督办活动3次;市委、市政府先后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情况、重大人事变动作3次通报;形成提案224个,重点调研报告20篇,为帮助党委和政府有效地了解民情、倾听民声、集中民智,科学地总揽全局,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紧紧围绕城市提质、园区攻坚、旅游升温“三大战役”,广泛凝心聚力。坚持为非公经济发展鼓与呼,办实事。以联心、联动、联富深化万企联村。联心就是鼓励城乡企业家立足乡情亲情,把振兴家园与发展企业有机结合,返乡置业;联动就是运用统一战线牵头协调优势,整合部门职能、政策资源,聚成支援新农村建设的合力;联富就是企村产业相连,市场对接,各得所需,共同开辟富裕之路。引导民族宗教界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加强党的民族宗教理论及政策教育,正确把握和处理了这两大方面关系。民族关系方面,主要突出政策落实和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还特别抓了瑶族乡瑶族文化整理挖掘。宗教方面,一抓规范管理,二抓抵御渗透,三抓维护和顺。运用多种方式拓展海外联络联谊。以骨肉亲情为纽带,以文化交流为背景,以寻根谒祖为牵手,面向台、港、澳及海外同胞、侨胞和社团,走出去,请进来,在观光访问中寻求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主题学教活动,民族宗教界人士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学教活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港澳台海外同胞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都进一步深入。通过教育,增强了广大统战人士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全面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快构建规范有序的制度机制。一是健全统战部与组织部的党外干部培养选拔、统战部与宣传部的共同推动统战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统战系统内部工作等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强化政情通报、党政主要领导与党外人士交朋友、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部门工作考察调研、政府部门与民主党派对口联系等制度;三是打造这些制度和机制的效能,更加衔接配套,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执行力得到提升。
  【支持民主党派基层支部落实“五个有”】2010年,株洲市委统战部在深入贯彻中发〔2005〕5号文件精神过程中,花大气力支持民主党派所有基层支部落实“五个有”,受到普遍拥护和欢迎。市县两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76.3万元,使全市7个民主党派的135个基层主委和支部,落实了工作经费,解决了办公用房,完善了工作制度,基本达到工作经费正常化,办公场地规范化,角色位置常态化,教育培训经常化,评价考量制度化,使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挥优势有领域,实现价值有平台,利益表达有渠道,服务社会有作为。
  【服务非公有制企业】1~10月,全市新增186家非公企业对接项目38个,投资7600多万元。全市参加此项活动的非公经济人士达2800多名、企业706家、联村486个,投入资金26.7亿元,帮助农民增收2.7亿元。9个县市区共办样板点27个,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企村共赢、社会欢迎的路子。与工行等开辟服务工商联会员企业专项行动和经营权质押、预期收入质押等全新贷款业务,为14家企业融资6600万元。充分利用“株洲民企人才网”,为非公企业提供职位信息。8636家企业成为网站注册会员单位;成功举办2010年“民营企业招聘周”和“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登记求职6380人次,达成意向2400多个。组建中共株洲市工商业联合会直属会员单位委员会,设立党建工作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参加的非公企业党组织有511个,党员8343名。通过活动开展,全年全市建立企业工会组织360个、共青团组织240个、妇女组织239个,找回120名“隐形”党员,新发展党员20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23名,新建党组织18个。《光明日报》、《湖南日报》、中国人民网等10多家新闻媒体对株洲市非公企业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
  政策研究工作
  【概况】2010年,株洲市委政策研究室突出调查研究、决策参谋和信息服务3个重点,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突出“三大战役”,专题调研呈现新成果。
  2010年,市委政研室紧扣转方式、促“两型”这条主线和着力打好“三大战役”的工作重点,先后牵头组织和参与近20次专题调研,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形成一系列质量较高的调研报告,部分建议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肯定。1.围绕加快城市提质、推进新型城市化,组织开展系列专题调研,形成《株洲市推进新型城市化调研报告》、《关于株洲市城市常态化管理调查报告》、《关于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等。2.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开展株洲市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专题调研,形成《株洲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及布局》调研报告,为株洲市“十二五”规划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开展株洲工业结构调整的专题调研,形成《低碳经济背景下株洲工业结构调查的调查与思考》;开展转方式、促“两型”工作调研,形成《关于株洲市转方式,促“两型”情况的调研报告》。3.为促进旅游升温,推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关于株洲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和《株洲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4.为全面掌握总结全市民生方面的主要成效及存在的问题,组织加强和保障民生的工作调研,形成《株洲市改善民生的调研报告》和《把民生作为最高关切》工作导向性文章。5.为解决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组织开展应对征地拆迁难、维护被征地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专题调研,形成《关于拆迁工作的调研报告》和考察报告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拆迁工作的意见》的“1+8”政策性配套文件。6.为应对生活必需品价格大幅上涨,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关于应对食品价格上涨的调研报告》以及《稳定物价就是保障民生》的论文。7.着眼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探索株洲市文化资源保护、开发的对策,通过调研形成《株洲市历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8.整合调研资源,开展一些联合调研。联合有关部门开展“三大战役”实施进展、市委全会精神落实情况、全市人才发展状况、加快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三网融合”、服饰产业发展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等专题调研,形成《三大战役进展调研督查报告》、《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株洲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调研》、《关于云龙示范区有关情况的报告》、《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调研》等调研成果。
  二、着眼“三个提升”,决策参谋呈现新水平。
  2010年,市委政研室共撰写各类重要文稿50余篇、40余万字;研究、修改的各类文稿达数百篇之多。
  在政策研究上突出重点。围绕“十二五”规划工作,与市发改委等部门一起通过调查研究和进行充分论证,在就未来5年株洲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发展战略和主要目标提出构想,市委据此形成《关于制定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在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上获得通过;把握人才对发展的关键和支撑作用,与市人才办共同编制《株洲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着力化解建设和发展难题,通过调研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拆迁工作的意见》(株发〔2010〕11号)及其相关的8个政策性配套文件。
  在文稿服务上多出精品。全年市委政研室充分发挥以文辅政作用,组织撰写、推出一大批精品文章,其中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超过15篇,创近年来新高,得到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陈君文的署名文章《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立足大发展,推进新跨越》、《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全力打造宜居城市》、《准确把握基本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新型城市化,抢占发展制高点》,市委副书记李晖的署名文章《党建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突出炎陵特色,实现后发赶超》、《县委书记要做密切联系群众的表率》、《创造性地推进和实现科学发展》、《在“转方式”的保障上下工夫》、《千方百计促进“三个同步增长”》等,分别在《新湘评论》、《湖南日报》、《湖南工作》、《送阅件》、《城市经济论坛》、《党建》、《理论视野》等报刊发表。推介株洲工作的《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追求民富改善民生的思考》、《突出全面提质,强化参谋服务》、《技防视角下的“社区创安”株洲模式》等文章,分别在《湖南工作》、《城市经济论坛》、《决策天地》刊发。
