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转方式 推进新跨越为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两型”社会示范区而奋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年鉴 2011》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371
颗粒名称: 着力转方式 推进新跨越为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两型”社会示范区而奋斗
其他题名: 2010年12月10日在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分类号: F124.7
页数: 6
页码: 1-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市的特载的着力转方式推进新跨越为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两型”社会示范区而奋斗的充分看到今年和“十一五”的发展成效、正确认识“十二五”的发展形势、全面把握“十二五”的发展要求、切实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株洲 城市建设 跨越

内容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认真总结“十一五”成绩,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审议市委《关于制定株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动员全市上下着力转方式,推进新跨越,为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两型”社会示范区而努力奋斗。下面,我代表市委常委会,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看到今年和“十一五”的发展成效
  今年来,全市上下按照“目标提高、标准提升、发展提速”的总体要求,紧扣转方式、促“两型”这条主线,着力打好“三大战役”,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1、经济发展又好又快。全市经济“高开高走”,发展提速,质量提高。1-10月实现“五个大幅增长、两个明显下降”。完成GDP990亿元,增长15.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7.3亿,增长4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7亿,增长18.8%;完成财政收入103.1亿,增长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69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7053元,分别增长12.6%和16.6%。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4.1%,化学需氧量削减任务今年上半年就已完成全年的85.7%。
  2、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全力打好城市提质战,强力推进“四创四化”,城市更靓丽、更精彩、更宜居,涌现一批特色街道、精品景区和洁净乡村。神农城广场、湘江风光带在国庆前夕正式开放,国庆假期接待游客突破40万人次;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规划展览馆建成开放。创建国家交通模范管理城市一举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6项指标,已有19项达标;完成141个绿化新建改造项目,新增绿地面积481公顷,绿化率年底可达到50%;改造城市主次干道41条,亮化小街小巷33条,美化88栋建筑物,新建、改造农贸市场20个。城乡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占全市经济总量的49.2%。
  3、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新上项目数量和质量都实现重大突破。实施基础建设项目62个,炎帝大道、时代大道、田心立交、长株高速建成通车。开工园区项目259个,一期投资70亿、总投资120亿的攸县煤电一体化工程,投资40亿的变流技术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式动工。实施35个旅游项目,总投资超过500亿。特别是着力打好“三五牌”,“5115”工程、“5大百亿工程”和“5大千亿产业集群”,取得明显成效。今年电力机车销售收入可达180亿,时代集团、株冶将超过100亿,唐人神等5家企业可过50亿。投资100亿的职教大学城已有7所院校入园,2所年底可基本建成。投资150亿的华强文化产业基地项目,第一期明年5月可开园营业。轨道交通、汽车、航空航天、服饰、陶瓷等产业,共开工重点项目120个,完成总投资443.3亿元。北汽控股年产20万辆整车项目成功下线,总投资50亿的中航通用航空发动机项目已经签约,山河智能通用飞机项目正式落户。
  4、民生保障明显加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大投入,提高标准,办好实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170元提高到300元。五险七项参保人数达320万人次。新增城镇就业5.07万,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9万。大力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就诊药品费用下降48%。投入1.05亿,市区新建学校3所,新增学位4860个。新增廉租住房7153套,“和谐家园”建设廉租住房1433套,第一批842户已正式入住。全市13080户、65.4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全面启动。
  5、社会政治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整顿机关作风,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市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氛围更加浓厚。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法治株洲”稳步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国“两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确保了“零上访”。株洲赢得了方方面面的认同,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周强书记、徐守盛省长对株洲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株洲的发展成效令人振奋,株洲的团结共事氛围令人欣慰,株洲已经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总结成绩,我们欣慰地看到,“十一五”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突破的时期。
  这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从经济总量看,跃上了新台阶。“十一五”期间,实现“四个翻番”:GDP翻番,由2005年的521.6亿增加到1200亿,增长1.3倍,年均增速14%,高出预期目标2个百分点,比“十五”期间提高2.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翻番,达到130亿,增长1.2倍,年均增长25.9%。消费品零售总额翻番,由181亿增加到450亿,增长1.5倍,年均增长18.8%,比“十五”时期快8.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翻番,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0亿,增长2.6倍,年均增长36.4%。从发展质量看,体现了高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由13:50.5:36.5调整为9.5:54.5:36,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保持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0%。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由45%提高到60%。株洲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第二,在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中,由第八位上升到第一位。
