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株洲列入全国新建重点工业城市的前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337
颗粒名称: 十四 株洲列入全国新建重点工业城市的前后
分类号: K296.43
页数: 4
页码: 777-78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株洲列入全国新建重点工业城市的前后经济对比情况和发展历程等。
关键词: 株洲市 回忆录 工业发展

内容

1953年,在基本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和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后,我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国家计委根据株洲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将其列为全国8个新建的重点工业城市之一。株洲人民为此感到无比欣喜和自豪,受到莫大鼓舞。接着,一些重点项目建设单位陆续来株选址,最早来株洲的是苏联电力专家选择株洲电厂厂址,初时选在奔龙山,即现在的神农公园,包括市委大院和铁路机校一带。这就促使我们市委和市府必须把城市规划工作跟上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1953年7月,接到去北京开会的通知,讨论城市规划问题,我和省规划处总工程师同往北京参加会议。时值湘江、长江涨水,洪水阻隔,京广铁路火车不通,我们便从株洲乘火车绕道上海,然后从上海转车到北京,住在国家建筑工程部招待所。
  参加这次会议的都是列为全国新建8个重点工业城市的市长或副市长。这8个城市是:兰州、包头、石家庄、西安、洛阳、武汉、株洲、湛江(海港)。会议由国家建筑工程部副部长孙敬文主持,主要议题:一是国家为什么要确定这8个城市为重点工业建设城市;二是研究城市规划布局问题,要求迅速行动。
  散会回来后,省里成立了潭株规划委员会。株洲成立了城市建设委员会,负责城市规划、管理、市政工程建设、勘测等项工作。不久,潭株规划委员会派委员、规划组组长米谷生率队来株开展规划工作;苏联派以克林果夫为组长的城市规划专家组来株指导城市规划工作。规划编制初期,由国家城建部城市设计院具体掌握,国家有关的12个部配合。
  株洲地理位置重要、交通方便,但株洲地形复杂,平地面积小,沿湘江的白石港、建宁港一带,是一片低洼的水域,远处则是起伏的丘陵和高山,且被京广铁路分割。从西伯利亚大平原来的苏联专家们看了这个地方直摇头,认为这个地方不能建大城市。他们说:“只能在庆云山至响石岭之间建五、六万人口的小城市。”我们说:“可以向响石岭以北的清水塘发展。”他们说:“那是今后的另一个株洲。”
  当时,我们称苏联为老大哥,苏联革命成功后,已经搞了几十年建设,有经验,因此我们党和国家强调要学习苏联老大哥,要尊重苏联专家的意见,于是我们有不同看法也不和他们争辩。这样一来,我们第一次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基本上是按苏联专家的构想编制的,确定近期规划为6万人口、远期为10万人口的小城市。按照这个规划,奔龙山属于城市中心范围,株洲电厂厂址选在这里是不适宜的。一位苏联女专家认为,电厂每天要从烟囱排放出大量的烟尘和煤灰,污染城市,不能建在奔龙山这块地方。后来采纳了这位女专家的意见,经过重新勘测选址,将电厂厂址北移至白石港以北的茶园里,即现在电厂所在地。现在看来,电厂厂址易地是对头的;如果我们当时能预见到后来在它的下游还要建一个二水厂的话,将电厂建在远一点的地方就更为理想了。还有株洲选煤厂(当初叫选煤厂,后改为洗煤厂)的厂址,开始选在田心以北的报亭子,后来改在杉木塘与老田心火车站之间的这块地方,也主要是因为报亭子离城市太远而改过来的,当然还有个运输条件的原因。601厂最初叫钨制品厂,开始选址在西安,因为西安多风沙,影响钨制品的纯度,后来又选址江西南昌。江西是产钨大省,有原料优势,但离沿海较近,不符合战备要求,所以后来选定在株洲走马塘这个地方,即现在的硬质合金厂所在地,也有个服从城市规划的因素。从当时城市还没有形成规模的情况下看,硬质合金厂建在走马塘也是可以的,但事过几十年之后就看得更清楚了,如能将这个带放射性的企业建在偏远一点的地方,对净化环境是有益处的。至于后来的一些大厂,有的建在清水塘,有的建在宋家桥,那是随着株洲的迅猛发展,已突破了原来规划而出现的。株洲到1960年,城区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1.7平方公里扩大到2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已由解放初期的7000多人增加至24万人,现在的城区面积已超过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已突破了50万。这个发展速度是我们当初的拓荒者们根本没有想到的。
  我从1949年南下第一站就在株洲,至今已40多年了,最深刻的一条体会是:办事情,想问题,要站得高一点,视野要开阔一点,看得远一点,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株洲市志》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包含婚姻家庭、株洲精神、歌谣、谚语、志书介绍、回忆录、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株洲记录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占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