  三、紧扣“六个着力”,刊物质量呈现新提升。
  2010年,市委政研室进一步强化办刊的宗旨意识、精品意识和时效意识,着力打造特色的精品刊物,取得了新的突破。下半年对刊物进行改版,《株洲工作》定位“工作之声”,突出权威性、指导性和可读性;《领导参阅》定位“他山之石”,重在有前瞻性、启示性和操作性。全年《株洲工作》和《领导参阅》共出刊21期,采编、刊发各类文稿400余篇、100多万字,在及时反映中央和省委重大政策动态、准确传达市委决策意图、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总结宣传推介工作亮点、推动全市各项工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领导参阅》第12期“十二五”规划专辑中,汇集了中央精神和部分省市的“十二五”规划的亮点、重点和基本思路,采编株洲市民、网民的建言献策,为主要领导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市委书记陈君文批示“很有价值”。
  机关党建工作
  【概况】2010年,全市市直各机关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颁布新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省、市机关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抓党建促发展,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服务大局作用发挥明显。2010年,市直各机关基层党组织精心组织机关党组织活动和深化“四治”作风整顿,带领党员、群众立足本职、狠抓落实,争创一流业绩。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企业、社区和农村,开展各种帮扶活动,解决发展和民生难题,在服务大局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顺利完成株洲市“十一五”规划和成功创建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等重点目标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很多机关党组织在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中榜上有名。全年市直机关创建环保型机关达标的有独立院落的单位达61家,达标率为95%,大大超过市里规定的85%的目标要求,为全市“两型”社会建设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发挥了较好的带头作用。
  二、机关党建工作不断加强。一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机关学习制度不断健全,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市人民检察院被评为全省“十佳书香机关”,市发改委等6个市直机关单位被评为全市“十佳书香机关”。市直机关20个领导干部被评为市学习型领导干部优秀个人和先进个人,10个单位被评为市模范学习型党组织。二是创先争优活动有声有色。市直机关96个单位(系统)、600余个基层党支部和16600余名党员,结合“讲、重、作”活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涌现出一批“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和“五带头”党员。同时,机关党的阵地建设有新发展,党员活动场地、设施等硬件设施普遍升级,功能进一步完善。三是加大机关党员和党务干部的培训力度。各基层党组织进一步严格“三会一课”等党内制度,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2010年,市直机关工委举办2期机关党员集中党课教育,参课党员500余名;举办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共培训600多人;举办4期党务干部培训班,培训党务干部350余名,其中岗前培训90余名。通过教育和培训,促进了机关党员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四是党建研究工作取得新的成果。4月,市直机关工委创办《株洲机关党建》刊物,为全市机关党建工作增加了一块新的阵地。积极开展机关党建研究,探索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的规律和作用,全年向市直机关工委上交调研论文50余篇。
  三、机关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扎实推进。一是作风建设主题月活动取得佳绩。3~4月,广泛开展“破解难题促转变、服务民生促和谐、‘三大战役’促发展”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机关干部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办好实事。全市各级机关共派出工作组972个共8000余人,联系企业2000余个,联系乡镇、社区、村组4000余个,召开座谈会1000场次,走访群众8万余人,为基层群众解决各类问题6353个。株洲市被评为2009年、2010年全省作风建设主题活动先进单位。二是“四治”作风整顿活动扎实推进。继续深入推进“四治”整顿,组织召开全市作风建设经验交流会,开展5次大的调研、走访和明察暗访。全年全市通过明察暗访和受理举报等多种方式,共发现586起作风建设方面的问题,均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对机关干部起到了较好的警示教育作用。按照“机关效能建设年”的要求,市直机关各单位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建立健全各类制度,取消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5个,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案件34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53亿元。三是反腐倡廉建设得到加强。市直机关各单位从教育入手,先后组织党员观看《北极雪》等5部反腐倡廉教育片,到“桥头堡”、株洲县、醴陵市检察院开展警示教育,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廉政准则》和从政提醒、党纪条规知识竞赛等活动。认真查处和协审机关党员违法违纪案件。2010年,市直机关纪工委自立案件4起,处分违纪党员4人;协审案件14起,处理涉案人员14人。
  四、机关文明建设和工会工作有新的发展。一是进一步规范文明创建工作。市直机关工委完善创建文明单位的考核内容,规范考核评比办法。2010年,市直机关有1个单位被评为省文明标兵单位、5个单位被评为省文明单位、1个单位被评为市文明建设红旗单位、9个单位被评为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0个单位被评为市文明机关。二是积极推进机关工会工作。进一步做好市直机关干部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工作;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活跃了机关气氛,增强了凝聚力。
  【召开全市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3月25日,市委召开全市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会议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程绍光主持,市直机关工委书记颜国庆、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周琪分别作大会发言,市委书记陈君文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炎陵县、荷塘区、市国土资源局进行经验交流,下发了《中共株洲市委组织部中共株洲市直属机关工委关于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株办发〔2010〕5号)。
  【市直机关开展“创先争优”活动】5月,市直机关各单位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在机关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市直机关工委成立市直机关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关于在市直机关基层党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市直机关创先争优活动2010年推进计划》。全市市直机关共有98个单位、600多个基层党支部、16600余名党员参加创先争优活动。
  【开展“破解难题促转变、服务民生促和谐、‘三大战役’促发展”作风建设主题活动】3月,株洲市开展“破解难题促转变、服务民生促和谐、‘三大战役’促发展”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活动期间,全市各级机关共派出工作组972个,包括市县两级领导共8600余人次,联系企业2000余个,联系乡镇、社区、村组4000余个,召开座谈会1000余场次,走访群众8万余人次,共排查出问题7378个,解决问题6353个。
  【开展“重细节、严自律、强作风”专题讨论活动】10月下旬~11月下旬,市直机关各单位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和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开展为期2个月的“重细节、严自律、强作风”专题讨论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自律意识,促进了自觉抓落实作风的形成。活动通过组织好一次集中讨论、上好一次专题党课、撰写一篇心得体会、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扎实认真地开展学习型、服务型、规范型机关建设,达到了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改进作风的目的。
  机构编制工作
  【概况】2010年,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紧紧围绕“管住、管活、管好”的工作理念,积极构建“改革、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市直党政群机构85个,与上年度对比持平,其中:市委工作机构9个,人大机关9个,政府机关34个(含直属特设机构1个、部门管理机构2个),政协机关8个,民主党派机关7个,群团机关10个,市中级人民法院机关1个,市人民检察院机关1个。城市4区党政群机构183个,与上年对比净减少8个,县级市(醴陵市)党政群机构60个,各县党政群机构224个,街道办事处25个,乡镇机关107个。全市各级机关配备各类编制17174名,其中:行政编制16292名,工勤编制818名,机关其他编制64名。