  这五年,是城乡环境明显提升的五年。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城乡环境明显提升。近年来,强力实施“五改”工程,全力推进“四创四化”,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交通管理模范城市,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福布斯“2010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从去年的第82位提升至第61位。现在,株洲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自豪感、归属感普遍增强。城镇化率达到52%,高于全省7.1个百分点,比2005年提高9.5个百分点。城市绿化率今年可达到50%,五年新增改造绿化面积1689公顷,提高14.2个百分点,近两年就提高10.1个百分点。去年,空气质量良好天数由2005年的298天提高到352天,今年前10个月达到97.7%。“十一五”期间,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21.5%,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0.8%,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乡环境“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粮食生产连续7年丰产丰收,株洲连续21年没有发生恶性涉农事件。
  这五年,是民生利益切实改善的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230元提高到19600元,年均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957元提高到7150元,年均增长12.5%。五年累计新增就业25万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免费义务教育覆盖城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152所,创建合格学校326所。全面完成121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3%,城区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投资近9亿元建设了市中心医院。第7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十大”民生实事扎实推进,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0%。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五年。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两型”试点初显成效,云龙、天易、清水塘循环经济三个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两型”改革纵深推进,着重启动了行政管理、土地管理、投融资、城乡统筹发展体制等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增强发展动力。特别是公立医院改革率先试点,民营水利、农村土地流转、招投标管理体制等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五年共引进项目1380个,来株洲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0家、央企达到15家,进出口总额从2005年的6.9亿美元增加到14亿美元。
  这五年,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五年。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涌现了兰才干等一批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坚持“五个敢于”发展理念和“三有”用人导向,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在中组部开展的选人用人公信度民调测评中,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综治优秀地市“四连冠”,三次荣获“长安杯”,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民调测评,连续两年排全省第一。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反腐倡廉成效明显。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宣传思想、统一战线工作,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防教育、党管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特别是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军分区几套班子坚持团结奋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
  成绩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经验尤为宝贵,值得认真总结。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感受到:
  第一,必须在解放思想中创新发展思路。解放思想是加快发展的“总开关”。“十一五”的发展成效,就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结果;就是强化战略思维、开阔国际视野的结果。我们牢固树立“五个敢于”发展理念,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工作重心上,着力打好“三大战役”,这就是从战略上抓发展,抢占发展的制高点。打好城市提质战,就是发展城市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打好园区攻坚战,就是发展工业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打好旅游升温战,就是发展富民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服务业;三者的共同支撑点,就是信息化。实践证明,这些思路就是转方式、调结构,就是落实“四化两型”战略,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省委要求,符合株洲实际,有力推进了科学发展。
  第二,必须在干事创业中凝聚发展合力。干事凝聚人心,创业汇集合力。我们坚持“三有”用人导向,真正“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引导全市干部把心思集中到“想干事”上,始终对发展充满深情,对人民充满真情,对工作充满激情;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在总揽中把握全局,在兼顾中促进平衡,在协调中推动又好又快发展;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坚持落实第一、结果第一,认准了的事就一往无前,部署了的事就一抓到底,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第三,必须在项目建设中增强发展后劲。项目是加快发展的基础,是做强产业的支撑。有项目,产业才有依托;有项目,发展才有后劲。这几年,我们致力抓项目,想方设法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突出抓“5115”工程、“5大百亿工程”、“5大千亿产业集群”,不仅增强了当前发展活力,更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5大百亿工程”建成后,将有力带动就业,增加税收,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发展后劲。事实证明,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增后劲,抓项目就是对株洲的未来负责。
  第四,必须在改善民生中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群众收入、财政收入、社会事业与GDP同步增长,大力加强以全民社保、城镇低保、城乡环保和就业、就学、就医“三保三就”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努力实现机关干部、老干部、工人、农民收入年年都有提升,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提升幸福指数。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解放思想力度还不大,特别是“两型”社会试验中,敢闯敢试、先行先试的办法不多;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要素性矛盾比较突出,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和协调发展任重道远;社会建设任务繁重,社会管理方式需要不断创新,维护稳定的任务仍然艰巨,经济社会转型中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需要有效化解。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二、正确认识“十二五”的发展形势
