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株洲市初期筹建工作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株洲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80520020210001334
颗粒名称: 十一 株洲市初期筹建工作回忆
分类号: K296.43
页数: 5
页码: 761-765
摘要: 本节记述了吴占魁回忆他在株洲市初期筹建工作的具体内容,分别记寿命来株洲、从简搭架子、荒郊选厂址、规划好道路等。
关键词: 株洲市 回忆录 筹建工作

内容

受命来株洲
  1951年4月,我在湘潭县第十区任区委书记。一天,接到县委通知:约我去谈工作。十区设在茶园铺,离县城50华里。当时,没有公共汽车,坐人力车又不好意思。早饭后,我只能迈开双脚上路。赶到县委,已经是中午12点钟了。我先找县委组织部长毛华初,没有见到他。组织干事梁仁高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并谈了约我来的大意。他说:你的工作有变动,株洲镇要升格为株洲市,县委书记杨第甫同志提名要你去参加筹建工作。你先去吃饭,详细情况杨书记会同你谈。下午,第甫同志因去参加一个会,谈话只好推迟到晚上。晚上8点多钟,我来到第甫同志的办公室,他开门见山地对我说:约你来县委,主要是谈谈你的工作调动。奉上级命令,株洲镇要升格为专区管辖的县级市。地委决定以我为主,再抽调侯锡义、阎善财、李枝叶和你,先去进行筹建工作。如果你没有意见,就回去准备一下,5月1日之前赶到株洲报到。我说,工作调动没有意见,不过我们南下接管湘潭时,第一站就到株洲。那里面积小,只管了四个保,能建成一个县级市吗?第甫同志说,别看株洲现在小,将来发展就大了。如果把株洲、湘潭、长沙连接在一起,可能成为毛泽东格勒城哩!我见他劲头那么大,便高兴地接受了这一光荣任务。次日,我匆匆返回区里。根据上级指示,区长张克明接替我的工作。张克明在十区工作的时间比我久,我只简单地介绍了情况,便准备搬家的事了。说起搬家也很简单,那时是享受供给制待遇,全部家当只有两床被子,几件衣服。困难较大的,是我爱人武志生下一个不满月的女孩,没有奶吃。为此事张克明和区里其他几位同志到处张罗,在本区花名楼乡找到一个奶妈,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4月28日,我与王构堂、曾学民等同志担着行李、抱着孩子,步行到易俗河,同易俗河区委书记侯锡义及樊辛酉同志坐船,当天赶到株洲。晚上,我一家三口,就挤在镇公所一张单人床上。
  我到株洲不久,杨第甫同志也来到株洲。李枝业原是湘潭公安局株洲分局局长(分局受理湘潭一区和株洲镇的案件),张犀文原是株洲镇委书记,两人都住在株洲镇。这样,筹建市委的班子很快就组织起来了。
  从简搭架子
  株洲,虽然铁路交叉,位置重要。但是,就株洲镇来说,范围很小。镇里只有4个居委会,7000人口。农村只有石子头、田心塅、董家塅3个小乡。街上只有一条麻石路,更没有通向外地的公路。镇委会和镇公所没有正规的办公楼,两家就挤在殷家祠堂里办公。由株洲镇升格为株洲市,看起来架子比以前高了,但各方面的条件并不比以前好。因为市委、市府当时从财力、人力上不可能去大兴土木盖办公楼。市委会就设在“中华旅社里”。市府仍设在殷家祠堂。工、青、妇挤在一个被我们镇压的反革命分子家里办公。职工宿舍,没有象今天这样几室几厅,办公室就是卧室。由于没有通向外地的公路,银行运送钞票,只能雇用土车子,由武装人员护送。职工看病没有正规医院,只利用建宁闸桥头一间简陋房屋作医务室,配了1个医生,2个护士。吃饭更简单,下了班进公共食堂。镇里有一条建宁港,港里的水是汇集的污水,不能喝。职工吃水、用水,要从湘江一担一担挑回来。
  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也是从简的。长沙地委对株洲市干部的配备,拟了一个名单,准备报省委和中南局。原湘潭县委书记杨第甫担任株洲市委书记兼市长:原湘潭县政府财政科长阎善财担任株洲市政府副市长;原湘潭县县委委员、区委书记侯锡义,担任株洲市委组织部长,原株洲镇镇委书记张犀文,担任株洲市委宣传部长;原株洲公安分局局长李枝业,担任株洲市公安局副局长;原担任湘潭十区区委书记的我,任株洲市总工会主席。长沙地委的打算,是符合省委意图的。在正式任命时,除了杨第甫因工作需要调省委,市委书记兼市长改由陈继昌担任,阎善财同志调湘潭专署,副市长暂缺外,其他同志都是按长沙地委上报名单批复的。从市一级的领导看,市委没有配副书记,市政府没有配副市长。市属部、委、办、局多数没有配副职。市委机关的办事机构,只设了两部一室,即组织部、宣传部、办公室。统战工作只配了1名干事,纪律检查工作只配了1个秘书。整个市委机关只有10来个人。
  因为阎善财同志调专署工作,1951年8月15日,由张犀文同志担任副市长。同年10月,张犀文调省委,派李章任副市长。1953年3月,我担任了株洲市市长。陈继昌同志集中精力抓党务工作。陈继昌调中央后,由侯锡义担任市委书记。
  市政府的办事机构,只设置了一室、一委、二局、九科。即:秘书室,财政经济委员会,公安局、税务局、民政科、人事科、财政科、建设科、文教科、工商科、合作科、劳动科、房地科。当然,那个时候的情况与现在不同。但从市政府的办事机构看,总的是较为精炼的。
  荒郊选厂址