  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市事业单位3352个,与上年度对比净增加158个,其中:财政预算事业单位2941个(含全额拨款事业单位2444个和差额补贴事业单位497个),经费自理事业单位411个。全市事业单位共有事业编制74257名。其中:财政预算事业编制67306名(含全额拨款事业编制50466名和差额补贴事业编制16840名),经费自理事业编制6951名。全市事业单位实有人数64183人。其中:财政预算事业单位实有人数57927人(含全额拨款事业单位42165人和差额补贴事业单位15762人),经费自理事业单位实有人数6256人。
  【市政府机构改革】市政府机构改革是市编办201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4月1日,组织召开市政府机构改革动员大会,下发一系列改革文件,全面启动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举办1期全市“三定”工作业务培训班;组织开展“三定”调研月活动;成立6个审核小组,设置4道审核关,举全办之力完成“三定”规定的起草和审核;9月26日,经市编委会审议,原则通过35家行政机构的“三定”规定(草案)和27家行政机构的工作流程,其中15家行政机构的“三定”规定(草案)于12月21日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在本轮市政府机构改革中,严格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改革精神和要求,共设置32个市政府工作部门(含直属特设机构1个),部门管理机构2个,在大部制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明确51个市直部门和单位重新制定“三定”规定,从全省来看,将16个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纳入“三定”工作范围,是株洲市政府机构改革的特色。另外,在审核“三定”规定(草案)时,增加审核工作流程,这在全省也是首创。同时,集中解决和理顺21个职责交叉和分工的问题,并增加了有关部门责任的表述,成为改革的又一亮点。
  【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2010年,为做好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市编办多次赴省编办就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进行请示和汇报,认真指导县市区拟订政府机构改革方案。9月10日,各县市区改革方案经市委、市政府审批后,正式印发。12月初,市编办组织人员对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进行专项督查,确保改革不偏离方向、不发生偏差、不影响进度。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一是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将市卫生局承担的技术性、服务性、辅助性的职责下移给相关事业单位承担,并在市卫生局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定”规定中明确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监管等职责。二是协同抓好公立医院改革。秉着先行先试的改革精神,在《株洲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中创新管理举措,对公立医院的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该方案受到了卫生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协调工作小组组长马晓伟的充分肯定。三是协同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拟订《株洲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关林业行政事业机构编制人员安置工作指导性意见》,将70%的人员编制充实到基层林业执法、管理和服务岗位。通过改革,进一步理顺了林业管理体制,促进了全市林业事业的健康发展。
  【机构编制保障工作】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点工作,及时设置机构,调整职责,努力解决影响发展的机构编制问题。一是助推产业发展。为加强对铁路和汽车产业的综合协调,经市编委会和市委常委会研究,设立汽车办、铁路办等机构。二是服务“三大战役”。为支持“园区攻坚”战,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市9个工业园区进行专题调研,形成《关于我市工业园区管理体制的调研报告》,并为部分工业园区管委会增加了内设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为其放开手脚做大事、集中精力谋发展创造了条件;为支持“旅游升温”战,完善县市区旅游机构的设置;为支持“城市提质”战,理顺了城市建设、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完善县市区城市管理机构的设置。三是大力支持创建工作。为支持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履行对县市区编办的指导和协调职能;为支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根据市创建工作方案,积极指导、协调县市区编办为文明办搞好机构编制服务,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百名研究生引进计划】2009年以来,市编办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实施“百名研究生引进计划”,每年面向国内“985工程”、“211工程”以及专业特色鲜明的院校引进100名以上优秀研究生,力争5年引进1000名,以整体改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市编办下达全市年度引进人才计划后,凡未进入计划的市直事业单位,一律不得利用余编自行引进。2010年共下达173名研究生引进计划。全年通过3次联席会议审定,共实际引进研究生人才和中高级职称人才119名。“百名研究生引进计划”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人民网、中国机构网、《株洲日报》等媒体均进行了推介。
  【机构编制日常管理】一是严把人员进口关。对市直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调入或异动,始终坚持在编制限额内进行,并对新增人员的单位性质、人员身份、学历层次、新增途径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特别是公务员和参照管理的事业单位人员调入严格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并通过“三家”联席会议审核。二是严把机构设置关。根据湘发〔2007〕27号文件,上收县市区副科级事业单位设置的审批权后,县市区机构设置的数量得到严格控制,机构的级别和名称进一步规范。三是严把职数审核关。在2010年市政府机构改革“三定”工作中,部门领导职数严格按照省编办批复要求进行核定,内设机构职数根据人员和职责任务从严核定,并对纪检群团负责人的职数制定了核定标准,职数得到严格控制。四是严把审批程序关。凡涉及机构编制的事项,严格实行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一家承办、一支笔审批、一家行文的“三个一”制度,坚持按照规定的程序,严格履行报批手续,严禁自行其是。五是严把军转干部安置关。为妥善安置株洲市2010年度军转干部,市编办结合实际,反复研究、综合平衡,选择有空编、超编少或历年来安排军转干部较少的单位,共拟订了77名军转干部的安置计划。六是严把机构编制督查关。制定《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的细化措施,出台相应的配套文件和操作流程,增强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规范性和操作性。2010年,对3起群众来信来访件,逐一进行调查和核实,澄清了事实,维护了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一是全面完成年检工作。2009年度,共有420家市直事业单位法人按时参加年检,年检率和合格率均达100%。二是对全市事业单位法人进行全面清理。对未与主管部门分离的事业单位和零资产事业单位,要求限期整改,否则撤销其法人资格,2010年共注销登记34家市直事业单位。三是认真组织网络培训。年内,组织全市登记系统干部参加2期网上登记管理师资培训班。四是建立联合制约机制。同相关职能部门搞好协调,各把关口、保证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使用效力。由于近年来,株洲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特色鲜明,成效显著,2010年,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在全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长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反邪教工作
  【概况】2010年,全市防范处理邪教问题工作紧紧围绕上海世博会、省十一运会、广州亚运会等“三大安保战役”,着力加强防范控制和深挖打击工作,成功侦破公安部督办的“实际神”专案,抓获“实际神”违法犯罪分子20多人,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全年侦破“法轮功”案件2起,打击处理2人;侦破其他邪教案件2起,打击处理16人。不断推进教育转化和回访帮教工作,回访帮教邪教“法轮功”人员200多人次,回访帮教率100%。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深入开展“无邪教活动单位(社区、村)”创建工作,全市80%以上的单位(社区、村)达到“无邪教活动单位”的创建标准。全面实现“四不”和“三个零指标”管理目标,整体局势持续平稳。在全省综治考核中,株洲市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再一次获得满分,成为全省迄今为止唯一一个“七连冠”地市。
  信访工作
  【概况】2010年,金市信访形势整体平稳、持续向好,各项指标全面大幅下降,信访工作整体推进,取得了重大突破。赴省、进京过激上访行为和“告洋状”现象全部为零,全国“两会”期间首次实现“零登记”,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实现“零上访”。全年全市信访总量16543人(件)次,同比下降10.9%,其中来访14050人次,同比下降9.7%。进京非正常访97人次,同比下降73.8%,其中重复访44人次,同比下降53.7%。赴省访97批239人次,同比批次下降82.3%、人次下降87.5%,其中集访7批78人次,同比批次下降86%、人次下降89.5%,20人以上的集访一次也没有发生。到市上访736批3576人次,同比批次下降7.1%、人次下降9.3%;其中集访141批2206人次,同比批次下降5.6%、人次下降7.5%。2010年,株洲市被湖南省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先后评为“全国‘两会’期间信访工作先进集体”、“上海世博会期间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广州亚运会期间信访工作先进集体”,被湖南省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评为“2010年全省信访工作先进集体”。