  认清形势才能抢抓机遇,把握大势才能加快发展。“十二五”时期,株洲将步入推进大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
  未来五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机遇期。放眼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世界经济总体呈现复苏向好的态势,国际产业转移趋势明显,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纵观国内,今后五年仍然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总体趋势向好,宏观政策利好;聚焦全省,加快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省势头强劲,省委确立“四化两型”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四个湖南”,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立足株洲,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蓄积了强大动力,株洲正处在加速发展的新起点。只要我们积极作为,奋发有为,完全可以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未来五年,是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十二五”时期的紧迫任务。目前,我市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实现程度达到了84.9%,到2015年将达到97.4%,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资源环境、民主法制和文化教育等六个方面共23项监测指标,大部分都可以100%达标。但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程度、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单位GDP能耗等4项指标,完成压力较大。这就要求,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保障与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打好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总决战。
  未来五年,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攻坚期。建设“两型”社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和目标。
  株洲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理所当然要在“转方式、促两型”上作出表率,实现突破。株洲工业基础扎实,科技实力较强,同时拥有“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循环经济试点区、中部崛起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国家级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等6个方面的国家级政策优势,在全省市州中是唯一的,在全国也是少有的。我们一定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把政策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把技术优势提升为竞争优势,走出一条具有株洲特色的发展转型之路。
  未来五年,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加速期。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化率处于30%-70%之间,是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期。城市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承载工业化的过程,产生巨大投资和消费的过程,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投资,产生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当前,株洲城市化率是52%,处于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加速期。“十二五”期间,我市城市化率要达到65%,每年就要提高2.3个百分点。我们要紧紧抓住新型城市化加速推进的契机,壮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品位,拉动经济增长。
  三、全面把握“十二五”的发展要求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深入持久打好城市提质、园区攻坚、旅游升温“三大战役”,大力实施科教先导、产业转型、城镇带动、民生优先战略,努力建设智慧株洲、实力株洲、绿色株洲、幸福株洲,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两型”社会示范区。总体目标是“两个基本建成、三个翻番、两个明显下降”:到2015年,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建成“两型”社会示范区;在2010年的基础上,实现GDP、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三个翻番;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这是一个宏伟的发展蓝图,也是一个通过努力拼搏完全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基本思路是“12345”:
  (一)坚持“一条主线”。牢牢把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地做到“两个加快”:加快发展,加快转变。讲加快发展,就是要充分看到,发展不够仍然是株洲最大的实际。加快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讲加快转变,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的本质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既要努力做大“蛋糕”,千方百计加快发展速度,做大经济总量;又要做好“蛋糕”、分好“蛋糕”,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走优化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人本发展的路子。
  (二)突出“两型引领”。建设“两型”社会,是转变发展方式的目标。要始终以“两型”建设的力度,检验转变方式的力度;以“两型”建设的成果,检验转变方式的成效。着力打造“两型”环境。强化绿色发展理念,落实“拆除烟囱、净化空气、处理污水、变性土壤、清洁能源”五项举措,加大污染治理,加快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节能减排指标全面达标。特别要加大湘江重金属污染整治力度,抓好重点企业污染治理项目,降低能耗,减少排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着力深化“两型”改革。着重抓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体制、土地管理体制、金融财税体制、城乡统筹发展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体制改革,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着力推进“两型”示范。在云龙、天易、清水塘循环经济三个示范区实现率先突破。把云龙示范区打造成解放思想的特区、办事高效的特区、先行先试的特区;把天易示范区建成高新工业园、创新科技园、生态宜居区;把清水塘循环经济示范区,建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示范点。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努力把株洲建设成为“两型”社会的示范区、引领区。