  架子搭起来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一、搞好城市规划,二、选择厂址。为了搞好规划,市府派唐耀星同志长驻北京,同中央有关部门联系,掌握情况,争取项目。为了选好厂址,市委、市府领导不知跑了多少路。株洲,虽然面积不大,但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那时,市委和市府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与湘潭分家时分到的一部脚踏车。因此,选择厂址,只能迈开双脚到荒郊、沿河流察看。我们不仅看了株洲市的管辖范围,而且与邻县交界的山山岭岭也看了,比如属长沙管的云田、马鞍山、黄陂田等地。通过察看,掌握了哪些地方宽敞、平坦,山洪暴发可能造成的影响,湘江涨水最高水位到什么程度,都做到心中有数,为后来定址打下了基础。株洲硬质合金厂定址,中央经过了三个地方比较,开始选在西安,认为西安地域平坦,就是风沙太大。次又改在南昌,此地虽然是原料产地,但又靠近沿海。最后到株洲选厂址。为了争取这个厂子摆在株洲,选厂专家组到来之前,我们看了走马塘附近的山山岭岭。站在走马塘南边山头往北看,比较顺眼;站在北面山头向南看,就不太理想;站在低处看高处,尽是山坡;站在高处看低处,又比较平坦。我们看了地形之后,确定了走的路线。专家组一到,就陪着他们到走马塘的南面山头往北看,从高处看低处,大家看了之后,认为株洲交通方便,地形较平坦。这样,硬质合金厂厂址就定下来了。
  从1951年株洲市改县级架子到1956年改地级架子,市里的中心工作,都是忙于选厂址。1954年省委和省政府看到我们选厂任务大,出门要靠两条腿,便给了我们两部新华沙牌小轿车。开封后,我们不好意思坐,因为省委领导多数还是坐美国吉普。市委书记马壮昆对我说:占魁同志,华沙牌小轿车我们不敢坐,是不是去换一部?两人商量好之后,就去找省委常委、工交部长于明涛。我说于部长,我们用华沙牌新轿车给你换部吉普车好不好?于部长说,我坐的美国吉普车蛮好,为什么要换你们的新车。我们说,你省委领导还坐吉普,下级还敢坐卧车吗?于部长见我们为难,便出了个主意:你们去找谢老(谢华,原省委统战部长)试试。谢老同意了。就这样,我们拿新华沙换了一部旧吉普。另一部华沙车就给市交际处,方便他们接待客人。
  虽说我们有了一部吉普车,由于株洲山坡多,当时修了公路也是简易公路,群众称“洋灰水泥马路”,意思是天晴尽是灰,落雨尽是泥。我们也不想坐车。而且选厂址要往山上、低坡走,吉普车也去不了。因此,还得靠两条腿到荒郊选厂址。
  规划好道路
  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规划和建设市区道路问题上,我们是受到中央领导多次启发才下决心的。我记得有一次陈毅同志路过株洲,他的专车停在火车站,要下车看看株洲建设。我和市委书记马壮昆去接他。我们由火车站到解放街,因为时间紧,又急忙从解放街返回到建设南路再往北走。过南站铁路时,被火车挡住。陈毅同志问我:还有别的路可以绕过去吗?我说:没有别的路了。陈毅同志虽然没有批评我们,但是我急出了一身汗。又有一次,我陪同董必武、罗荣桓、聂荣臻、谭政同志去株洲麻纺厂、硬质合金厂等单位参观。那时,市里主要的一条路就是建设大道。车子转来转去,仍在原道上跑。聂帅看到公路太少,在汽车上对我说:“我是军人出身,感到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城市,要有战争观念,马路少了是不行的,平时出点事也不好办,交通容易堵塞。万一发生了战争,那就更不好办了。下次我再来株洲,还是一条主要马路,我就不客气地批评你们。”我说:热烈欢迎董老和两位元帅再来株洲指导工作。只要我还当市长,一定规划好、修建好几条马路,请你们转一转,保证来回不走原路。聂帅说:“好,说话算数,希望你们取得更大成绩。”
  以上两件事情,使我们认识到城市道路的重要。不但要路路相通,还要有环形公路,主要路口要交叉。市政府及时研究了中央领导的指示,规划和修建了人民路、新华路、红旗路、沿江路、建设路主要道路。当时规划红旗路是南北相通,由五里墩到田心,由荷花至易家湾。凡是只经过株洲的车,就不必进市区。这样就可减轻市区交通的压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规划未能实现,以致造成今日市区车辆拥挤。如果说我们工作上有失误的地方,恐怕这是一条,也是难以弥补的一条。过去,我们只知道大的规划,而忽视小区规划。小区路曲,房屋密度大,不能绿化,导致人造沙漠。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里程碑,它长期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千家万户人民生活。搞得不好,将成为最难弥补的失误。30年建设河东是有教训的。希望新的领导班子再建设河西时,一定要有个好长远规划,并坚持下去,不能换一届领导班子改变一次规划。

知识出处

株洲市志

《株洲市志》

出版者:湖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0年。包含婚姻家庭、株洲精神、歌谣、谚语、志书介绍、回忆录、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株洲记录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吴占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株洲市
相关地名