  一、领导重视形成常态,引领信访工作新跨越。全市各级领导对信访工作非常重视,当作分内的事抓部署、见成效。一是党政一把手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市委书记陈君文、市长王群等市领导和县市区委书记出席全市信访工作会议,市委书记陈君文发表重要讲话,把信访工作真正纳入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自觉把信访工作当作本职工作来履行,扭转了过去被动应付的局面。二是市委常委会2次调度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市委书记陈君文和市长王群于6月18日、9月1日分别主持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对领导包案的信访积案及突出问题实行专题调度,极大地推动了问题解决。6月18日第一次调度的37个信访积案及突出问题,截至年底,销号达33个、占89.2%,许多拖了6、7年之久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彻底化解。三是各级领导经常关注、关心信访工作。2010年,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政法委书记、分管副市长和联席会议召集人等市领导专门就信访工作中的有关问题阅示152次,对重要时期的信访工作提要求、压任务、拨经费。
  二、基层信访扎实有效,构建信访工作大平台。一是加强领导接访。全年市、县市区两级领导公开接访219场次,接待上访群众673批4071人次,处理各类信访问题525件。二是延伸接访层级。将县委书记和县市区长接访制度向下延伸,实行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及街道办事处主任每周轮流接访1天,市、县两级政府职能部门一把手每半月公开接访1天,让老百姓遇到问题有地方找、找得到人。三是完善基层“五有”。全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市、县两级政府主要职能部门做到“有领导分管、有专人抓、有接待场所、有接访制度、有信访问题解决的登记和档案”,把基层“五有”建设列入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市、县两级政府主要职能部门信访工作考核的重点。四是建立信息员制度。全市推行聘任村、居委会支部书记为信访信息员制度,实行“考核加补贴”的信息员考评机制。五是坚持纠纷排查。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发〔2009〕3号文件精神,把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化;坚持定期小排查和敏感期间大排查相结合,及时掌握各类不稳定因素,赢得处置主动权;全年全市共排查各类纠纷187件、化解165件,化解率88.2%。
  三、自身建设全面加强,适应信访形势新发展。一是打造过硬队伍。全市信访系统在提高干部素质方面下工夫,开展了“爱岗敬业,创先争优”活动。二是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凡去必接”机制,进一步理顺驻京劝返办与国家信访局、天安门公安分局和省驻京办的工作关系,进京非正常访大幅下降,2个区(石峰区、云龙示范区)实现全年无进京非正常访,6个县市区实现无进京重复非访。积极引导信访人“三级终结”,加大信访事项的复查复核,推进依法信访。三是硬件建设上台阶。全力推进信访大厅建设,全年全市各级共投入470多万元、新(改、扩)建信访大厅2300多平方米,除2个县区在建和拟建外,其他信访大厅基本符合要求。醴陵市、炎陵县、荷塘县、天元区信访局先后搬进新办公楼,信访部门自身办公条件显著改善。
  四、协调督办凝聚合力,全力推动信访问题解决。一是加强与职能部门配合。与劳动、民政部门密切配合,落实“涉军”部分人员相关政策,使这些人员基本息访;与司法、房产部门密切配合,帮扶“刑事解教”特殊人员,排除了可能危害社会的隐患。二是信访渠道更加便畅。设立市长热线,“12345,有事找政府”成为老百姓的口头禅、誉为信访人的“民生线、连心线”,使得信访渠道更加畅通;截至10月29日热线开通1周年,接到有效电话33412个,办结率97.1%。开通网上信访,网上回复各类投诉1100多件。“人民来信”绿色通道逐渐为老百姓所熟悉,更加方便了他们通过来信表达诉求,降低了信访成本;共办理绿色通道群众来信415件,占来信总量的16.7%。三是维稳部门积极主动。公安、国安、维稳、信访4个部门加强情报信息交流,及时开展对涉稳对象的稳控、教育和疏导,变被动应付为主动出击,赢得了处置主动权。
  五、信访宣传独树一帜,树立信访部门新形象。一是加强《湖南信访》的宣传报道。全年为《湖南信访》组稿10篇、发表8篇,即“一把手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亲民书记’抓信访、为民解难见真情”、“满腔热忱做好群众工作”、“激情成就事业”和工作动态4篇,基本实现“每期都有株洲声音”的工作目标。二是创建株洲信访网络报道专栏。和“中国新闻网”合作,创建株洲信访工作网络报道专栏,共发表有关全市信访工作方面的文章7篇,其中市委书记陈君文1篇。三是积极开展《信访条例》5周年专题宣传及纪念活动。积极响应省局组织的《信访条例》5周年征文活动,认真完成每个市州报送2篇文章的任务,且2篇全部发表。副市长李异建于5月1日在《株洲日报》发表题为“贯彻落实《信访条例》、依法促进社会和谐”的纪念文章,扩大信访工作知名度。历时近3个月,编印、发行了《信访指南50问》。四是认真开展经验交流。编印《工作简报》25期,加强经验交流,实现“齐步走”。
  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从上访层面看,主要是3个方面:一是进京非正常访难以杜绝;二是要政策、突破政策的诉求越来越多;三是临时性、不可预见的突发性集访仍然存在。从工作层面看,主要是3个方面:一是工作机制受到约束,有待顺畅;二是集访处置稍为滞后,有待加强;三是自身建设相对薄弱,有待克服。
  老干部工作
  【概况】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离休干部2173人,其中厅局级158人,县处级1070人,科级及以下945人;红军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2人,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187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1984人;行政机关451人,事业单位465人,企业单位1257人。副处级以上退休干部52716人。
  2010年,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引导全市广大离退休干部积极投身“三大战役”、“四创四化”等全市中心工作,在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保障老干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中组部老干部局领导两次到株洲考察,评价“株洲市的老干部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株洲市的老干部创先争优活动,得到中央和省委创争办及中组部老干部局、省委老干部局的高度肯定。株洲市委老干部局被评为全省老干部工作红旗单位、全省老干部宣传工作红旗单位、全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市政绩考核一等单位等荣誉称号。株洲市关工委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一、离退休干部党员创先争优活动有大影响。在全党创先争优活动启动之初,株洲市就在全国率先成立老干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服务。根据老干部特点,精心设计活动主题、载体和推进方式,注重宣传发动,加强分类指导,加大典型宣传,充分调动老干部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的热情,大力激发老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内生动力,切实发挥老干部在献计科学发展、支持中心工作、促进和谐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株洲市的做法和经验及先进典型,在《中央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简报》、《湖南省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中组部《组工信息》、《人民网》、《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公共频道》、《老年人》等媒体上被推介。
  二、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有新加强。邀请市委讲师团教授在城市4区举行以“打好‘三大战役’(城市提质、园区攻坚、旅游升温)、推动科学跨越发展”为主题的5场巡回报告会,2300多名离退休干部参加;组织离退休干部“三大战役”宣讲团,深入到学校、社区、乡村作巡回宣讲10多场次,使活动深入人心。召开重点工程情况通报会,向市级老领导介绍“神农城、湘江风光带、云龙示范区”三大“百亿工程”规划建设情况;与市委统战部联合组织市级老领导和民主党派人士政情通报会,国庆节组织老领导参观考察、观看焰火晚会和神农城喷泉展示,重阳节组织政情通报、参观考察、宴请等系列活动。组织市级老领导参观传媒大厦和规划展览馆。开展“我为三大战役作贡献”有奖征文活动,讴歌“三大战役”取得的成就。将3000多本《老年人》杂志送到城市4区敬老院。召开庆祝“老人节”暨“三好老干部”表彰大会,市委书记陈君文高度评价老干部的历史功勋,要求大力宣传和弘扬老干部的先进事迹。5名“省三好老干部”和105名“市三好老干部”受到表彰。
  三、关心照顾老干部有新举措。认真贯彻落实湘纪发〔2009〕13号文件精神,推动离休干部津补贴占机关同级在职人员津贴比例由85%提高到90%的新增部分及时落实到位。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提高机关在职干部待遇时,为离退休干部增发1个月离退休金(含津补贴)和3000元节日慰问金作为生活补贴。市属企事业单位同步调整到位。市里的老干部待遇提高后,通过“召开联席片会、下发协调函”等办法,加强沟通联络,搞好统筹协调,督促驻株洲中央省属单位离休干部按株洲市标准落实。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过程中,市委老干部局牵头对《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保证向老干部提供更好医疗服务。争取有关部门重视支持,在市一医院建立市级老领导电子档案,随时掌握老领导健康状态;在市中心医院和省直中医院新建高标准老干综合楼、老干病房,新增一大批先进医疗设备,开设老干部ICU重症监护病房;协调中央省属驻株洲单位无固定收入离休干部配偶遗孀全部加入市城镇职工基本医保。株洲市市本级离休干部医保统筹金每人每年2万元,医药费实际发生额为人均4.6万元,离休干部医疗保障水平与省直和长沙基本相当。