  (三)打好“三大战役”。打好城市提质、园区攻坚、旅游升温“三大战役”,就是转方式、调结构,就是落实“四化两型”战略,不是一时之举,而是长远之策。必须作为“十二五”的重中之重,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城市提质,重在“精细化打造、市场化经营、长效化管理”。精细化打造,就是要坚持以绿为美、以水为源、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注重细节,精雕细刻,打造城市精品,提升城市品质。市场化经营,就是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充分挖掘、利用城市各类资源,着力盘活存量、提升增量,增强城市发展动力。特别要做好土地经营文章,拓展城市融资渠道,实行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把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效益。长效化管理,就是要有效整合管理平台,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要坚持科学考评,将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和交通秩序、市容市貌、环境治理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巩固创卫、创交模成果,促进城市品位不断提升。
  园区攻坚,重在抓“大企业、大项目、大集群”。抓大企业,就是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5115”工程,对“5115”企业的“特殊政策、特殊奖励、特殊服务”始终不变,着力培育支撑作用大、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旗舰企业,加强产业配套,壮大一批中小企业,提升产业规模化水平,提升株洲工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抓大项目,就是要以大招商,上大项目,促大发展。在全力建好神农城、湘江风光带、职教大学城、华强文化产业基地、美旗物流等“5大百亿工程”的基础上,积极策划、包装、引进一批新项目,完善“十二五”项目库,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级层面的笼子。抓大集群,就是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优势产业向两型化、高端化、集群化发展。要坚持不懈地全力打造“5大千亿产业集群”,确保轨道交通产业过1000亿,加快汽车、服饰、陶瓷、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建成株洲高新区和清水塘循环经济工业区2个工业总产值过1000亿、5个过50亿的特色园区,再造一个株洲工业。
  旅游升温,重在“强化项目、强化特色、强化营销”。强化项目,坚持“突出两头、带动中间”战略,加快神农城、湘江风光带、炎帝陵等核心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完善旅游设施,以项目建设推进旅游升温。强化特色,积极打好“炎帝牌、生态牌、工业牌、红色牌”,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真正做大规模、做高水平、做出特色。强化营销,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加强旅游包装营销,放大品牌效应、规模效应、市场效应,努力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
  (四)实施“四大战略”,建设“四个株洲”。转变方式,推进跨越,必须突出工作重点,实施“四大战略”。
  实施科教先导战略,打造智慧株洲。当前,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建设智慧株洲,就是要坚持科教先导,加快推进信息化,形成强劲的创新发展能力,高效的信息整合能力,科学的监测预警能力,高水平的智能控制能力。坚持把推进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创新就是发展动力、发展优势、发展后劲。要加大投入,完善平台,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创新之路。充分发挥科研基础好、科研机构多、科研实力强的优势,在硬质合金、弹性材料、电动汽车、高速铁路系统等新能源、新材料行业,实施重点攻关,争取重大突破,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由株洲制造向株洲创造转变。到2015年,实现科技应用成果转化率由“十一五”末的80%提升到9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48%提高到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提高到30%以上。坚持把发展教育摆在第一位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优化资源配置为重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职教大学城建成中南地区职业教育基地,把株洲打造成“中部实用技术教育创新之都”。坚持把数字应用作为第一选择。周强书记高度评价株洲数字化建设,体现了现代化管理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为“数字湖南”建设创造了经验。我们一定要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实施“数字城市工程”,完善数字管理应用平台,推进智能应用系统建设,建立集城镇管理、市政建设、社会服务、人口控制、应急处置、维护稳定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应用体系,加快信息化步伐。
  实施产业转型战略,打造实力株洲。产业是城市的支撑,是发展的命脉。建设实力株洲,就是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两型”,提升发展质量,增强综合实力。围绕构建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由传统重化工业为主向“两型”产业转型,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重点培育生物制药、健康食品、电子信息、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创造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有色冶炼、化工、陶瓷等传统产业,壮大规模,提高效益。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重点支持标志性农业龙头企业、外向型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突出抓好106国道沿线优势农业带和城郊休闲农业产业圈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生产基地化、标准化、良种化、机械化。特别注重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要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坚持特色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职业培训、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旅游休闲、房地产、社区服务等产业,提高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提升服务业拉动就业的能力。要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服务企业,实施连锁经营,实现从单一区域到跨区域发展、从家族管理向职业化管理转变,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打造一批株洲服务业品牌。
  实施城镇带动战略,打造绿色株洲。现代经济,就是城市经济。城市是经济的“命脉”、资源的“硅谷”、民生的支撑、文明的象征。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认为,影响21世纪人类文明进程的有两件大事:一件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另一件就是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将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移动,到2030年,城市创造的GDP将达到95%,城市化率将达到70%。建设绿色株洲,就是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以绿色理念打造城镇,以城镇提升带动发展,把城镇建设成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引擎”。要着力提升承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到2015年,市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0万。要着力提升品牌力。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打响城市品牌。全面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创业型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进一步提高株洲的知名度、美誉度。特别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注重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注重生态修复保护,把株洲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要着力提升带动力。