  四、离退休干部服务水平有新提高。继2009年株洲市在全省率先开通“E键通”急救系统后,2010年扩大安装到1200户,城区内离休干部、全体市级老领导和部分有特殊困难的退休干部覆盖到位。市委老干部局坚持每月检查,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跟踪服务,并督促医院切实负责。系统运行以来,共挽救7名老干部的生命。老干部及家人称赞“‘E键通’是高龄老干部的保护神,是实实在在地为老干部着想”。湖南卫视、湖南公共频道、株洲日报对此作了报道。进一步深化拓展社区“四就近”(即离退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工作。积极探索退休干部管理方式方法,在城市4区各选择一个退休人员较多社区作为深化“四就近”工作示范点,成立专门工作项目组,经常到点上指导、督查和协调,把抓社区党建作为老干服务社区化、利用社区资源服务老干的重要手段,鼓励和支持示范社区探索创新,取得初步成效。社区“四就近”服务模式获“全市组织工作创新奖”。完善离退休干部困难帮扶机制,全年资助有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近100万元。攸县拿出7套廉租房安置居住农村的离休干部,方便他们就近看病,对仍居住农村的离休干部,按每人每月500元标准给予到县城就医交通补助。株洲县资助16名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每人1000元,并为2户解决廉租房2套。
  【中组部老干部局局长陶治国到株洲考察】3月20日,中组部老干部局局长陶治国一行在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树人和省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常世雄陪同下,到株洲就贯彻落实中组发〔2008〕10号文件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实地考察了荷塘区袁家湾社区老干活动中心,听取市老干部工作情况汇报,并召开了有关方面座谈会。陶治国对株洲市老干部工作和社区“四就近”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株洲市的老干部工作在基础工作、基层建设等方面,做得非常扎实。社区‘四就近’工作无论在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具体的服务措施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创造了经验,走在了全国前列”。
  【新《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管理办法》出台】2010年,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过程中,市委、市政府责成市委老干部局牵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离休干部医药费统筹管理办法》进行修订,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同意后,以株政发〔2010〕39号文件印发。新《办法》对定点医疗机构设定条件作出了严格规定,要求出资安装“E键通”急救系统、建设高档次老干病房,公开招标确定定点医疗机构;放宽了老干部看病用药限制性规定,提高了门诊刷卡自购药的费用额度、基本医疗保险新版《药品目录》与《三个目录》同时使用、有自付比例的任何药品价格再降低10%、兑现年度结余奖励;建立多层次就医体系,落实责任医师制度,对患大病造成生活困难或重病急救自付费用较高的实行救助;建立4家成员单位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不定期开展老干部满意度调查,聘请外地医疗专家对定点医院不定期抽查,进一步完善监管措施。
  【市老龄大学节目获全国金奖】2010年,市老龄大学大力加强示范校建设,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招生人数大幅增加,使老龄大学成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家园。组织老龄大学艺术团开展送文艺下基层活动,举办“神农杯”老年书画大赛。市老龄大学艺术团编排的节目《送你一支玫瑰花》,在上海“携手青春,走进世博”大型综艺活动中,以最高分荣获牡丹金奖和最佳舞台风采奖。市老龄大学校长唐方新撰写的论文荣获全省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一等奖。
  【株洲市老年保健协会成立】2010年4月,根据省老年保健协会要求,经市委同意,株洲市老年保健协会正式成立,成为全省较早成立老年保健协会的市州之一。该协会是由从事老年保健的专家、热心老年保健的人士、相关单位(机构)自愿组成的非盈利性社会团体,隶属市委老干部局管理。由市政协原主席赵占一担任会长。协会主要职责: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宣传普及老年保健知识;联系省市医疗保健专家,建立为老干部服务医疗专家库;开展评选“健康之星”等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活动。协会成立后,积极开展了下基层义诊咨询活动。
  关心下一代工作
  【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召开】5月7日,株洲市委召开4年一度的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截至2010年,全市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建立校外辅导站1200多个,创办家长学校800余所,培训家长24.8万人次;建立帮教小组2248个,帮教失足青少年3725人次;8300余名“五老”人员参与网吧、电游室等文化场所的督查,转化有网恋倾向的青少年1760人。会上,对35个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60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市领导程昭光、阳卫国、张国浩等参加会议。
  【努力推进“关爱明天、普法先进”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2010年,市关工委紧密结合“五五”普法教育,精心组织,层层落实,积极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成立市级“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建立活动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印发翔实的实施方案,并举行了活动启动仪式。广泛开展主题宣传和法律宣讲下基层活动。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书画评比活动;协同市司法局组建“法制专家宣讲团”,开展法制进课堂活动;组织专家和“五老”宣讲团,开展法进校园、法进社区活动。建立健全法制副校长制度。在全市1080所大、中学校建立学校“每周一法”制度,全年全市共计1120名政法机关骨干被聘任为法制副校长,共上法制课2000余堂。通过各项普法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校园法制宣传实现无死角,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遵纪守法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
  【开展“三项创建”活动】2010年,市关工委着眼基层,突出重点,采取经验交流、典型示范、开展督查等方式,以创建示范点为抓手,大力推进以关心下一代工作“示范乡镇”、“青少年教育示范社区”和“家庭教育示范县”、“示范家长学校”、“学习型家庭”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创建”活动。年初,对经验收合格的19个关心下一代工作示范点下发通报并授牌。全年全市新增“三项创建”示范点32个。通过各种途径和特色鲜明的示范点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夯实了基层工作基础。
  对台工作
  【概况】2010年,株洲市对台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对台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上级台办的工作部署,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突出服务主导,做好对台经贸工作重点。一是对台招商效果好。2010年,新增台资企业7个,注册资本近6000万美元,签订台商投资意向8个,合同台资额20.5亿元人民币。二是对台招商活动多。加强与沿海台商密集地区联系,多次组织人员去上海、苏州、广州、东莞等地学习考察,推介株洲的投资环境和政策,邀请台商到株洲考察。其中大的对台招商活动有:“2010年台湾湖南周”以市长王群为团长的代表团赴台进行商务交流活动。2010年年底主管副市长龚凤祥率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广东省东莞市招商,拜会郭山辉、叶宏灯等知名台商,并就台资企业内移以及职业教育、融资租赁等投资项目与台商进行洽谈。三是心系台商服务好。为了扎实服务好台商,从2010年开始市领导对重点台资企业实行“三个一”的服务制度:即:一名市县级领导挂点联络;挂点领导每半年带职能部门去企业搞一次现场办公,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有关职能部门派出工作人员每月到台资企业了解一次情况,及时掌握和解决难题。下半年台办主要领导带队组织人员走访全市的所有台资企业,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7起。
  二、突出民众主体,夯实对台交流交往工作平台。一是稳妥扎实地开展联络工作。6月安排台湾大学4位硕士研究生到攸县开展学术研究。7月接待台湾影视歌明星刘若英回乡观光。二是狠抓基础工作。中上层人士、涉台婚姻、定居、购房居住台胞和台籍台胞调查普查工作常做常新。2010年发现新对象360余人,涉台婚姻对象110对,定居台胞15人;购房居住台胞56余人;协查台属亲属关系48人。举办台胞台属中秋招待会,较好地联络了台胞台属,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三是积极组织赴台交流。2010年株台两地交流与交往更为频繁,仅市台办接待到株洲观光、商务考察、返乡探亲的团组有15个600多人次;全年入岛交流项目共12个,合计143人,比上年增加46人。
  三、突出主要阵地,扩大对台宣传工作影响。一是入岛宣传。2010年,组织人员向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等对台、对外新闻媒体供稿30余篇。利用网站发表网络稿件,利用同乡会刊物进行入岛宣传并发表稿件。制作《炎帝陵》纪念邮册、《美丽株洲》宣传画册,不断向岛内输送。攸县、醴陵市分别利用县市创办的文学刊物《攸县印象》、《醴陵文学》刊登台胞文章,向岛内发行或免费赠阅;茶陵县、炎陵县、株洲县等自制风光片向台湾赠送发行。二是涉台教育搞活做实。充分利用各类报刊杂志、黑板报等载体进行涉台教育。此外,还举办台湾形势报告会,市县两级党校进行涉台教育等,通过系列涉台教育活动,不断推进涉台教育工作上新台阶。
  【“2010台湾湖南周”活动暨第六届湘台经贸合作会成效斐然】7月31日~8月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群率领株洲赴台交流团参加“2010年台湾湖南周”暨第六届湘台经贸交流合作会。在台期间,举行两岸经贸恳洽会,参观新竹科技园、高新企业,走访株洲籍老乡,拜访台湾知名人士、企业家。活动期间,高新区、芦淞区、醴陵市共签约台商投资项目4个,协议台资总额达13.5亿元人民币,名列全省第一。
  【第一届“在台湘籍人士后裔湖南行”活动】12月7~11日,株洲市委、市政府举办首届“在台湘籍人士后裔湖南行”活动。共邀请了60多名台胞与后裔以及全国各地40多名台胞台商,特邀嘉宾包括全国台企联会长郭山辉、常务副会长叶宏灯,郑州、重庆、岳阳、张家界等地台协会会长。活动期间与台商签约经济合作项目4个,签约资金6.5亿元人民币。
  【第七届海峡两岸媒体到株洲联合采访】7月,第七届海峡两岸媒体采访团有14家媒体20人(其中9家台湾媒体12人、3家中央媒体4人、2家省媒体4人)到株洲市进行联合采访。在时任副市长蔡典维、市长助理余明刚的全程陪同下,采访团先后参观南车株洲电力机车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市规划展览馆,时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阳卫国代表市委、市政府宴请并介绍市情。采访的媒体记者纷纷赞叹株洲具有领先国内外先进水平、科技含量高的轨道交通工业及环境优美的城市建设。采访后,海峡两岸报刊、电视围绕株洲发展进行了50多次报道。
  【台湾“宋江阵”民俗表演首次在株洲市亮相】8月12日,在“首届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祭”活动中,台湾成功大学42名学生首次在株洲市表演了极富台湾特色的民俗表演“宋江阵”。“宋江阵”是一种结合中国武术和艺术的民俗表演。
  保密工作
  【概况】2010年,株洲市保密工作努力实施“分层次管理”,着力实现“教育、防范、服务、创新”四轮驱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突出“五进”抓教育。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于2010年4月29日正式颁布,于10月1日正式实施。为了宣传好《保密法》,株洲市委保密委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成立学习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在全市广泛开展《保密法》“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突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保密知识教育,举办学习《保密法》报告会,市直机关分管领导及保密人员共500余人参加。征订发放《保密法》单行本及《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保密须知》图文版共4000余册。组织乡镇、社区抓保密知识普及教育,醴陵市、株洲县、攸县等在乡镇制作横幅标语、宣传板报,城市社区利用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保密法》。深入企业重点开展《保密法》宣传,南方公司、608所、冶炼厂等企业单位积极组织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党校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在各大主体班开设保密教育课。在株洲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中专院校举办保密知识竞赛,把学习宣传引向深入。充分运用网站、报纸、电子屏、短信平台、电视台、广播等多种手段,扩大保密知识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营造大宣传、大学习的良好氛围。
  二是突出检查抓监管。2010年,按照“分层次管理”办法,突出专项检查,提升监管水平。硬件装备上,大部分党政机关计算机信息系统都实行“双硬盘”物理隔离的保密管理措施。市国家保密局添置了2台保密深层次检测设备,各个县市区强制配备了检测设备。技术培训上,组织新调整到保密管理工作岗位的人员参加行政执法培训并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做到持证上岗。始终把专项检查作为保密工作的拳头,做到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与一般检查相结合、抽查与自查相结合,加大技术监管的力度。全年共开展5次大的专项检查。11月,在全市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保密法》工作督查月”活动,对150余家核心和重点涉密单位进行督查,主要督查学习宣传《保密法》、涉密载体销毁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保密管理、要害部门部位保密管理和保密规章制度建设等情况。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漏洞,督查组当场向单位提出整改意见,要求整改到位并报送结果。通过检查,达到以检查促教育、以检查促管理、以检查促提高、以检查树权威的效果。
  三是突出分层抓管理。在管理上实施分层次管理工作方法。下发《关于对全市保密工作实行分层次管理的通知》(株保〔2010〕1号文件),明确247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纳入保密管理,划分为核心涉密单位、重点涉密单位和一般涉密单位3个层次。改变“一刀切”的工作方式,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在实施分层次管理的同时,对市委保密委成员实行工作责任制,开展“五个一”活动,明确保密委成员年内要“开一个会,建一套制度,组织一次保密检查,开展一次保密教育,写一篇调研报告”。为推动《保密法》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保密责任,联合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等部门出台《株洲市保密违纪事件报告和查处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得到了上级保密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在《湖南保密》刊载推介。
  四是突出军工抓服务。2010年,市委保密委围绕“三大战役”主动为军工企业服务。突出“全方位服务、全过程监管、全领域指导”的理念服务军工科研生产单位。全方位服务,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千金药业产品争取列入国家秘密名录,“5115”企业——航空动力机械所建设项目进行保密认定。全过程监管,将全市一、二级军工单位列为核心涉密单位,将三级军工单位列为重点涉密单位,对涉密信息的产生、制作、复制、存放、传输、销毁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全领域指导,主要对全市军工单位保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组织学习《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标准》,指导建立各项保密规章制度,完善技术防范措施,协助做好军工保密认证工作。全年指导3家军工单位通过省军工保密资格现场认证和复查。指导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成为全省第一家通过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测评评审企业,推动了企业加快发展的步伐。
  【实施“分层次管理”】2010年,针对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发展需要,市委保密委决定对全市保密工作实行分层次管理,下发《关于对全市保密工作实行分层次管理的通知》(株保〔2010〕1号文件)。明确核心、重点、一般涉密单位3个层级,涉及党和国家核心秘密的单位,一、二级军工生产保密资质企业为核心涉密单位,涉及党和国家重要秘密或本市重要工作秘密的单位,三级军工生产保密资质企业为重点涉密单位,除核心和重点涉密单位以外的所有涉密单位为一般涉密单位,并对各层次涉密单位的管理制订不同要求,涉密单位分别与市国家保密局签订保密责任书,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基本构建了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有关方面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保密工作责任体系。6月,省国家保密局领导到株洲考察调研,对株洲实施的分层次管理办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出台违纪报告和查处实施办法】为加强保密违纪事件报告和查处工作,3月,市保密委、市国家保密局联合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人事局制定下发《株洲市保密违纪事件报告和查处实施办法》。该办法建立各单位保密违纪事件的报告机制,明确职责分工,为推进保密违纪事件报告和查处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湖南保密》全文刊载了该办法。
  【举办全省宣传《保密法》株洲报告会】8月10日,全省学习《保密法》宣讲团株洲报告会在市委礼堂举行,各县市区委办主任、保密局长,各企事业单位分管领导和办公室主任、保密干部共500余人参加。省国家保密局局长李文才出席报告会并作动员讲话,市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阳卫国主持报告会,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肖北庚作专题讲座。
  【成立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评审专家组】7月23日,株洲市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评审专家组成立,并通过《涉密信息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评审专家工作职责》,聘任16人为评审专家。此举标志株洲市保密技术防范工作步入规范有序的发展轨道。
  接待工作