充分发挥城市高地效应,有力招揽人才、吸引投资、引进项目、拉动消费、促进就业。充分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坚持以城带乡,大力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构建功能完善、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实施民生优先战略,打造幸福株洲。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全力促进就业保障。把扩大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以项目扩大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培训促进就业、政策扶持就业、服务保障就业,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良性互动,确保“十二五”内每年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编织“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安全网。重点抓好以城镇低保、全民社保和住房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建设,提高保障水平,做到“应保尽保”。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按照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经营性文化走向市场。加快以神农城为代表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动漫设计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将株洲打造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努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着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以依法执政为核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促进行政管理制度化、法制化。强化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加强国防教育,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着力创新社会管理。适应社会转型的新形势,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整合人口、计生、民政等公共服务职能,构建基层综合管理服务新平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严格落实安全维稳责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五)落实“五个敢于”发展理念。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转变方式的速度和“两型”建设的力度。实践证明,观念新,局面就新;思想活,全盘就活。实现“十二五”发展蓝图,必须始终开启解放思想的“总开关”,全面落实“五个敢于”发展理念,敢于负债搞建设、敢于放权活体制、敢于让利促开放、敢于创新谋发展、敢于大胆用干部。建设“两型”社会,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照搬照抄的经验,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先行先试,根本的出路是改革创新。只要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都要大胆尝试;只要有利于转方式、促“两型”的,都要大胆突破。
  四、切实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供坚强保障。
  1、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推动科学发展,领导班子肩负重大责任。要努力提高学习能力。全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的要求,紧密联系株洲的实际、工作的实际、岗位的实际,切实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指导工作的本领。要努力提高决策能力。始终尊重发展规律,增强民主法治意识,注重用民主的方法集中民智,用市场的办法配置资源,用法律的手段解决矛盾问题,真正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要努力提高统筹协调能力。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把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2、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经济要发展,事业要进步,关键看干部。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创先争优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有力抓手和根本动力,引导基层党组织在完成中心任务上争先进,带动单位创先争优;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创优秀,带动广大群众创先争优,使创先争优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追求。要科学选用干部。始终坚持“三有”用人导向,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加大干部轮岗与交流力度,加大公共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在实践中历练干部,在发展中检验干部,在干事创业中选用干部。要健全科学的考评机制,坚持考核内容定量化,考核评议社会化,考核操作简便化,考核运用刚性化,激励广大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要严格监督干部。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力构建和完善集教育、制度、监督、惩处于一体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着力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着力防范权力运行中存在的廉政风险,着力打造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3、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作风就是凝聚力,作风就是生产力。要真抓实干。以“火车头”的精神狠抓落实,以“推土机”的魄力促进落实,以“马拉松”的毅力推动落实,认准的事、部署的工作,就要一往无前,一抓到底。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进“治散、治懒、治玩、治浮”作风整顿,真正形成以实干促发展、以实绩论英雄的局面。要敢于担当。给了舞台就要唱好戏,担负职责就要尽到责。面对困难,面对矛盾,一定要敢于挑战、敢于碰硬、敢于克难。越是困难,越是艰苦,越能反映一个人的作风和能力。要做“推土机”式的干部,有果敢的作风、超常的能力,接受任务不找借口、执行任务不怕困难、完成任务不打折扣。要深入群众。深入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新变化,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多为民办事,多为民造福,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同志们,新的蓝图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我们要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加快转变方式,推进“两型”建设,为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两型”社会示范区而努力奋斗!

知识出处

株洲年鉴 2011

《株洲年鉴 2011》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记录了2010年度株洲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重大事件,设有特载、重大事件纪要、大事记、综述、中国共产党株洲市委员会、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株洲市人民政府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君文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