  【概况】2010年,株洲市委市政府接待处扎实工作,勇于创新,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推动了全市接待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重”接待完成出色。2010年,公务接待任务异常繁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全市共接待各类宾客(接待范围内)1676批27670余人次。其中,接待周强、徐守盛等省部级领导146批3630余人次,接待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会、全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现场会、全省党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会议等重要会议、重要活动26批6590余人次。面对如此繁重的“三重”接待任务,接待处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热情服务、狠抓落实,确保了每一起“三重”接待任务的安全、高效、优质、有序,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
  方式创新、内容夯实。进一步改进接待方式、夯实接待内容。一是严格接待标准。坚持和完善“六个一”(即每起任务必须配置一本接待手册、一张温馨提示卡、一支玫瑰花、一套洗漱用品、一张席次座签和一张席位卡)的接待服务模式,充分体现接待服务的人性化、人情化、人文化,营造了热情得体、方便舒适、安全卫生的良好环境。在“五条精品”参观线路上,结合“四创四化”和“旅游升温”战役,进行相应调整和补充,重点增加城市规划馆、神农城、湘江风光带等参观景点,大大夯实了接待工作的内容。二是强化精细管理。不断强化接待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细节意识,注重每一个细微之处,构建了接待员、责任科室负责人、分管处领导层层把关的“三道防线”,确保了接待任务不仅在实施过程中实现“零”差错,而且在准备工作中也实现了“零”差错。三是创新接待手段。为适应接待工作新的要求,在重宾的客房服务上推出电子相册。通过电子相册,来宾们不仅可以看到本人在株洲期间视察、考察的电子图片,还可以看到株洲的城市建设、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从而给来宾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巧妙地宣传、推介了株洲,受到了来宾们的一致好评。四是全面更新CIS设计。认真总结原CIS设计的成功经验,大胆改革,推出全新的CIS设计,给来宾们带来了新的视觉美感,不断丰富了接待工作的文化内涵。
  行业指导明显加强。一是强化各县市区接待工作的指导。积极督促各县市区健全工作机构,改善接待条件,提升接待服务水平。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5个县市均成立专门的接待工作机构,配齐了人员,保障了经费,完善了设施,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管理、服务“五到位”,大大提升了县市整体接待服务能力。与此同时,通过跟班、办培训班等形式积极开展接待业务培训,全年受训人员达300余人。二是加强市直机关的指导。坚持以市接待服务协会为载体,主动加强与市直机关的联系和交流,实现资源互享、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形成了接待工作合力。三是加强对天台山庄的指导和管理。山庄的经营管理明显得到改善,接待服务水平尤其是重宾接待服务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制度执行更加严格。为确保公务接待工作的开展科学有序、高效廉洁,在坚持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工作暂行规定》、《接待工作责任追究倒查制度》、《接待标准一览表》的基础上,着力建立健全《接待工作统筹安排制度》、《机关内务整理月考评制度》等规章制度及《会议布置工作标准》等5项工作标准。并编辑出版《株洲市接待工作规章制度汇编》,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制度体系,不断推进接待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讲师团工作
  【概况】2010年,株洲市委讲师团认真做好理论教育、宣传和研究工作,被评为全省讲师团系统先进单位。
  一是全力做好市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服务工作。年初制定好《2010年株洲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每季度初具体做好一次集中学习安排。学习内容上,在紧跟中央和省委部署的基础上,坚持贴近株洲发展重点、发展机遇、发展战略,精心选择和确立学习主题,全年市委中心组围绕打好“三大战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等主题开展学习研讨,集中学习4次,共计16天时间。学习形式上,坚持理论辅导、中心发言、特邀发言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第4次集中学习围绕“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谋划株洲‘十二五’发展前景”的主题,邀请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求是》杂志社研究员黄苇町作“‘十二五’规划与宏观调控思路”专题辅导,邀请市发改委主任曾侃融作“株洲‘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的特邀发言,同时安排黄曙光、肖文伟、王志刚、龚凤祥、张国浩5位副市长分别就分管的“三农”、工交信息、城市建设、商贸、社会事业等方面工作作中心发言,在此基础上,中心组成员围绕株洲“十二五”发展规划展开认真的讨论,为株洲“十二五”规划出台建议献策。坚持听、看、学、思相统一的学习方式,第3次集中学习,除邀请省纪委专家专题辅导《廉政准则》、省委组织部领导专题辅导“四项监督制度”,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长冯伟林主讲的“共产党员应该保持怎样的精神”专题课并扩大到全市县以上单位党政一把手,此外组织市委中心组成员参观株洲市廉政反腐基地——“桥头堡”廉政教育展示厅,观看原市环保局局长文铁军、原株洲县委书记龙国华的忏悔警示教育片,最后由市委书记陈君文讲廉政党课,收到了显著的学习效果。在第2次集中学习时,邀请省团副厅级调研员薄小平旁听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并受到其高度赞扬。
  二是着力抓好县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工作。在为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服务的同时,设置对株洲“三大战役”的学习研究、调整经济结构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学习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谋划株洲“十二五”发展蓝图、形势政策教育等五大核心课题,准备30多个理论辅导专题,并发送专题课“菜单”400多份,积极为县、科两级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服务,全年共授课90余场(次)。年初建立和完善全市县以上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秘书信息档案,组织15人参加全省党委中心组理论骨干培训班学习,并举办2次县级单位中心组成员大型报告会,1期全市县以上党委中心组学习秘书理论培训班,还会同市委宣传部、组织部和机关工委,向全市下发对50个县以上单位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考核督查情况通报。此外,认真落实旁听下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2010年分别到9个县市区委中心组和4个党委中心组学习示范点旁听集中学习1次;同时注重抓好株洲县委中心组、市教育局党委中心组、株洲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中心组、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党委中心组这4个县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工作,加强全市县以上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建设。
  三是尽力搞好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辅导工作。围绕2010年理论学习五大主题,组织全团教员集体备课,把握基层干群关注的理论热点和难点,精心设计全年理论辅导课题,及时做好释疑解惑工作。全年策划重点理论宣讲课题6次,重点集中备课6个专题,制作多媒体课件29个,共准备“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实施‘三大战役’,推动跨越发展”、“低碳经济理论及其对策”、“调整经济结构与转变发展方式”、“学习五中全会精神,谋划株洲‘十二五’发展蓝图”、“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等36个理论学习专题,人均7个专题,积极为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理论学习服务。全年全团4名教员深入全市9县市区和机关、工厂、农村、学校、部队、社区,为基层单位授课90余场,听众逾万人(次)。
  四是努力加大理论研究工作力度。2010年,市委讲师团加强理论调研工作力度,积极策划并组织参与全市大规模的“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干部”评选活动,特别是通过占50%分值的网络投票方式,吸引了全市人民的热情,共投出800多万张选票,为株洲建设学习型城市造势鼓劲。全年全团教员完成8篇理论文章,其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被中央党校出版社收录在《科学发展观与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型文献集;“推进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实现低碳转型的途径选择和政策建议”2篇文章在省《学习导刊》上发表;1篇参加全国城市讲师团团长年会暨首届全国城市讲坛建设研讨会作书面交流。上报省《红网》理论信息4条;并向省团网络平台上传专题课件、中心组学习综述等信息。完成省团关于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建设、关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两次调研任务。
  党校教育工作
  【概况】2010年,株洲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积极推进教学创新和科研提质工程,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努力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市县级党校办学水平评估全部被评为甲等。市委党校顺利通过省委党校组织的终审,获湖南省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株洲市创环保型机关先进单位等称号。
  工作持续向好。一是教学反映持续向好。按照分类别、分层次对主体班进行教学布局和教学改革创新。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开设一批短平快班次,围绕“三大战役”、“两型”社会建设、“四创四化”和学员岗位及成长需要,开设81个教学专题,其中新专题64个,新专题年更新率达79%,深受学员好评。在教学方式的创新方面取得预期效果,研究式、双讲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无领导小组等教学方式较好地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学员评估优良率一直稳定在94%以上,学习效果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二是科研质量持续稳定。科研工作继续围绕“二为”方针,在稳定数量的基础上,科研成果质量和档次有大的提升。全年共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学术文章73篇,其中国家级16篇;省社科基金课题立项1项,结项1项;结项省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长株潭城市群蓝皮书2010》子课题1项,并获成果二等奖;省社科评审委员会课题结项1项;省情课题和软科学课题各立项1项;省委党校课题立项4项,结项5项;市社科课题立项1项,立项课题2项;出版专著2部。三是党校形象持续改善。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党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持续提升。《湖南日报》、《湖南党校报》、《株洲日报》、《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等媒体先后对学校办学经验进行报道。重庆酉阳党校、大度口区委党校,常德、湘潭等兄弟党校到株洲市党校学习取经。中组部干教局、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领导均对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事业有新亮点。一是主体班培训创新高。全年共开办主体班19期,培训干部1122人;开办9个计划外培训班,培训人员共1200人。特别中青班,是全市后备干部选拔后的第一次办班,组织部实行点名调训。二是教学改革效果明显。在班次设计上注重短期培训班多开,1个月的主体班多开,专题培训班的比例平均达到主体班总数的50%以上。教学专题板块也开始多起来,大多是紧扣市委中心工作开设的专题。市委书记陈君文亲自到党校讲课。组织200多场高水平的学术报告会。全年共有10位常委、市级领导到党校讲课、作报告15人次,各部门领导到党校授课4堂。三是教学方式和内容不断创新。在主体班推行菜单式教学,获得预期效果。培训式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方式在中青班、县干班推行后,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大大调动了学员学习主动性。对于案例式教学和模拟式教学,学员普遍反映强烈,增强了学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井冈山开展的异地培训,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四是科研成果质量和影响亮点多。《建立健全权力制约协调机制之策》、《我国科技创新的演进特点及未来战略重点》2篇文章被《新华文摘》转摘。《株洲日报》理论版刊发党校教研人员3篇文章,并刊出了1期“学员论坛”专版。
  【举办“两型”社会建设改革业务骨干培训班】10月8日,“两型”社会建设改革业务骨干培训班顺利结业。在为期1个月的培训过程中,市委党校根据本期特色培训班开设“两型”社会建设中环境保护工作、低碳经济研究、“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战略思路、株洲市“两型”社会建设有关规划介绍和长株潭区域规划条例解读等有针对性地专题,还邀请市领导讲“两型”社会建设并安排培训班学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通过培训学习,提升了能力,开阔了视野,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报告,达到了预期的培训效果,为株洲“两型”社会建设贡献力量。
  【举办“三大战役”业务骨干培训班】10月11日~11月5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举办为期1个月的“三大战役”业务骨干培训班。在专题设置上改变以往侧重讲述理论知识的方式,通过校内专题、清华大学的远程教学、外请一线领导讲授“三大战役”的实际进展情况、外地调研借鉴改革经验等专题,着重与理论知识、株洲发展实际、领导工作实践、外地发展经验相结合,多方位提升“三大战役”一线骨干的业务能力和应用水平。
  【中青班学员党校培训有成效】2010年9月6日~2011年1月7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举办为期4个月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本期中青班是株洲市县处级后备干部调整后的第一期培训班。为确保培训效果,提升培训水平,市委党校根据中青班的特点,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改革,在保留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加到农村进行体验式教学、井冈山重走红军路、忠诚教育、警示教育、清华大学异地教学以及菜单式教学等一系列新模式、新内容。为提高学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市委党校根据学员所从事或熟悉的行业以自愿的方式分为13个调研小组,深入基层、企业和厂矿等进行调研,并撰写了调研论文。
  【全市党校系统2010年度理论研讨会召开】11月5日,株洲市党校系统2010年度理论研讨会暨科研工作会议在株洲县委党校召开。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聂方红出席并作主题报告,株洲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陈建光作题为《如何做好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株洲县委副书记、县长蔡周良,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院)长赖建明等出席会议。会上,聂方红传达全省党校校长联席会议的主要精神,深刻分析党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及党校的优势与不足,指明了党校发展的方向和前景;并就全市党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精神作出工作部署。大会对参会的63篇论文进行评奖,共评选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2篇。中共株洲县委党校、中共炎陵县委党校被评选为“科研工作先进单位”。
  党史工作
  【概况】2010年,全市党史工作按照市委“保二争一、科学跨越”的要求和“依靠社会,开门办史”的工作思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党史资料征编、党史宣传教育、资政育人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党史正本编撰有新进展。《中共株洲历史》第二卷完成第三次修改,下发5县市党史部门和有关专家征求修改意见后,已形成评审稿。它全面记述了株洲地区1949~1978年29年中探索前进、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发展成就和经验教训。《中共攸县历史》第三卷、《中共醴陵历史》一、二卷和《中共茶陵历史》第三卷公开出版。
  资料丛书编写有新成果。2010年,株洲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继续坚持“依靠社会、开门办史”方针,组织并与市经委、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发改委合作,先后出版《株洲工业发展史》、《株洲文化发展史》、《株洲广播电视发展史》、《株洲改革和发展史》。《株洲财政发展史》、《株洲宣传发展史》完成初稿。
  专著进展顺利。记述和反映株洲工业发展历程的《株洲工业发展60年》出版;《株洲党委工作纪事》2010卷的征编工作完成,正在付印;“共和国元帅情系株洲”等文章在《湘潮》杂志发表;“新中国铁路工业文明的璀璨明珠——电力机车之都神奇演绎”被《中共交通大战略》一书收录;“株洲服饰加工产业的调研与思考”被收录到湖南省《资政文集》第四集中;《毛泽东学习型政党思想建设的历史考察和现实启示》入选全国学术研讨会。
  警卫工作
  【概况】2010年,株洲市警卫处以出色完成各项警保卫任务为中心,从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紧密结合株洲警卫工作实际,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全年共完成警卫任务1批次,省部级保卫任务54批次,其他保卫任务56批次。
  全面促进队伍建设。一是坚持政治学习。2010年,市警卫处以学习科学发展观、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四个意识”教育为重点,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组织研讨、撰写心得等多种形式,增强警卫人员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责任感。二是开展业务练兵。继续以《警卫工作教程》、《警卫工作规定》为重点,开展警卫理论知识学习活动,并结合新形势下警卫工作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
  努力完善执勤机制建设。一是完善执勤指挥机制。按照“无缝对接”的工作标准,拟定《株洲市警卫任务组织指挥工作规定》,进一步明确警卫勤务的组织指挥流程及各公安业务职能部门在警卫勤务中的分工与职责,确保了各警种在勤务中的有效衔接。二是完善执勤应急机制。成立由多名巡特警支队队员组成的市警卫工作预备队,并组织进行警卫战术及应急处突教学演练,确保每一名队员熟悉掌握警卫战术、应急处突的各种方法。三是完善执勤考核机制。继续把县区警(保)卫任务的完成情况列入市局年终综合考评警卫工作项目的内容之一,并下发《湖南省警卫勤务实施细则》,把警卫勤务规范化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公安机关延伸。
  深入基层,加大对基层单位警卫业务的指导力度。2010年,市警卫处先后10次深入基层公安部门指导调研业务工作。10月,组织全市9个区县公安局两个企业分局的警卫专干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警卫基础知识讲座和常备方案制作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1

《株洲年鉴 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10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周伟任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